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資產階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61.18.170.233留言2009年9月26日 (六) 08:3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資產階級(又稱布爾喬亞;法語:bourgeoisie)是根據一些西方經濟學思想學派,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為資本主義社會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富有階級之一。

kukukukujkukuk 資產階級出現在中古時期義大利,那時住在村莊中的居民開始變得比住在附近鄉間的人還要富有。因此他們可以獲得相對上較多的權力和影響力,越來越接近統治階級和神職人員,同時逐漸遠離平民階級。這種中古時期的資產階級原型就是磨坊擁有者,他們能夠快速地對當地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力,以至於可以對統治者表達否決權。


如果將「擁有生產工具」定義為一個人對某個特定的生產工具擁有完全的控制,那麼在21世紀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已經剩下非常少的資產階級者了。在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用語中,資產階級是指那些控制了公司機構的人,控制的方法有透過對公司大多數股份的掌握、選擇權、信託基金、仲介或關於市場業務的公開發言。因此「資本家」是指財富主要透過投資得來的人,而他們不須要工作以求生。

在現代非馬克思主義的中文用法裡,資產階級(或布爾喬亞)和普羅大眾(普羅是從無產階級Proletarian的頭音而來)時常被用來指稱富人與窮人,而不一定是指擁有或不擁有生產工具的人。

階級並非一個同質的完整實體,許多分析家會對資產階級進行更細膩的劃分。這些劃分有:

  • 上層資產階級(high bourgeoisie):由最富有的人所組成,包括了企業家、貿易家等等。
  • 中層資產階級(middle bourgeoisie):那些擁有固定繼承財產或收入的人,他們比起上層資產階級較不富有。
  • 小資產階級或小布爾喬亞小資階級(petite bourgeoisie。):以小筆資金獨立創業的人,他們可能僱佣少許的員工。

對某些人來說,小資產階級還包括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這個詞則是指那些剩下來最下層階級的人(貧窮的勞工)。這個定義完全忽視了擁有生產工具這項條件,而且並不是非常普遍的用法。

資產階級的價值觀

共产主义社会的宣传中,资本家被描绘为:


而在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家主要信奉自由主义,所以上述宣传与描绘是不全面的,因为也会有资本家信奉共产主义(比如所谓的红色资本家)、纳粹主义极权主义

中国当代的資產階級情况

因为中共理论的说法是“在中华民国时的中国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1],而且这两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并称只要无产阶级夺权后建立起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资产阶级就会“消亡”。

所以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大陆官方就认为“资产阶级在中国已不存在”。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官方仍沿用此说法即“资产阶级(资本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三大改造中消亡”,而更多的使用“企业家”[2]或“实业家”[3][4]来称呼资本家,有人因此而认为此说法自相矛盾。

外部連結

相關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