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79榴彈發射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4.222.125.6留言2009年12月23日 (三) 22:1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M79榴彈發射器
类型榴彈發射器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61年-現在
参与战争/衝突越南戰爭福克蘭戰爭伊拉克戰爭
生产历史
研发者春田兵工廠
研发日期1953年-1960年
生产商春田兵工廠
Acti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Exotic Metal Products、
Kanarr Corporation及
Thompson-Ramo-Woolridge
生产日期1961年-1971年
制造数量美国:350,000 把
基本规格
重量空槍:2.7 公斤(5.95
裝彈:2.93 公斤(6.45 磅)
长度731 毫米(28.77 英寸
槍管长度357 毫米(14.06 英寸)

子彈40 x 46毫米低速榴彈
口徑40 毫米(1.57 英寸)
枪机手動
槍口初速76 米/秒
有效射程350 (382.76
最大射程400 米(437.45 碼)
瞄具機械標尺照門

M79榴彈發射器(英文的別名有“Thump-Gun”、“Thumper”和“Blooper[1][2])首次在越戰中嶄露頭角。它有著大型槍膛的設計,與一些大口徑的截短型霰彈槍在外型上十分相似。它能夠發射許多種不同用途的40毫米榴彈,包括高爆彈、人員殺傷彈(anti-personnel)、煙霧彈、鹿彈buckshot)、鏢彈flechette)、照明彈燃燒彈。在越戰之後,M79本身的成功使得它的繼任者的開發迫不及待,因而出現了M203榴彈發射器,但即使如此,M79榴彈發射器仍然是美軍的制式武器。

歷史

M79榴彈發射器的開發是源自美軍在1950年代後期的一個提高步兵火力及比槍榴彈更遠的拋射爆炸力的武器計劃,名為Project NIBLICK。最初Project NIBLICK成功研制了40 x 46毫米榴彈,但無法開發出可多發發射的版本,而春田兵工廠開發了一种單發肩射的版本,名為「S-3」,其後改進成「S-5」,一种外形類似霰彈槍的單發榴彈發射器,「S-5」被美國陸軍命名為XM79,在改進瞄準標尺後,美國陸軍把春田兵工廠的XM79在1960年12月15日定名為M79[3]並正式裝備。

1961年,第一把M79送到了越南美國陸軍手上,它們被定位為中距離的支援武器,以填補手榴彈迫擊砲兩者攻擊距離之間的空隙(後者是50到300),給予了小班制的士兵十分強大的攻擊力。由於它的重量輕巧以及緊湊的長度,證明了它在叢林游擊戰中十分有效。

設計

一把M249及一把M79。

M79是採用單發射擊、單發裝填的肩射型武器。它有著折開式槍機設計,這表示上膛時需要把槍管後部打開,將40毫米榴彈裝入後再將槍管折回原處射擊。在護木底端有著一個橡皮墊,以吸收一些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在槍管約一半處頂部有一個階梯形狀的可調瞄準標尺,和槍管尾端的一個葉子狀的瞄準具搭配使用,在瞄準具中可以有25米到375米之間的視野。在經驗豐富的射手上,M79可以穩定的朝200米以外的目標射擊。

彈藥

美軍的40毫米彈藥(英文說明)

M79可以使用多種40毫米彈藥(這些彈藥也可給M203榴彈發射器使用),除了非致命的煙霧彈和照明彈以外,大多分三種類型:

高爆彈

M406(口徑40毫米,裝填高爆炸藥的榴彈)從M79發射出來的槍口初速大約每秒75公尺,爆炸之後會產生300個以上的碎片,這些碎片速度高達每秒1524米,致命的範圍是半徑5米內。同時這種彈藥內含旋轉啟動的保險機制,在彈藥飛行15到25米後,備炸保險才會開啟,防止近距離擊中目標而使射手本身受到波及。(這證明了魔鬼終結者2內的展示是錯誤的:向著卡車內近距離射擊是無法引爆的。) 不過某些歐洲國家生產相同規格的40毫米彈藥,因為採用不同形式的備炸保險設計,在11米內仍有可能引爆。

近距離霰彈

有兩種40毫米彈藥是為了近距離作戰而開發的。一種是鏢彈(或稱蜂巢彈)一次發射數十發的飛鏢彈頭來殺傷敵人。另一種則是後來用來取代鏢彈的M576鹿彈,一發子彈裡面包含了27發大號鉛彈,這是種在近距離時具有很大殺傷力的彈藥。

非致命彈/防暴彈

正在裝埴非致命彈藥的M79。

M79可以發射防暴彈藥及非致命彈藥(彈藥較長,M203不能發射),較常見的三種彈藥為 M651 CS gasM1006橡膠子彈M1029防暴彈

其他相關

M79同時出現在多個電影電腦遊戲裡,例如惡靈古堡2英雄本色戰地風雲:越南Soldat,還有著名的魔鬼終結者2,以及最新上市的决胜时刻:现代战争2(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

参考文献

  1. ^ "Blooper" and "Thumper", according to Rottman, Gordon L. (2005). US Army Infantryman in Vietnam 1965-73. Osprey, p. 31. ISBN 1-84176-887-1.
  2. ^ Thumper", "Blooper Gun", "Thump Gun" and "Bloop Tube" in Clark, Gregory R. (1990). Words of the Vietnam War. McFarland, p. 303. ISBN 0-89950-465-5.
  3. ^ Dockery, Kevin (December 2004). Weapons of the Navy SEALs. New York City: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372-374. ISBN 0-425-19834-0.

參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