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柯棣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effable留言 | 贡献2014年2月8日 (六) 02:41 参考资料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的柯棣华雕像

柯棣华Dwarkanath S. Kotnis天城文द्वारकानाथ शांताराम कोटणीस;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印度医生,生于孟买,“柯棣华”是其中文名,因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华民国,后因积劳成疾辞世而闻名。

生平

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绍拉浦尔市,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母亲有残疾,父亲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时即随同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運動。后来考入孟买著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運動,被迫辍学。又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学,终于于1936年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

二战爆发后,他没有去英国上学,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1941年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

1941年他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婚后生有一子,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柯棣华于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于癫痫病发作,在前线逝世,年仅32岁。

纪念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的柯棣华墓

1949年,中国共产党将柯棣华和白求恩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陵园中惟有的两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为了纪念他,毛泽东亲自写了一个条幅:“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这帧条幅目前存放于柯棣华家族。

影响

“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加拿大 白求恩 大夫、同志
西德 约翰·拉贝 先生
西班牙 萨马兰奇侯爵 先生
美国 埃德加·斯诺 同志
英国 李约瑟 博士
波兰 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泼斯坦 同志
新西兰 路易·艾黎 同志
英属印度 柯棣华 大夫、同志
泰国 诗琳通公主 殿下
日本 平松守彦 先生
2009年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起并联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国际在线承办、新浪网协办,网民投票选出。

很多访问印度的近现代中国领导人,如周恩来江泽民李克强等,都慰问过他在印度的家族。中国印度都为了纪念他发行过邮票,印度还曾以他的生平事迹拍过一部电影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