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拾骨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36.155.213留言2010年2月18日 (四) 19:3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拾骨葬,俗稱「撿骨」。是一種二次葬的葬禮活動,在遠古的百越族已採用,流行於閩南人客家族群、中國南方琉球東南亞部份地區,中國大陸的农村地区、香港台灣海外華人仍使用這種特殊的葬禮方式。

方式

在亲人死后,将其尸体埋入土中,待其尸体腐烂后,把骨头取出,放入罈中贮存,又重新埋葬的一种葬法。這種葬儀早先認為是移民文化有關,遷徙者可將先人遺骨帶回故鄉籍貫地或新的居住地。但近來研究是南洋諸族的共同文化。

調亂骨頭情況

有時多人一起遷居時,各人所攜的屍骨可能會掉亂。例如清朝年間香港西貢客家村孟公屋村馮氏太公與大水坑村張氏太公、沙田九肚山村的羅氏太公同船南遷香港,航程中遇上大風浪,掉亂了各人所攜的祖先遺骨,於是他們即時就訂下協議結拜為異姓兄弟,後代不可互相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