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声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hitePhosphorus留言 | 贡献2022年7月24日 (日) 01:40 (回退43.252.115.110对话)的编辑,改回InternetArchiveBot的最后一个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聲母,中國古代又稱聲紐音紐等,是韵母前的辅音,跟它構成一個完整音節。韻母響度大、能延長、有音節核心而且是音節中可押韻的部份。而聲母則通常響度低、不能任意延長而且不用於押韻。

译名

“聲母”是汉语音韵学的特有名称,常译为英文词“onset”或“initial”。2个英文词在不同理论中的含义不统一,但一般而言“initial”比“onset”更适合作“聲母”的译名。“initial”是为类似汉语的语言模型而专门定义的术语,专指位于音节开头的不含介音/中间位(英語:medial,包含半元音流音)的部分。而声母正好位于音节开头,且不含半元音(流音可能只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过)。相比之下,“onset”只被笼统地定义为音节开头的部分,在有的理论中并没有强调是否要排除半元音,所以与“聲母”有一些区别。

与辅音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聲母”一般由“辅音”充当,反之不然,而且二者从概念上而言也是存在区别的。“聲母”和“韵母”是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术语,是针对单个汉字(包括无准确书写形式的纯口头语用字)的读音按照发音结构的前后成分划分,适用于现代标准汉语或相关方言;“辅音”是西方语言学的术语,是对最小发音单位(音素)按发音特征的分类,适用于任何语言,不限于针对汉语及相关语言。辅音既可以出现在聲母中,也可以以韵尾的形式出现在韵母中。

虽然现代汉语中的声母只由一个辅音组成(忽略有争议的“零声母”),但古汉语中可能具有由多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型声母。因辅音有清浊音之分,由单个辅音构成的聲母也可能有清浊音成对存在的情况。但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清辅音对应的浊辅音已经消失。

普通話聲母列表

普通話有21个声母: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清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双唇音(盾音) /p/
b ㄅ
//
p ㄆ
/m/
m ㄇ
唇齿音(矛音) /f/
f ㄈ
齿龈音(阳音) /t/
d ㄉ
//
t ㄊ
/ts/
z ㄗ
/tsʰ/
c ㄘ
/s/
s ㄙ
/n/
nㄋ
/l/
l ㄌ
卷舌音(阴音) /ʈʂ/
zh ㄓ
/ʈʂʰ/
ch ㄔ
/ʂ/
sh ㄕ
/ʐ/
r ㄖ
龈颚音(腭音) //
j ㄐ
/tɕʰ/
q ㄑ
/ɕ/
x ㄒ
软颚音(齴音) /k/
g ㄍ
//
k ㄎ
/x/
h ㄏ

此外,汉语还有一些音节以元音开始,如“阿”(ā),这种没有声母的称之为零声母

中古汉语的声母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参考中古漢語聲母三十六字母

參考文獻

  • Bagemihl, Bruce. Syllable structure in Bella Coola. Linguistic Inquiry. 1991, 22: 589–646. 
  • Clements, George N.; Keyser, Samuel J.. (1983). CV phonology: A generative theory of the syllable. Linguistic inquiry monographs (No. 9). Cambridge, MA: MIT Press. ISBN 0-262-53047-3 (pbk); ISBN 0-262-03098-5 (hb)
  • Dell, François; Elmedlaoui, Mohamed. Syllabic consonants and syllabification in Imdlawn Tashlhiyt Berber. Journal of Afric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985, 7 (2): 105–130. doi:10.1515/jall.1985.7.2.105. 

参看

  • 介音
  • 韻母
  • 同位异音 (如声母“b”(注音符号: ㄅ, IPA: [p])和“p”(注音符号: ㄆ, IPA: [pʰ])被视为同位异音。它们都是清辅音,仅有送气强度不同的区别,多种常见汉语注音系统对其都有严格区分。相比之下,英文常将这类的送气程度不同的2个清辅音用同一个宽式音标表示,如将“study”(IPA: [ˈstʌdi])和“test”(IPA: [tʰɛstʰ])中字母“t”的发音都笼统地标注为“/t/”。)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