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能力亦為必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高文海留言 | 贡献2019年8月20日 (二) 01:3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维基百科是个拥有很多贡献者的大社群。每个人在说话做事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能一起融洽地合作看起来是件神奇的事情,然而这只是我们的日常状态。

维基百科核心指引之一是假定善意:当大家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应假定各位都在尝试努力让维基百科变得更好。当然,我们也会遇到故意搞破坏的人,不过这类人通常很容易处理——警告或封禁即可,而且通常无可争议。

然而,“假定善意”也有其副作用,而且只要心怀善意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作出建设性编辑。有些编者确实抱着贡献维基百科的想法来进行编辑,也在不断努力贡献维基百科,然而他们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甚至其他编者给予帮助之后仍然不尽人意。这说明个人能力也是有必要的。如果这些人的编辑表明他们无法以建设性方式进行编辑,或者他们的贡献会产生损毁效果,那么社区就有必要对这类人进行干预。

当然正常人不可能是“全能型人才”。比方说,有人可能是原子核物理学的顶尖学者,学术期刊论文也写了一大堆,然而仍然缺乏写维基百科条目所必要的技能,或者与人沟通困难。所以,我们不能说不擅长编辑维基百科的人就是“无能”,而是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样既能防止维基百科继续遭到损毁,又保住了大家的面子。

如何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为了对中文维基百科做出贡献,编者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 熟悉现代标准汉语:能看懂正常人说的话,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能让正常人看得懂,用不着让别人像警察破案那样来理解你的想法。
  • 能够理解来源并评估其可靠性:熟悉维基百科关于识别可靠来源的指导,并能够判断什么内容可以收录和引用,什么内容不可以放在条目里面。
  • 能进行有效沟通:能理解其他编者所表达的意见建议,能把自己的看法传达给对方。能自觉遵守维基百科的共识
  • 了解自己的短处:避免编辑不熟悉的领域,以免因为搞出错误而让其他人浪费时间来清理。

当然具有这些能力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在维基百科游刃有余。然而,缺乏这些能力的话,你很可能会搞出烂摊子,引发不必要的事端。

强调“能力的必要性”并不意味着

  •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美和精英化。条目可以小幅改进,而编者可以一点一点地学习维基百科各项规则和业务操作。让条目一下子完美,让编者一下子就成为“XX通”,这些都是不现实的。
  • 这并不意味着一旦有人犯了错误就要教训他们:犯错在所难免,我们要让犯错者理解如何正确操作,不要让他们在纠正问题之后仍然有负罪感。
  • 这并不意味着不熟悉汉语的人不能参与贡献:稍微学过汉语的人也可以去改错别字或修正语法错误,而且就算水平不足以写成条目,他们仍然可以参与讨论,或者写出草稿之后再让其他编者润色。
  •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某人标记成“无能者”:这是人身攻击行为,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对事不对人,而且说话做事时候不要刺激或打击对方。
  • 这并不意味着维基百科的文明方针在与人们谈论所需能力时并不适用。粗鲁和不文明的评论是令人沮丧的,并且可能会增加心理障碍,以防止承认错误或提高自己的技能。

如果真的碰到了这种编者

如果发现有人确实能力匮乏,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他们。我们要留意他们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

  • 说不好中国话:如果编者母语不是汉语,请友善地提醒他们去自己的母语维基上进行编辑;如果编者母语确实是汉语,那么建议他们先不要急着编辑维基百科,多当一当读者,看看别人的中国话是怎么说的。
  • 重复的错误 - 如果用户犯了重复错误,请验证是否已向用户提供有关如何正确操作的建议或说明。大多数用户希望能进行有建设性的贡献,但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这样做。 如果看起来没有人解释他们的编辑问题,那么这样做应该始终是第一步。有两种方法可以解释错误,(a)直接解释和(b) 告诉他们更好的方法。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使用他们的讨论页面来介绍你自己并且解释问题,同时提供差异,并指导他们进一步阅读或前往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求助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将是足够的,不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 指责不一致 - 通常不宜称一个人或编辑“无能”。虽然直言不讳是可取的,但可以直接而不是侮辱。告诉人们他们的工作显示出无能为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它只会使他们处于守势,使他们不太容易接受教学。

如果一切努力都失败了,那么我们只能采取封禁编辑禁制等管理操作了。当您决定采取举报、封禁等管理手段之前,请确保您已经尝试以所有合理的方式帮助过这类人,和他们也充分沟通过,已经明确地让他们知悉自己有什么问题或者如何正确操作。假如他们能力水平还是不行,经过努力也无法改善,或者说还是差到无可救药的程度,那么禁止他们作出贡献也是防止维基百科遭到损毁的无奈之举。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