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蟋蟀
外观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5月21日) |
臺灣大蟋蟀 | ||||||||||||
---|---|---|---|---|---|---|---|---|---|---|---|---|
科學分類 | ||||||||||||
| ||||||||||||
屬 | ||||||||||||
大蟋屬 Tarbinskiellus |
臺灣大蟋蟀(英語:Formosan giant cricket),学名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台語俗稱肚猴、肚伯仔。台灣地棲性蟋蟀約有50多種,只有台灣大蟋蟀是挖地穴,並居住於地穴中,因此台灣人的童年時光常有“灌肚猴”的記憶。
習性
臺灣大蟋蟀普遍分布於台灣全島平原到低海拔山區。一年發生一代,成蟲於每年5月開始羽化,7月開始產卵於地穴底部的卵室,產卵約100~200粒,卵期約30天。
幼蟲孵化後將會從地穴爬出,另築新地穴。幼蟲期約10個月,成蟲期約2~3個月。
外型
體長約4公分,身體呈暗褐色,觸角鞭狀,背部中央有縱溝,翅膀黑褐色。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
台灣大蟋蟀 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1796 )
臺灣大蟋蟀 - 台灣大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Taiwan
这是一篇與昆虫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