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教育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Ricky36留言 | 贡献2007年1月27日 (六) 08: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教育學院
香港教育學院校徽
校訓:“”
現任校長 莫禮時
學校類型 政府資助
建立時間 1994年
所在地 香港大埔
學生數量 2006年6月30日在校學生6,696名
教職人員 2006年6月30日1,138人
校園環境 郊區
校園面積 12.5公頃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現時是香港八家由大學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專院校中唯一一家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教院於1994年由以下五家師訓學院合併後組成:

學校位於大埔露屏路、倚龍山莊隔鄰。另外,在白石角有一座運動中心,及位於大角咀海輝道八號浪澄灣二樓的市區分校。

由於特區政府大幅削減教育開支,預料從2005年開始的五年,教院所得到的撥款將會每年減少9%。連同創校津貼的完結、學位減少及其他各種類型的開支削減,教院實際上每年可用的資金將會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隨著校長莫禮時將不獲校董會續約,教育學院可能跟隨政府的建議,日後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併,以獲得政府較多撥款。

組織機構

歷史

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根源,可追溯至一八五三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

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一九三九年)、葛量洪師範學院(一九五一年)、柏立基師範學院(一九六零年)、香港工商師範學院(一九七四年)和語文教育學院(一九八二年)等相繼成立,提供正規的師資教育。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當局依照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將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旨在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的專業培訓課程。

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七年,香港教育學院在位於香港島的總辦事處及七間校舍運作,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一九九七年,香港教育學院遷進位於大埔的新校園。

香港教育學院於二零零四年慶祝建校十周年,同時慶祝建基於本港一百五十年師訓教育基礎上,源溯自五所前師範教育學院的六十五年承傳。

歷任校長

  1. 梁志強1994年1月—1997年9月)
  2. 許美德1997年9月—2002年4月) (Prof Ruth Emilie Scott Hayhoe)
  3. 莫禮時2002年4月—)(Professor Paul Morris )

[[1]現任校長莫禮時教授]

學術部門

位於大埔香港教育學院的賽馬會小學

香港教育學院提供一系列涵蓋學前、小學及中學教育三個階段,全日及部分時間制的職前教師培訓及在職教師進修課程,由兩個學院負責推行。

而學院更設有碩士課程辦事處,負責統籌碩士課程。

所有教學實習事宜,將會由過往各學院自行安排,改由「院校協作與課堂學習研究中心」及「學校體驗事務處」統一統籌。

持續專業教育學院以自負盈虧形式運作,提供在職培訓,顧問及其他有助提升教師專業的服務,以支持教師專業化,回應學校和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的需要及渴求。

此外學院並設十二個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合作項目,並積極參與社會。分別為:

交通

由於教育學院的位置非常偏僻,除了在日間往返學校及大埔火車站的275及275S線巴士及另一條往返馬鞍山的綠色專線小巴線以外,就只有山腳下來往大尾篤的巴士及小巴。過了午夜12時,唯一的對外交通工具就是的士或學生個人的交通工具。若在深夜沒有的士路過,就要步行約一小時前往大埔中心,然後轉乘N271通宵巴士或通宵紅色小巴前往旺角

學校亦有停車場,但一般學生絕少使用。一般只有具特殊需要的學生或外籍學生使用。

爭議

  • 2007年1月25日, 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以10票反對、3票支持、3票棄權下,否決與校長莫禮時續約。莫禮時表示, 校董會主席梁國輝在2006年6月曾經對他表示, 由於他不支持教院與中大合併,將會不獲續約。梁國輝則表示莫禮時誤解了他。[1][2][3]
    了解教院內情的知情人仕透露, 這一次否決續約的决定, 令人聯想到是教統局長李國章運用他自己的影響力,來達至教育學院和中大合併的目的。莫禮時一直致力於把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一間獨立的大學。[4]


參見

參考

  1. ^ 香港電台新聞條目
  2. ^ 英文虎報新聞條目
  3. ^ 香港電台第3台新聞報導
  4. ^ 明報新聞條目

外部連結


世界大学列表 | 香港大學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