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澤秋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弟魯留言 | 贡献2022年10月28日 (五) 14:11 (使用HotCatCategory:人物; +Category:長野縣出身人物; +Category:東京藝術大學校友; +Category:日本教師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小澤秋成おざわ しゅうせい,1886年—1954年),日本長野縣人,畫家。曾任第5-7回台展審查員,以臺灣主題繪製風景畫聞名。

生平

小澤秋成1886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上伊那郡,1911年從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畢業,曾在野澤中學及上諏訪中學任教,1927至1930年到法國遊學,期間曾參選法國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並獲入選[1]

1931年他在東京三越舉辦滯歐洋畫展。同年他接受日本內務省國立公園協會委託進行殖民地區國家公園的繪製工作。到台灣後除繪製國家公園並受邀擔任台灣美術展覧會第5、6、7回(1931-1932)審查員,之後小澤繼續受高雄市役所委託,以慶祝高雄港灣建設與宣傳新興都市,繪製高雄風景系列三十餘件作品並經精選部份印成繪葉書(明信片),該等繪葉書係由原本寫生油畫翻印。 

在台期間他結識任職於臺北市商品陳列館指導員、從事漆器開發的太齋春夫,小澤從旁協助,進而發明「漆膜製造法」、「蛇皮的加工法」及「漆繪付漆膜的製造法」等,被譽為工藝美術界的革命[2]

1934年小澤回到日本,1935年於東京成立「漆工藝社」,擔任社長。「漆工藝社」以新技法獨創「聚成」之名的圖案[1]

小澤秋成是二科會的中堅成員[2],於1954年逝世於日本京都[1]

藝術風格

小澤秋成使用東洋畫的線條筆法,而非全面地以西方油畫的塊面塗抹。好似拿著西洋的油畫畫布、畫筆畫刀、顏料卻呈現中國古風濃郁的現代都市圖像。第五回臺展(1931)展出兩件油畫作品《臺北風景一》與《臺北風景二》,大澤貞吉評為「令人跌破眼鏡的作品」。在作品中,樹幹、電線杆的筆觸處理上就可看出這種特色。

小澤秋成也提出與市民生活同在的美學,試圖在冰冷的都市圖像中,以線條與筆觸營造觀看的趣味。例如他曾表示「電線杆常被認為是殺風景的礙眼之物,像這樣的言論有很多。」於是在描繪臺北街道與電線杆的主題的「電信柱展」畫作中,他用電線桿為畫面注入線條魅力。 呈現城市發展帶來的進步與繁榮 ,與現代科技傳遞自然與古蹟的破壞後,選擇思索與現代和諧相處的方式[3]

傳世作品

小澤除於臺灣美術展覽會第5~7回(1931-33)擔任審查員外,亦有作品參展。[2]相關作品列表如下:

  • 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1931)[4]:〈臺北風景(一)〉、〈臺北風景(二)〉
  • 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1932)[5]:〈風景〉
  • 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1933)[6]:〈高雄之夏〉、〈高雄之春〉(原高雄市役所委託作品:渡船場之花)[2]、〈高雄風景〉

目前小澤傳世油畫作品可見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及日本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其中德島縣立美術館所藏3件藏品為小澤於歐洲法國留學期間的作品,分別為〈黄色い家〉[7]、〈パリ・橋のある風景〉[8]、〈無骨な木のある風景〉[9],臺博館所藏為小澤參展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1931)之作品〈臺北風景(一)〉[10],高美館所藏為1933年以高雄愛河風景為題材之作品[11],國美館所藏為1934年創作的〈烏溪兩岸〉[12]

另外小澤於旅臺期間,昭和8年(1933)高雄市役所為宣傳高雄港灣建設與城市街景,委託小澤繪製高雄相關風景油畫共30餘件,並選出部分作品發行成繪葉書(明信片)。[2]目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有13件繪葉書:〈高雄車站前〉、〈埠頭的建物〉、〈春之湊町〉、〈從觀測所遙望港內〉、〈港口〉、〈壽山散步道〉、〈碼頭的遠望〉、〈渡船場之花〉、〈棧橋〉、〈港内夕暮〉、〈西子灣海水浴場〉、〈哨船町〉、〈高雄市濫觴的旗後〉。[13]

榮譽

小澤秋成參加第五回臺展的油畫作品《臺北風景一》與《臺北風景二》,大澤貞吉評論其使用東洋畫線條筆法取代西方油畫的塊面塗抹,是西洋人所創作不出的「東洋藝術風格的油畫」,對小澤秋成的畫作讚譽有加。[3]

小澤秋成融合東西洋的繪畫手法蔚為風潮,引起當時的年輕畫家爭相效仿,根據鄭獲義記述,因為他的審查員身分及名氣,他在高雄居住於西子灣旅館,有許多年輕畫家會拿作品向他請教。[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小澤秋成.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2. ^ 2.0 2.1 2.2 2.3 2.4 2.5 蔡幸伶. 【名單之後】蔡幸伶/開創藝術新格局的小澤秋成. 聯合新聞網. 2021-10-21 [2022-10-27]. 
  3. ^ 3.0 3.1 謝, 世英.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藝術學研究. 2012-05: 133-208. 
  4. ^ 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第五回. 臺灣記憶. 國家圖書館. [2022-10-27]. 
  5. ^ 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第六回. 臺灣記憶. 國家圖書館. [2022-10-27]. 
  6. ^ 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第七回. 臺灣記憶. 國家圖書館. [2022-10-27]. 
  7. ^ 黄色い家. 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 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 [2022-10-27] (日语). 
  8. ^ パリ・橋のある風景. 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 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 [2022-10-27] (日语). 
  9. ^ 無骨な木のある風景. 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 德島縣立近代美術館. [2022-10-27] (日语). 
  10. ^ 台北風景. 典藏網. 文化部. [2022-10-27]. 
  11. ^ 小澤秋成.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22-10-27]. 
  12. ^ 烏溪兩岸 Both banks of Wu River. 國美典藏.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2-10-27]. 
  13. ^ 典藏查詢-小澤秋成. 典藏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