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光復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1.219.36.16留言2011年1月18日 (二) 12:49 各方觀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File:01122.jpg
臺北街頭慶祝光復情景(中文書寫由右至左,國旗成了反向的順風旗)

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訂於10月25日,係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歸中國統治的節日。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戰敗後,臺灣被清政府割讓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於1945年10月25日在太平洋戰區臺灣的臺北市舉行日本的受降典禮,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受臺灣。

受降典禮

中國戰區的蔣介石奉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命令代為佔領太平洋戰區臺灣並接受日軍在臺灣的投降。

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太平洋戰區臺灣的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在臺北公會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國所屬臺灣總督府,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同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臺北市役所(即現今行政院院址)。

主要參加人員有

翌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佈命令,單方面訂定受降典禮的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

各方觀點

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前參加受降典禮的中國代表團。

國、民、共黨三方,對「台灣光復」抱持南轅北轍的解讀。

國民黨方面,早期台灣光復節是國民政府所訂立的國定假日,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對台合法統治權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在兩蔣時期是每年都會舉辦的大型紀念活動,而蔣中正父子也會向全國國民發表談話。由於蔣中正自日本手中將台灣光復,國民黨以此將蔣介石作為民族英雄,並將其與驅逐人殖民統治的鄭成功相提並論。現在泛藍偶爾會利用造勢場合紀念台灣光復,並且將之與後來的保衛與建設台灣相提並論,視之為中國國民黨乃至於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的重大貢獻,雖然這種說法有事實基礎,但由於戰後國民黨政權曾經大力撲殺與迫害日本統治時代的反日人士,因而使得蔣家政權在這一方面的貢獻無法獲得較廣泛的承認,甚至被大打了折扣。

民進黨認為國民黨政府沒有比日本殖民政權好——原因是在「台灣光復」後發生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故對「光復節」持負面和反對態度,史觀上將其改稱為「終戰」,更負面的說法是「劫收」及「再淪陷」(國民黨接收中國大陸淪陷區也有被諷為劫收的紀錄)。許多泛綠台灣人雖不至於反對中華民國,但認為中華民國「光復台灣」並非中華民國的榮耀,而是國民黨給中華民國的恥辱;也有不少立場親綠的台灣人認為,國民黨政府是外來政權,到目前還有相當的殖民性格。

而在中共方面,自從2005年以來就高調舉行紀念慶祝活動,由大陸作者何池所撰寫的《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台灣革命研究》,便強調了早期中共領導人如何指導與協助日本統治時代台籍左翼抗日份子在台灣的抗日運動。而許多來自大陸與台灣的統派歷史學者也認為毛澤東在抗戰時期於延安所領導的抗日運動,是台灣得以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進而回歸祖國的主要原因。自從改革開放後,北京政府都會邀請這些台灣的左翼人士到中國大陸參加紀念中共國慶以及台灣光復節的活動,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似乎也成為紀念台灣光復節的主要對象(早期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曾紀念過二二八事件,並將該事件稱為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而立場親向中國大陸的台灣統派組織如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等早期左翼人士所組織的團體,也會在台北街頭紀念這個節日。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