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郭泰 (東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203.148.99.35留言2009年9月13日 (日) 23:08 (+ja)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郭泰128年169年),字林宗東漢大原郡介休人(今山西介休)。

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性明知人,好訓士類」。李膺見郭泰,「大奇之,遂相友善,」由此名震京師。建寧二年(169年)春,郭泰逝世,「二千里負笈荷擔彌路,柴車葦裝塞塗,蓋有萬數來赴」[1]蔡邕為他撰寫碑文,范曄評價:「墨、孟之徒不能絕也」。今日介休市以「三賢故里」聞名,三賢即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東漢郭泰以及宋朝宰相文彥博

清談之始

清談的興起是由於東漢末年黨錮之禍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殘與壓迫,原本具體評議朝廷人物認用當否的「清議」,一變改為抽象的玄理的討論。起自郭泰,成於阮籍,他們都是避禍遠嫌,消極不與當局政治合作的人物。

東漢的清議以人倫鑑識為要旨,而郭泰與之不同,《後漢書‧郭泰傳》記載郭泰「雖善人倫,而不為危言覈論」,而《抱朴子外偏‧正郭篇》也提到他「周旋清談閭閻,無救於世道之陵遲」。這說明郭泰不具體評議朝中人物,所以當黨錮之禍時,可以倖免於難。

注釋

  1. ^ 《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