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南賀之風/中國年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南賀之風留言 | 贡献2022年6月19日 (日) 01:21 明朝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唐朝

年號 君主 期間 年數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始期 終期
武德 高祖
李淵
元年五月二十日
(618年6月18日)
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627年1月22日)
9年 新君即位 武,繼承;德,德政
接續繼承古聖賢王德政善政[1]
武德九年八月九日唐太宗繼位[註 1] [5][6][4][7]
貞觀 太宗
李世民
元年正月初一日
(627年1月23日)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650年2月6日)
23年 新君即位 貞,正常;觀,諦視
以正道示人,以正道示天下[8]
宋代避諱宋仁宗的名字,多稱「真觀」或「正觀」[9][10]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唐高宗繼位。
[5][7][11]
永徽 高宗
李治
元年正月初一日
(650年2月7日)
七年正月初六日
(656年2月6日)
7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永,長;徽,善
永久長遠之善[12]
[5][11][13]
顯慶 元年正月初七日
(656年2月7日)
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661年4月3日)
6年 重大政治事件 唐代避諱唐中宗的名字,多稱「明慶」或「光慶」[10][14] [5][13][15]
龍朔 元年二月三十日[註 2]
(661年4月4日)
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64年2月1日)
3年 祥瑞 [16][15][18]
麟德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 3]
(664年2月2日)
三年正月初四日
(666年2月13日)
3年 祥瑞 [16][18][19]
乾封 元年正月初五日
(666年2月14日)
三年二月十一日
(668年3月28日)
3年 祭祀 [16][19][20]
總章 元年二月十二日[註 4]
(668年3月29日)
三年二月三十日
(670年3月26日)
3年 重大政治事件 [16][20][25]
咸亨 元年三月初一日
(670年3月27日)
五年八月十四日
(674年9月19日)
5年 祈福消災 咸,皆悉;亨,嘉美
天地調和,萬物欣欣向榮[26]
[16][25][27]
上元 元年八月十五日
(674年9月20日)
三年十一月初七日
(676年12月17日)
3年 祈福消災 期望上元天官的賜福[28] [16][27][29]
儀鳳 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註 5]
(676年12月18日)
四年六月初二日
(679年7月14日)
4年 祥瑞 [16][29][31]
通乾 未正式使用 預定於儀鳳四年正月一日啟用,然而未及正式改元即被取消。 [32][33][34]
調露 元年六月初三日
(679年7月15日)
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680年9月20日)
2年 祈福消災 [16][31][35]
永隆 元年八月二十三日
(680年9月21日)
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681年11月14日)
2年 重大政治事件 唐代避諱唐玄宗的名字,多稱「永崇」[14] [16][35][36]
開耀 元年九月三十日[註 6]
(681年11月15日)
二年二月十八日
(682年4月1日)
2年 祈福消災 [16][36][40]
永淳 元年二月十九日[註 7]
(682年4月2日)
二年十二月初三日
(683年12月26日)
2年 重大政治事件 [16][40][42]
弘道 元年十二月初四日[註 8]
(683年12月27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684年1月22日)
1年 光宣道化,弘揚道教[44] 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唐中宗繼位[註 9] [16][42][47]
嗣聖 中宗
李顯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 10]
(684年1月23日)
元年二月初六日
(684年2月26日)
1年 新君即位 [49][47][50]
文明 睿宗
李旦
元年二月初七日[註 11]
(684年2月27日)
元年九月初五日
(684年10月18日)
1年 新君即位 光照四方,君臨天下[52] [49][50][53]
光宅 元年九月初六日[註 12]
(684年10月19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85年2月8日)
1年 [49][53][55]
垂拱 元年正月初一日
(685年2月9日)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689年1月26日)
4年 帝王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56] [49][55][57]
永昌 元年正月初一日
(689年1月27日)
元年十月三十日
(689年12月17日)
1年 祥瑞、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更改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一日為載初元年正月一日。 [49][57][58]
載初 元年正月初一日
(689年12月18日)
元年九月初八日
(690年10月15日)
1年 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以子月為歲首。 [49][58][59]
天授 則天帝
武曌
元年九月初九日
(690年10月16日)
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692年4月21日)
3年 新君即位 上天授予君權[60] 以子月為歲首,改國號為周[註 13] [49][59][61]
如意 元年四月初一日
(692年4月22日)
元年九月初九日
(692年10月22日)
1年 祈福消災 對天授以來內外諸事均感如意[60] 以子月為歲首。 [49][61][62]
長壽 元年九月初十日[註 14]
(692年10月23日)
三年五月初十日
(694年6月8日)
3年 祈福消災 祈求健康長壽[60][64] 以子月為歲首。 [49][62][65]
延載 元年五月十一日[註 15]
(694年6月9日)
元年十月三十日
(694年11月22日)
1年 延續武周皇祚[67] 以子月為歲首。 [49][65][68]
證聖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 16]
(694年11月23日)
元年九月初八日
(695年10月21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佛教用語,意為證入聖果[70] 以子月為歲首。 [49][68][71]
天冊萬歲 元年九月初九日[註 17]
(695年10月22日)
二年臘月初十日
(696年1月19日)
2年 仰仗佛法庇護,武周皇祚國運長久[70] 以子月為歲首。 [49][71][73]
萬歲登封 元年臘月十一日
(696年1月20日)
元年三月十五日
(696年4月21日)
1年 祭祀 萬歲,武則天;登封,在嵩山舉行封禪[70] 以子月為歲首。 [49][73][74]
萬歲通天 元年三月十六日[註 18]
(696年4月22日)
二年九月初八日
(697年9月28日)
2年 祭祀 武則天祚求上天庇佑、風調雨順、社會安寧[77] 以子月為歲首。 [49][74][78]
神功 元年九月初九日[註 19]
(697年9月29日)
元年閏十月三十日
(697年12月19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平定契丹之亂係天助所致[80] 以子月為歲首。 [81][78][82]
聖曆 元年正月初一日
(697年12月20日)
三年五月初四日
(700年5月26日)
3年 祭祀 永享太平盛世[83] 以子月為歲首。 [81][82][84]
久視 元年五月初五日
(700年5月27日)
二年正月初二日
(701年2月14日)
2年 祈福消災 對長生長壽的追求與嚮往[85] 久視元年十月起恢復以寅月為歲首[84] [81][84][86]
大足 元年正月初三日[註 20]
(701年2月15日)
元年十月初二日
(701年11月6日)
1年 祥瑞 [81][86][88]
長安 元年十月初三日[註 21]
(701年11月7日)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705年1月29日)
4年 祈福消災 削弱武氏勢力,鞏固太子地位,以達長治久安的目地[85] [81][88][90]
神龍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 22]
(705年1月30日)
三年九月初四日
(707年10月4日)
3年 以神龍比喻自己是真龍天子[93]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唐中宗繼位。二月四日,復國號為唐[註 23] [81][90][95]
景龍 中宗
李顯
元年九月初五日
(707年10月5日)
四年六月初三日
(710年7月4日)
4年 [81][95][96]
唐隆 殤帝
李重茂
元年六月初四日
(710年7月5日)
元年七月十九日
(710年8月18日)
1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唐代避諱唐玄宗的名字,多稱「唐元」、「唐興」或「唐安」[97]
唐隆元年六月七日唐殤帝繼位,六月二十四日唐睿宗繼位。
[81][96][98]
景雲 睿宗
李旦
元年七月二十日
(710年8月19日)
三年正月十八日
(712年2月29日)
3年 新君即位、祥瑞 [81][98][99]
太極 元年正月十九日
(712年3月1日)
元年五月初二日
(712年6月10日)
1年 [81][99][100]
延和 元年五月初三日
(712年6月11日)
元年八月初六日
(712年9月11日)
1年 延和元年八月三日唐玄宗繼位[註 24] [81][100][102]
先天 玄宗
李隆基
元年八月初七日
(712年9月12日)
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713年12月21日)
2年 新君即位 先天,先於天象
在天象尚未出現變化前,採取措施預防,則不違背天意,順乎人意[103]
[104][102][105]
開元 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713年12月22日)
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42年2月9日)
29年 開闢新紀元[106] [104][105][107]
天寶 元年正月初一日
(742年2月10日)
十五載八月十五日
(756年9月13日)
15年 祥瑞 天,上天;寶,靈符
皇帝受命於天的符命之書[108]
天寶三年正月一日起改「年」為「載」。
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改元,在成都的唐玄宗得知太子己經繼位,於八月十六日退位為太上皇。
[104][107][109]
至德 肅宗
李亨
元載七月十二日
(756年8月12日)
三載二月初四日
(758年3月17日)
3年 新君即位 稱「年」為「載」。 [104][109][110]
乾元 元年二月初五日[註 25]
(758年3月18日)
三年閏四月十八日
(760年6月6日)
3年 重大政治事件 整頓乾坤、再造天下自許[106]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起復「載」為「年」。 [104][110][112]
上元 元年閏四月十九日[註 26]
(760年6月7日)
二年九月二十日
(761年10月22日)
2年 祈福消災 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號,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 [104][112][114]
寶應 元年四月十五日[註 27]
(762年5月14日)
二年七月初十日
(763年8月23日)
2年 祥瑞 寶應元年四月十五日起恢復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繼位[註 28] [104][118][119]
廣德 代宗
李豫
元年七月十一日[註 29]
(763年8月24日)
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65年1月25日)
2年 新君即位 廣先聖之德,施李唐之德政[121] [104][119][122]
永泰 元年正月初一日[註 30]
(765年1月26日)
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766年12月17日)
2年 祈福消災 立大中之道[125] [104][122][126]
大曆 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註 31]
(766年12月18日)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780年2月10日)
14年 大力革新,行匡救治世之法[125] 大曆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唐德宗繼位。 [104][126][128]
建中 德宗
李适
元年正月初一日
(780年2月11日)
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84年1月26日)
4年 新君即位 [129][128][130]
興元 元年正月初一日
(784年1月27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85年2月13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129][130][131]
貞元 元年正月初一日
(785年2月14日)
二十一年八月初四日
(805年8月31日)
21年 從年號「貞觀」「開元」各取一字[132]
貞正守一,致世太平[106]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唐順宗繼位。 [129][131][133]
永貞 順宗
李誦
元年八月初五日
(805年9月1日)
二年正月初一日
(806年1月24日)
2年 新君即位 永,長;貞,正
長享正命[106]
永貞元年八月九日唐憲宗繼位。 [129][133][134]
元和 憲宗
李純
元年正月初二日
(806年1月25日)
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821年2月8日)
16年 新君即位 元和十五年閏正月三日唐穆宗繼位[註 32] [129][134][137]
永新 穆宗
李恒
啟用當天廢除 於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啟用,但不久即被取消[138] [139]
長慶 元年正月初四日
(821年2月9日)
五年正月初六日
(824年1月28日)
5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長慶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唐敬宗繼位[註 33] [129][137][141]
寶曆 敬宗
李湛
元年正月初七日
(825年1月29日)
三年二月十二日
(827年3月13日)
3年 新君即位 寶曆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唐文宗繼位。 [129][141][142]
大和 文宗
李昂
元年二月十三日[註 34]
(827年3月14日)
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36年1月21日)
9年 新君即位 唐代文獻皆作「太和」[144] [145][142][146]
開成 元年正月初一日
(836年1月22日)
六年正月初八日
(841年2月3日)
6年 開成五年正月十四日唐武宗繼位[註 35] [145][146][148][149]
會昌 武宗
李炎
元年正月初九日[註 36]
(841年2月4日)
七年正月十六日
(847年2月6日)
7年 新君即位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唐宣宗繼位[註 37] [145][149][154]
大中 宣宗
李忱
元年正月十七日[註 38]
(847年2月6日)
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
(860年12月16日)
14年 新君即位 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唐懿宗繼位[註 39] [145][154][157][158]
咸通 懿宗
李漼
元年十一月初二日[註 40]
(860年12月17日)
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
(874年12月16日)
15年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選自唐宣宗所制《泰邊陲樂曲詞》「海岳晏咸通」之句[160]
宣揚繼承皇位出自唐宣宗之意[161]
咸通十四年七月十九日唐僖宗繼位[註 41] [145][158][163][164]
乾符 僖宗
李儇
元年十一月初五日
(874年12月17日)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80年2月13日)
6年 新君即位 [165][164][166]
廣明 元年正月初一日
(880年2月14日)
二年七月初十日
(881年8月8日)
2年 [165][166][167]
中和 元年七月十一日
(881年8月9日)
五年三月十三日
(885年4月1日)
5年 重大政治事件 [165][167][168]
光啟 元年三月十四日
(885年4月2日)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888年4月6日)
4年 重大政治事件 希望開啟新紀元[169] [165][168][170]
文德 元年二月二十二日[註 42]
(888年4月7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89年2月3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唐昭宗繼位。 [165][170][172]
龍紀 昭宗
李曄
元年正月初一日
(889年2月4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890年1月24日)
1年 新君即位 [165][172][173]
大順 元年正月初一日
(890年1月25日)
三年正月二十日
(892年2月21日)
3年 祈福消災 祈禱恢復有序的君臣關係[64] [165][173][174]
景福 正年正月二十一日[註 43]
(892年2月22日)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894年2月9日)
2年 [165][174][176]
乾寧 元年正月初一日
(894年2月10日)
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898年9月15日)
5年 [165][176][177]
光化 元年八月二十七日
(898年9月16日)
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901年5月15日)
4年 重大政治事件 [165][177][178]
天復 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註 44]
(901年5月16日)
四年閏四月初十日[註 45]
(904年5月27日)
4年 祈福消災 [165][178][183]
天祐 元年閏四月十一日
(904年5月28日)
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註 46]
(907年6月4日)
4年 祈福消災 祈求上天保佑即將滅亡的唐朝[186] 天祐元年八月十五日唐哀帝李柷繼位。
天祐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唐哀帝禪位於朱溫;四月十八日朱溫稱帝,四月二十二日改年號為開平元年,建立後梁。
[165][183][187][188]


宋朝

年號 君主 期間 年數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來源
始期 終期
建隆 太祖
趙匡胤
960年
正月五日
(2月4日)
963年
十一月十五日
(12月3日)
4年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宋太祖即位,國號為「大宋」。 [189][190][191][192][193]
乾德 963年
十一月十六日
(12月4日)
968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
(12月15日)
6年 [189][190][194][195][196]
開寶 968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
(12月16日)
976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隔年1月13日)
9年 開寶九年十月十日宋太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197][198][199]
太平興國 太宗
趙炅
976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
(1月14日)
984年
十一月二十日
(12月15日)
9年 太平:世間安寧和平。
興國:振興國家。
[189][190][200][201][202][203]
雍熙 984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
(12月16日)
988年
正月十六日
(2月6日)
5年 [189][190][204][205][206]
端拱 988年
正月十七日
(2月7日)
989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9日)
2年 [189][190][207][208][209]
淳化 990年
正月一日
(1月30日)
99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2日)
5年 淳:純正、完美;
化:造化、自然。
意為美好的世界。
[189][190][200][210][211][212]
至道 995年
正月一日
(2月3日)
997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3年 至:最、至高無上;
道:王道。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宋真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00][213][214][215][216]
咸平 真宗
趙恒
998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1003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4日)
6年 咸:都;
平:安。
即天下太平之意。
[189][190][200][217][218][219]
景德 1004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1008年
正月五日
(2月14日)
5年 景:大業;
德:仁德。
意為帝王的寬大仁德。
[189][190][200][220][221][222]
大中祥符 1008年
正月六日
(2月15日)
1016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30日)
9年 祥符:祥瑞的符籙。 [189][190][200][223][224][225]
天禧 1017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1021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3日)
5年 天:上天;
禧:幸福、吉祥。
意為天賜的幸福吉祥。
[189][190][200][226][227][228]
乾興 1022年
正月一日
(2月4日)
1022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4日)
1年 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宋仁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29][230][231]
天聖 仁宗
趙禎
1023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1032年
十一月五日
(12月10日)
10年 天:「二」「人」二字的組合;
聖:皇帝與太后。
意指仁宗與章獻太后共同聽政。
[189][190][200][232][233][234][235]
明道 1032年
十一月六日
(12月11日)
1033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2日)
2年 明:智慧、英明,或「日」「月」二字的組合;
道:王道。
意為王道英明,或指意指仁宗與章獻太后共同聽政。
[189][190][200][232][236][237][238]
景祐 1034年
正月一日
(1月23日)
1038年
十一月十七日
(12月15日)
5年 景:大業;
祐:神靈保佑。
意為神靈保佑帝王江山。
[189][190][200][239][240][241]
寶元 1038年
十一月十八日
(12月16日)
1040年
二月二十日
(4月4日)
3年 [189][190][200][242][243][244]
康定 1040年
二月二十一日
(4月5日)
1041年
十一月十九日
(12月15日)
2年 意為富足安定。 [189][190][200][245][246][247]
慶曆 1041年
十一月二十日
(12月16日)
1048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4日)
8年 慶:美好;
曆:年代。
意為美好的年代。
[189][190][200][248][249][250]
皇祐 1049年
正月一日
(2月5日)
1054年
三月二十九日
(5月9日)
6年 [189][190][251][252][253]
至和 1054年
四月一日[註 47]
(5月10日)
1056年
九月十一日
(10月22日)
3年 意為避除不祥,追求和諧。 [189][190][200][254][255][256]
嘉祐 1056年
九月十二日
(10月23日)
1063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0日)
8年 意為喜獲上天保佑。 嘉祐八年四月一日宋英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00][257][258][259]
治平 英宗
趙曙
1064年
正月一日
(1月21日)
1067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5日)
4年 意為天下大治,四海升平。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宋神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00][260][261][262]
熙寧 神宗
趙頊
1068年
正月一日
(2月6日)
1077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16日)
10年 熙:興盛、繁榮;
寧:安定。
[189][190][200][263][264]
元豐 1067年
正月一日
(1月17日)
1085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17日)
8年 意為賴天之祐,年穀順成。 元豐八年三月五日宋哲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00][265][266][267]
元祐 哲宗
趙煦
1086年
正月一日
(1月18日)
1094年
四月十一日
(4月18日)
9年 意為嘉祐之治的回歸。 [189][190][200][232][268][269][270]
紹聖 1094年
四月十二日
(4月19日)
1098年
五月三十日
(7月1日)
5年 紹:繼承;
聖:宋神宗。
意為繼承父皇神宗未竟的事業。
[189][190][200][232][271][272]
元符 1098年
六月一日
(7月2日)
1100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3年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宋徽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73][274][275]
建中靖國 徽宗
趙佶
1101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1101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0日)
1年 建中:建立中正之道;
靖國:消除朋黨。
意為調和路線消彌黨爭,讓國家獲得安寧。
[189][190][200][232][276][277]
崇寧 1102年
正月一日
(1月21日)
1106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5日)
5年 崇:推崇;
寧:宋神宗熙寧年號。
意為追崇熙寧之道。
[189][190][200][232][278][279]
大觀 1107年
正月一日
(1月26日)
1110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9日)
4年 《易經》: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189][190][200][280][281]
政和 1111年
正月一日
(2月10日)
1118年
十月三十日
(12月14日)
8年 《尚書》:庶政惟和,萬國咸寧。 [189][190][200][282][283]
重和 1118年
十一月一日
(12月15日)
1119年
正月二十九日
(3月12日)
2年 意為和之又和。 [189][190][200][284][285]
宣和 1119年
二月一日
(3月13日)
1125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4日)
7年 以宣和殿的「宣和」二字為名。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欽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註 48] [189][190][200][286][287]
靖康 欽宗
趙桓
1126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1127年
四月三十日
(6月11日)
2年 靖:安定;
康:富足。
靖康二年正月宋欽宗被金人軟禁,二月六日被金人廢為庶人。 [189][190][200][288][289][290]
建炎 高宗
趙構
1127年
五月一日
(6月12日)
1129年
三月十日
(3月31日)
3年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宋高宗繼位,改元建炎元年。
建炎三年三月五日宋高宗被迫退位,傳位給皇子趙旉。
[189][190][291][292]
明受 元懿太子
趙旉
1129年
三月十一日
(4月1日)
1129年
四月二日
(4月21日)
21日 明受元年四月一日宋高宗復位,趙旉改立為皇太子。 [189][190][293]
建炎 高宗
趙構
1126年
四月三日
(4月22日)
1130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30日)
2年 恢復使用建炎年號。(三年至四年) [189][190][294]
紹興 1131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1162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4日)
32年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宋孝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95][296]
隆興 孝宗
趙昚
1163年
正月一日
(2月5日)
116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2日)
2年 建:務隆、發揚光大;
興:宋高宗紹興年號。
意為發揚高宗紹興之政。
[189][190][297][298][299]
乾道 1165年
正月一日
(2月13日)
1173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3日)
9年 《易經》:乾為天、為闤、為君、為父。 [189][190][297][300][301]
純熙 未正式使用 《易經》:于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意為大光明。
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詔告明年改元純熙,十五日更改為淳熙。 [297][302][303]
淳熙 1174年
正月一日
(2月4日)
1189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6日)
16年 從年號淳化、雍熙各取一字。
意為主上取法祖宗。
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宋光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97][304][305][303]
紹熙 光宗
趙惇
1190年
正月一日
(2月7日)
119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1日)
5年 紹:繼承;
熙:宋孝宗淳熙年號。
意為繼承發揚孝宗之政。
紹熙五年七月五日宋寧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297][306][307]
慶元 寧宗
趙擴
1195年
正月一日
(2月12日)
1200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4日)
6年 從年號慶曆、元祐各取一字。 [189][190][308][309][310][311]
嘉泰 1201年
正月一日
(2月5日)
120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1日)
4年 [189][190][312][313][314]
開禧 1205年
正月一日
(1月22日)
1207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18日)
3年 從年號開寶、天禧各取一字。 [189][190][315][316][317]
嘉定 1208年
正月一日
(1月19日)
1224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8日)
17年 《尚書·無逸》:嘉靖殷邦。;
《詩經·周頌武》:耆定爾功。
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三日宋理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註 49] [189][190][318][319][320]
寶慶 理宗
趙昀
1125年
正月一日
(2月9日)
1127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7日)
3年 大寶之重,守必以仁,兆民之寧,賴於有慶。 [189][190][321][322]
紹定 1228年
正月一日
(2月8日)
1233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6年 從年號紹興、嘉定各取一字。 [189][190][323][324]
端平 1234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1236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7日)
3年 [189][190][325][326]
嘉熙 1237年
正月一日
(1月28日)
1240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2日)
4年 [189][190][327][328]
淳祐 1241年
正月一日
(2月13日)
1252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12年 從年號嘉祐、淳熙各取一字。
意為思念仁宗、孝宗兩朝之盛況。
[189][190][329][330][331]
寶祐 1253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1258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4日)
6年 [189][190][332][333][334]
開慶 1259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1259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2日)
1年 [189][190][335][336][337]
景定 1260年
正月一日
(2月13日)
126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18日)
5年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宋度宗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338][339]
咸淳 度宗
趙禥
1265年
正月一日
(1月19日)
127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8日)
10年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宋恭帝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340][341]
德祐 恭帝
趙㬎
1275年
正月一日
(1月29日)
1276年
四月三十日
(6月13日)
2年 德祐二年二月五日宋恭帝向元朝投降。 [189][190][342][343]
景炎 端宗
趙昰
1276年
五月一日
(6月14日)
1278年
四月二十九日
(5月22日)
3年 景炎三年四月十七日衛王昺繼位後沿用該年號。 [189][190][344][345]
祥興 衛王
趙昺
1278年
五月一日
(5月23日)
1279年
二月六日
(3月19日)
2年 祥興二年二月六日陸秀夫背負衛王昺投海自盡。 [189][190][346][347]

明朝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使用期
大統曆年月日)
使用時間 在位皇帝 年號釋義 典故 來源
洪武 1368年1月23日

1399年2月5日
元年正月初四日

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30年
又12個月
又27日
太祖 宏大的武力

朱元璋掃滅陈友谅張士誠諸雄,驅逐蒙元,創建大明,武功蓋世,故謂“洪武”。

(無) [348][349][350]
建文 1399年2月6日

1402年7月29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3年
又6個月
惠宗 建立文治

與武功盛大的洪武朝相補益。

[348][350][351]
(洪武) 1402年7月30日

1403年1月22日
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個月 太祖
成祖
(同上) [348][351]
永乐 1403年1月23日

1425年1月19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二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22年 成祖 國家永遠太平,百姓永享安樂 [348][351][352]
洪熙 1425年1月20日

1426年2月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年 仁宗 國家日益強大興盛 [348][352][353]
宣德 1426年2月8日

1436年1月1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0年 宣宗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348][353][354]
正統 1436年1月18日

1450年1月13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4年 英宗 大明貫徹春秋大義,永為中華統緒 [355][354][356]
景泰 1450年1月14日

1457年2月14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八年正月二十日
7年
又20日
代宗 國泰民安 [355][356][357]
天順 1457年2月15日

1465年1月26日
元年正月二十一日

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年
又11個月
又9日
英宗 奉天順意 [355][357][358]
成化 1465年1月27日

1488年1月13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23年 憲宗 成果理化 文子·道原》:“大[註 50]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359] [355][358][360]
弘治 1488年1月14日

1506年1月23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18年 孝宗 “弘”:輝煌、光大
“治”:大治之世

明朝成化後朝政紊亂,國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當時君臣的振作願望。

(無) [355][360][361]
正德 1506年1月24日

1522年1月2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6年 武宗 德堅意正
  • 尚書·虞書·大禹謨》:“禹曰:……正德、利用、厚生、惟和。”[362]
  • 《尚書正義·大禹謨》:“‘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363]
[355][361][364]
嘉靖 1522年1月28日

1567年2月8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四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45年 世宗 美好的教化,社會安定平服

表明世宗繼位僅為繼統,而非繼嗣。

《尚書·周書·無逸》:“周公曰:……不敢荒寧,嘉靖殷邦。”[365] [355][364][366]
隆庆 1567年2月9日

1573年2月1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年 穆宗 吉祥喜慶 (無) [355][366][367]
万历 1573年2月2日

1620年8月2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四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47年
又7個月
神宗 大明朝與世長存
皇帝歷世長久、萬壽無疆
[355][367][368]
泰昌 1620年8月28日

1621年1月21日
元年八月初一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5個月 光宗
熹宗
國泰安昌 [355][368]
天启 1621年1月22日

1628年2月4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年 熹宗 奉天啓示 [355][368][369]
崇祯 1628年2月5日

1644年4月25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16年
又2個月
又19日
思宗 崇尚禎祥

一説取諧音“重振”。

[355][369][370]
(崇禎) 1644年6月19日

1645年1月27日
十七年五月十五日

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7個月
又15日
思宗
安宗
(同上) [355][371]
弘光 1645年1月28日

1645年8月17日
元年正月初一日

元年閏六月二十六日
6個月
又26日
安宗 弘揚祖宗基業,光復大明江山 [355][371][372]
隆武 1645年8月18日

1647年2月4日
元年閏六月二十七日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1年
又6個月
又3日
紹宗 振興武備、興兵迎戰 [355][372][373]
永曆 1647年2月5日

1662年6月1日[註 51]
元年正月初一日

十六年四月十五日[註 51]
15年
又3個月
又15日
[註 51]
昭宗 “永”:大明朝國祚永存
“曆”:取自神宗年號“萬曆”

“永”一說源於昭宗於崇禎年間曾受封永明王。
昭宗為神宗之孫,故取其年號用之。

[355][373][375]

注釋

  1. ^ 《舊唐書》作八月癸亥(八日)繼位[2];《新唐書》作八月甲子(九日)繼位[3];《資治通鑑》作八月癸亥(八日)唐高祖禪位,甲子(九日)唐太宗繼位[4]
  2. ^ 《中國歷代年號考》作起於三月[16];《舊唐書》作起於三月丙申(一日)[17]
  3. ^ 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紀元鈔》作龍朔四年六月一日改元[16],與史書相差半年。
  4. ^ 總章年號啟用時間以《舊唐書》為準[21];《唐會要》作二月二十九日改元[22];《新唐書》及《資治通鑑》作三月庚寅(六日)改元[23][24]
  5. ^ 《唐會要》作十一月三日改元[30]
  6. ^ 《舊唐書》及《資治通鑑》作十月乙丑(?)改元[37][38];《唐會要》作十月六日改元[39]
  7. ^ 《唐會要》作二月十三日改元[41]
  8. ^ 《舊唐書》作十二月己酉(?)改元[43]
  9. ^ 《舊唐書》作十二月丁巳(四日)繼位[45],《唐會要》作十二月六日繼位[46]
  10. ^ 《新唐書》作正月癸未(?)改元[48]
  11. ^ 《資治通鑑》作二月壬子(?)改元[51]
  12. ^ 《唐會要》作九月五日改元[54]
  13. ^ 武則天改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夏曆十二月為臘月,夏曆正月為一月[58]
  14. ^ 《唐會要》作九月九日改元[63]
  15. ^ 《唐會要》作五月十日改元[66]
  16. ^ 《唐會要》作三月一日改元[69]
  17. ^ 《唐會要》作九月二十九日改元[72]
  18. ^ 《舊唐書》作四月改元[75],《唐會要》作四月一日改元[76]
  19. ^ 《資治通鑑》作九月壬辰(?)改元[79]
  20. ^ 《唐會要》作正月五日改元[87]
  21. ^ 《唐會要》作十月二十三日改元[89]
  22. ^ 《新唐書》作正月甲辰(二十三日)改元[91],《唐會要》作正月五日改元[92]
  23. ^ 《唐會要》作正月二十四日繼位,二月五日復國號為唐[94]
  24. ^ 《唐會要》作七月五日繼位[101]
  25. ^ 《唐會要》作三月五日改元[111]
  26. ^ 《唐會要》作閏四月九日改元[113]
  27. ^ 《舊唐書》、《新唐書》作四月乙丑(十六日)改元[115][116]
  28. ^ 《唐會要》作四月二十一日繼位[117]
  29. ^ 《唐會要》作七月二十日改元[120]
  30. ^ 永泰年號啟用時間以《舊唐書》為準[123];《資治通鑑》作正月癸卯(十一日)改元[124]
  31. ^ 《唐會要》作十月十二日改元[127]
  32. ^ 《唐會要》作正月繼位[135];《舊唐書》作正月丙午(?)繼位[136]
  33. ^ 《舊唐書》作正月癸酉(二十三日)繼位[140]
  34. ^ 《舊唐書》缺「二月」二字[143]
  35. ^ 《新唐書》作正月辛巳(四日)繼位[147]
  36. ^ 《舊唐書》作正月庚戌(?)改元[150]
  37. ^ 《舊唐書》作三月二日繼位[151];《新唐書》作三月甲子(二十三日)繼位[152];《唐會要》作三月二十二日繼位[153]
  38. ^ 《舊唐書》作正月戊申(十一日)改元[155]
  39. ^ 《新唐書》作八月癸巳(十日)繼位[156]
  40. ^ 《舊唐書》作十一月丁丑(?)改元[159]
  41. ^ 《舊唐書》作七月二十日繼位[162]
  42. ^ 《舊唐書》作二月戊子(二十日)改元[171]
  43. ^ 《舊唐書》作正月丙午朔(一日)改元[175]
  44. ^ 《舊唐書》作四月甲戌(二十二日)改元[179];《新唐書》作四月丙子(二十四日)改元[180]
  45. ^ 蜀王王建使用至天復八年正月九日[181],晉王李克用使用至天復七年[182]
  46. ^ 吳王楊渥、楊隆演使用至天祐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184],晉王李存勗使用至天祐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85]
  47. ^ 李崇智作至和元年起於三月,根據《宋會要輯稿》,至和元年實際起於四月。
  48. ^ 李崇智誤作宋欽宗於二月即位,根據《宋史·欽宗紀》,宋欽宗實際在十二月即位。
  49. ^ 李崇智誤作宋理宗於八月即位,根據《宋史·理宗紀》,宋理宗實際在閏八月即位。
  50. ^ 馮天瑜《明清年號探微》誤作「天」。[355][359]
  51. ^ 51.0 51.1 51.2 明鄭政權奉“永曆”年號至1683年9月15日(康熙二十二年/永曆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於澎湖海战戰敗而向施琅投降並滅亡為止,共使用“永曆”年號36年又7個月又25日。[374]

參考來源

  1. ^ 段勇 2006,第25-28頁.
  2.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太宗上. 维基文库, 2.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高祖傳位於皇太子,太宗即位於東宮顯德殿。 
  3.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太宗. 维基文库, 2. 〔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貞觀元年正月乙酉,改元。 
  4. ^ 4.0 4.1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七. 维基文库, 191.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制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 
  5. ^ 5.0 5.1 5.2 5.3 李崇智 2004,第98頁.
  6.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祖. 维基文库, 1. 〔義寧二年五月〕甲子,高祖即皇帝位於太極殿,命刑部尚書蕭造兼太尉,告於南郊,大赦天下,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 
  7. ^ 7.0 7.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太宗上. 维基文库, 2. 貞觀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 
  8. ^ 段勇 2006,第28-31頁.
  9. ^ 段勇 2006,第31頁.
  10. ^ 10.0 10.1 李兆洛 1970,第11頁.
  11. ^ 11.0 11.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朔,皇太子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詔改元。 
  12. ^ 段勇 2006,第31-33頁.
  13. ^ 13.0 13.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永徽七年正月〕壬申,大赦,改元為顯慶。 
  14. ^ 14.0 14.1 顧炎武. 链接至维基文库 雜論名義二. 维基文库, 23. 唐中宗諱顯,玄宗諱隆基,唐人凡追稱高宗顯慶年號多云「明慶」,永隆年號多云「永崇」。 
  15. ^ 15.0 15.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 维基文库, 3. 〔龍朔元年〕二月乙未,改元,赦洛州。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李崇智 2004,第99頁.
  17.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 
  18. ^ 18.0 18.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龍朔三年〕十二月庚子,詔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麟德元年。 
  19. ^ 19.0 19.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麟德三年正月〕壬申,御朝覲壇受朝賀。改麟德三年為乾封元年。 
  20. ^ 20.0 20.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乾封三年二月〕丙寅,以明堂制度歷代不同,漢、魏以還,彌更訛舛,遂增損古今,新制其圖。下詔大赦,改元為總章元年。 
  21. ^ 陳靈海 2012,第63頁.
  22.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乾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改為總章。 
  23.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 维基文库, 3. 〔總章元年〕三月庚寅,大赦,改元。 
  24.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十七. 维基文库, 201. 〔總章元年〕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25. ^ 25.0 25.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總章三年〕三月甲戌朔,大赦天下,改元為咸亨元年。 
  26. ^ 王曉 2015,第11-12頁.
  27. ^ 27.0 27.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咸亨五年〕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懿王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聖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為文德聖皇后。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改咸亨五年為上元元年,大赦。 
  28. ^ 王曉 2015,第16頁.
  29. ^ 29.0 29.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上元三年十一月〕壬申,以陳州言鳳凰見於宛丘,改上元三年曰儀鳳元年,大赦。 
  30.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改為儀鳳。 
  31. ^ 31.0 31.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儀鳳四年〕六月辛亥,制大赦天下,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 
  32. ^ 陳靈海 2012,第69頁.
  33.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儀鳳三年四月〕戊申,大赦,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十二月,詔停明年「通乾」之號,以反語不善故也。 
  34.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儀鳳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元年,十二月十日敕停不行。 
  35. ^ 35.0 35.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調露二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為皇太子。改調露二年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36. ^ 36.0 36.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 维基文库, 3. 〔開耀元年九月〕乙丑,改元,赦定襄軍及諸道緣征官吏兵募。 
  37.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永隆二年〕冬十月丙寅朔,日有蝕之。乙丑,改永隆二年為開耀元年。 
  38.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十八. 维基文库, 202. 〔開耀元年九月〕壬戌,裴行儉等獻定襄之俘。乙丑,改元。 
  39.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永隆二年十月六日,改為開耀。 
  40. ^ 40.0 40.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太子誕皇孫滿月,大赦。改開耀二年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 
  41.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開耀二年二月十三日,改為永淳。 
  42. ^ 42.0 42.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 维基文库, 3.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是夕,皇帝崩于貞觀殿,年五十六。 
  43.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高宗下. 维基文库, 4. 〔永淳二年〕十二月己酉,詔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 
  44. ^ 王曉 2015,第15頁.
  45.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顯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 
  46.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弘道元年十二月六日,即位。 
  47. ^ 47.0 47.1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十九. 维基文库, 203. 〔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政事咸取決焉。……〔光宅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聖,赦天下。 
  48.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聖。 
  49. ^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李崇智 2004,第100頁.
  50. ^ 50.0 50.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嗣聖元年二月〕己未,立豫王輪為皇帝,令居於別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51.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十九. 维基文库, 203. 〔文明元年二月〕壬子,以永平郡王成器為皇太子,睿宗之長子也。赦天下,改元文明。 
  52. ^ 王曉 2015,第13-14頁.
  53. ^ 53.0 53.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光宅元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 
  54.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為光宅。 
  55. ^ 55.0 55.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垂拱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 
  56. ^ 王曉 2015,第14頁.
  57. ^ 57.0 57.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永昌元年正月乙卯,享于萬象神宮,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58. ^ 58.0 58.1 58.2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二十. 维基文库, 204. 〔天授元年〕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萬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59. ^ 59.0 59.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 
  60. ^ 60.0 60.1 60.2 何磊 2006,第189頁.
  61. ^ 61.0 61.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長壽元年〕四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大赦,改元如意。 
  62. ^ 62.0 62.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長壽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元。 
  63.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為長壽。 
  64. ^ 64.0 64.1 王曉 2015,第37頁.
  65. ^ 65.0 65.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延載元年〕五月甲午,加號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66.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長壽三年五月十日,改為延載。 
  67. ^ 何磊 2006,第189-190頁.
  68. ^ 68.0 68.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天冊萬歲元年正月辛巳,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改元證聖。 
  69.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延載二年三月一日,改為證聖。 
  70. ^ 70.0 70.1 70.2 何磊 2006,第190頁.
  71. ^ 71.0 71.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天冊萬歲〕九月甲寅,祀南郊。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72.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證聖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為天冊萬歲。 
  73. ^ 73.0 73.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萬歲通天元年臘月甲戌,如神岳。甲申,封于神岳。改元曰萬歲登封。 
  74. ^ 74.0 74.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萬歲通天元年三月〕丁巳,復作明堂,改曰通天宮。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75.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萬歲登封〕夏四月,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為萬歲通天,大酺七日。 
  76.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萬歲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為萬歲通天。 
  77. ^ 何磊 2006,第190-191頁.
  78. ^ 78.0 78.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神功元年〕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79.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二十二. 维基文库, 206. 〔神功元年〕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宮,大赦,改元。 
  80. ^ 何磊 2006,第191頁.
  81. ^ 81.00 81.01 81.02 81.03 81.04 81.05 81.06 81.07 81.08 81.09 81.10 李崇智 2004,第101頁.
  82. ^ 82.0 82.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聖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83. ^ 何磊 2006,第191-192頁.
  84. ^ 84.0 84.1 84.2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聖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復,大赦天下,改元為久視,停金輪等尊號,大酺五日。……冬十月甲寅,復舊正朔,改一月為正月,仍以為歲首,正月依舊為十一月,大赦天下。 
  85. ^ 85.0 85.1 何磊 2006,第192頁.
  86. ^ 86.0 86.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長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 
  87.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 
  88. ^ 88.0 88.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長安元年〕十月壬寅,如京師。辛酉,大赦,改元。 
  89.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3. 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為長安。 
  90. ^ 90.0 90.1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二十三. 维基文库, 207. 神龍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考異》曰:《新紀》:「長安五年,正月,壬午,大赦;甲子,太子監國,改元。」按《則天實錄》:「神龍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舊紀》、《唐曆》、《統紀》、《會要》皆同。《紀年通譜》亦以神龍為武后年號,中宗因之。《新紀》誤也。〉……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二十四. 维基文库, 208. 〔神龍元年二月〕甲寅,復國號曰唐。 
  91.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 
  92.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皇后. 维基文库, 1. 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 
  93. ^ 何磊 2006,第192-193頁.
  94.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即位於通天宮端扆殿。二月五日,國號依舊稱大唐。 
  95. ^ 95.0 95.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中宗. 维基文库, 7. 〔神龍三年九月〕庚子,上皇帝尊號曰應天神龍,皇后尊號曰順天翊聖,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龍。 
  96. ^ 96.0 96.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中宗. 维基文库, 7. 〔景龍四年六月〕甲申,發喪於太極殿,宣遺制。皇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唐隆。……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時年十六。 
  97. ^ 鍾淵映.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6. 《玉海》云:「或曰唐元、唐興、唐安。」蓋開元、天寶之間避諱改稱者,而《唐會要》、《唐大詔令》皆書唐隆。 
  98. ^ 98.0 98.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睿宗. 维基文库, 7. 〔景龍四年六月〕甲辰,……少帝遜于別宮。是日即皇帝位,……己巳,冊平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雲。 
  99. ^ 99.0 99.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睿宗. 维基文库, 7. 〔景雲三年正月〕己丑,大赦天下,改元為太極。 
  100. ^ 100.0 100.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睿宗. 维基文库, 7. 〔太極元年〕五月戊寅,親祀北郊。辛未,大赦天下,改元為延和。 
  101.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延和元年七月五日,即位。 
  102. ^ 102.0 102.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睿宗. 维基文库, 6. 〔延和元年〕八月庚子,帝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甲辰,大赦天下,改元為先天。 
  103. ^ 王曉 2015,第12-13頁.
  104. ^ 104.00 104.01 104.02 104.03 104.04 104.05 104.06 104.07 104.08 104.09 李崇智 2004,第102頁.
  105. ^ 105.0 105.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玄宗上. 维基文库, 8. 〔先天二年〕十二月庚寅朔,大赦天下,改元為開元。 
  106. ^ 106.0 106.1 106.2 106.3 劉新方 2009,第27頁.
  107. ^ 107.0 107.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玄宗下. 维基文库, 9. 天寶元年春正月丁未朔,大赦天下,改元。……〔天寶〕三載正月丙辰朔,改年為載。……〔天寶十五載〕八月癸未朔,御蜀都府衙。……癸巳,靈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丁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 
  108. ^ 王曉 2015,第16-17頁.
  109. ^ 109.0 109.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肅宗. 维基文库, 10. 〔至德元載七月〕甲子,上即皇帝位於靈武。……下制曰:「……乃以七月甲子,即皇帝位於靈武。敬崇徽號,上尊聖皇曰上皇天帝,所司擇日昭告上帝。朕以薄德,謬當重位,既展承天之禮,宜覃率士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 
  110. ^ 110.0 110.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肅宗. 维基文库, 10. 〔至德三載二月〕丁未,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 
  111.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至德三載三月五日,改為乾元。 
  112. ^ 112.0 112.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肅宗. 维基文库, 10. 〔乾元三年閏四月〕己卯,以星文變異,上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乾元為上元。 
  113.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至德三載三月五日,改為乾元。 
  114.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三十八. 维基文库, 222. 〔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制去尊號,但稱皇帝;去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月皆以所建為數。 
  115.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肅宗. 维基文库, 10. 乙丑,詔皇太子監國。又曰:「上天降寶,獻自楚州,因以體元,葉乎五紀。其元年宜改為寶應,建巳月為四月,餘月並依常數,仍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 
  116.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肅宗. 维基文库, 6. 〔寶應元年四月〕乙丑,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年為寶應元年,復以正月為歲首,建巳月為四月。 
  117.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寶應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 
  118.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三十八. 维基文库, 222. 〔寶應元年四月〕甲子,制改元;復以建寅為正月,月數皆如其舊;赦天下。……己巳,代宗即位。 
  119. ^ 119.0 119.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代宗. 维基文库, 11. 〔寶應二年七月〕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廣德,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120.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寶應二年七月二十日,改為廣德。 
  121. ^ 劉海波 2017,第102頁.
  122. ^ 122.0 122.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代宗. 维基文库, 11.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制曰:「……今將大振綱維,益明懲勸,肇舉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廣德三年為永泰元年。」 
  123. ^ 陳靈海 2012,第66頁.
  124.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三十九. 维基文库, 223.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卯朔,改元;赦天下。 
  125. ^ 125.0 125.1 劉海波 2017,第106頁.
  126. ^ 126.0 126.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代宗. 维基文库, 11. 〔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長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天下,改永泰二年為大曆元年。 
  127.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永泰二年十月十二日,改為大曆。 
  128. ^ 128.0 128.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德宗上. 维基文库, 12. 大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位於太極殿。……建中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含元殿,改元建中。 
  129. ^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李崇智 2004,第103頁.
  130. ^ 130.0 130.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德宗上. 维基文库, 12. 興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上在奉天行宮受朝賀。詔曰:「……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為興元元年。……」 
  131. ^ 131.0 131.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德宗上. 维基文库, 12. 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宣制大赦天下,改元貞元。 
  132. ^ 洪邁. 链接至维基文库 紀年用先代號. 维基文库, 16. 唐德宗以建中、興元之亂,思太宗貞觀、明皇開元為不可跂及,故改年為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 
  133. ^ 133.0 133.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順宗. 维基文库, 14.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位於太極殿。……〔八月〕辛丑,誥:「有天下傳歸於子,前王之制也。……宜以今月九日冊皇帝于宣政殿。國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紀元之慶,用覃在宥之澤。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 
  134. ^ 134.0 134.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憲宗上. 维基文库, 14. 〔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丁酉朔,受內禪。乙巳,即皇帝位於宣政殿。……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于興慶宮奉上太上皇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御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 
  135.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 
  136.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穆宗上. 维基文库, 16.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丙午,即皇帝位於太極殿東序。 
  137. ^ 137.0 137.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穆宗. 维基文库, 8.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長慶元年正月……辛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38. ^ 吳超 2013,第101-108頁.
  139. ^ 顧方肅.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故趙氏夫人墓誌銘. 维基文库. 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號為永新元年…… 
  140.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敬宗. 维基文库, 17上. 〔長慶〕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時年十六。 
  141. ^ 141.0 141.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敬宗. 维基文库, 8. 〔長慶〕四年正月,穆宗崩。……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寶曆元年正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42. ^ 142.0 142.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文宗. 维基文库, 8. 寶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乙巳,江王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大和元年二月乙巳,大赦,改元。 
  143.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文宗上. 维基文库, 17上. 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乙巳,御丹鳳樓,大赦,改元大和。 
  144. ^ 錢大昕.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書二. 维基文库, 42. 太和元年 「太」當作「大」。予見唐石刻書文宗年號皆是「大」字,與魏明帝、晉海西公、後魏孝文、吳楊溥稱太和者各別。今刊本新舊史皆誤為太矣。 
  145. ^ 145.0 145.1 145.2 145.3 145.4 李崇智 2004,第104頁.
  146. ^ 146.0 146.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文宗下. 维基文库, 17下. 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賀,遂宣詔大赦天下,改元開成。 
  147.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武宗. 维基文库, 8. 〔開成五年正月〕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148.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武宗. 维基文库, 18上. 〔開成五年正月〕四日,文宗崩,宣遺詔:皇太弟宜於柩前即皇帝位,宰相楊嗣復攝塚宰。十四日,受冊于正殿,時年二十七。 
  149. ^ 149.0 149.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武宗. 维基文库, 8. 會昌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50.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武宗. 维基文库, 18上. 會昌元年正月壬寅朔。庚戌,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樓,大赦,改元。 
  151.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宣宗. 维基文库, 18下. 會昌六年三月一日,開宗疾篤,遺詔立為皇太叔,權勾當軍國政事。翌日,柩前即帝位,改今名,時年三十七。 
  152.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宣宗. 维基文库, 8. 〔會昌六年〕三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柩前。 
  153. ^ 王溥. 链接至维基文库 帝號下. 维基文库, 2. 會昌六年丙寅三月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當軍國政事。翌日,卽位,改名忱。 
  154. ^ 154.0 154.1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六十四. 维基文库, 248. 〔會昌六年三月〕甲子,上崩。以李德裕攝冢宰。丁卯,宣宗即位。……大中元年春,正月,甲寅,上祀圜丘,赦天下,改元。 
  155.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宣宗. 维基文库, 18下. 大中元年春正月戊戌朔,……戊申,皇帝有事于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 
  156.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懿宗. 维基文库, 8. 〔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157.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懿宗. 维基文库, 19上. 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子監國,改今名。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 
  158. ^ 158.0 158.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懿宗. 维基文库, 8. 〔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朝享于太廟。丁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59.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懿宗. 维基文库, 19上. 〔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午朔。丁未,上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 
  160.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懿宗. 维基文库, 19上. 宣宗制《泰邊陲樂曲詞》有「海岳晏咸通」之句。又大中末,京城小兒疊布漬水,紐之向日,謂之拔暈。帝果以鄆王即大位,以咸通為年號。 
  161. ^ 曹輝 2017,第38頁.
  162.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大漸。其月十八日,制曰……是日,懿宗崩。二十日,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 
  163.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懿宗. 维基文库, 8.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疾大漸,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劉行深、韓文約立普王為皇太子。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164. ^ 164.0 164.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乾符元年〕十一月丙戌朔。庚寅,上有事於宗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為乾符。 
  165. ^ 165.00 165.01 165.02 165.03 165.04 165.05 165.06 165.07 165.08 165.09 165.10 165.11 李崇智 2004,第105頁.
  166. ^ 166.0 166.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廣明元年春正月乙卯朔,上御宣政殿,制曰:「……可改乾符七年為廣明元年。……」 
  167. ^ 167.0 167.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中和元年〕七月丁未朔。乙卯,車駕至西蜀。丁巳,御成都府廨,改廣明二年為中和元年,大赦天下。 
  168. ^ 168.0 168.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光啟元年〕三月丙辰朔。丁卯,車駕至京師。己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光啟。 
  169. ^ 王曉 2015,第39頁.
  170. ^ 170.0 170.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9. 〔文德元年二月〕庚寅,謁于太廟,大赦,改元。 
  171.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文德元年二月〕戊子,上御承天門,大赦,改元文德。 
  172. ^ 172.0 172.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文德元年〕三月六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弟。八日,柩前即位,時年二十二。……龍紀元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宣制大赦,改元。 
  173. ^ 173.0 173.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大順元年春正月戊子朔,御武德殿受朝賀。宰臣百僚上徽號曰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禮畢,大赦,改元大順。 
  174. ^ 174.0 174.1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僖宗. 维基文库, 9. 〔景福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175.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景福元年春正月丙午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大赦,改元景福。 
  176. ^ 176.0 176.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乾寧元年春正月乙丑朔,上御武德殿受朝,宣制大赦,改元乾寧。 
  177. ^ 177.0 177.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光化元年〕八月戊戌朔。己未,車駕自華還京師。甲子,御端門,大赦,改元光化。 
  178. ^ 178.0 178.1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紀七十八. 维基文库, 262. 〔天復元年四月〕丁丑,赦天下,改元。 
  179.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 维基文库, 20上. 〔天復元年四月〕甲戌,天子有事于宗廟。是日,御長樂門,大赦天下,改元天復。 
  180.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 维基文库, 10. 〔天復元年四月〕丙子,大赦,改元。 
  181. ^ 吳任臣. 链接至维基文库 前蜀二. 维基文库, 36. 武成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壬午,大赦境內,改元武成。〈赦文曰:……紀年定曆,既正鴻名;布澤行春,式和均氣。可大赦天下,改唐天復八年為大蜀武成元年。……〉 
  182. ^ 歐陽脩.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本紀一. 维基文库, 4. 〔天復〕四年,梁遷唐都於洛陽,改元曰天祐。克用以謂劫天子以遷都者梁也,天祐非唐號,不可稱,乃仍稱天復。……〔七年〕是歲,梁滅唐,克用復稱天祐四年。 
  183. ^ 183.0 183.1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宗. 维基文库, 20上.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門,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復四年為天祐元年……」 
  184. ^ 吳任臣. 链接至维基文库 吳二高祖世家. 维基文库, 2. 〔武義元年〕夏四月戊戌朔,溫奉玉冊、寶綬尊王即吳國王位,改天祐十六年為武義元年。 
  185. ^ 薛居正. 链接至维基文库 唐書五莊宗本紀三. 维基文库, 5. 〔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帝升壇,祭告昊天上帝,遂即皇帝位,文武臣僚稱賀。禮畢,御應天門宣制:改天祐二十年為同光元年。 
  186. ^ 劉新方 2009,第28頁.
  187. ^ 劉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哀帝. 维基文库, 20下. 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遇弑。……丙午,大行皇帝大殮,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 
  188. ^ 司馬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後梁紀一. 维基文库, 266. 〔開平元年三月〕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禪位于梁。……〔四月〕甲子,……王被袞冕,即皇帝位。……戊辰,大赦,改元,國號大梁。 
  189. ^ 189.00 189.01 189.02 189.03 189.04 189.05 189.06 189.07 189.08 189.09 189.10 189.11 189.12 189.13 189.14 189.15 189.16 189.17 189.18 189.19 189.20 189.21 189.22 189.23 189.24 189.25 189.26 189.27 189.28 189.29 189.30 189.31 189.32 189.33 189.34 189.35 189.36 189.37 189.38 189.39 189.40 189.41 189.42 189.43 189.44 189.45 189.46 189.47 189.48 189.49 189.50 189.51 189.52 189.53 189.54 189.55 189.56 189.57 189.58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中華書局. 2004-12. ISBN 9787101025125. 
  190. ^ 190.00 190.01 190.02 190.03 190.04 190.05 190.06 190.07 190.08 190.09 190.10 190.11 190.12 190.13 190.14 190.15 190.16 190.17 190.18 190.19 190.20 190.21 190.22 190.23 190.24 190.25 190.26 190.27 190.28 190.29 190.30 190.31 190.32 190.33 190.34 190.35 190.36 190.37 190.38 190.39 190.40 190.41 190.42 190.43 190.44 190.45 190.46 190.47 190.48 190.49 190.50 190.51 190.52 190.53 190.54 190.55 190.56 190.57 190.58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5-03. ISBN 9860005184. 
  191.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號曰宋。」
  192.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维基文库. 「〔建隆元年正月〕乙巳,詔因所領節度州名,定有天下之號曰宋。改元,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19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詔曰:『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國。朕早練龍韜,常提虎旅。當周邦末造,從二帝以征行;洎喬嶽纏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諒四海以皆聞。一昨北虜侵疆,邊民受弊,朕長驅禁旅,克日平戎。六師纔發於近郊,萬眾喧譁而莫遏。擁迴京闕,推戴眇躬。幼主以曆數有歸,尋行禪讓。兆庶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暫停,勉徇群心,己登大寶。宜改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改國號為大宋。』」
  19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
  195.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 维基文库.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合祭天地於南郊,以宣祖配。還,御明德門。大赦,改元。」
  19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曰:『朕自三靈眷命,五讓興邦,躬親罔憚於萬幾,宜武岸吾苛三堅悼於萬幾,德教將加於四海。歲時屢稔,華夏大同。蓋上穹垂祐於皇家,非涼德自隆於昌運。繇是率百王之舊制,遵千古之憲章,墜典必修,無文咸秩。潔犧罇而謁清廟,被大裘而郊上天。明德既馨,神心有答。乃迴金輅,載御應門。律且協於黃鐘,日正臨於甲子。順三元之更始,庶萬彙之咸亨。宜覃曠蕩之恩,用慰黎元之望。可改建隆四年為乾德元年。』」
  197.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太祖二. 维基文库. 「〔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開寶。」
  198.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维基文库. 「〔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合祭天地於南郊,大赦,改元,蠲乾德五年以前逋租。」
  19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乾德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詔曰:『國家受天景福,率土咸賓,聲明洞照於萬方,德教咸加於四海。風雨順而歲稔,干戈戢而刑清。荷上帝之垂休,致中原之大定。仰答自天之祐,恭陳告謝之儀。具物薦誠,神心昭格,霏煙呈瑞,嘉氣降祥。宜與寰區,同茲胥悅。盡日月照臨之內,罔間幽遐;極車書混同之邦,咸均雨露。庶成端拱,永洽提封。宜改乾德六年為開寶元年。』」
  200. ^ 200.00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10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200.16 200.17 200.18 200.19 200.20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閑話北宋年號對應之含義 - 每日頭條
  201.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太宗一. 维基文库. 「〔開寶九年十二月〕甲寅,御乾元殿受朝,樂縣而不作。大赦,改是歲為太平興國元年。」
  202.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 维基文库. 「〔開寶九年〕十二月甲寅,上御乾元殿受朝,懸而不樂。大赦,改元。」
  20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開寶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詔曰:『朕猥以眇躬,嗣守洪業,託於人上,奄宅域中。常念王業之艱難,勉副兆民之推戴。神器大寶,既負荷以維艱;薄冰深淵,實臨履而增惕。自躬親庶政,勵翼小心,晦朔僅同,中外胥悅。蓋祖宗之垂貺,非寡昧之克堪。今者方國會朝,無防風之後至;公卿在列,見考文之益恭。及物之澤末孚,戴予之心斯切。收元發號,宜表於自新;肆赦眚災,聿彰於大賚。可大赦天下,改開寶九年為太平興國元年。』」
  20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太宗一. 维基文库. 「〔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中外文武官進秩有差。」
  205.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五. 维基文库. 「〔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卯,祀天地於南郊,大赦,改元。」
  20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太宗太平興國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詔曰:『惟皇撫運,建洪業於中區;惟辟奉天,表至誠於大報。朕自祇膺眷命,嗣守丕基,夕惕晨興,宵衣旰食,九年於此,罔敢怠荒。而豐歲屢臻,五兵不試,符瑞昭應,書軌大同。顧惟沖人,何能致此,蓋昊穹之所降鑒,宗社之所儲休。所以躬事禋燔,告謝天地。文物以之大備,聲明於是孔昭,六變升聞,百神降假。純嘏之錫,豈獨在予,思與萬邦,同茲大慶。宜改紀元之號,仍均作解之恩。可大赦天下,改太平興國九年為雍熙元年。』」
  207.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 「〔端拱元年正月〕乙亥,親耕籍田。還御丹鳳樓,大赦,改元。」
  208.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九. 维基文库. 「〔端拱元年正月〕乙亥,上於東郊親饗先農,以後稷配,遂耕籍田。始三推,有司言禮畢,上曰:『朕志在勸農,恨不能終於千畝,豈止以三推為限。』耕數十步,侍臣固請,乃止。還,御乾元門,大赦,改元。」
  20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雍熙五年正月十七日,詔曰:『王者握圖御極,膺駿命於上穹;務穡勸農,庇蒸民於率土。朕嗣臨大寶,十有三年,每思勤儉之風,用洽雍熙之化。民惟邦本,雖無怠於輯寧;食乃民天,宜務敦於教導。是用舉累朝之墜典,籍千畝於近郊。載陟青壇,躬展接神之禮;三推黛耜,式隆敦本之風。豈惟備郊廟之粢盛,仰亦勵蒸黎之播殖。萬國駿奔而述職,千官星拱以在廷。望宮闕城社之尊,睹聲明文物之盛。豈惟寡昧獨荷於洪休,思與華夷同均於大慶。宜革紀年之號,仍覃作解之恩。可大赦天下,改雍熙五年為端拱元年。』」
  210.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 「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減京畿繫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
  211.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 「春正月戊寅朔,御朝元殿,受冊尊號,曲赦京城繫囚,改元。」
  212.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端拱三年正月一日,詔曰:『朕司牧黎元,對越穹壤,小心祗慄,明發不遑,思以答上帝之眷懷,躋群生於仁壽。而疆埸甫定,京坻屢登,閭閻臻乎小康,金革至於不用。去秋以驕陽孔熾,膏澤慦期,分命近臣,並走群望。撤懸減膳,損抑諅甚;阽原擠壑,祗畏彌深。至誠上通,靈應如響。雲始膚寸,已彰挑水旱之應;雪復盈尺,益表豐年之祥。顧惟眇躬,奉順天意,宜革紀元之號,用覃肆眚之恩。可大赦天下,改端拱三年為淳化元年。』」
  21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 「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改元。……〔至道三年三月〕癸巳,追班于萬歲殿,宣詔令皇太子柩前即位。」
  214.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 维基文库. 「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德音改元。」
  215.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一. 维基文库. 「〔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崩於萬歲殿。參知政事溫仲舒宣遺制,真宗即位於柩前。」
  21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淳化六年正月一日,詔曰:『朕以眇躬,纘承丕構,託於兆民之上,二十載於茲矣。夙興夜寐,罔敢遑寧,未嘗發一念不在於黎元,舉一事不先於政教。庶修人紀,用答天工。近歲已來,荐逢災厲,蜀土暴興於狂孽,齊民頗匱於倉箱。予心浩然,罔知攸濟。是用側身思道,期洽隆平。彌增宵旰之憂,果獲昊穹之祐。妖氛漸弭,禾稼咸登。對越上元,載深祇惕。當惟新於大政,庶永保於鴻猷。發號改元,與民更始。宜改淳化六年為至道元年。』」
  217.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六真宗一. 维基文库.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崩,奉遺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咸平元年春正月辛酉,詔改元。」
  218.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三. 维基文库. 「咸平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改元。」
  21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至道四年正月一日,詔曰:『朕誕受皇圖,紹承茂烈,深惟抑畏,豈敢遑寧。歲阜民康,邇安遠肅。承上穹之眷命,宅大寶以踰年。四序履端,萬物資始。式遵古義,俾易初元。可改至道四年為咸平元年。』」
  220.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七真宗二. 维基文库. 「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赦,改元。」
  221.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六. 维基文库. 「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御朝元殿受朝。大赦,改元。」
  222.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真宗咸平七年正月一日,詔曰:『國家皇天眷命,四海歸仁。太祖以神武定寰中,肇基王業;太宗以睿文化天下,光闡洪圖。朕以眇躬,肆承丕構,仰荷餘慶,俯臨萬邦,夙夜憂勤,不遑寧處。五辰遷易,七載于茲,何嘗不寤寐賢良,講求遺逸。親決庶政,期於小康,永懷克恭,式紹丕訓。月正元日,條風發春,方貢在庭,周行備列,聿更元號,用叶靈心。宥罪布和,與物更始。宜改咸平七年為景德元年。』」
  22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七真宗二. 维基文库.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大赦,改元。」
  224.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十八. 维基文库.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大赦,改元。」
  225.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景德五年正月六日,詔曰:『朕欽承命曆,惠綏黎元,撫御萬方,憂勤一紀,何嘗不順考古道,惟欽永圖。嚴祀事以奉神祇,潔至誠而享宗廟。政刑是恤,茂育於群生;恩信所加,同躋於壽域。罔敢自逸,期臻太和。荷上帝之眷懷,啟靈心而降鑒。燭祥輝於內寢,神告先期;肅清醮於齋壇,天垂寶籙。誕敷粵訓,垂諭眇姿。清淨為宗,濬發愛民之旨;延洪儲祉,遠踰卜世之期。嘉應非常,惕然增懼。且詳觀載籍。眇覿前聞。聖若羲黃。八卦演連山之象。功齊舜禹。九疇浮出洛之文。何涼德之感通。偕昔王之盛美。是用特均慶賜,仰答高明,虔遵錫瑞之文,用易紀年之號。式均大賚,普洽洪休。可大赦天下,改景德五年為大中祥符元年。』」
  22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 维基文库.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227.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八. 维基文库. 「〔天禧五年十一月〕乙卯,詔改來年元曰天禧。」
  228.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詔曰:『朕奄受元符,克紹駿命,示以延洪之旨,誨其清淨之方。爰建號以紀年,用垂鴻而流慶。登封喬嶽,禋瘞隆脽,薦錫蕃禧,彌思昭報。是用率寰區之臣庶,崇霄極之尊稱。屬獻歲方初,涓日惟吉。詣真居而致潔,奉恭冊以陳儀。將刊薦信之辭,式舉建元之典。歸尊之禮,庶協於惟新;誕告之文,特申於先甲。來年正月一日,宜改為天禧元年。』」
  229.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 维基文库. 「乾興元年春正月辛未朔,改元。」
  230.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十八. 维基文库. 「乾興元年春正月辛未朔,詔改元。……〔二月〕戊午,上崩於延慶殿。仁宗即皇帝位。」
  231.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天禧六年正月一日,詔曰:『朕祗荷慶靈,嗣守洪業,懼涉道之多昧,念守文之惟艱。未明求衣,既昃忘食,兢兢業業,靡敢怠荒。而天地儲休,宗社垂祉,嘉生屢降,庶政諅和,民俗阜康,邊陲清謐。興言致此,益用愧懷。屬歲律之肇新,慶春祺之紛委,式建紀年之號,佇申及物之恩。宜自正月一日改天禧六年為乾興元年。』」
  232. ^ 232.0 232.1 232.2 232.3 232.4 232.5 吳鉤,宋朝年號的政治涵義 - 每日頭條
  23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九仁宗一. 维基文库. 「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天聖元年春正月丙寅朔,改元。」
  234.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 维基文库. 「天聖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詔改元。」
  235.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乾興二年正月一日,詔曰:『王者奉天子民,握圖御宇,率循夷憲,式煥大猷。肆予沖人,穫嗣丕構,競競業業,罔敢怠荒,曷嘗不念長世之善經,思守文之格訓,冀隆先烈,以保至寧。而穹昊眷懷,宗社垂祐,九圍嘉靖,百穀豐登。而又軒墀將相之臣,告猷而體國;表著簪紳之列,勤職以循公。刑政交修,夷夏胥悅。顧慚涼德,饗是洪休。屬萬彙發春,三微戒序,蕃禧載集,景命惟新,俾建號以紀元,庶與民而更始。宜自正月一日改乾興二年為天聖元年。』」
  23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明道元年〕十一月甲戌,以修內成,恭謝天地于天安殿,謁太廟,大赦,改元。」
  237.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一. 维基文库. 「〔明道元年〕十一月甲戌,上以修內成,恭謝天地于天安殿,遂謁太廟,大赦,改元。」
  238.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仁宗天聖十年十一月六日,詔曰:『朕紹膺駿命,欽奉先猷,繼累聖之成基,為群元之司牧。內則慈闈申誨,叶助於懿綱;外則多士盡規,億寧於百度。獲保丕構,於茲十年。念守文之至難,思置器之攸重,罔敢自逸,期臻太和。居常慮善納忠,憂勤於旰日;務農勸穡,敦厚於時風。懋建永圖,庶無闕政。昨以仲秋在序,炎燎挻災,諒儆戒之有繇,顧眇沖之增懼。伊禁闈之胥葺,遂不日以斯成,咸集事功,聿新締搆。載安燕御之所,敢忘修省之懷?是用答二儀並貺之仁,荷九廟發祥之祉。潔齊路寢,致明察之誠;薦鬯太宮,伸僾肅之志。精衷克展,純嘏來同。因紀號以建元,庶順時而布惠。爰臨端闕,大賚庶邦。可改天聖十年為明道元年。』」
  239.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詔明年改元。」
  240.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三. 维基文库. 「〔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詔明年改元曰景祐。」
  241.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明道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詔曰:『朕欽膺駿命,臨御中區,守三后之成基,為群黎之一司牧。四隅底定,一紀于茲。乃至圖任忠良,博詢讜直,罔敢暇逸,務致隆平。自明道之建元,逮作噩之居歲,䘲災荐起,暵潦相仍,人多癘疫之傷,稼有蟲螟之害。亦嘗去溢美之號,損兼膳之珍。宵旰不遑,但虞於闕政;牲幣靡愛,徧禱於群神。然而豐澤尚愆,和氣猶鬱,物價騰湧,編氓阻饑。常賦既蠲,廩粟皆振,豈恤隱之心弗至,致休若之應未臻。側身內思,其咎安在?且夫陰陽之道叵測,變則能通;天地之戒甚明,順則成福。消災之理斯在,影響之報可期。惟上春首祚之辰,及萬物向榮之始,因舉授時之典,載更紀歲之名。祇若靈心,庶迎丕貺。式布惟新之令,先申誕告之文。宜改明道三年為景祐元年。』」
  242.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寶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
  243.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二. 维基文库. 「〔寶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
  244.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景祐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詔曰:『升禋陟配,誠孝所以兼申;擁休肆眚,人靈於是交豫。朕奉承丕曆,欽率先謨,永惟置器之重,浩若涉川之廣,託在尊極,弗敢遑寧。幸席成規,侵尋至治,而疆陲賓款,歲物順蕃,民罔時恫,政克用乂。斯皆穹昊開佑之況,宗祊燕貽之謀,幽贊於茲,朕將何力!內循涼寡,期保顧存,是用圖講舊儀,毖修大報。嚴飾壇兆,豐潔粢盛,虔會迎長之辰,躬陳合祭之典。至于前獻道祖,歷裸廟昭,盡禮經必先之文,庶哲王能享之義。措事之日,備物有嚴,百執駿奔,三聖參侑。獲率強功,以底盛容,居歆在上,降鑒如答。迪拜胙之吉,敢曰余勤;霈崇朝之澤,方思眾共。再念嚮循群議,許加徽名,深揆浮寶之華,如乖克己之訓。宜因冠號,俾易建元,顧無專享之福,更示惟新之命。可改景祐五年為寶元元年。』」
  24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德音:釋延州、保安軍流以下罪,寇所攻掠地除今夏稅,戍兵及戰死者賜其家緡錢。是日改元。」
  246.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六. 维基文库.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是日,改元。」
  247.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寶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詔曰:『朕紹膺駿命,繼御庶邦,祇迪先猷,甫浹九閏,何嘗不稽探前載,詢納邇言,克念永圖之安,聿求小毖之助,靡敢暇逸,迄臻治康。而近歲以來,眚災間作,穹躔示象,星舍舛期,靈戒有開,史占攸著。每惟涼薄,茂對鑒觀,夙夜疚懷,儆懼兼切。企湯乙在予之誥,慕周王側身之思,屢省實勤,厥咎非迼。雖徹盛食之品,躬懷旰朝之憂,務罄焦勞,以佇消伏。是用推筴正本,協紀求中,庶迎嘉氣之和,式新瑞曆之授。宜改寶元三年為康定元年。』」
  24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维基文库. 「〔慶曆元年十一月〕丙寅,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
  249.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三十四. 维基文库. 「〔慶曆元年十一月〕丙寅,……大赦,改元。」
  250.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康定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詔曰:『朕繼膺寶命,嗣守洪基。荷上靈降鑒之祥,奉列聖紹庭之憲,撫寧興運,司牧黎元。謹保盈成之難,思隆久大之業,祇勤抑畏,垂二十年,何嘗不中昃厲精,幽微博聽?慮一夫之不獲,期百志之惟熙。務湯銘之日新,致禹疇之時若。至於秉慈儉之訓,絕游畋之娛,器服屏琱文之功,刑政革煩苛之弊。雖未臻於淳古,庶無怠於始初。幸以諸夏謐凊,百嘉彙茂,民涵豐㮊之樂,物弭疵癘之傷。玉燭四時,蕭勺群祀。斯皆三神之所孚佑,九廟之所撫綏,豈繫眇眇之躬,克召穰穰之福!是用揆天元景至之序,定國陽郊廟之儀。皇穹地祇,勔瞻嘉饗之厚;藝祖文考,毖陳升侑之嚴。交集盛容,克成姜報。禮繇眾舉,慶靡專承,當天地並況之仁,幸均大嘏;法雷雨既解之施,用霈洪恩。仍建號以紀元,美受釐而布慶。宜改康定二年為慶曆元年。』」
  251.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维基文库. 「〔慶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為災,頒德音,改明年元。」
  252.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六十五. 维基文库. 「〔慶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德音改明年元,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25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慶曆八年十二月一日,詔曰:『朕執象御民,稽古布度。顧幅員之至廣,常臨履以自持,莫不順人之心,奉天之道,慮一物之失所,斯庶政之惟和。稼穡雖登,或未臻于豐稔;兵戈載戢,尚靡格於偃銷。惕惕居懷,競競在念,惟茲黔庶,僅底樂康。而自春夏之交,霖雨作沴,傷暴禾麥,漂溢堤防。河北之民,尤罹弊苦,粒食罄闕,廬室蕩空,流離鄉園,擕挈老幼,十室而九,自秋徂冬,嗷嗷道塗,溝壑為慮。愍其失業,彌蓋納隍。當原究其由來,冀銷弭於災變。宜均霈澤,以召嘉祥。仍更紀歲之元,用冀自天之祐。宜改慶曆九年為皇祐元年。』」
  25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维基文库. 「〔至和元年三月〕庚辰,下德音改元。」
  255.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七十六. 维基文库. 「〔至和元年三月〕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25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皇祐六年三月十七日,詔曰:『陝以寡聞,守茲盈成,緬念為君之難,深惟置器之重,罔敢怠忽,思致治平,而王澤未孚,治道多闕。皇天降譴,太史上言,豫陳薄蝕之災,近在正陽之朔。經典所忌,陰慝是嫌。尋災異之攸興,緣政教之所起。永思厥咎,在予一人,德不能綏,理有未燭,賞罰失序,聽納不明,庶政未協於中,眾冤或壅於下,有違萬物之性,以累三光之明。上穹動威,陽精示變,此皆彰朕過失,警予省修。畏天之威,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淵谷,茲用惕於夙宵。庶幾減損之誠,或蒙降鑒之眷。是用改避正寢,却去常珍,俾更元曆之名,冀召太和之氣。仍敷惠澤,益霈眚恩,庶達眇沖之心,更回億兆之祐。宜改皇祐六年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為始。』」
  257.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维基文库. 「〔嘉祐元年九月〕辛卯,恭謝天地於大慶殿,大赦,改元。……〔八年三月〕辛未,帝崩于福寧殿,遺制皇子即皇帝位。」
  258.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八十四. 维基文库. 「〔嘉祐元年九月〕辛卯,恭謝天地於大慶殿,大赦,改元。」
  25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至和三年九月十二日,詔曰:『朕纘承基緒,統御幅員,周視萬機,僅成三紀。思守守文之尤重,念居上之至難,或未明而衣,或既旰逎食。惟正人是訪,惟公論是稽。恬然過勤,舉不知困。比春云始,平履或虧。荷高明之博臨,膺厚順之丕擁,宗社降福,士民輸忠。眇眇之躬,遄臻於綏乂;便便之政,率遂於講修。雖屬水潦遘災,河流移道,眷言方國,咸克妥安。邦經所繫,朕力何有!亶茲循省,彌用戰兢。秋凜戒期,農收畢務,誕詢故事,參繹前文,約郊壝之儀,嚴路庭之制。工師虔鞏,物品晏清。祇罄誠忱,潔伸款見。上以答玄元之開右,下以蘄生聚之樂康。浸通明靈,交示肸蠻,宜與兆庶,共均休嘉。式覃渙汗之恩,仍易紀年之號,以孚神貺,以順物宜。可大赦天下,宜改至和二年為嘉祐元年。』」
  260.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三英宗. 维基文库. 「〔嘉祐〕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傳遺詔,命帝嗣皇帝位。……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四年正月〕丁巳,帝崩于福寧殿。」
  261.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 维基文库. 「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
  262.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嘉祐九年正月一日,詔曰:『朕以眇躬,獲承洪緒,涉道猶淺,燭理弗明,大懼菲沖,罔克負荷,深惟抑畏,曷敢荒寧!然而仰憑社稷之靈,俯賴股肱之助。先帝至德,遺惠結於人心;列聖重光,流澤長於世祚。所以自新庶政,甫陟逾年,中外乂寧,風雨時若。惟《春秋》之正始,蓋歷代之通規。獻歲發春,方臨於吉旦;開元易紀,祇率於舊章。宜改嘉祐九年為治平元年。』」
  26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四神宗一. 维基文库. 「熙寧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詔改元。」
  264.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英宗治平五年正月一日,詔曰:『朕膺憑几之遺音,遵委裘之定業,動則銘於周席,處則見於堯牆。深虞朽馭之難持,大懼菑田之弗獲,恭恩至道,勉繼先猷。采獲善謀,不敢忽負薪之諫;敷求吉人,庶幾成搆廈之功。白雲未迼於遺弓,駃景俄驚於過隙。屬窮陰之畢歲,肇蒼德以建正。茂惟《春秋》正始之文,載考人君逾年之制,不求其端則不足以承天命,不正其元則不足以法諸侯。表嘉靖之休辰,揭熙寧之美。欲躋黎庶,永底時雍。王統於此遂尊,法象繇之乃出。混齊八合,敢期盡入於甄陶;鼓舞萬民,將以一新其耳目。宜自正月一日改治平五年為熙寧元年。』」
  26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五神宗二. 维基文库. 「〔熙寧十年十二月〕壬午,詔改明年為元豐。……〔八年三月〕戊戌,上崩于福寧殿,年三十有八。皇太子即皇帝位。」
  266.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八十六. 维基文库. 「〔熙寧十年十二月〕壬午,詔自明年正月朔旦,改元為元豐。」
  267.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神宗熙寧十年十二月六日,詔曰:『朕奉承聖緒,一紀於茲,兢兢業業,罔敢暇逸。賴天之祐,年穀順成。其因來歲之正,以新元統之號。式循舊典,對越神休。宜自明年正月一日改為元豐元年。』」
  26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七哲宗一. 维基文库. 「〔元豐八年三月〕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
  269.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六十四. 维基文库. 「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
  270.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元豐九年正月一日,詔曰:『朕紹承大統,遹駿燕,於乎皇王,永世克孝。維予小,未堪多難,業業兢兢,夙夜欽止。尚賴親慈擁佑,神保況臨,年縠順成,方內安乂。永惟《春秋》正始之義,深見天人相與之符。即位逾年,改元布政,以俟屬景命,以作新斯民。顧惟守成,敢忘繼序!宜自正月一日改元豐九年為元祐元年。』」
  271.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八哲宗二. 维基文库. 「〔紹聖元年四月〕癸丑,改元。」
  272.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哲宗元祐九年四月十二日,詔曰:『朕荷皇穹之眷命,守列聖之丕基,十年於茲,四海用乂。日聽外朝之治,躬勤萬務之微,眇若涉淵,未知所濟。顧念祇承上帝,誕保受命,惟駿惠於先猷,以纘隆於下武。力稽仁祖之成憲,思大文考之烈光。其因盛夏之辰,載新元統之號,庶導迎於景貺,用敷錫於羣群。宜改元祐九年為紹聖元年。』」
  27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八哲宗二. 维基文库. 「〔元符元年〕六月戊寅朔,改元。……〔三年正月〕己卯,帝崩。皇太后諭遺制,立弟端王即位於柩前,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
  274. ^ 李燾. 链接至维基文库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百九十九. 维基文库. 「元符元年六月戊寅朔,改元。」
  275.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紹聖五年五月十九日,詔曰:『朕統永承聖績緒,紹述先猷,克享天心,屢蒙嘉貺。甘露荐降,雷光屬天,申錫無疆,神璽自出。顧德菲薄,荷帝溥臨,敕命之幾,惟聖時憲。嚴恭寅畏,懼弗克勝,思答神休,以協瑞應。其易統年之號,用昭受命之符。宜自紹聖五年六月朔改為元符元年。』」
  27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九徽宗一. 维基文库. 「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十一月〕庚午,詔改明年元。」
  277.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詔曰:『朕丕承祖宗,奉若天命,思建皇極,嘉靖庶邦。蓋嘗端好惡以示人,本中和以立政,日謹一日,期月於茲。稽曆數在躬之文,念《春秋》謹始之誼,肇新元統,國有常典。是遒踰歲之期,以易紀年之號。豈惟昭示朕志,永綏斯民;庶幾仰協靈心,導迎景福。宜自來年正月一日改為建中靖國元年。』」
  27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十九徽宗一. 维基文库. 「〔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庚辰,祀天地於圜丘,赦天下。改彰信軍為興仁軍,昭德軍為隆德軍。改明年元。」
  27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制曰:『朕紹膺寶命,祇遹洪圖。躬勤儉以御邦,本寬仁而敷政。維先訓是式,維師虞是從。永言繼序之艱,克謹持盈之戒。荷皇天之降祐,蒙列聖之詒謀,方夏乂寧,蠻夷賓服,三時不害,六府孔修。建皇極而王道明,即康功而民志愜,以迪純熙之運,以形平富之風。豈朕德之能勝,繫帝臨之下屬。肇稱禋祀,祇答閎休。是用參酌上儀,鋪昭曠典,奉神考恭行之志,繹紹聖申講之文,將蕆事於皇祇,先致饗乎穹昊。逎候景涓日,飭躬紹虔,裸清廟以肅將,款圜壇而拜享,侑我烈祖,秩於百神。禮嚴欽翼之容,樂備雝和之奏。蒼璧既奠,紫煙其升。于時乾象粹精,靈心嘉嚮,和氣洋溢,景光陸離。瑞慶大來,俾緝熙於純嘏;膏澤並下,用敷錫厥庶民。豫建新元,誕揚渙號。可大赦天下。仍自來年正月一日改為崇寧元年。』」
  280.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徽宗二. 维基文库. 「〔崇寧五年七月〕壬寅,詔改明年元。」
  281.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崇寧五年七月十三日,制曰:『朕克謹天戒,順受民時。若稽前王,遹追先烈,卜降年之有永,導新布之嘉祥。宜因來歲之初,是正紀元之號,思與萬國,裒對神休。可自明年正月朔改為大觀元年。』」
  282.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徽宗二. 维基文库. 「〔大觀四年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帝於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
  28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大觀四年十一月三日,制曰:『朕奉永聖緒,遹追先猷,荷穹昊之休,蒙宗廟之祐,昭事翼翼,夙夜惟寅。中外靖綏,亮縠登稔,禮樂明備,百志用成,嘉與多方,布新顯號。可以來年正月一日改元政和。』」
  28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 维基文库. 「〔重和元年〕十一月己酉朔,改元,大赦天下。」
  285.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政和八年十一月一日,制曰:『得天之統,上帝所以申景命之休;以道為門,聖人所以對高真之睠。朕紹承丕緒,祇遹先猷,荷穹昊以降康,罄寰區而作乂。法完令具,禮備樂成。迺追邃古之淳,逎發內經之隱。順斗布合宮之政,分方調文鼎之和。修德錫符,維新九寶;迎日推策,載列三雍。茲者氣應仲冬,日極南至,當甲子之月朔旦,逢己酉之會復元。遂契臾區之言,上同黃帝之世。於時太一,適次乾維。基跡潛官,仰憲紫微之象;妥神熉幄,下娭黃秘之庭。叢祥並祚于邦圖,冠號肇更於年統。興四時而合序,以莫不增;參萬歲以成純,終而復始。肆颺大號,溥宥多方。可大赦天下。其今年十一月一日為重和元年。』」
  28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 维基文库. 「〔宣和元年〕二月庚辰,改元。……〔七年十二月〕庚申,詔內禪,皇太子即皇帝位。」
  287.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重和二年二月一日,詔曰:『農者天下之本,朕躬執耒耜以勸天下,賴天降康,禮成涓日。用協惟新之政,誕揚率土之休。可於布政之初,用冠紀元之號。宜以重和二年為宣和元年。』」
  28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欽宗. 维基文库. 「〔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詔皇太子嗣位,……丙寅,……詔改元。」
  289.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金史本紀第三太宗. 维基文库. 「〔天會五年〕二月丙寅,詔降宋二帝為庶人。」
  290.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詔曰:『朕光膺眷祐,夤奉燕詰。載惟菲薄之資,獲撫盈成之運,宵衣罔怠,旰食靡遑。發政施仁,懷日靖四方之志;經文緯武,圖永尾兆民之功。式紀初元,是新美號,庶格神靈之助,遂臻華夏之和。茂謹王春獻,豈特遵魯史踰年之義;遹寧國步,蓋將紹周人過曆之期。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改為靖康元年。』」
  291.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一. 维基文库. 「〔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帝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遙謝二帝,即位於府治。改元建炎。」
  292.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詔曰:『皇天祐宋,卜世過於漢唐;藝祖承周,受禪同乎舜禹。列聖嗣無疆之曆,保邦隆不拔之基。屬以朝姦,稔成邊釁,恃中都之安富,忘外敵之憑陵,馴致金人,來犯京邑。初登城而不下,終邀駕以偕行。痛念鸞輿,遠征沙漠,宗族從而盡徒,宮闕為之一空。仍抑臣僚,俾僭位號。朕以介弟之親而受指,開元帥之府以總師。方輸敵愾之忠,並奉講和之詔。豈徒變故,終致阽危。蓋嘗指日以誓諸軍,使前迎而後請;不憚瀝血而檄率土,冀外附而內親。而三事大夫與萬邦黎獻,共致樂推之懇,靡容牢避之私。謂亹亹萬機,難以一日而曠位;矧皇皇四海,詎可三月而無君。勉循群情,嗣登大實。宵衣旰食,紹祖宗垂創之基。疾首痛心,懷父兄播遷之難。顧號令久隔,眾罔繫心,軍旅荐興,農多失業。慰民耳目之注,敷朕腹心之言,爰布湛恩,設綏區夏。可大赦天下。朕惟火德中微,天命未改,考光武紀元之制,紹建隆開國之基,用赫丕圖,益光前烈。以靖康二年五月一日改為建炎元年。』」
  29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 维基文库. 「〔建炎三年三月〕癸未,〔苗〕傅、〔劉〕正彥等叛,勒兵向闕,殺王淵及內侍康履以下百餘人。帝登樓,以傅為慶遠軍承宣使、御營使司增統制,正彥渭州觀察使、副都統制。傅等迫帝遜位於皇子魏國公,……己丑,改元明受。」
  29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 维基文库. 「〔建炎三年〕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詔還政,皇帝復大位。……庚戌,復紀年建炎。」
  29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二十六高宗三. 维基文库. 「紹興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帥百官遙拜二帝,不受朝賀。下詔改元。」
  29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紹興元年正月一日,詔曰:『聖人受命以宅中,莫大邦圖之繼;王者體元而居正,盍新年紀之頒。朕遭時艱難,涉道寡昧,熟視斯民之荼毒,莫當疆敵之侵陵。負此百憂,於今五載。曷嘗不未明求治,當饋思賢。念兩宮之遠而菲陋是安,恐九廟之顛而艱危是蹈。苟禍可弭,雖勞弗辭。然生靈久困於干戈,城郭悉殘於煨燼。丁壯縶身於異域,旄倪暴骨於中原。田桑失時,男女隳業,僅存常產者苦斗舂之斂,乍失故鄉者無尺土之依,或逼飢寒,散為盜賊。始於莫之加恤,終而無以自還。致汝於斯,皆予之過。幸高穹之未厭,哀否運之己窮,戎馬雖來,邊防粗備。嘉與照臨之內,共圖休息之期,紹奕世之閎休,興百年之丕緒。爰因正歲,肇易嘉名,發渙汗於治朝,霈洪恩於寰海。其建炎五年可改為紹興元年。』」
  297. ^ 297.0 297.1 297.2 297.3 297.4 張遂新. 南宋隆興、乾道、淳熙、紹熙年號考——兼論孝宗朝的政治脈絡. 廣西日報社. 2009-02: 175–176. ISSN 1673-1190.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29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维基文库.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己卯,以即位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十一月〕戊申,詔改明年為隆興元年。」
  29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孝宗紹興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曰:『朕仰膺太上皇帝付託之重,夙夜圖回,務隆紹興之聖政。其以來年正月一日改元為隆興。』令學士院降詔曰:『朕猥以眇身,惕膺大寶。問安視膳,敢忘付託之恩;任賢使能,庶盡圖回之效。自臨宸極,荐閱朔辰。躬親雖總於萬機,利澤未同周於四海,而邇遐咸乂,邊鄙粗安。豈涼德之克堪,皆慈謀之所致。屬當正歲,肇易新名。惟建隆創業之宏規,洎紹興中天之皇烈。繼高光之統,益謹丕承;合正元之稱,用循故事。其以明年為隆興元年。』」
  300.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维基文库. 「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元。」
  301.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乾道元年正月一日,制曰:『朕仰受燕謀,獲承洪業。刺六經之王制,監百代之禮文,治壇燎以祭天,警邊氣而遷日。蓋昌陵始避於近晦,在太宗嘗改而用辛。誠意動而二儀通,孝道專而九廟格,致鄰國講休兵之好,實上穹開悔禍之期。前事俱捐,弗念乎薄物細故;烝民咸乂,靡分乎爾界此疆。五辰循宣夜之躔,三白示豐年之兆。進玉巵而介親壽,爰創縟儀;偕椒屋以慶毋慈,有光徽躅。祇荷博臨之況,敢忘昭報之虔?啟蟄而郊,飭周人藳秸之具;奉牲以告,協漢世竹宮之時。式履孟陬之端,逐逢先甲之吉。靈心可卜,帝武是繩。輒裒四極之驩,用潔一純之薦。款閟宮而朝獻,假太室以裸將。酌沿襲不同之宜,取齋戒自新之旨。瑄璧縝㮚,權火配藜。高斿滇滇臚所求,美光旁燭;百官濟濟敬厥事,熙典備成。載惟我宋之肇禋,逎當乾德之盛際。法皇祖紀元之義,采羲文行健之辭,誕易嘉名,以寧大器。宜推作解之宥,益廣好生之仁。可大赦天下。其隆興三年改為乾道元年。』」
  302.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制曰:『合二儀而蕆事,聿嚴報本之誠;假九廟以揭虔,式表奉先之孝。朕親承慈訓,寅紹丕圖,念創業守文之難,有臨深履冰之懼。宵旰將周於一紀,幾康夙謹於萬微。庶與黎元,共臻嘉靖。荷上穹之孚佑,賴列聖之儲休,威械戢而疆埸安,農事邵而田疇闢,氣順消乾溢之變,政平亡愁嘆之聲。顧非涼菲之堪,敢罄齊明之報。陽適亨於明復,物正底於西成。稽肆類於《虞書》,丕講精禋之禮;考思文於《周頌》,益崇陟配之儀。是用修朝獻於郊宮,謹裸將於太室。逎肅青城之駕,迺親紫畤之祠。多士駿奔,執豆籩而顯相;一純致恪,奉珪幣以思誠。神鴹吉而嘉虞,樂寫和而奮豫。美光旁燭,宵然肹蠁之交;馨德昭升,紛若福祥之下。用覃四海之澤,上接三靈之歡。壽慈極以稱觴,御端闈而肆眚。載惟年統,仰體乾剛。既用九以宅師,將通貫變;宜改元而發號,茂介純熙。肇易嘉名,肆攽慶賚。可大赦天下,其乾道十年正月一日改為純熙元年。』」
  303. ^ 303.0 303.1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 维基文库. 「〔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郊。詔以明年正月朔為淳熙元年。初詔改元純熙,尋以取法淳化、雍熙為義,改元淳熙。」
  30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四孝宗二. 维基文库. 「〔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合祀天地於圜丘,大赦,改明年為淳熙元年。」
  305. ^ 李心傳. 链接至维基文库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七. 维基文库. 「乾道癸已歳,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為純熙,既宣制矣,後六日甲辰,中書門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當用淳熙字,庶㡬仰體主上取法祖宗之意。』從之。是時,先人在虞雍公宣威幕府,敕制初下,眾未有言,先人語雍公曰:『以《周頌》考之,「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此武王克商事也,豈今日所當用,宜密以奏。』雍公從之,奏未達聞而朝廷已更之矣。」
  30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六光宗. 维基文库. 「〔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內禪禮,……十一月庚午,詔改明年為紹熙元年。」
  307.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淳熙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詔來年正月一日改元為紹熙,令學士院降詔。既而詔曰:『朕懋纘基圖,丕膺曆數。相受一道,日親奉於燕謀;繼照四方,時適乘於亨會。粵繇臨御,莫敢迨遑。幸農穡之初登,屬邊疆之咸謐,凡修庶政,實踵成功。荐推朔月之更,浸告春朝之屆。正歲序事,宜先紀號之新;欽天授時,尤重體元之始。肆當穀旦,肇易嘉名。惟紹興宏遠之摹,不忘取法;而淳熙明昌之運,方務祇承。用孚憶載之休,允穆萬邦之聽。其以明年為紹熙元年。』」
  308.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维基文库. 「〔紹熙五年七月〕甲子,禫祭,殿帥郭杲與步帥閻仲先分兵衛內,比內,太皇太后垂簾,命關禮引嘉王先入。執政奏事,太后曰:『皇帝已有成命,相公當奉行。』汝愚出所擬太皇太后聖旨云:『皇帝以疾,至今未能執喪,曾有親筆,自欲退閒。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后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覽畢云:『甚好。』遂勸王即位。王固辭,且顧汝愚曰:『某無罪,恐負不孝之名。』關禮等以黃袍進,王拒卻不受,汝愚等固以請,而端禮之言尤力,王揮涕勉受,遂即皇帝位。」
  309.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 维基文库. 「〔紹熙五年閏十月庚午,詔改明年為紹熙元年。〕壬午,詔改明年為慶元元年。」
  310.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光宗紹熙五年閏十月二十一日,詔來年正月一日改元為慶元。詔曰:『朕以眇身託于兆人之上,惟日競競,懼無以紹列聖之庥而對揚上皇之慈訓也。永惟當今之務何者為急,豈非欲百官修黼而民力裕歟?夫親君子,遠小人,慶曆、元祐之所以尊朝廷也;省刑罰,薄稅斂,慶曆、元祐之所以惠天下也。是彜是訓,歷年彌長。肆于中興,舉偏補敝,皆於此乎取法,克至今日,中外乂寧。朕幸蒙遺業,繼繩祖武,而敢一日忘乎!掇取美號,於以紀元。《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蓋庶幾周成焉。』」
  311.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维基文库. 「〔紹熙五年閏十月〕壬午,詔曰:『……其以明年為慶元元年。』」
  312.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 维基文库. 「〔慶元六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皇帝神主于太廟。遣虞儔使金報謝。詔改明年為嘉泰元年。」
  31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寧宗慶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詔來年正月一日改元為嘉泰。詔曰:『朕祇奉燕謀,懋膺鴻業。寅恭自度,期克享於天心;兢業惟幾,陟丕釐於帝命。粵臨大寶,幸汔小康。夫何降割於我家,繼趣賓空於慈極。痛念重憂之荐集,敢言定數之莫逃。用震于衷,深求其故。諒災祥之在德,何後責躬;凜夙夜之畏威,力蘄轉禍。亶是三陽之協吉,休茲七始之更華。月窮星回,旋啟亨嘉之會;歲正事序,誕迎交泰之期。爰輯美稱,肇新端朔。跡武皇元光之紀,有赫炎圖;仰章聖景德之規,益恢熙運。率踐祚六年而後易,顧流輝千載以相望。肆惟沖人,祗若前代。方舉偏而補弊,訖用咸和;尚儲祉以垂恩,其自今始。匪獨覬一人之慶,庶永均四海之歡。播告多方,明聽朕志。』」
  314.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 维基文库. 「〔慶元六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於太廟。……詔改明年元。上繼統,趙汝愚為相,銳意慶曆、元祐故事,故改慶元,盡六年而上皇及太後繼崩,中宮去世,二皇子不育,朝廷嫌之,因改明年為嘉泰云。」
  31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八寧宗二. 维基文库. 「〔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詔改明年為開禧元年。」
  31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嘉泰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詔來年正月一日改元為開禧。詔曰:『大《易》論變則通,通則久,莫如故以取新;《春秋》謂正次王,王次春,尤重表年而首事。朕猥慚涼德,嗣守丕基。無怠無荒,每躬親於庶政;何修何飾,可坐致於隆平。賴宗社之翊扶,荷穹祗之況施,年穀屢書於中熟,邊委觕弭於外虞。汔可小康,末知攸濟。宵旰焦勞而治效愈邈,夙夜寅畏而和氣未臻。至於眾大之區,間有鬰攸之變。士鮮公忠經遠之操,人懷媮墮自營之私。聞見熟謂為當然,風俗流失,恬而不怪。思欲洗凡而破陋,宜先滌穢以蕩瑕。矧庚申受命以至今,踰二百載;自甲子循環而復始,又六十年。茲迓續於方來,期增光於既往。爰因嗣歲,載易美名。法開寶肇造之初,洎天禧全盛之日,庶幾二祖之烈,永底烝民之生。既大號之渙孚,宜洪恩之解作。』」
  317.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 维基文库. 「〔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詔改明年元。」
  31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三十八寧宗二. 维基文库. 「〔開禧三年十二月〕丁卯,詔改明年為嘉定元年。」
  319.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開禧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詔來年正月一日改元為嘉定。詔曰:『朕嗣承大統,勤撫庶邦,更星紀之一周,見曆元之三易。頻年相繼,寰宇多虞。邊釁遽開,顧生靈之何罪;蟲蝗為孽,與旱潦以相仍。皆權臣誤國之致斯,在菲質應天之敢慢!今則典刑已正,綱紀益張。乃因正月之和,適際三陽之泰,誕揚大號,亶告多方。取商宗「嘉靖」之言,暨周王「耆定」之義,用光嗣歲,式迓休祥。庶幾叶氣之熏,太平可望;行見萬民之集,得所為期。衍丕祚於無疆,與斯人而更始。』」
  320.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 维基文库. 「〔開禧三年十二月〕丁卯,詔改明年元。詔曰:『……其以明年為嘉定元年。』」
  321.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 「〔嘉定十七年八月〕丁酉,崩于福寧殿。彌遠使楊谷、楊石入白楊皇后,稱遺旨以皇子竑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十一月〕丁亥,詔改明年為寶慶元年。」
  322.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 「〔嘉定十七年十一月〕丁亥,詔曰:『朕猥以眇躬,誕膺駿命。祖宗千百世之業傳緒在予,中外億萬人之心望治伊始。賴慈闈之擁佑,慚涼德之菲衝。粵自纂圖,率遵垂憲,欽惟大寶之重,守必以仁,兆民之寧,賴於有慶。肆掇聖經之旨,肇頒年紀之新。綿景祚於延洪,與群生而康乂。更資中外之彥,輔成本始之規,興起治功,允孚德意。其以明年為寶慶元年。』」
  323.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 「〔寶慶三年十一月〕辛巳,日南至,郊,大赦。改明年為紹定元年。」
  324.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 「〔寶慶三年十一月〕壬午,詔曰:『朕紹列聖之洪基,膺中興之寶歷,若昔纘圖之始,適當修祀之時,固嘗肇舉於明禋,曾未特伸於大報。茲遵舊制,茂蕆祲容。天覆地持,既肅合祛之典;祖功宗德,益嚴並侑之儀。若七曜之照臨,暨百神之森列,咸從秩序,祗徹丹純。載惟涼菲之資,昭受盈成之托;仰法紹興之治,近承嘉定之規,用易美稱,以迎新祉。其以來歲改為紹定元年,可大赦天下。』」
  32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 「〔紹定六年十一月〕丙午,詔改明年為端平元年。」
  326.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 维基文库. 「〔紹定六年十一月〕乙巳,詔以來歲改為端平元年。」
  327.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 维基文库. 「〔端平三年十二月〕壬寅,詔改明年為嘉熙元年。」
  328.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 维基文库. 「〔端平三年十二月〕甲辰,詔以來年為嘉熙元年。」
  329.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 维基文库. 「〔嘉熙四年〕冬十月癸巳,詔改明年為淳祐元年。」
  330.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理宗嘉熙四年十月癸巳,詔以明年正月初一日為淳祐元年。敕:『門下:春秋內夏外夷,寔重三正之統;王者改元立號,每因萬國之心。朕猥以眇躬,嗣膺大曆。踐祚十有三載,若涉春冰;臨朝一日萬機,靡遑旰食。蔇更張於鴻化,期開際於多衷。厲精雖勤,計效愈邈。仰而觀諸天運,未臻協氣之橫流;俯而驗諸人情,但見澆風之華競。惟口興戎而民生匱,藩身以貸而吏道衰。疆埸騷然,戎狄驚甚。必欲庶邦之靖,必圖百志之安,若非憲法於前猷,何以作興於群聽!重念仁、孝兩朝之盛,譪如唐虞、成周之和。節用愛人,此嘉祐所以永天命;經文緯武,此淳熙所以恢聖謨。用表新年之名,以達期治之意。其以明年正月朔為淳祐元年。』」
  331.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三. 维基文库. 「〔嘉熙四年十月〕癸巳,詔以明年正月一日為淳祐元年。」
  332.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三理宗三. 维基文库. 「〔淳祐十二年八月〕辛巳,詔改明年為寶祐元年。」
  33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淳佑十二年九月壬午,詔以明年改為寶祐元年。』」
  334.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 维基文库. 「〔淳祐十二年〕九月壬午,詔以明年改為寶祐元年。」
  335.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维基文库. 「〔寶祐六年〕十二月戊寅,詔改來年為開慶元年。」
  336.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寶祐六年十二月丙子朔,詔曰:『敕門下:更化則可善治,所以開太平之期;發號而定告元,所以膺緝熙之慶。朕昭承丕緒,誕保受民,荷上帝之降康,蒙列聖之垂祐。既歷三紀,夙夜罔敢遑寧;底綏四方,淵冰未知攸濟。每兢兢而行道,期穆穆以迓衡。然察文審己而庶政靡齊,務本重農而群生寡遂。朝綱隳而積玩,吏習狃於懷私,國勢僅定而未強,邊機多虞則未靖。思艱以圖其易,補弊而舉其偏。惟三百年德澤之深,式克至于今日,而萬億載基圖之永,用昭受於天休。欲通變於宜民,乃取新而凝命。若稽成憲,遹廣駿聲。法藝祖之宏規,會車書之一統;踵仁祖之盛際,致朝野之咸和。爰易嘉名,以興嗣歲,導迎善慶,振起群心。茂凝常久之功,永底輯寧之福。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為開慶元年。』」
  337.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 维基文库. 「〔寶祐六年〕十二月丙子朔,詔曰:『……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為開慶元年。』」
  338.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维基文库. 「〔開慶元年十二月〕辛亥,詔改來年為景定元年。」
  339.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 维基文库. 「〔開慶元年〕十二月辛亥,詔以來年正月一日改為景定元年。」
  340.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六度宗. 维基文库. 「〔景定〕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十二月辛丑,詔改明年為咸淳元年。」
  341. ^ 佚名.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 维基文库. 「〔景定五年〕詔以明年正月一日改為咸淳元年,大赦天下。」
  342.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维基文库. 「〔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遺詔即皇帝位於柩前,……〔十月〕甲子,詔以明年為德祐元年。……〔德祐二年二月〕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詔諭郡縣使降。」
  343.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奉遺詔即皇帝位于柩前。十月甲子,詔以明年為德祐元年。」
  344.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 「〔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乃立昰于福州,以為宋主,改元景炎。……〔至正十五年〕四月戊辰,昰殂於碙洲,其臣號之曰端宗。」
  345.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立昰于福州,以為宋主,改元景炎元年。至元十五年四月戊辰,昰殂于碙洲,其臣號之曰端宗。」
  346. ^ 脫脫.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 「〔至正十五年四月〕庚午,眾又立衛王昺為主,以陸秀夫為左丞相。是月,有黃龍見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興。……〔十六年二月〕癸未,……陸秀夫走衛王舟,王舟大,且諸舟環結,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
  347. ^ 徐松. 链接至维基文库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至元十五年〕四月庚午,眾又立衛王昺為主,以陸秀夫為左丞相。是月,有黃龍現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興。」
  348. ^ 348.0 348.1 348.2 348.3 348.4 348.5 馮 2016,第25頁.
  349. ^ 張廷玉. 链接至维基文库 太祖二. 维基文库, 2.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 
  350. ^ 350.0 350.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建文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1. ^ 351.0 351.1 351.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永樂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2. ^ 352.0 35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洪熙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3. ^ 353.0 35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宣德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4. ^ 354.0 354.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正統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5. ^ 355.00 355.01 355.02 355.03 355.04 355.05 355.06 355.07 355.08 355.09 355.10 355.11 355.12 355.13 355.14 355.15 355.16 馮 2016,第26頁.
  356. ^ 356.0 35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景泰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7. ^ 357.0 357.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天順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8. ^ 358.0 358.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成化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59. ^ 359.0 359.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文子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0. ^ 360.0 360.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弘治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1. ^ 361.0 361.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正德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2. ^ 链接至维基文库 大禹謨. 维基文库. 
  363. ^ 孔穎達. 链接至维基文库 尚書注疏卷第四. 维基文库, 4. 
  364. ^ 364.0 364.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嘉靖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5. ^ 链接至维基文库 無逸. 维基文库. 
  366. ^ 366.0 36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隆慶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7. ^ 367.0 367.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萬曆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8. ^ 368.0 368.1 368.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天啓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69. ^ 369.0 369.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崇禎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7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煤山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71. ^ 371.0 371.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弘光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72. ^ 372.0 37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隆武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73. ^ 373.0 37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永曆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74. ^ 李瑤. 链接至维基文库 繹史摭遺卷十. 维基文库, 摭遺卷10. 康熙二十二年……秋七月甲午,國軒以鄭氏降,繳上成功所遺延平郡王、漳國公、招討大將軍、忠孝伯、御營都督等印信,除道出迎。 
  375. ^ 溫睿臨. 链接至维基文库 永明王下. 维基文库, 5. 大清順治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王在緬甸,稱永曆十五年。……明年三月丙戌,至雲南府。夏四月望日戊午,王終,年三十又八;妃與王子俱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