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
外观
黃道是在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看起來它在群星之間移動的路徑,明顯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經過的路徑。更明確的說,它是球狀的表面(天球)與黃道平面的交集;以幾何學來描述,它是包含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的平均軌道平面。
不變黃道平面是垂直所有行星軌道平面角動量和的平面,而木星應該是最主要的影響者。目前的黃道平面與不變黃道平面夾角約1.5°。
西方的黃道(ecliptic)一詞是從蚀(eclipse)發生的地方延伸出來的。
由于地球公转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地球公转轨道并不是严格的平面,即在空间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多项短周期的和一项缓慢的长期运动。短周期运动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加以消除,消除了周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坐标系的基圈。
黃道和赤道
由於地球的自轉軸沒有垂直於軌道平面,所以赤道平面不與黃道平面平行,而有23°26'的夾角,這就是所知的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與天球的交集所形成的大圆分別稱為赤道和黃道,這兩個平面的交叉點正好在一條天球直徑線的兩端點,就是著名的二分點(春分點與秋分點)。太陽從南向北經過的二分點稱為春分點或是白羊座第一點,黃道經度,通常以字母λ標示,就以這一點為起點向東從0°到360°。黃道緯度,通常以字母β標示,以黃道為測量的基礎平面向北從0°到90°,向南從0°到-90°。春分點同樣的也被定義為赤道座標的原點,赤經的測量也是向東由0到24時,通常以字母α或R.A.表示;赤緯以字母δ或Del.表示,由赤道平面向北從0°到90°,向南從0°到-90°。簡單的轉動型式可以讓α,δ 和to λ,β互相轉換(參見黃道座標系統和赤道座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