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八记
永州八記,柳宗元(773年—819年)因「八司馬事件」(805年)貶永州司馬時所寫的八篇散文。
永州在今湖南永州市[1],在唐代仍是未開化的蠻荒之地,順宗永貞元年十一月至憲宗元和十年正月(805年—815年)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間,留下了許多清麗雋秀的遊記作品;遣詞用字上,大抵以淒冷和奧狹為基調。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總稱為「永州八記」,其中前四記作於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後四記則是元和七年(812年)所作。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特色,實際上脫胎於酈道元的《水經注》。
參考資料
1.始得西山宴遊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柳宗元永州八記之首篇,寫於「永貞政變」之後,柳宗元被貶放於永州的第四年。柳宗元進入仕途後,主張改革時政,並參加王叔文所領導的政治革新。不料引起保守勢力反撲,王叔文等人遭革職,柳宗元受波及,被流放至偏遠的永州擔任司馬一職。柳宗元貶謫永州之後,政治理想落空,心情委屈抑鬱。於是寄情於山水之中,以尋求心靈慰藉。這段期間,他寫出許多山水小品文,其中最受後世推崇的,就是「永州八記」。這八篇遊記超越了「山海經」、「水經注」等地理記遊,成為遊記散文的精品。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不是單純地描寫山川景物,而是透過山水遊記反映內心情感,將其遭謫的悲憤和懷才不遇的痛苦寄寓於文中,使遊記呈現出情景交融的境界。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被稱為「永州八記」。遊西山的特殊體驗,使柳宗元終能從政治失意的挫折中暫時獲得解脫。痛苦的靈魂,終於找到了生命的出路。
2.鈷鉧潭記
這篇鈷鉧潭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二篇,短短173字,以極精煉的文字,將這小小的水潭,寫的生動有緻。柳宗元用「顛委勢峻,蕩擊益暴」簡單八個字,傳神地形容冉水由上游衝下的急湍險峻;用「齧其涯」這擬人化來形容急流拍打河岸的力量;「流沫成輪」四個字,便讓人想像河水沖擊山石形成的漩渦景象,而「有樹環焉,有泉懸焉」,僅八個字,就將鈷鉧潭四周的青山泉瀑寫得如活現眼前。潭上居民的一段話,則隱隱透露出民生疾苦,加深了這篇文章的社會意義。最後一句話最耐人尋味。表面上是說,這座鈷鉧潭使他樂於居住在這荒僻之地而忘記了故鄉。這是明顯的反話,正因為時時不能忘記故土,不能釋懷於被流貶在這荒僻之地,幸好有這美麗的鈷鉧潭能安慰這孤獨寂寞的心情,使人暫時忘卻現實的不如意。
3.鈷鉧潭西小丘記
這又是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才三百多字而已。寫小丘崎嶙怪石,先用「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小丘似不甘被埋沒而憤然掙脫出土。接著用「牛馬飲溪」、「熊羆登山」的比喻來形容山石形貌;牛馬飲溪,罷熊登山,文字簡潔而充滿動感。次段寫小丘處境堪憐,深深融入作者情感。以如此奇特之山丘,竟是人們鄙視之棄地,柳宗元買下它,整理後,便「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而一躍為賞心悅目之地。末段慶幸小丘終於獲得賞識,則是意有所指的感慨自己懷才不遇,被貶謫於永州而得不到朝廷賞識。表面上是慶賀西小丘,實則是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感嘆之意,溢於言表。
4.小丘西小石潭記
一篇精煉短文,還不到二百個字,卻將小石潭的清澄美貌,寫得令人印象深刻。首段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以「水尤清洌,全石為底」字句以形容這水潭,至於石頭的形狀,則用「坻,嶼,嵁,岩」四字形容;而潭上景物,僅用十二個字,「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用似魚游於空中,無所依靠,彷彿池水是透明般的。而太陽下,可使魚影倒映於水底的石頭上,則潭水之清澄,可想而知。寫小溪身影,用「斗折蛇行」四字形容,就像北斗七星的彎折,就如蛇行般的彎曲,這比譬相當生動。因為小溪曲折,水面或被陽光照射,或未被照射,因此「明滅可見」。溪岸模樣則用狗牙形容。溪既然彎折,所以無法看見它的源頭。整段文章可說是字字簡鍊而意涵豐富。
5.袁家渴記
柳宗元在這篇遊記,展現了寫景的功力,首段由永州麗景寫起,由錮鉧潭、西山美景陪襯,以帶出袁家渴,突顯這處景點。次段及三段寫袁家渴的溪潭之貌,約百二十字,生動描繪袁家渴周遭山水之美,言簡意精。第四段最精彩,寫山風吹動時,何家渴動態美景,擬人化的描寫手法,情景交融,花草樹木都充滿了情感的色彩。
6.石渠記
沿續袁家渴記之遊,柳宗元從袁家渴往西南走約百步,就到了本篇所說的『石渠』了,就是用石頭堆建的水渠,首段描述渠上有橋,橋下泉聲忽大忽小,石渠寬廣不一,流經大石之下,還有很深的石泓(水池),然後是一小深潭,有很多鯈(音ㄔㄡ/)魚,水繼續往北流至袁家渴,水道旁很多奇石怪木,花竹扶疏,有清風吹拂,感覺寧靜以致遠呢!
後段描述柳宗元用心整理石渠,並特別將之記錄於石渠南邊,希望別人很容易找到這條美美的石渠。
這一篇文章也很短,但在用文字描述有形的景觀與無形的風、水與聲音,都非常簡潔傳神,讓人讀來神清氣爽,有種意氣風發,很想飛身前往與大師共同聆賞這小小石渠之美!
7.石澗記
既陶醉於美景,又有難言的哀怨。柳宗元為什麼能到這麼美麗的山水之地?他並不是一個旅行家,而是被貶官至此,擔任閒職,無法施展政治抱負,只能整天遊山玩水。
善用比喻來描述景色,是這一篇的最主要特色。
8.小石城記
結尾餘音無盡,余未信之,正表示柳宗元懷疑是否有一個造物者的存在,也反映出他對自己身處困境卻無法突破的一種鬱悶情緒。
柳宗元以困惑的天問語氣總結永州八記。真的有上帝存在嗎?如果沒有上帝,誰能創造出這麼美好的山川風景,但如果有上帝,為何又讓如此美好的山水棄置於荒僻之地而無所用?把「山水」兩字換成「知識份子」,才是柳宗元內心深處的困惑,而這問題千百年來似乎仍然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