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Heryu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T留言 | 贡献2009年12月19日 (六) 03:41 (通知:请求快速删除Talk:別克.,通過Friendly▫)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您好,Heryu!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肚脐 | 。| 09:50 2004年11月28日 (UTC)

redirect語法

redirect的語法是#REDIRECT [[要連往的條目]]。如果條目內容只有要連往的條目,請用redirect。--Ivy ST 04:38 2004年12月1日 (UTC)

呵呵,欢迎参加啊,看好地点和时间哦!--VipUser 12:39 2004年12月1日 (UTC)

为什么改我的User页啊

我已经被欢迎过了,早就。另外,你给我写的那条信息我看不懂-_---Exile 04:16 2005年1月24日 (UTC)

请问

对于那个“没有习惯这一点”,我还是不明白-_- --Exile 11:50 2005年1月24日 (UTC)

中文

请使用中文作为条目的标题,请参看wikipedia:命名常规--百无一用是书生 () 15:00 2004年12月10日 (UTC)

關於歐洛尼克

不客氣,那只是舉手之勞、一個指令的動作而已。不過我查過原本那頁的鏈入,發現還有兩三個關連是指向該頁的,為了避免這些關聯斷鏈我還是暫時將該條目留著,除非確定完全用不上後再刪吧!--泅水大象 10:07 2004年12月29日 (UTC)


如何改正繁简转换错误

关于著和着,可以修改转换表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cn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tw来达到正确转换的目的,我已作了改正,请参见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cn。--Mountain(Talk) 10:03 2005年1月1日 (UTC)

關於你的建議

沒問題!其實平常的習慣,對於某位朋友在我的討論頁上留的言,我都是同一個回應兩個人的talk頁上都貼的呢!(之前是偷懶忘記了,呵~)--泅水大象 08:11 2005年1月26日 (UTC)

邀請

Hi, 您好,Heryu君, 我是阿福, 由於您曾在美國州份貢獻過所知, 因此前來邀請您加入美國州份維基工程, 目前已列出需要幫忙編輯或翻譯的工作項目, 如君願加入,請在該工作項目留下簽名訊息, 謝謝! --阿福 06:56 2005年2月14日 (UTC)

关于加入时间

我指得加入时间不是指注册的时间,是第一次编辑的时间,也就是用户做出贡献的时间。可以在用户贡献中查出。你的第一次编辑的时间2004年5月16日。--维游 (对话) 13:30 2005年3月15日 (UTC)

好象有一个工具,但是我没找到,你可以自己去元维基上找找,可能有!--维游 (对话) 13:47 2005年3月15日 (UTC)

数学兴趣小组

请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讨论。谢谢!--Alexcn 04:30 2005年3月27日 (UTC)

關於「歷史上的今天」頁面

由於這是個攸關整個大架構的頁面,因此我覺得我個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整個社群的意見。不過我建議你可以開個Temp頁面作出一個你理想中的版面範本方便大家理解你的概念,然後在互助客棧中間發表,邀請其他維基人一同集思廣益,應當能獲得一些迴響與支持!--泅水大象 訐譙☎ 05:44 2005年6月7日 (UTC)

25000

请参考聊天中“三万”的讨论,应该说这个数字是很难准确测定的,因为有很多侵权条目要事后删除。当时也不过是别人通知我是25000,我也就顺便自我表扬一把的。呵呵。--Hamham 07:52 2005年6月8日 (UTC)

浏览器不统一?

你好, Psacal's triangle.怎么我一改正顶上的1.你就把它改歪啊? 难道是Browser的问题? 我用的Firefox. Mileslee 06:04 2005年7月1日 (UTC)

请问

请问,帕斯卡三角形条目当中三角形顶端数字1,在你那里看是位于正中的吗?解释一下,从我这里看不是位于正中的(我用microsoft ie),谢谢。--尔玉 与我对话 06:13 2005年7月2日 (UTC)

我现在看英文版的en:Pascal's triangle比较正常。--zy26 (Talk) 06:38 2005年7月2日 (UTC)
刚才有位网友将这14行数字给删除了,问题依然存在,就这样吧,等到问题必须要解决时自然会解决的。--尔玉 与我对话 06:49 2005年7月2日 (UTC)

历史上的今天

你好,我已把Wikipedia:历史上的今天/1月及其他月份的格式改過來了。它會使用類似{{1月1日}}的template。故此,像历史上的今天/1月1日這樣名稱的條目就無須再建立了。--Hello World! 08:43 2005年7月6日 (UTC)

已看,表示感谢。--尔玉 与我对话 11:31 2005年7月6日 (UTC)

关于移动

我看到你用手动的方式移动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统计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统计,这样既麻烦而且还不能移动历史。其实你可以使用页面上方的移动标签的啊。--louer (talk) 01:48 2005年7月11日 (UTC)

支持北京

2006中文維基年會举办地選擇投票正在进行中,请前往投北京一票。 Iamdavidtheking 14:03 2006年2月25日 (UTC)

二次动员令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8月15日到10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编辑至少5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是小条目小小条目,如果可以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创建新条目,创建后请在“二次动员令”内设链接,谢谢!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未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不想建立新条目,也请帮忙散发动员令,因为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首次动员令”效果不大,就是因为没有在传播。

现在中文维基百科有9万注册用户,只要有4000人参加动员令,10月1日就会增加2万条目,意味著中文维基将迅速超越俄文维基,进而突破10万条目大关,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万大关,因为增加的是有质量的条目,非滥竽充数者,请大家尽力帮忙完成这壮举,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尽量创建新条目,若有问题就改正,参加这次动员令活动,也可让新人们更快学会如何创建条目。--真實事求是 12:36 2006年8月16日 (UTC)

感谢欢迎

首先感谢你的欢迎,由于某些原因最近才开始学习编辑和添加条目,但还是有一些地方不明白并且怎么都找不到相关的解释.看到你的活动似乎在年初就停止了.不知是否还能在维基上获取你的帮助? --Costi 10:03 2006年10月27日 (UTC)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圖片Image:Airfranceflight358 78.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已經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圖像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 Hawyih 2007年6月3日 (日) 15:08 (UTC)[回复]

維基研究協助

Heryu 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戶去留言的份上,幫幫我吧!—櫻花猴 2007年11月4日 (日) 11:54 (UTC)[回复]

好久没有来做些编辑了

今天来看了我的编辑页,感觉有些凌乱不堪。呵呵。久违了。


Talk:別克快速删除通知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被认为符合快速删除的标准,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通知被错误地放到了这里,您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2月19日 (六) 03:4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