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德彪西
克劳德·德彪西 | |
---|---|
作曲家 | |
出生 | 阿什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年8月22日 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
逝世 | 1918年3月25日 法国巴黎 | (55歲)
职业 | 作曲家 |
音乐类型 | 印象主义 |
演奏乐器 | 鋼琴 |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後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1]。
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2]。《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1],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3][4]。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
童年
德彪西一家原是农民世家,在约1800年他们由勃艮第迁至巴黎。其祖父是贩酒商,后则成为一名木匠。而德彪西的父亲曼纽-阿希尔(Manuel Achille)则曾在海军当步兵七年,后来与妻子维多林定居圣日耳曼昂莱并经营一家瓷器店[5]。克劳德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他也是曼纽夫妇的头一胎[6]。曼纽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一个海员。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德彪西举家搬迁到戛纳的姑姐克莱门汀(Clementine)家。克莱门汀为克劳德安排了钢琴课,由一位叫让·西汝蒂(Jean Cerutti)的意大利人担任教师[5]。
主要作品
按體裁時間分列:
舞台作品
總計五十餘首
媒体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参考文献
注释
参考文献
- 林逸聪(1999):音乐圣经,华夏出版社,ISBN:7508015037
- Simon Trezise: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ebuss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65478-5
- F. Lesure,Howat, R.(2001): Debussy, (Achille-)Claude in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Stanley Sadie, [1]
- Pasler, J. (2001):Impressionism in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Stanley Sadie, [2]
- 保罗·霍尔姆斯(1999):德彪西,江苏人民出版社,ISBN:721402430
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