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際唱片業協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Xox3307留言 | 貢獻2009年8月16日 (日) 10:52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是一個由唱片業者所組成的國際組織,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秘書處位於英國倫敦,主要任務包括保護歌曲版權。國際唱片業協會1933年意大利成立,1974年使用現在的名稱。目前代表著75個國家共1450個成員。亞洲總會位於香港

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

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有限公司是香港唱片業的代表機構,成立於1967年,是國際唱片業協會建立的48個聯盟成員之一。成員主要是在香港市場運作,製作及/或代理發行唱片。

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的任務包括:打擊音樂盜版及任何侵權行為,以保障會員的相關權利;推動市場開發及完備的版權法例;從法律環境與科技數碼化)多方面,為會員建議可發展的機會,及推動唱片市場之合法整體利益。

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屬下的「錄音製品播放版權(東南亞)有限公司」,代表香港大部份錄音錄像版權人,包括所有本地及國際之主要唱片公司;並獲授權,就有關其擁有或控制之所有錄音製品、音樂錄像及/或卡拉OK錄像製品之廣播及公開播放事宜,簽發有關牌照。

面對香港盜版非法下載情況嚴重,對唱片公司的利益造成損害,2005年,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向非法上傳或下載音樂檔案者發出警告。2006年1月,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透過香港法院,要求命令互聯網供應商提供曾大量發放音樂檔案的22名互聯網用戶的個人資料,獲得勝訴;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將以民事途徑向該22名用戶索取賠償。2006年3月18日,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正式代表香港七間唱片公司,控告一名拒絕和解的網民,要求法庭向該名網民發出禁制令,並追討賠償;其餘的涉案網民,大多願意與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和解。

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是台灣唱片業的代表機構,是國際唱片業協會建立的48個聯盟成員之一。

1986年2月,台灣唱片界、中華民國政府有關部門人員及傳播界等兩百多人在台北市環亞飯店舉行一場聯誼性酒會,會議主旨是交換有聲出版品之著作權保護相關事項,國際唱片業協會亞洲地區負責人簡能律師(Mr. Nicholas Garnett)也在其中。國際唱片業協會在台灣成立分會的構想,在此次會議中誕生。會議結束後,台灣11家已加入國際唱片業協會會員的唱片公司(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飛羚唱片有限公司新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喜瑪拉雅有限公司飛碟企業有限公司綜一股份有限公司齊飛實業有限公司上揚有聲出版有限公司歌林股份有限公司音樂出版部、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滾石有聲出版有限公司)開始催生國際唱片業協會台灣分會。

1986年5月5日,這11家唱片公司成立國際唱片業協會台灣分會籌備處,推舉福茂唱片董事長張人鳳擔任第一任董事長,決議國際唱片業協會台灣分會定名為「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1986年7月1日,經行政院新聞局核准,並在台北地方法院完成法人登記,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正式宣告成立,會址設在台北市濟南路。

2008年11月1日,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改名為「財團法人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Recording Industry Foundation in Taiwan),簡稱「RIT」;會址、電話號碼、傳真號碼、設立宗旨、工作方針、工作團隊等,均不改變。RIT仍然是國際唱片業協會台灣代表,RIT會員仍然皆是國際唱片業協會會員。

另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