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01太空漫遊 (電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神秘悟饭留言 | 贡献2024年7月28日 (日) 08:3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基本资料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监制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
亚瑟·C·克拉克
主演凱爾·杜拉英语Keir Dullea
加里·洛克伍德英语Gary Lockwood
摄影杰弗里·昂斯沃思英语Geoffrey Unsworth
剪辑雷·洛夫乔伊英语Ray Lovejoy
制片商米高梅公司
片长161分鐘(首映)
142分钟(戲院)
产地 英国
 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1968年4月3日(美國)
1968年5月15日(英國)
2018年6月22日(台灣,數位版)[1]
2022年9月16日(台灣重映)
发行商米高梅公司
特纳娱乐
华纳兄弟
预算1050萬美元
票房1.46億美元
前作与续作
续作2010超时空出击
各地片名
香港2001太空漫遊
臺灣2001太空漫遊
二〇〇一年太空漫遊(首映)
新加坡二〇〇一年太空漫遊(公映)

2001太空漫遊》(英語:2001: A Space Odyssey)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美国科幻电影。库布里克受到了亞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前哨英语The Sentinel (short story)》的启发,并与克拉克合作完成了剧本。影片上映后不久,克拉克出版了同名小说。

尽管影片上映时各界褒贬不一,该片依然获得了1968年的北美最高票房,并在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1991年,影片因“文化上,历史上和审美上的重要价值”而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2]

故事概要

整个故事开始於居住在地球上的猿猴。它们因为某個巨大的黑石板而產生進化並因此懂得使用工具來狩獵動物。随后,故事来到了人類科技已經有能力運送人們到月球去的時候。美国的月球基地发现了相同的黑石板,由于黑石板明显为非自然产物,当局决定对此发现严格保密,並故意釋放月球基地有新型传染病的假消息,而与此同时親臨現場的佛洛伊德博士开始对黑石板进行研究。他們發現這塊黑石板是一個發射器,因為它發出了一种尖銳的訊號,射向木星

十八個月後,一艘發現號英语Discovery One太空船被委派到木星調查訊號的終點。太空船上的人員包括大衛·鮑曼博士、法蘭克·普爾和一台十分先進且具有人工智慧的超智慧電腦HAL 9000來控制整艘太空船。此外,太空船上还有三位正在處於冬眠狀態的科學家。但是遠航之旅逐漸變成一趟可怕的旅行,HAL發現大衛與法蘭克打算將他的主機關閉。對HAL來說,关闭它的主机代表會殺死它,所以HAL決定先發制人,殺害那三位冬眠中的科學家以及用製造假故障的狀況讓法蘭克去太空船外修理,然后用HAL的小型艇將法蘭克的氧氣剪斷,導致法蘭克缺氧而死。而唯一的倖存者大衛在設法關閉HAL的同時到達木星。此時大衛發現了一個更大的黑石板出現在軌道上。

當他去調查石板時,不自主被傳送到無限遠的地方。很久後,大衛發現小艇已停在一間佈置華麗的房間裡。突然大衛發現到自己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老去,在躺在床上老死之前,他看見巨大第四塊石板出現在面前,而他也轉變成婴孩一般,飄浮在地球附近的太空凝望著數之不盡的群星。

角色

演員 飾演角色
凱爾·杜拉英语Keir Dullea 大衛·鮑曼博士(Dr. David Bowman)
加里·洛克伍德英语Gary Lockwood 法蘭克·普爾博士(Dr. Frank Poole)
威廉·希尔维斯特英语William Sylvester 海伍德·R·佛洛伊德博士 (Dr. Heywood R. Floyd)
Daniel Richter英语Daniel Richter (actor) 月球視察員
雷纳德·洛塞特英语Leonard Rossiter Andrei Smyslov博士
玛格丽特·提扎克英语Margaret Tyzack Elena
罗伯特·比提英语Robert Beatty Ralph Halvorsen博士
Sean Sullivan Roy Michaels博士
道格拉斯·雷恩 超智能電腦HAL9000(配音)
Frank Miller 任務調配機(配音)
Edwina Carroll Aries stewardess
Penny Brahms英语Penny Brahms stewardess
Heather Downham stewardess
Edward Bishop英语Ed Bishop Aries-1B 月球太空梭艦長
Alan Gifford英语Alan Gifford 普爾的爸爸
Ann Gillis英语Ann Gillis 普爾的媽媽
薇薇安·寇比力克 佛洛伊德的女兒 (未掛名)
Kenneth Kendall英语Kenneth Kendall BBC廣播員(未掛名)

製作

《2001太空漫遊》中出現的外星巨碑

1964年,库布里克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看過一部名為「往來月球」(To the Moon and Beyond英语To the Moon and Beyond)的影片後,隨即聘任了該片的特效技師道格拉斯·莊普英语Douglas Trumbull為《2001太空漫遊》營造特效場面。

在早期的訪談中,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和作家亞瑟·克拉克玩笑性地稱他們的方案為“太陽系開拓史”(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Won),暗指1962年史詩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影片《西部開拓史》是以分明的情節呈現出一部跨越世代交替的歷史史詩的。仿照西部開拓史,《2001太空漫遊》就代表分明的情節。[3]

《2001太空漫遊》常被認為是第一部運用電腦繪圖科技製作輔助效果的電影,向當時的世界展示了電腦將如何以生動的視覺效果,在未來對電影發生不可抹滅的影響。然而,在本片中所有被認為是「電腦繪圖」的特效,都千真萬確地是由手工繪製而成的動畫手稿,全數的連續鏡頭特效,都是以傳統手法,利用幻視模型來達成效果。

充滿迷幻氣息的星門場面,將《2001太空漫遊》以「木星和那無盡的遠方」(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一景作結;如果將劇末的片段搭配“平克·弗洛伊德”樂團於“Meddle”專輯選錄的歌曲"Echoes英语Echoes (Pink Floyd song)"一曲作為背景音樂,奇異的視覺與幻妙的音樂緊密結合,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場面。這個天衣無縫的佳構被認為堪比影史上另一部名作《綠野仙蹤》。

在迷幻的星門一景之中,第一部分是由名為「縫隙掃描成像英语Slit-scan photography」,一種由細縫中將光譜映照在膠捲上的攝影技巧所完成。使用於該片段的圖片可以利用他的的縫隙掃描原型技術拆解查看 。所有在該段落中顯現的圖樣都來自於自然界照片或是各種幾何圖形,包括花與珊瑚等等。

《2001太空漫遊》以65毫米膠捲格式70毫米電影英语Super Panavision 70攝製,而發行的影帶使用鮮明色彩像素轉換過程製造而成。

音樂

音樂在《2001太空漫遊》中具有着關鍵的作用,而不單只作为對話時的零星配樂,片中一半的時間裡配樂多在台詞之前或之後出現。從影片拍攝之初,庫柏力克便決定要讓這部片成為根本上無需言詞的體驗,而非倚靠敘事電影的傳統技術,因此音樂將成為喚起特定情緒必要的角色。在許多人的觀點裡,《2001太空漫遊》重現了音樂在默片時代的中心地位。

此外,這部片引人注目的是它創新地使用了古典音樂。主流電影以往(現在仍是)總是使用由專業作曲家為電影精心製作的原創背景音樂或配樂,在此作品中他卻使用了現有的音樂錄製專輯,他是開此先例的導演之一,之後這個趨勢也逐漸變成常態。儘管庫柏力克在拍攝的前期,也曾委託好萊塢著名的配樂家亞歷克士·諾斯(曾為《萬夫莫敵》和《奇愛博士》配樂)為電影製作配樂,但由於1966年3月米高梅開始關心《2001太空漫遊》的進度,而庫柏力克於毛片中將鏡頭的連續運鏡和古典配樂搭配得天衣無縫,讓他們十分喜歡,於是庫柏力克決定乾脆直接採用這些原本讓諾斯作為參考的暫時音軌英语Temp track成為最終配樂,而放棄諾斯正寫到一半的作品。然而,庫柏力克忘了通知諾斯他的音樂未被採用,直到諾斯看了電影首映后才知道这个狀況。

諾斯則事後回應:「我還能說什麼呢?那是一場重大的、令人挫折的經驗,儘管每個人對音樂的反應不同,我認為維多利亞式的觀點加上中歐的泛音,實在與庫伯力克和克拉克的絕頂想法不合適。」[4] 諾斯製作的原創背景音樂曾在他过世前被短暫地發行。

在一場與米歇爾·西蒙英语Michel Ciment的訪談中,庫柏力克解釋:「無論我們的配樂師做的多傑出,但他們終究不是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當從古到今還有為數眾多優秀的管弦樂,為何要使用那些不算頂尖的音樂?當你在編輯一部影片,嘗試用不同的音樂片段來检验它們與畫面搭配的效果是相當有用的…嗯,加上一點關心與想法,這些暫時音軌便可以成為最終的配樂。」[5]

《2001太空漫遊》在壯觀的太空站會合點與月球降落過程中使用了幾個古典作曲家的作品。主要配樂是由哈察都量(芭蕾舞劇「蓋亞妮」)與小約翰·史特勞斯廣為人知的華爾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2001太空漫遊》特別為人熟知的是作為開場樂的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不可避免地與影片中的畫面和主題連結。這部電影的配樂同時向大眾展现了現代古典作曲家喬治·李蓋第,他在被朋友提醒之前,從未注意到他的作品《Atmosphères》被用在影片當中。他一開始對於這些音樂的使用並不開心,並對庫柏力克在片末「行星間的旅館」採用的錄音做出的電子處理提出抗議。。

HAL 被 David 斷線一幕所唱的「Daisy Bell英语Daisy Bell」是麥斯·馬休利用電子合成器改編,而亞瑟·C·克拉克1962年在貝爾實驗室巧遇同學以及朋友─約翰·皮爾斯時在墨瑞·希爾設施曾聽過。在當時,物理學家約翰·賴瑞·凱利表演了一個令人注目的語音合成示範,同時也創造了貝爾實驗室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使用IBM 704電腦合成語音[6]。凱利的變聲效果器與麥斯·馬修提供的伴奏重新創造了「Daisy Bell」這首歌,克拉克深受感動,於是他建議庫柏力克可在影片中使用。

對白

除了影片中使用的音樂,儘管與傳統的敘事方式來說相對的缺乏對話困惑了許多觀眾,在《2001太空漫遊》中的對話是另一個值得注目的成就。影片中最驚人的特色之一是在影片的前20分鐘與最後23分鐘內沒有對話─在這些章節中整個敘事是由圖像、動作、音效、與二張字幕卡完成,第一句台詞是開場將近三十分鐘後出現,整部片對白總長少於40分鐘。

只有當影片到了設定在2001年與2002年的「現在」,我們才聽見演員們講話。從那個時候開始,库布里克慎重地拋棄大部分預期的對話與敘述,而遺留下來的是值得注意的明顯平凡無奇的現象─宣布失去的喀什米爾毛衣,佛洛依德與蘇聯科學家們雖尷尬但不失禮節的閒聊,或他前住黑石柱的路上對於三明治的評論。浦耳與波曼在甲板上交談對於「探索頻道」相同地感到無趣,無情感且大體上缺乏主要敘述意旨。库布里克明白地設計這些交談的弦外之音─不是用說的,而是─讓它成真,意義深遠的內容。在影片中的一幕,HAL運用讀唇術了解浦耳和波曼之間的對話(他們避免被竊聽而躲到分離艙之一進行交談,使得HAL不能聽見他們,但顯而易見的失敗因為被他們討論的對象所解讀)。更進一步的指出電影裡寂靜的中心地位與不用文字的談話。

以環境音響敘事

在《2001太空漫遊》中,HAL-9000趁著波曼在太空船外努力拯救浦耳時謀殺了三名冬眠的太空人,這一場景可能是库布里克獨特處理敘事的手法最好的證明。不人道的兇手簡單地輸送寒冷,在這一幕只包括了三個基本元素。

除了警報聲和太空船環境系統恆定的背景音樂, 整個場景被制定為沒有對話、沒有音樂也沒有任何種類的物理運動。

當HAL中斷生命支持系統時,我們看到閃爍的警告標誌,「電腦故障」,全螢幕顯示且只伴隨著尖銳的警告嗶聲;鏡頭切換至靜止拍攝冬眠中的太空人。他們被包裹在像石棺的分離艙,且利用全螢幕特寫每個太空人的生命跡象螢幕。當太空人垂死時,警告變成了「生命機能危險」,而我們看到了在螢幕上的生命跡象開始平穩。最終,當三個睡夢中的太空人都死了,只有寂靜和不祥的閃光信號,「生命機能終止」。

「這部片結合了陰森的現代音樂、古典華爾滋、芭蕾舞組曲,呼嚕聲、咆哮聲、充滿氣體的嘶嘶聲與合成的嗶聲。一個角色有一個粗糙的聲音嘶啞但電腦卻用一種柔和,迷人的音調(反派角色的古典的性格描述)。空間準確地描繪為真實的寂靜空洞,但技工用巡環空調系統的聲音填滿了這個世界,電腦的嗡嗡聲與門的嘶嘶聲。《2001太空漫遊》到處是聲音,且大多數是環境音樂。也就是說,大多數是環境音樂。」

「之後的影片,例如喬治·盧卡斯的《五百年後》、卡羅·巴拉德的《狼蹤》、大衛林區的《象人》、法蘭西斯·福特·科賽拉的《斗鱼》與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清楚的繼承了《2001太空漫遊》式的環境音樂設計。電影導演們更容易察覺提供有效的音效編輯革命的可能性。噪音、寂靜、折衷的效果,所有有助於使場景更有說服力的方式,但把電影當做是音波或視覺表現的延伸,也就是擴大的藝術。」[7]

發行

美國首映是在1968年4月2日,在華盛頓特區Uptown劇院 。而最初的特別獻映電影則是以六音軌立體磁性聲帶70mm投射格式影片發行。投射長寬比是2.21:1 。為了1968年秋天開始以一般電影放映,此部影片也用35mm 橫向壓縮格式發行;這些影帶也可以買到的以4 軌道磁性立體聲或光學單聲道配音的版本。原本的70mm 發行版本是以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在戲院放映(譬如奧馬哈,內布拉斯加印第安小山劇院)擁有特別投影機和弧形的屏幕。在非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劇院則是以簡單成像70mm版本發行。1980年,它以VHS MGM/CBS 家庭影片格式發行第二版本 。

獎項

奧斯卡獎

獎項 得獎者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斯坦利·库布里克
提名: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斯坦利·库布里克
亚瑟·C·克拉克
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Anthony Masters
Harry Lange
Ernest Archer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斯坦利·库布里克

其他獎項

影片解說

自從首映之後,《2001太空漫遊》已經被許多從專業影評人到業餘作家與科幻迷們分析與解釋。影評早就從電影放映的那天就存在了,但《2001太空漫遊》靠著它對觀眾解釋的開放程度在影史上擁有獨特的地位。

因為斯巴達式的使用對話,有震撼力的畫面,真實又特別的效果和使用遠遠領先於它的時間的環境音響,库布里克創造了一部可被不同人從不同角度解釋的電影。他鼓勵人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解釋,而且他拒絕去提供在電影中「真正的」的解釋,相反地他更喜歡讓觀眾接受他們自己的想法和理論。1968年,在接受花花公子雜誌的專訪下,库布里克說明:「你自由地猜測,正如你期待這部片中的哲理和寓言的意義─如此的猜測顯示出在更深一層上它已經成功的吸引住觀眾─但我不想要詳細解釋《2001太空漫遊》,因為每位觀眾都有責任去追求,不然他將害怕他已經失去了重點。」

科學準確性

整體而言,影片是極度寫實的。它是少數精準描寫太空(一個近似的真空)無聲狀態的科幻影片之一——甚至當太空船飛越太空時也悄然無聲。

《2001太空漫遊》多半依據科學事實,例如对發現號上無重的精準描述。該片本身對著墨甚深,運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在轉動輪裡的軌道鏡頭,提供的人造引力,正好和輪外的失重狀態形成對比。太空艙內的太空人正在漫步,也許透過velcro式的地板漆可以解釋漫步速度的怪異遲緩。

無論如何,影片確實有以下少數的科學準確性的失誤:

  • 由於影片完成在阿波羅月球探險計畫之前,月球表面的山高被高估,陨石的侵蝕作用則被低估。
  • 在Clavius基地的地心引力模擬自地球,高於月球的地心引力,雖然簡報在離心分離機裡是可能的,模擬的是正常的地心引力。
  • 發現號上原本有意搭载熱反應爐,因為库布里克覺得它們看起來太像翅膀,最後從設計中被移除。
  • 在發現號的拍攝中,背景的繁星緩慢地移動。這是不正確的。──繁星過於遙遠,其移動人眼無法辨識。库布里克對於這些鏡頭的不正確心知肚明,但為了藝術的考量卻刻意忽略。如果鏡頭真實呈現,將欠缺視覺的運作,看起來就像靜止的畫面。無論如何,另一種詮釋是整個發現號從頭到尾的旋轉,而攝影機也同步與發現號旋轉,背景則是不變的星空。
  • 登月太空梭登陸排氣時所捲起的煙塵如巨浪般翻湧,在接近真空的月球表面上發生時,較之直線的擴散面積更大。
  • 被許多評論者忽略的更嚴重的不準確性,是Aries 1B登陸演習的不同阶段從月球看地球的影像(就像科學本身持續的錯誤一樣)。
  • 影片中多次為了藝術的目的而让星球「奇妙地」排列,無視於事實。
  • 為了無防護的進入發現號的空氣鎖,大衛·波曼在他的太空艙爆破艙口,有一個鏡頭是戴夫在空氣艙內反彈,而他的太空艙仍在艙門外。太空艙與發現號不密合,故太空艙口的爆炸應會造成空氣溢出產生動力而移動位置。──也許相當緩慢,粗估空氣作用力的力量與速度(與波曼)相當於太空艙的力量。有人以為,噴射過程牽動處於靠站狀態的矯正船身用火箭的自動補償,這並不是不可能。
  • 當海伍·佛洛伊德飛向月球時,有一個出名卻微不足道的技術性錯誤。假設在一個失重狀態下,他用一根吸管啜飲著,當他鬆口換氣時,液體會重新落回容器中。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不必要的錯誤,雖然在太空中不會有重力將物體拉回。當佛洛伊德的嘴唇停留在吸管上時,他也許在容器中創造了一個輕微的真空,這樣可能有足夠的力到將液體拉回容器中。對這種情形的另一種可能解釋是,吸管的頂端似乎與某些小活瓣密合,當啜飲結束時,它將完美的阻止這些液體溜走。
  • 儘管四名組員在太空船發現號裡被安排在一個旋轉輪中模擬地心引力,轉輪短小的半徑需要一個相當速度的RPM(五到十個,RPM視實際半徑而定),以製造類似地球的引力。一般相信,當暴露在高離心力時,人體會感到暈眩,作嘔與失去方向感。只有極少數的人類可以習慣高度的旋轉。另外,當引力全數施加在人體時,在雙腳之間,腰部與頭部都各自不同。一個比較好的減低向心力傾斜度的設計是旋轉整艘太空船,並且讓組員區與駕駛區以強固的電纜鍊栓,擺蕩自中央區。無論如何,這是假設四名組員旋轉模擬地球引力,為了達到模擬的目的,也就是月球引力,組員區可以旋轉的更緩慢些。
  • 在一幕場景中,當熟睡的海伍·佛洛伊德手中的筆,在太空船艙內失重漂浮時,一位飛行隨從加以抓握,筆旋轉著,但它並未以自己的重心旋轉,而是以筆的外部表面的中心旋轉,這是因為事實上,筆落在一張透明的,旋轉的大桌上。飾演飛行隨從的女演員猛然抓住它,它因此並未落在桌子的正中央。在一個真實的零引力的環境中,某些力量會施力在筆上,以便迫使它繞著任何其他的而非它自己的中心點旋轉。

預測

影片中正確預測到未來2001年的世界,包括了:

  • 人類生活中的衣著依舊沒有太大改變。
  • 無所不在的電腦
  • 在客艙座位後方的液晶電視
  • 小型,可攜式平面螢幕電視(平板電腦)。
  • 飛行廣角電視螢幕。
  • 已常態性存在的太空站
  • 電視台頻道的增多(BBC的頻道數量至少十二個)。
  • 電話號碼比1960年代更多位數。
  • IBM希爾頓大飯店之類的企業,存續到2001年。
  • 西洋棋局中,電腦有能力輕易打敗一般人類玩家。
  • 使用有條碼信用卡,在自動櫃員機上操作(佛洛伊德博士插入電話的信用卡是美國運通卡;一張特寫照片顯示它包括了一條數碼而非一個磁條,但原理是相同的)。
  • 即時影像對話。
  • 生物辨識功能,在抵達太空站時,必須通過語音辨識
  • 太空船的電腦介面,有為數眾多的小型螢幕展示FORTRAN程式碼,只是概要的繪圖,經常被視為預測多樣視窗與圖解式使用介面的失敗。無論如何,當植入系統應用多半具備Sparton介面時,這種宣稱是備受爭議的。

某些對未來的預測結果並不正確:

  • 太空旅行在2001年並未成爲常態。
    • 月球上將建立殖民地。
    • 有人駕駛的木星任務是能實現的。
    • 在「懸疑的動畫」中,科技可以利用來替代人類。
  • 類似HAL表現出的強人工智慧在2001年並未出現。
  • 泛美航空,霍爾強生的飯店,苏联以及貝爾系統都未存續到2001年。

禮讚

發行之後,《2001太空漫遊》廣受好評,隨即頗有斬獲(該片在引起幻覺的視覺想像力上立即引發熱烈迴響)。罗杰·埃伯特在他原始的評論裡,給予四顆星評價,直指該片「在宇宙衡量上,堪稱壯麗成功」[8],然而影片亦遭受貶抑。影評人寶琳·凱爾說它是「一部史無前例,毫無想像力可言的影片」[9]。而新共和國的史丹利·考夫曼稱它是「一部沉悶到不行的電影,它甚至因為库布里克允許它變得沉悶而使人們對於科技的創造力大感倒胃口」[10]

《2001太空漫遊》贏得一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它榮獲提名的獎項為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库布里克),原著電影劇本(库布里克與克拉克)。不過該片並未獲得最佳服裝設計提名。反觀猩球大戰卻因為該片的猩猩造型獲得提名,一般公認該片相關表現不如《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持續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前兩百五十部電影中名列前茅,它位居美國電影工業百大影片的第二十二名,在百年大驚悚影片上排名第四十,包括百年百大引用,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認定「具有文化上重要性」,而入選為國家電影保護登記在案。

在2002年,以網路電影記者為基礎組成的國際性協會─線上影評組織OFCS,為慶祝上一個世紀的科幻電影成就而產生的百年百大科幻影片在名單上獨占鰲頭的,正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11]

續集與外傳

導演库布里克從未考慮為《2001太空漫遊》拍攝續集,這使得製作公司米高梅影業感到非常沮喪[12]。然而,小說原著作者克拉克最終仍完成了三部續集,其中包括了一部電影。

小說

克拉克繼續創作了三部續集小說,其中第一部隨後被拍成電影,但其餘兩部尚未被認真地談及付諸大螢幕的可能性。

電影

一部於1984年上映的作品:“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中譯名為《威震太陽神》的續集電影,是由克拉克於1982年發表的小說《2010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所改編。前作導演库布里克並未參予該片的製作,而是由導演彼德·海恩斯Peter Hyams)來延續前作的風格,頓失库布里克的深邃玄哲。即使克拉克曾為此片強力背書,認為電影版已適當地掌握住小說文字的神髓,但這部片仍被普遍評價缺少了原作的震撼性(摘錄自STARLOG 雜誌訪談內容)。

漫畫

惊奇漫画公司於1976年,連載了十個月的漫畫版《2001太空漫遊》;這部漫畫是由漫畫家杰克·科比獨立編繪,故事靈感及背景設定來自電影版及原著小說的劇情延伸。

已拍攝但未使用的場景

库布里克確實拍攝了一些未包含於初剪拷貝中的橋段。這些橋段,包括一個位於月球克拉維斯環星山基地裡的教室,库布里克之女客串出場的驚鴻一瞥,以及在未來的百貨公司裡,給片中海伍德·佛洛伊德博士(Heywood Floyd)的小女兒購買小猴子的片段,這個角色曾在一個影像電話交談的鏡頭中露臉。亞瑟·克拉克在他的非小說出版物《失落的世界:關於2001》(“The Lost Worlds of 2001”)一書中便重新細數了未置入電影中片段的版本數目。就如同另一位完美主義者知名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库布里克堅持在1968年四月舉辦的首映會後對影片作最後的修剪,又剪掉了將近十分鐘的片長,這些場景包括了一些累贅的空中漫步鏡頭,以及一段主角鮑曼(Bowman)在一個六角形的通道將伸出的天線收回的場面。米高梅影業亦曾遊說許久才能披露此事。

軼事

象徵

「伸出手指」的象徵性手法是库布里克借自米開朗基羅西斯汀禮拜堂的知名壁畫《創世紀》的靈感:一個凡人伸出他的手指去觸及上帝之手。史蒂芬史匹柏在1982年的作品《ET外星人》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法。「猴子拾起石頭」的象徵意義,正與聖經中「此後人類始獲得靈魂」的概念遙相呼應。

設定

在小說中,關於土星衛星亞佩特斯(Japetus)的敘述古怪地與土星衛星土卫一(Mimas)相似;這是一個巧合。在1980年以前,對遙遠太空以外的星球特寫圖片並不是足夠寫真而可靠的資訊來源。根據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遊》30周年紀念版序言的描述,原著小說中以土星為目的地背景的劇情,在電影版中被更動成木星,因為库布里克發覺當時的電影技術並不足以表現出土星的視覺效果,難以將土星最具代表性的土星環做到有說服力。後來該片的特效總監道格拉斯·莊普(Douglas Trumbull)將許多他早期為土星所做的設計,重新運用在他1972年的電影《宇宙靜悄悄》(Silent Running)。

主角鮑曼抵達飯店房間的場景已成為科幻作品中屢見不鮮的刻板公式:在危難的處境之下,一位有能力的強者,必須要為全人類的福祉所著想。库布里克與克拉克也不是使用「地球的環境是外星人給一位地球人的禮物」概念來做為全劇背景知識核心的先驅,這個理論已是科幻作品老生常談。

有些人認為發現號太空船的形狀與人類的精子相比擬,而木星便彷彿卵子,強調這層隱密的關係,與故事尾聲時星之子的誕生相互呼應著。道格拉斯·莊博在一次訪問中表示這個推論是子虛烏有。根據傑洛米·B·艾格(Jerome B. Agel)所著的《库布里克之2001幕後花絮》(Making of Kubrick's 2001),發現號太空船的造型設計是用人類的骨架作為模板,包括頭頭顱脊椎以及骨盆的對應;這段說明可以從影片中鮑曼為了進行EVA(extravehicular activity,太空艙外活動)吊出B號艙的片段中理解,在這個鏡頭中,太空船的形狀看起來正像是一個人打開嘴巴伸出舌頭的樣子。

史丹利·库布里克與他的工作團隊嘗試了多種風格來設計理想的太空工藝品。最初被採用的是用四面體為主軸的設計,但之後库布里克放棄了這個想法,他認為人們比較能接受三角形所攜帶的關連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更容易清楚取捨的原因:以任意直角勾勒形狀的龐然佈景,實際上會因為道具的主要材料「珀斯佩有機玻璃」(perspex)材質特性限制而有製作上的困難,後來在製作過程中確實不易將模型射出成形為理想的形狀,库布里克便要求團隊用黑石板模型來作為影片最終所使用的決定版。

HAL 9000超級電腦的名字是“IBM”三個字母各向前挪移一位的縮寫,似乎暗諷這台電腦比藍色巨人還要強大。克拉克表示這只是一個巧合,“HAL”是“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啟發式程序演算電腦系統」的簡稱。 克拉克花上許多年,試圖去辯駁這件軼事,表示他自己並非出自刻意。他在1972年向公眾澄清:「我們對此感到很尷尬,將會改掉這個陰錯陽差下背負汙點的名字。」甚至在《2010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中讓小說角色Chandra博士來替他反駁這關聯性,1997年則公開承認當初的命名點子是來自於库布里克的主意。但在最近有關《3001太空漫遊》(3001: The Final Odyssey)的紀錄中顯示,他已能悠然自得,「我不再因兩者之間巧妙的連繫而感到困擾,如今甚至藍色巨人也為了擁有這份關係而感到自豪。」。在《2001太空漫遊》問世多年後,IBM現在也獲得「改良」後的“HAL”所蘊含的意義。

《2001太空漫遊》法語版本中,“HAL”被改作“CARL”,是法文“Cerveau Analytique de Recherche et de Liaison”的縮寫,表示「分析研究與通訊之腦」("Analytic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Brain")的意思。HAL發出的“Daisy Bell”一曲,在法文版中以“Au Clair de la Lune”取代;在德語版本中,由“Hänschen Klein”替代;在義大利語版本中,以“Giro giro tondo”替代。

法蘭克·普勒的雙親利用傳輸訊號向發現號太空船上的兒子高唱生日快樂歌時,他們唱的是同樣的旋律、不同的音調。他的父親唱的是E大調,母親則是A大調。

《2001太空漫遊》中所提及的五個生日(按出場順序):

  1. 主人翁自己;
  2. 佛洛伊德博士的女兒;
  3. 太空人法蘭克·普勒(Frank Poole);
  4. 電腦“HAL 9000”的「生日」-首次開機日期(1992年1月12日);
  5. 星之子的誕生。

親自銷毀,不留痕跡

因為库布里克導演擔心他的心血,被其他後續製作或其他科幻電影挪用或回收再利用(如同米高梅影業的前作《惑星歷險》(Forbidden Planet)便曾遇到這情形)。他決心親自全數銷毀所有電影的一切資訊,由每一分未使用的錄相膠捲、佈景、道具、電影製作過程藍圖的清點,甚至僱請清理人員均由他一手包辦。這些珍貴紀錄便從此永遠地消失了。

影響

  • 特里·吉列姆在《蒙提·派森的飞行马戏团》其中幾集中諷刺這部電影:
    • 在一集結尾,一隻猿人在看到一塊大石板之後,把骨頭往上丟,結果撞到一艘軌道太空船,太空船墜落地面,砸死猿人。
    • 在另一集中,在海牙的抗議者被一個巨大的警察頭給制止住,隨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交響樂的播放,那顆頭慢慢變低,顯露出了木星,又慢慢變低,露出了地球,然後被一個足球員踢走,超越了其他人,最後反彈到一個刻著"世界論壇"標題的臺座上。
  • 1985年(《2010太空漫遊》於戲院上映該年),連環漫畫《A Hägar the Horrible》讓主角Hagar及Lucky Eddie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版,並猜測這塊石板是否會教給他們新的知識,過了不久,這塊石版就倒在他們的身上。
  • 日本動畫《阿倍野橋魔法商店街》:當主角們到太空商店街探險時,順手抓了幾片石板並爭論這些石版如何讓人變聰明,並開始模仿moon-watcher的動作。
  • 一部以樂高積木與人偶拍攝的內容為用電影角色來惡搞的短篇詼諧黏土動畫就叫作《ONE: A Space Odyssey》[13][14]
  • 美國卡通影集《狂歡三寶》某集中出場了一部會說話的電腦名為'Al' ,結果原來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躲在裡面,高爾被發現之後說"我對這個管理任務有很大的信心",是惡搞HAL 9000及它的任務。
  • 美國卡通《Freakazoid》第13集最後,一個模仿Dave的人旅行到一間旅館的房間裡,當Freakazoid發現自己在房間裡跟Dave面對面而背後有一塊大石版時,Dave詢問他"你可以告訴我浴室在哪裡嗎?",這跟電影裡旅館場景唯一的房間有關。
  • 超級瑪莉兄弟秀英语The Super Mario Bros. Super Show!》出現一台長得很像HAL 9000的披薩製造機,這是一個瘋狂科學家送給瑪莉歐跟路易的禮物。這台機器維持了一會兒的良好運作,用傳統的方法大量生產披薩,直到它開始用捆稻草的鐵絲及其他希奇古怪的東西(像鉛筆,蛇等等)當材料,當科學家終於關掉它以後,它開始唱"Daisy Bell"...就像 HAL 9000 在電影中做的一樣,特別是一直重複 "Gimme my stinkin' toothbrush now!" 這句。
  • 電視影集《迷失》檔案 的愛好者比較了第一季的 "Whatever the Case May Be" 這一集,當Sawyer為了打開神秘的旅行箱而把旅行箱往樹丟的橋段跟《2001太空漫遊》開場時猿人用石頭去打破東西的橋段。
  • 在德國電影《再見列寧》中, Alex 的朋友 Denis 拍攝一部婚禮的影片,裡頭有一段是飛在空中的花束旋轉著,然後變成了結婚蛋糕,這是向片頭那段人類黎明橋段的致敬。
  • 2001年7月,漫畫《FoxTrot》Jason穿著猩猩裝站在一面雪堆成的牆(跟石版很像)前面,丟骨頭到空中數次然後說"我以為2001年會更像未來的說"。
  • 在一支由英國搖滾團體創世紀樂團所拍攝的音樂短片Land of Confusion中,一支骨頭被丟到空中,攝影機跟隨著骨頭的運動,就像2001的開頭一樣,然後骨頭落下 ,變成一支手機被歌手接住,接著歌手就開始說話。
  • 在卡通 Eek! the Cat裡,當主角們在太空船上時,Eek說"打開艙門,HAL!" 然後有一個聲音就說 "非常抱歉,Dave,但是我恐怕沒辦法辦到。" Eek說"Dave?誰是Dave? 我是Eek!" 於是 HAL 回答 "噢,非常抱歉。"
  • 美國卡通《海綿寶寶》:
    • "Frankendoodle"這集中,一支巨大的鉛筆以跟石版相似的方式登場, 然後海绵宝宝跟派大星的反應和電影裡的猿人差不多。
    • "Spongebob B.C."這集中,有個橋段是Spongegar 看著一根木柴然後發現它可以用這根木柴把食物從火堆裡勾回來。這段場景發生時, 類似 Ligeti's Requiem 的音樂開始播放,這片段在數秒之後結束,出現奇怪的男聲四重唱,以及黑紙上一些被割掉的鬍子。
  • 變形金剛:塞伯坦傳奇》的"Landmine"這集中,當Hotshot 在地球上的賽車場正要洩漏自己的真實身分是Cybertronian時,Optimus Prime說"使你陷入危險的這項任務對我而言太重要了!"
  • 雷·布萊伯利的作品《火星紀事》(“The Martian Chronicles”):當一支探險隊抵達火星,一行人發現這裡竟然有一座令人無限嚮往的1920年代典型城鎮。火星人利用了太空人們的鄉愁,引誘他們進入記憶中古老的建築物,然後在午夜裡謀殺他們。
  • 1996年的電影《天煞-地球反擊戰》中傑夫·高布倫飾演的David Levinson在劇中把自己的筆記型電腦放在外星人的飛碟上,發出跟HAL非常相似的聲音"Good morning,Dave"來歡迎他,同時桌布也是HAL的樣子。
  • 電影《少林足球》的開頭可以看到排成一直線的太陽,月亮,地球跟光頭。
  • 電影《2001: A Space Travesty》(這標題明顯的玩弄了《2001太空漫遊》)中有一幕,有一個哭哭啼啼的猿人和一塊石版,旁白說"然後神就來了,然後祂說話了",接著神的手出現在螢幕的頂端,神說"閉嘴,你這隻笨猴子。" 然後推倒石版,毀滅了猿人。
  • 福斯電視影集《Millennium》 (1996-1999) [15]中,主要角色Frank Black引用《2001太空漫遊》的台詞"打開艙門, HAL"[16]作為電腦的語音密碼。
  • 電影《烏龍瘋狂大轟炸英语Catch-22 (film)》,當John Yossarian 看見性感的義大利美女走過時,背景音樂正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1970年電影《Spaceballs》開頭那段太空船緩慢的漂過去的場景是惡搞《2001太空漫遊》。
  • 電腦遊戲《毁灭公爵3D》裡,有一關是主角要對抗月球上的外星人,他必須跑進一個洞穴去找一塊黑石版,這個石板能讓他傳送到其他關卡去。
  • 法國電影《不可撤销》 (2002) 的倒數第二個場景中,出現了一張有Starchild跟標語"終極之旅"的海報。同時太空艙的縮影也出現在背景中。
  • 電影《Werner: Beinhart》第一個場景包含了對人類的黎明橋段的惡搞,代替用骨頭當工具,這部片裡的猿人發現啤酒瓶非常好用。
  • 美國卡通影集《愛酷一族》,主角把她的頭塞到打孔機的洞中,當她出來時,她大叫"打開艙門,HAL!"
  • 機造影片影集 Red vs Blue 中有一個場景是一台 M808B 主力戰車的AI Sheila在被空襲擊中後高唱"Daisy Bell" 然後問"我會作夢嗎,Dave?"。
  • 1980年代電腦遊戲《SpaceQuest III》在一台太空垃圾船中開始,這台垃圾船裡放了不少科幻片中的名太空船,像 Lost in Space裡的 Jupiter 2 , The Road Runner Show 中的ACME火箭,還有其他很多,也包括《2001太空漫遊》中的太空艙。如果你仔細檢查會發現牆上有一行文字"為了你好,別呼叫HAL。"
  • 2005年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包含一段致敬的橋段,音樂同樣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如同2001開頭猿人發現石板,那塊石版般的巧克力被放進旺卡傳送機傳到電視螢幕前,此時你可以聽到一段鬼哭神嚎般的音樂,然後你可以看到 "Moon-Watcher 發現工具"名場面的開頭。
  • 加拿大綜藝節目 SCTV在許多場合中惡搞2001,其中一段諷刺脫口秀對 HAL 9000電腦進行訪問。而另一段諷刺劇則演出一部B級電影《2001》的續集,由喧尼斯·鮑寧亞特·葛芬柯保罗·西蒙主演。第二個諷刺劇在真正的續集《2010太空漫遊》上映之前就播出,並非基於這部電影。
  • 卡通影集《下课后》花了一整集在惡搞,裡面有一台名為 SAL 3000 機器人接管了整個學校(過程中哼著一首跟daisy很相似的歌)。
  • 電影《名模大間諜》中有一段是兩個主角重演猿人發現石版的名場面,而石版被改成電腦。背景音樂仍然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HAL9000的電腦室在美國卡通《衰仔樂園》跟《乃出個未來》中常常被惡搞。
  • 電腦遊戲《星际乐土》開頭動畫是惡搞電影中人類的黎明之橋段。
  • 電影《獨領風騷》有一個場景是一支手機以跟石板相似的方式出場,同樣演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電影《The Groove Tube》開場幾乎跟2001一模一樣(除了一個猿人在玩牌以外)。石版變成1960年代有名的電視機,作為背景音樂,柯提斯·梅菲爾德的"Move On Up"取代了 Ligeti風的聖歌, 一個猿人用骨棒敲擊地面附和音樂, 而其他猿人摩擦木頭產生了火花!
  • 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頭部分被貓王埃爾維斯·皮禮士利用作他巡迴演唱會的開場音樂,後來被摔角手Ric Flair模仿作為出場樂,這首音樂也被廣泛的運在許多電視廣告,演唱會,及其他影像作品,然而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一個是在2001年使用的。
  • 《2001太空漫遊》乃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最喜愛的電影之一。其代表作《潛龍諜影》的主角Snake與其摯友Otacon本名剛好就叫David跟Hal,在遊戲進行到Otacon路線結局時就可以看到。兩人互報本名後,Snake評論說「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或許他們兩個應該一起去木星?」。此台詞顯示兩人似乎也看過《2001太空漫遊》。
  • 日本RPG遊戲異域神兵與異域傳說系列圍繞著一塊聖經光明篇中提到的神秘的金石板而展開,跟《2001太空漫遊》中的石版一樣,這塊石版作為人類進化的催化劑而對人類歷史有深遠的影響,異域傳說的首部曲開始於人類第一次發現石版,而第三部曲的副標題就叫做"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伍迪·艾倫電影《睡人》 (1973) 有一個橋段在諷刺HAL,因為裡面邪惡電腦的配音員正是 Douglas Rain。
  • 日本動畫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第13话中,御阪美琴等人在虛擬空間中拍攝泳裝照,由於電腦突然出錯,結果背景出現月球表面以及那個讓眾人目瞪口呆的石版,而白井黑子也很巧妙地順手拿起一根骨頭。
  • 電影《瞞天過海飛飛飛》裏,登月太空梭被機上電腦ROK 9000所控制,並使機上組員被殺害,這正是HAL9000的翻版。
  • 動畫電影《瓦力》中,飛船的自動駕駛“AUTO”嘗試控制整艘飛船,他的紅眼就是模仿HAL9000。同时,瓦力里的船长和发现号的船长大卫都是徒手关闭叛变的电脑,两个舰长也都是看了出航前预录影片才知道航行的真正任务目的。而且,在瓦力里的船长战胜叛变电脑时的配乐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電影《遺落戰境》中,男主角開往探查泰坦飛行船叫做奧德賽
  • 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也有類似的故事。在“People Are Alike All Over”中,一位名叫山謬·康拉德(Samuel Conrad)(Roddy McDowall飾演)的科學家在登陸火星時發現火星人擁有著人類臉孔,個性友善。火星人們送給康拉德一份驚喜:一幢彷如地球上的建築,請康拉德住在屋裡。但很快地,他發現這間屋子有些古怪,它沒有窗戶,所有的門戶都被鎖死;突然地一阻牆由房子的頂端滑開,而他發現自己變成異種生物動物園中用來展示的標本。該集節目在库布里克聯繫克拉克,展開2001電影版製作的三年前,於電視台公開播映。
  • 日本漫畫《魔人偵探腦殘涅羅》中出現的反派「電人HAL」是具有創造者人格的超級電腦,不過它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完成創造者的算式,即使創造者認為算式不可能完成而自殺,「電人HAL」卻認為擴充自己的機能就能夠繼續計算下去,因此展開了對人類的恐怖行動,要脅人類為它擴充機能。
  • 電影《Barbie芭比》的先導預告和序幕中,就以女孩子們發現第一個芭比娃娃現身,比喻這個新玩具猶如猿人發現石版般的革命性。之後她們更把手上的嬰孩娃娃和煮飯仔玩具都打碎,表達女孩不再單單只有做賢妻良母的憧憬。

DVD發佈

《2001太空漫遊》在2001年6月12日發售了DVD,影片原始比例是2.20:1,影片用原始的70mm膠捲數位修復,音訊也被重新混音成5.1環繞音效

關聯條目

註解

  1. ^ [[華納兄弟]]台灣 科幻鉅作【2001:太空漫遊】中文官方預告. [2022-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2.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National Film Registry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Library of Congress). [November 2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8). 
  3. ^ Hughes 2000,第135頁
  4. ^ CD insert booklet, Alex North's 2001: The Legendary Original Score (VSD-5400), Varèse Sarabande Records, 1993.
  5. ^ Kubrick on Barry Lyndon: An interview with Michel Ciment. [2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4 July 2006). 
  6. ^ Bell Labs: Where "HAL" First Spoke (Bell Labs Speech Synthesis website). [200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04-07). 
  7. ^ D.B.斯柏丁[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2001: A Space Odyssey Movie Review (1968) | Roger Ebert.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2). 
  9. ^ 存档副本. [2017-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10. ^ 存档副本. [200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03). 
  11. ^ 存档副本. [200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6). 
  12. ^ (摘錄自《2001: 攝製未來》“2001: Filming the Future皮爾斯·畢卓尼 Piers Bizony著;)
  13. ^ ONE: A Space Odyssey (2001) - IMDb. [200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1). 
  14. ^ One: A Space Odyssey. [200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5). 
  15. ^ Millennium (TV Series 1996–1999) - IMDb. [200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5). 
  16. ^ 存档副本. [200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