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歐羅巴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oseumou留言 | 贡献2013年2月16日 (六) 22:52 (「可能是腕龍科與巨龍形類的姐妹分類單元」)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歐羅巴龍屬
化石時期: 侏儸紀
豪氏歐羅巴龍重建圖
豪氏歐羅巴龍重建圖
保护状况
化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超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大鼻龍類 Macronaria
屬: 歐羅巴龍屬 Europasaurus
Mateus, Laven, Knötschke vide Sander et al., 2006
模式種
豪氏歐羅巴龍
Europasaurus holgeri

Mateus, Laven, Knötschke vide Sander et al., 2006

歐羅巴龍屬(屬名:Europasaurus)是種原始大鼻龍類恐龍,屬於蜥腳下目,是種四足草食性恐龍。牠們生存於上侏儸紀啟莫里階德國北部,地質年代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1]。歐羅巴龍被認為是種因島嶼環境隔離而造成的侏儒物種。

歐羅巴龍的屬名意為「歐羅巴蜥蜴」,種名則是以發現者Holger Lüdtke為名。

發現

歐羅巴龍的骨架模型
歐羅巴龍的頭顱骨
腕龍(上)與歐羅巴龍(下)的頭顱骨比較圖

歐羅巴龍的化石發現於在海相的碳酸鹽地層,包含成年與未成年個體化石,這些化石來自於超過11個個體,身長範圍從1.7公尺到6.2公尺。正模標本(編號DFMMh/FV 291)由關節脫離的部分頭顱骨、頸椎薦椎構成,這些正模標本來自於單一個體。歐羅巴龍的化石都發現於下薩克森州哥斯拉鎮附近的Langenberg採石場[2]

侏儒症與組織學

在2006年,Sander等人提出歐羅巴龍的祖先在遷徙到古代歐洲島嶼後,便快速侏儒化;因為即使是其中最大的島嶼(小於2000平方公里),也無法提供大型蜥腳類恐龍足夠的食物[2]。其他因島嶼環境而造成的侏儒恐龍,包含蜥腳類的馬扎爾龍[3]鴨嘴龍類沼澤龍,牠們生存於白堊紀馬斯垂克階哈提格島(Haţeg Island),位於現在的羅馬尼亞[4]古地理學古生態學可用來解釋這三個屬如何從大型物種演化成新的小型物種。

藉由研究骨頭的組織,歐羅巴龍的化石被認為來自於侏儒物種,而非大型大鼻龍類的未成年個體。藉由與圓頂龍(典型的大型蜥腳類恐龍)的長骨頭組織相比,古生物學家們發現歐羅巴龍的小型體型,是因為減少的生長速率。Sander等人認為,這個現象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的早熟性成長速率相反;而蜥腳類的早熟成長速率是導因於巨人症[2]。大鼻龍類的巨人症現象在某個演化支中特別明顯,這個演化支包含某些已知最大的恐龍,例如腕龍波塞東龍

鑑定特徵與形態比較

同樣在Sander等人的2006年研究裡,他們注意到豪氏歐羅巴龍擁有以下自新徵(Autapomorphic):前上頜骨的前背側有鼻突(Nasal process)、頸椎椎體的後背緣有中等大小凹口、胸肩峰(Scapular acromion)明顯地往後、以及距骨的橫寬是上下高度、前後長度的兩倍[2]

歐羅巴龍的背椎

Sander等人將歐羅巴龍與圓頂龍相比時,發現歐羅巴龍眼眶的翼狀後突比前突稍長、稍寬,而圓頂龍的後突比前突短許多。其他的差別包括:歐羅巴龍的鼻額較短、頂骨的後面呈長方形。不像圓頂龍,歐羅巴龍前薦椎神經棘並未分叉[2]

而將歐羅巴龍與腕龍相比較時,Sander等人發現歐羅巴龍有較短的鼻口,方顴骨鱗骨接觸,肱骨的前內側骨骺(Epiphyses)並未與內側、未端骨骺排列成一行[2]

而將歐羅巴龍與大鼻龍類的葡萄牙巨龍畸形龍相比時,則發現歐羅巴龍與後兩屬有明顯差異。最後,歐羅巴龍的成年個體體型很小,不同於大部分的新蜥腳類恐龍。

種系發生學

在2006年,Mateus等人對於豪氏歐羅巴龍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顯示,豪氏歐羅巴龍的侏儒現象是個衍化的特徵;在大鼻龍類演化支中,牠們比圓頂龍還衍化,並可能是腕龍科巨龍形類的姐妹分類單元

參考資料

  1. ^ Holtz, Thomas R. Jr. (2011)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0 Appendix.
  2. ^ 2.0 2.1 2.2 2.3 2.4 2.5 Sander, P. M., Mateus, O., Laven, T., Knötschke, N. 2006. Bone histology indicates insular dwarfism in a new Late Jurassic sauropod dinosaur. Nature 441: 739-741.
  3. ^ Nopsca, F. 1914. Über das Vorkommen der Dinosaurier in Siebenbürgen. Ver. Zool. Bot. Ges. Wien. 54: 12-14.
  4. ^ Weishampel, D., Norman, D. B. et Grigorescu, D. 1993. Telmatosaurus transsylvanicu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Romania: the most basal hadrosaurid dinosaur. Palaeontology 36: 361-385.
  • Mateus, O., Laven, T., and Knötschke, N. 2004. A dwarf between giants? A new late Jurassic sauropod from Germa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4(3):90A.
  • Sander, P. M., Laven, T. Mateus, O., et Knöetschke, N. 2004. Insular dwarfism in a brachiosaurid sauropod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of Germa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4(3):108A
  • Weishampel, D., Grigorescu, D. et Norman, D. B. 1991. The dinosaurs of Transsylvania.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7:19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