跳转到内容

宁波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中间偏右留言 | 贡献2010年2月20日 (六) 13:10 轨道交通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宁波市
地级市
   左上:旧宁波城的标志——天峰塔    右上:天一阁,江南现存最早藏书楼    右中:东方大港——宁波港    下:杭州湾跨海大桥
   左上:旧宁波城的标志——天峰塔
   右上天一阁,江南现存最早藏书楼
   右中:东方大港——宁波港
   杭州湾跨海大桥
綽號:港城
宁波市地理位置
宁波市地理位置
坐标:29°52′39″N 121°32′49″E / 29.87750°N 121.54694°E / 29.87750; 121.54694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
設立公元738年明州1927年设宁波市
政府駐地海曙区海曙区县前街61号
下级行政区6 区 2 县 3 县级市
政府
 • 市委書記毛光烈
 • 人大常委會主任巴音朝鲁
面积
 • 地级市9,816.23 平方公里(3,790.07 平方英里)
 • 市區2,416.76 平方公里(933.12 平方英里)
人口(2008)
 • 常住538.41萬人
 • 密度636人/平方公里(1,65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08)220.1萬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15000
電話區號0574
車輛號牌浙B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16.4℃ ℃
行政区划代码330200
舊稱鄞、句章、明州、庆元
国内生产总值(2008)¥3964.1
人均¥69997
10079美元(汇率)
網站www.ningbo.gov.cn
市象征
茶花
樟树

宁波,简称則是南京市之简称),是中國浙江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寧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列全国第四大港口。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

市名

简称来源

宁波简称“甬”起自周朝。“甬”为象形字,形状接近古代钟形。这一形状来源于鄞县奉化两地县境上的山峰。由于这些山峰很像古代的覆钟,因而称甬山,穿过这一地带的江即称为甬江,这一地区称为“甬”地。[1]

市名沿革

传说时,宁波即有“”的称谓。[2]这一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勾践筑城于句余,改称句章,这是今宁波境内最早的城市。[3]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置会稽郡,宁波所属地域设鄞、鄮、句章三县。[4]621年武德四年),句章、鄞、鄮3县地置鄞州625年(唐武德八年),废鄞州,鄞州属地隶属于越州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分越州明州,隶属于江南东道742年(唐天宝元年),明州改称余姚郡,隶属于越州。758年(唐乾元元年),复名明州。[5]1195年南宋绍熙五年),宋宁宗赵扩即位,赐明州年号庆元,升为庆元府[6]1276年至元十三年),改庆元府为庆元宣尉司。次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改庆元路为明州府[7]1381年洪武十四年),因明州同国号,且当时明州下辖定海县(今镇海区),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始称宁波

历史

宁波拥有中国江南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田螺山遗址(距今约9000年)和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6500年)。

时,宁波为鄞,春秋时为国地[8]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以来,属会稽郡,置鄞、鄮、句章3县。621年,改置鄞州。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738年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在小溪。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1195年升为庆元府。1276年称庆元路。1367年称明州府,1381年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1949年5月解放軍入浙东,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1986年宁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以港口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新罗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

宁波(时称明州)在元代泉州并列为东亚大港;宋代朝廷在宁波设市舶司,掌管进出口贸易,為近代海关的雏形。

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根据地,进行走私贸易,后被明军讨伐。

明代中期,宁波也是抗击倭寇的前线。清朝后期,宁波镇海关口经历过多次海战,分别抗击过英军、法军。鸦片战争后,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港。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

20世纪中后期,北仑港已经成为著名的深水良港。2006年1月1日宁波港舟山港强强联合,成立宁波舟山港200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5.7亿吨,跃居世界第一。[9]

行政区划

现辖6市辖区,3县级市,2

历史上舟山地区原属宁波管辖,后舟山单独立市。

人口

辖区总人口607万,市区人口约203.4万。 据宁波市公安局统计,宁波共计外来暂住人口427万,接近户籍人口的70%。截至2008年底,宁波市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为重庆市(77.5万)、贵州省(46万)、安徽省(37万)、湖南省(24万)和江西省(22.5万)

宁波市各区(县、市)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²)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宁波市 9,816.23 6,895,000 5,645,582
海曙区 29.38 305,533
江东区 33.75 267,293
江北区 208.16 231,533
北仑区 599.03 362,073
镇海区 245.90 225,455
鄞州区 1,345.54 789,977
象山县 1,382.18 531,781
宁海县 1,843.26 595,193
余姚市 1,500.80 829,217
慈溪市 1,360.63 1,027,203
奉化市 1,267.60 480,324

经济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波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浙江省内仅次于杭州市的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的第五大城市。[10]宁波舟山港是中国第二大港,临港加工业是宁波的工业支柱。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涌现了一批国际国内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交通

铁路

高速公路

民航

轨道交通

军事

宁波的海防位置十分重要,如镇海海防及附近海域陆域在历史上是抗倭(明朝),抗英(清末),抗法(清末)的重地。现为东海舰队机关所在地。[11]

文化

宁波历史上是文化发达之地,文化影响远及东亚其他国家,特别是佛教和儒家文化的传播。

著名的学派有:

现有文化单位:

方言

属于吴语的一种,对上海话影响很大,上海话中的“阿拉”即出自宁波话。

宗教

天主教药行街圣母升天堂,1997年-2000年重建,位于市中心的天一广场,在宁波这样一个发达的城市里,教堂侧面地下的空间都被出租用于商业

宁波作为港口很早就对外国人开放,也是外国传教士最早进入中国的地方之一,因此宁波传统上有很多基督教天主教信众。慈溪有最多的基督教信徒。同时因靠近普陀山佛教也有不小的影响。天童寺是禅宗四大寺之一,阿育王山广利寺、鄞县天童山景德寺、奉化雪窦资圣禅寺在南宋时为五山十刹之一。

佛教

宁波是东亚佛教传播的重镇。代,鉴真东渡曾数次在宁波休整。代,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往来宁波多次。在日本信徒逾800万的曹洞宗的祖庭即为宁波天童寺。中国佛教通俗文化中的弥勒佛出自宁波岳林寺

565处登记场所

基督教

298处登记场所

天主教

52处登记场所

伊斯兰教

1处登记场所

旅游景点

特产

宁波老字号

  • “一言堂”百货店
  • “老慎记”百货店
  • “老三进”鞋帽店
  • “源康”布店
  • “应源泰”五金店
  • “协和”钟表店
    (现宁钟、原名为亨得利)
  • “四明”药房
  • “寿全斋”中药店
  • “冯存仁”中药店
  • “东福园”饭店
  • “状元楼”饭店
  • “梅龙镇”饭店
  • “缸鸭狗”甜食店
  • “赵大有”糕团店
  • “容光”理发店
  • “天胜”照相店
  • “正章”洗染店
  • “冠生园”食品店
  • “昇阳泰”食品店
  • “大有”食品店
  • “怡泰祥”食品店
  • “楼茂记”酱油
  • “味华”酱油店
  • “董生阳”南货店
  • “大同”南货店
  • “方怡和”南货店
  • “老大茂”绍兴香糕

教育

高等院校

中等院校

著名人物

领导

友好城市

相关链接

参考文献

  1. ^ 宁波市名由来
  2. ^ 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
  3. ^ 宁波大事记 - 战国
  4. ^ 宁波小传
  5. ^ 宁波大事记 - 唐朝
  6. ^ 宁波大事记 - 宋朝
  7. ^ 宁波大事记 - 元朝
  8. ^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9. ^ 交通运输部: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
  10. ^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看宁波经济增长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防白皮书 第五章:海军 体制编制
  12. ^ 8年磨一剑 宁波江北新堂举行献堂感恩聚会

外部連接

Template:中国副省級城市 Template:中国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