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世界公民留言 | 贡献2005年12月7日 (三) 07:18 (清狗论坛)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欢迎光临互助客栈!  
   
  互助客栈是维基人议事相助之处,用以讨论消息、方针、技术以及编辑、求助等议题。
发表议题之前请搜索先前文章,遵守指导礼仪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请前往知识问答

消息

方针

技术

求助

条目探讨

其他
讨论维基相关新闻与消息 讨论方针与草案 解决或报告技术疑难 解决在维基百科中所遇疑难 条目模板主题相关探讨 未符任何分区之议题
发表 | 监视 发表 | 监视 发表 | 监视 发表 | 监视 发表 | 监视 发表 | 监视

查看全部讨论

If you don't use Chinese, and want to contact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here.
我想要…… 请前往……
如何有效并安全地访问维基百科的方法 如何访问维基百科
与繁简处理有关的问题 字词转换
协助或寻求条目的改善意见 同行评审
对某些特定来源的讨论 可靠来源布告栏
寻找参考文献 文献传递
参与即时讨论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讨论 即时讨论”或者“邮件列表


听到一些关于封禁的传闻

据说封禁维基百科是一些与维基百科有利益冲突的团体运作的结果,将会有国家投资的在线知识库上线,传闻还说,我们低估了方兴东等人的活动能力等等。--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4:47 2005年11月18日 (UTC)

还有,传闻还提到维基百科可以通过it界的一些人建立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说毛向辉是个好人。--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4:51 2005年11月18日 (UTC)

呵呵,自由在大陆官方而言,可能没多少价值,反倒可能引起“恐慌”。--farm (talk) 04:58 2005年11月18日 (UTC)
我们国家从来不愿意做免费的好事的,我不相信国家会投资在这个上面,否则一定有商业目的。为了打压中文维基,而开办知识库,我感觉可能性不大。其次,即使国家真的有心搞,也不一定胜过我们,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外国语版本的支持。--Hamham 06:37 2005年11月18日 (UTC)

不知道即将上线的是什么东西,也许是台湾大百科那样模式的计划,上次聚会的时候听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网站也开通了一个网友编辑的项目,但是不是开放编辑的--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3:41 2005年11月18日 (UTC)

一个关于概率的问题

今天上数学讲概率,讲了个生日的问题。教材指导上面说:50个人中,有两个(以上)人生日(不计年份)相同的概率为97%。我想不通,一年有365/366天,而人数只有50个,在一年中的比例很小,那怎么生日相同的概率能达到97%?但是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学校里面的班级,人数大都在50上下,基本上都有生日相同,因此,从这个角度讲,97%的概率是可信的。但是这是为何?--氢氧化钠 NaOH 13:12 2005年11月18日 (UTC)

这样考虑,50个人,365天,不加任何限制,生日的组合一共有种,其中50个人生日各不相同的组合一共是种,算一算各不相同的概率是不是3%?--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3:37 2005年11月18日 (UTC)</math>

? 好像不对? , 所以似乎应该用排列? 但道理上我却说不明白? Template:Mosessign

因为分母是365的50次方,已经把不同排列给包括进去了(比如说50个人分别是1月1日、1月2日、1月3日……2月19日,或者50个人分别是2月19日、2月18日、2月17日……1月1日,日期相同但是顺序完全倒转过来,分母却还是分开计算的),所以分子也应该是排列,把顺序不同的分开。-- ran留言) 23:06 2005年11月18日 (UTC)

这样就对了, 如果用的话最终结果几乎是 1 了 Template:Mosessign

参看Birthday paradox。--Hello World! () 11:25 2005年11月19日 (UTC)

或者参看生日悖论。 -- Kevinhksouth 04:50 2005年11月20日 (UTC)

哦,对我糊涂了,现在的方案是按照小孩不可区分算的,如果小孩可区分的话怎么怎么表达?--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5:35 2005年11月19日 (UTC)

争取在年内上5万?

按长期平均每天增加100个条目左右,一般好像是100多一些,隔几天管理员再砍一些。从现在到年终还有42天,按这个速度,今年能到5万了。这样是不是就能上wiki主叶的大图标了?--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20:17 2005年11月19日 (UTC)

但主页的图标好像只有十个位置的感觉,不知到时后会如何处理。--ffaarr (talk) 02:45 2005年11月20日 (UTC)

应该会把每个图案缩小吧。--user:者尺 (Talk) 03:10 2005年11月20日 (UTC)

大图不是前10位么?一但中文上大图了,很快就会有好几个语种跟进的,到那时候大图不就变成小图了?--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3:19 2005年11月20日 (UTC)

无论能否上主页,都希望能够在年底前突破50000大关! -- Kevinhksouth 04:53 2005年11月20日 (UTC)

建议各位建立年代和公元前的年份条目,这样可以增加近千条目。另外为什么我的签名会变的。zzz....很困 [[User_talk:Ktsquare|test]] 05:49 2005年11月20日 (UTC)
我建议在元前841年开始每年都建条目。zzz....很困 [[User_talk:Ktsquare|test]] 05:52 2005年11月20日 (UTC)
数量上增长并不困难,中国很多历史名人,外国很多知名城市都还没有条目。我们身边的许多历史古迹,也可以加入进来。--用心阁(对话页) 06:11 2005年11月20日 (UTC)
这点我同意。但是要写出好历史名人,知名城市条目便需要考究。如果要省时的话,除了时间条目(世纪,年代,年份)外,可以从数字上入手,如数表内某些值得写的数字条目。各个10的幂的条目也可以搞。至少这些条目各个语言的维基资料应该是差不多的。直接翻译,又不需要太多考究。zzz....很困 叫醒我 08:35 2005年11月20日 (UTC)
补充一下,我刚发觉每年,每年代,每世纪的逝世,出生的条目有很多是空白的。>如果他们全部变成条目,再加上数字和时间条目(世纪,年代,年份),我肯定可以有数千条新条目。最好有人用bot搞好他们。zzz....很困 叫醒我 09:09 2005年11月20日 (UTC)
意大利语版为了破五万作过一个动画[1],我觉得还满可爱的。--Theodoranian|虎儿 =^-^= 08:53 2005年11月20日 (UTC)
本年应该是六万... Template:Mosessign
乘此机会,建议建立农历各天的条目,东亚历史上的很多时间,实际上都是农历日期,现在不明不白地跟公历日期一起混在“历史上的今天”里面,不太妥当。 金翅大鹏鸟(talk) 08:57 2005年11月21日 (UTC)
对,目前将农历当公历,确实不合适。--farm (talk) 03:14 2005年11月22日 (UTC)
对,各位开工吧。zzz....很困 叫醒我 06:18 2005年11月22日 (UTC)

发现一个好网站

历史考题

[五十年代人帮人,六十年代人整人,七十年代人哄人,八十年代个人顾个人,九十年代见人就宰人] 这些指的是什么事件? 又是为什么呢? 我只知道,60年那个代表文化大革命 但不知味啥 有人可以帮帮我吗?

这句话可能是对中国大陆人际关系变化的一个描述,存在夸张和牵强的成分。50年代立国之初,提倡大公无私,也就有人帮人之说,其实五十年代也有反右运动,批判彭德怀,也可以说成人整人,60年代,开始以阶级斗争为纲,又开展了以打倒、批斗为特征的文化大革命,因此说人整人,甚至说人斗人都不为过,70年代这个哄字不太理解。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出现个体户和私有经济,可以说人顾人。90年代这个宰意思是在交易中要高价,欺骗,敲竹杠,做生意比较黑,我看比较片面。--用心阁(对话页) 14:06 2005年11月20日 (UTC)
80年代个人顾个人是说只顾自己的意思。--维游 (+_+) 01:13 2005年11月21日 (UTC)
对对,你解释的对--用心阁(对话页) 07:36 2005年11月21日 (UTC)

五十年代人帮人,六十年代人整人,七十年代人哄人,八十年代个人顾个人,九十年代见人就宰人 -- 这句话说得不确切,应是:“八十年代前人整人,八十年代后人宰人”,‘宰’在此处指的是资本主义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血腥的金钱关系。正所谓“革命革了三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是也!既然又是蒋家王朝四十年代的局面,那说明了共狗器数已尽,行将就木的命运。 世界公民 21:17 2005年11月22日 (UTC)

扬州十日与南京大屠杀

扬州十日说:在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了10天的大肆屠杀,后来仅仅是被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80万具。
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馆说: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一个是十天就杀了八十多万,一个是四十二天才杀了三十多万。为何现在国人在猛烈的抨击日本人的时候,不加大力度抨击满州人?逻辑上似乎说不通。

请不略赐教! 不爱思考的猪 129.97.252.63 16:54 2005年11月22日 (UTC)

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发生的惨案实在太多了,不但有外国人杀中国人,中国人残杀中国人有时更甚于之(中国近几十年来发生过的几次,而且不止一党所为,看来就不用明说了吧),结果大家把所有的惨案全都健忘掉,尤其是中国人杀中国人的事情更不能提,诸多列强残杀中国人的事件也基本上忘光,只挑了列强当中的一国来猛烈抨击。近几十年内发生的屠杀都能忘,更别提三百年前,鸦片战争以前的事了。-- ran留言) 00:21 2005年11月23日 (UTC)
关于血,鲁迅先生说过“时间的流驶可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满清入关已经三百年了,满清政府已经垮台,控诉的对象已经没有了,何况现在讲五十六个民族地团结,不记前仇了。
为什么讲南京大屠杀呢,因为那场战争我们的祖辈,甚至父辈都亲身遭受过的。对于日本的仇恨就比对于满清的仇恨来得深刻一些。--用心阁(对话页) 07:30 2005年11月23日 (UTC)
请解释一下怎么“大力抨击满洲人”,有一点可行性没有?我不知道有谁否认扬州十日,但是日本修改教科书以及某些政客的言论却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Alexcn 07:59:58 2005年11月23日 (UTC)
说的对,扬州十日的凶手早就命归黄泉了,他们的后代遍布中国各地,我相信其中绝大多数都完全不可能认同扬州十日中清军的所作所为,你要“抨击”,又要找谁去抨击呢?历史上的屠杀太多了,和扬州十日同时期的张献忠屠蜀等,既然现代人都不能认同这种做法,你去抨击又有什么意义呢?
南京大屠杀就不同了,因为这件事仍然存在争议,仍然有学者辩论屠杀的具体规模,甚至有人完全否认屠杀的存在,还有政客的利益和民族主义情绪掺杂在里面,所以把这件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其实再过三百年,南京大屠杀恐怕就跟扬州十日一样,因为大家都不可能认同,而失去被抨击的意义。可惜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恐怕无法看到那一天,正如扬州十日的受害者没有看到清朝垮台的那一天一样。-- ran留言) 08:30 2005年11月23日 (UTC)
时间久远以及民族团结在中国大陆大概都是事实的原因,但我觉得这都不构成关键的因素。能否被政治团体利用来攫取利益,或许才是根本力量。对于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以及中国的某些集团,都可以通过否认及煽情获取各自的利益。而清帝被汉人诱逼退位并失去复苏能力的时候,扬州十日就不会再有政治能量了。
但是,抛开政治,我觉得之所以必须记住并纪念所有这些屠杀(包括1966-76或1989),并不是煽动仇恨,也不是求取赔偿或利益,而是能够汲取教训,确保错误得到纠正,并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用大人物的话,是“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通俗来讲,是不要让过去的阴暗无谓纠缠,而是面向未来如何缔造和平、保卫光明。西方人从二战得到的教训是“宽容、多元”(相对于纳粹的种族主义)与“民主、自由”(相对于纳粹的极权主义及国家迫害)以及“理性”(相对于纳粹的狂热)。可惜的是,我们仍然停留在牟取政治利益的原始蒙昧阶段,从来没能有效地从历史体悟到如何确保我们的未来,并贯彻它。--roc (talk) 09:48 2005年11月23日 (UTC)

我觉得是文化传统的原因吧。中国的文化中,至少现时中国的文化中缺少一种对生命的重视,一场矿难死去百十人,并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太多的波动,一场连环车祸死去十来人甚至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不仅是人的生命,对其他生命也是一样,前一段电视撒上专访中国农业部首席兽医介绍中国防控禽流感的措施,讲到中国有一项独特的措施是疫点三公里范围的全面扑杀,全世界似乎只有中国这样做,仔细想来,这实际是一项很不人道的措施,方圆三公里内健康的家禽,因为几公里意外素昧平生的同类发病,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理由仅仅是防止可能的扩散,这不也是一种自私的大屠杀么。大屠杀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历史堪称悠久,一旦文化中缺实了对生命的尊重,再残酷的屠杀也会随着历史的演进而逐渐淡化,进而退化成一段段文字描述,而南京大屠杀只不过是因为发生得比较劲,血淋淋的刺激还没有完全消散而已。漠视生命的文化不改变,三百年后南京大屠杀也会和长平之战、张献忠屠川、扬州十日一样成为史书上一小段平淡的记载,而新的屠杀也一定会重演--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1:22 2005年11月23日 (UTC)

东亚的仇恨现在是死循环,需要各方一起去化解。加害者的彻底悔过和受害者的宽恕,加上对未来的共同把握,才能有和解的可能。至于三公里禽鸟扑杀……原因应该是散养的方式吧。封闭式的饲养场的灭杀和这个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Alexcn 11:46:41 2005年11月23日 (UTC)
三公里扑杀是现象,更深层次体现的是一种漠视生命的态度,扑杀范围和是否散养没有太多关系,毕竟家禽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大范围扑杀是可以选择的措施中,最省事最简单最不留后患的,也是最残酷的。其实除了这次的扑杀,两年前sars的时候不是还有过大量遗弃宠物的现象么,不是还有屠杀果子狸的命令么。在可以选择的若干种措施中,中国人总会选择一种最省事的办法,至于这种办法是不是残忍,是不是又很多生命因为这些措施被无端的剥夺了,这些通常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对动物是这种方式,对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3:01 2005年11月23日 (UTC)
散养家禽的活动范围还是相当大的,比如鸭和鹅就是由专门的放养人在水田河湖里放养,而且还有野生飞禽接触传播的可能。扑杀的深层原因是人与动物的不平等,这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面对人的力量,动物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在人和动物不平等还存在的基础上,在人类社会的任何地方都会是如此。人在面对危险时首先都是自保,牺牲他人都不在话下,何况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动物。如果说面对危险自保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利益而“屠杀”的行为又该如何对待?每天我们都要宰杀大量家禽家畜,仅仅就是为了逞口舌之快。人类一年为食用宰杀的禽畜远远多于所有因为疯牛病禽流感而灭杀的数量,这样的杀戮不是也应当被谴责么。不仅仅是对动物,对待没有反抗能力的人群,如日本人在1937年底的南京,或者面对利益诱惑,比如欧洲人在新大陆,人类的行为都是一样的。我们只能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道德水准能够随之提高。前代被认可的行为在后世遭到谴责,应该可以算作人类道德水准提升的一个信号。但是,寄希望于道德的提升并不能阻止我们犯下被后人唾弃的行为。也许,只有在人与人,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力量的不平衡消失之后,才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Alexcn 02:56:19 2005年11月24日 (UTC)

我觉得把杀动物与中国人的大屠杀相联系有点勉强,西方人在疯牛病蔓延时也杀牛,这是因为人类把自己的命看得比动物宝贵。这种文化中缺实了对生命的尊重其实是整个人类的文化,实非中国人独有。看了雪鸮兄的话,我都有点不敢吃肉了,我吃的哪顿肉不是一个生命的结束,不是一个杀戮?推而广之,我们吃的米和面及菜它也是生命呀,不过总不能饿死我吧?所以我说这和屠杀人是两回事。看看历史上的人类的自我屠杀,简直到处都是:成吉思汗,帖木尔,中国人,日本人,德国人,十字军,穆斯林。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剧,也是对所谓人类文明的巨大反讽。整个人类都应认真的反思,绝非仅仅中国人应反思。说到这里我还真是佩服那些哲学家,人类文明的问题还真少不了哲学家。--黑眼睛 16:13 2005年11月23日 (UTC)

上面的都说的好,但是我想问问各位的是“什么事”是“我们关注自己应做的事情”? 望赐教。另外,我看不爱思考得猪可以登记用户,让别人认识你。zzz....很困 叫醒我 18:20 2005年11月23日 (UTC)
呵呵,鄙人已经这样做了。 不爱思考得猪 19:53 2005年11月23日 (UTC)
恭喜,不爱思考得猪。zzz....很困 叫醒我 22:56 2005年11月23日 (UTC)
呵呵 129.97.252.63 23:00 2005年11月23日 (UTC)
补充一点,还有南美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天主教徒殖民者。北美和澳洲的英国德国法国的新教徒殖民者。罗马帝国的太阳教殖民者。都是专业手法,真正斩草除根,种族灭绝。都去挨个抨击?但日本要给凶手挂勋章,就怨不得别人厌恶。香港扑灭禽流感时,范围多大?子虚乌有 00:49 2005年11月24日 (UTC)

看来三百年以后就不会有人追究这件事了。呵呵,看来还是虎兄说得对:"今天收到一封转寄的电子邮件,大意是说天下只有三种事,一是自己可掌控的,另一种是与自己不相关的,还有一种是人无法控制的;烦恼往往来自于忘记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而轻松自在则只需要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维基人不要太担心外在的变化,我们关注自己应做的事情"

不过为什么国人特别喜欢关心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情呢?鄙人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在六十年代有一批从东欧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火车路过莫斯科。居然捧着花圈去悼念斯大林!结果被克格勃逮捕。鄙人实在是想不通,斯大林是一个怎样的人,相信苏联人民最有资格来评价,而当时连苏联自己都在批判斯大林,用得着几个中国留学生来瞎起劲吗?简直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读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对于这几个中国留学生干涉它国内政的行为居然还持肯定的态度,这篇文章是几年前写的,这说明了有些国人到了二十一世纪脑子里还有些贵恙。

其实如果很多国人都像这里的维基人比如雪鸮◎海德薇,ROC或Ran那样,很多政治运动比如文革就搞不起来了。为什么很多国人总是缺乏理性和充满狂热?望赐教.

不爱思考得猪 03:33 2005年11月24日 (UTC)

赐教啥呀,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为什么了,不问和完善条目有关的问题整天问些这些不相干的政治迷思,和那些献花圈的人有啥不同?对不起,我看了很久了实在忍不住说一句。请大家看看如果把和完善条目无关的内容都去掉这里还剩几句话?难怪中文维基排名一路落后,该!再次建议大家要讨论这种和条目不相干的问题请去各大BBS,中文维基并不是合适的地方!--3dball 18:47 2005年11月24日 (UTC)
说这话之前最好仔细看看这个页面的作用,上面的模板里赫然写着讨论与维基百科写作和操作无关的话题。维基是百科全书,但是不只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同时也是一个网络社群,如果所有维基人都只是埋头编写自己感兴趣的条目,没有交流与合作,那么维基百科和传统的百科全书又有什么区别呢?维基人的讨论,无论是否与条目编写有关,对于一个社群的形成和维护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这个页面的定位也就是为维基人提供一个编写条目之外的交流场所。在这里也禁止与条目无关的话题,未免太过苛刻了吧--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9:06 2005年11月25日 (UTC)
多谢雪鸮兄的支持!!! 不爱思考得猪 129.97.252.63 05:12 2005年11月29日 (UTC)
首先,我原则上同意3dball的建议,我们应该多花精力在条目上,不是在无关(特别是政治性)话题上做无谓浪费;尽管上面写了“讨论…无关的话题”,但我觉得本条目“聊天”应该改称“咨询台”或“疑难征解”(参见英文Reference desk或德文Auskunft)才符合其正确目的,即对疑难问题寻求解答(比如翻译请教、有没有闰正月、青天白日是12还是18道光芒、或者本页的概率、历史考题、孬等问题),而不是其他。
不过,看了上面关于此“屠杀”话题的回复,我实在还是想再说几句,原谅我出尔反尔。大家后来谈到“道德”的问题,这或许是我们中国人历来就爱引用的东西。但我认为我们实际的世间是没有道德可言,只有利益。一个人之所以要跟人相处并体认集体利益,不应因为他道德觉悟高然,而是因为他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单独快乐生存。就是说,为了个人利益,而维护集体利益,而对同胞尊重;所有的决策都归于此点。一个人(或团体)如果能够残忍、轻易地对其他人或其他动物下毒手,那他(们)也可能会对本人(或团体)这样下毒手,这就是为什么要本着维护未来的目的,有效惩教“坏人”;而不是仅仅因为所谓“种族屠杀”“动物屠杀”等等的可能陷入虚无的道德名词。禽流感通过空气传播,饲养的鸡群是已经科学证明的易感者与扩散者,所以杀害疫区周围鸡只,是有效的保护其他更多鸡只、人类、财产的手段,无更佳代替方案(疫苗的作用不太清楚)。(打个比方,像扑灭森林大火,水是洒在火灾周边而不是火灾本身。)对南京大屠杀,当年受到“日本军国主义道德教化”的士兵,或许当时不觉有错;但是这样残害他族,如果至今不知悔改,无论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其他人,都构成威胁;至于主导战争的罪犯及主导今日政治的政客,有更严肃的责任。所以我们要确保他们认识到错误,我们要确保将来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我们自己也有很多方面要修正)。谈论“道德”实在是危险的事情,因为它是人为定义、虚幻缥缈、时而狂热。总之,抛弃“道德”神话,回归“利益”本质;另外,也不要成为“政客”的卒码。--roc (talk) 16:20 2005年11月25日 (UTC)
对于讨论话题的问题,我想在这个页面讨论无关话题与编辑条目并不矛盾,允许在聊天页面讨论无关话题也并不是鼓励大家只讨论无关话题而不编辑条目,因为无关话题仅仅限制在这里讨论,范围是很小的,聊天页面的这个功能是应该保留的。
对于禽流感三公里扑杀的话题,我表示置疑的并非扑杀本身,而是三公里范围的必要性,我想对疫点的扑杀任何人都是不会有异议的,但是将扑杀的范围扩大至方圆三公里,是否科学是否必要,这是很值得置疑的问题,上面roc提到禽流感依靠空气传播,3公里是合理的扑杀范围,这是一种误解,现在的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在鸟类间的传播是依靠粪口途径,而非飞沫更不是空气,那么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家禽是否都有机会感染病毒,是否对这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家禽都必须采取扑杀的措施,这是很值得置疑的。roc提到的杀害疫区周围鸡只,是有效的保护其他更多鸡只、人类、财产的手段,无更佳代替方案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对于疫点以外3公里的范围内,全面扑杀并非唯一的选择,而且事实上,全世界也只有中国采取这样的措施(卫生部首席兽医是这样说的),我之前的置疑,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为什么对于这些“三公里内”的家禽在有其他替代方式的情况下,人们仍然选择这种最残酷的方式。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对生命的漠视,在作出这个决策的时候,防疫有效、操作简单、不承担责任等考虑的权重远远高于对生命价值的考虑,而且这种扭曲的考虑,获得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才是值得谴责和忧虑的--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4:07 2005年11月26日 (UTC)
谢谢雪鸮的真诚批评与意见,我刚才查了资料,禽流感在家禽之间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如:器具、笼舍、人员、衣服、车辆、水源等等)病禽污染物而传播,不是通过空气。所以疫区周围要杀多少无辜家禽,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疫情发现并报告及时,疫源保护隔离及清除及时、紧密、得当,周围健康区采取紧密有效的预防隔离及监测等生物安全手段,则甚至500米的距离都很安全。但如果疫情发生后,没有及时科学有效的措施,人员车辆随便走动,可能将病毒传播到一定范围,或者出现大面积疫情,这样就可能会有几公里的情况。所以,三公里捕杀这些手段,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科学、无奈措施,才应该被接受;如果仅仅是政府或卫生专家不调查、不思考、图简单,并且缺乏考虑农民利益、动物权益,则不仅仅是失职,更着实是令人忧虑的可怕东西,因为他们不考虑我们民众的利益,能够轻易地滥杀无辜;这种危险就像日本军国主义。我对于上次发言中,缺乏调查与思考的内容,谨致歉意,请原谅。--roc (talk) 08:03 2005年11月26日 (UTC)

Jimbo的声明

针对中国封锁wikipedia事件,Jimbo提出了自己的看法:m:China_block,以及[2]--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3 2005年11月23日 (UTC)

翻译

Jimbo's opinion

津伯的观点

The argument that I put forward in my talk in Tunis at the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我在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演讲中提出的论点可归纳如下:

1. Wikipedia is neither critical nor supportiv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e are not a site for dissidents nor for government supporters. We are neutral. NPOV is non-negotiable. It is impossible to portray Wikipedia as anti-Chinese government unl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nts to argue that neutral information is anti-Chinese government, and I don't think that's what they intend to say at all.

一、维基百科对中国政府既不批评亦不支持。维基百科并非为政治异见者亦非为政府支持者所开设的网站。我们是中立的。维基百科的中立观点政策是坚定不移的。维基百科不可能被描塑为反中国政府——除非中国政府意欲说明:中立资讯是反中国政府的——而我认为这完全不是他们计划要表达的。

2. It isn't *just* that Chinese people cannot read any of Wikipedia, most of which is not about political or sensitive topics at all. It is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unable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culture in the Chinese Wikipedia or English Wikipedia or anywhere else, so long as Wikipedia is blocked. Since, I am told, the Chinese wikipedians tend to have more of a "mainland" view of things, as compared to Chinese living in Taiwan or Hong Kong, the ironic effect of the Chinese censorship is to censor the mainland perspective on world affairs.

二、现在的情况,并不仅仅是中国民众无法浏览维基百科(其中大部分内容也与政治或敏感题目完全无关);现在的情况,是只要维基百科仍被封锁,中国民众就无法表达他们的观点与文化,无论是在中文维基百科、还是英文维基百科、还是其他任何语文版。曾有人向我反映过,中国(大陆)的维基编者常常有较多“大陆观点”,而居于台湾或香港的华人较少有此种倾向,因此,中国政府的审查行为反而是不幸将世界各种事务中的大陆视角审查掉。

It is fine to criticiz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censorship of criticism. But my argument was not about that at all, since we are not critic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y argument was that censoring Wikipedia in China is ironically censor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from hearing the vo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Jimbo

中国政府对外部批评言论进行审查一事固然可加以批评。但我的立论与此毫不相关,因为我们并非中国政府的批评者。我刚才阐述过的论点是,在中国封锁维基百科,恰恰造成意料外的反面效果:封锁中国以外的世界,使他们茫然无闻中国人的声音及见解。

——津伯(Jimbo)

--by Theodoranian|虎儿 =^-^= 04:20 2005年11月23日 (UTC)

--edited by roc (talk) 05:52 2005年11月23日 (UTC) (做了少许修改 8-),不当之处请改回或再改)

--edited by ran留言) 06:41 2005年11月23日 (UTC)(稍有改动)

--edited by zzz....很困 叫醒我 07:51 2005年11月23日 (UTC)(依储存在Wikipedia:聊天的以上版本而稍作改动)

--edited by User:Tomchiukc 09:15 2005年11月25日 (UTC) 把 Tunis 改成 -{突尼斯}-。又,“unl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nts to argue that neutral information is anti-Chinese government, and I don't think that's what they intend to say at all.”里的“that”可圈可点,若对这个“that”跟前或跟后有不同理解,可以作出不同的翻译,例如:“除非所谓的中立观点,正正是一个反华的观点”。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有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官方中文名称 http://www.itu.int/wsis/indexzh.html Template:Mosessign
联合国的官方翻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只有简体中文或曰中国大陆1950年代才开始使用的这种中文,即zh-hans或zh-cn。--roc (talk) 08:38 2005年11月23日 (UTC)
维基不是用做正名用途, 虽然可能那个名对台湾比较对, 但这里的情况是有官方名称 Template:Mosessign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上次的留言不太合中文的行文习惯才没能表达清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联合国的官方翻译在目前只提供有简体中文,即zh-hans或zh-cn。这不是正名的问题。如果牵涉正名,会把zh-cn的名称也改过来。在简体中文里表述中華民國駐史瓦濟蘭王國大使館或者中華民國駐查德共和國大使館或者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大賽不是也改用“斯威士兰”或“乍得”或“因特网程序设计”吗?(暂且不论两个简体国名跟人家本国的发音差多远,因为此处我们并不讨论正名问题,而是纯粹不同用语或语文的通译问题。)--roc (talk) 05:19 2005年11月24日 (UTC)

一些考虑或注解;不过对进一步修改,我仍保持开放心态。--roc (talk) 08:38 2005年11月23日 (UTC)

  • 我仍觉得“the Chinese wikipedians tend to have more of a "mainland" view”的“the Chinese wikipedians”是指中文版维基的编者整体。--roc (talk) 08:38 2005年11月23日 (UTC)
我觉得指的是中国大陆的维基人,因为用了the Chinese wikipedians,而不是Chinese wikipedians,前者中的the给人的感觉是在特指,而且因为Jimbo讲的是封锁的效果,所以从逻辑上来说这里也应该是中国大陆人的意思,不然就不会得出“封锁等于封住中国大陆人的观点”的结论。-- ran留言) 16:12 2005年11月23日 (UTC)
单凭“the”是不能看出具体所指。不过根据上下文逻辑,以及跟着有“台港华人”的对比(compare),我现在认同是指中国(大陆)的编者,已经改正(并且编辑冲突)。--roc (talk) 05:19 2005年11月24日 (UTC)
  • “the vo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的“voice”是引申义“对公对外表达的见解”、“影响力量”,现代中文的“声音”一词大概也有此引申解读,不过是不是仍有必要明白表示出来,同时也防止“为民申冤”一类被添加政治色彩误读的可能性(因为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当今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有对立利益)。或者译成“封锁外部世界,使中国人在其中销声匿迹。”? --roc (talk) 08:38 2005年11月23日 (UTC)
不知道现在的“封锁中国以外的世界,使他们茫然无闻中国人的声音及见解”怎样?总之都仍不特别满意。--roc (talk) 05:19 2005年11月24日 (UTC)
  • “NPOV”译成“维基百科的中立观点政策”较利于一个不了解维基的人理解NPOV所指。“无可争议”的“争”感觉有偏颇。
  • 两个“现在的情况”是特意重复,分别对应两句中意指相同的“It”。
  • 第一点最后一句:三个破折号感觉太多,也影响逻辑;“and”没有转折;“决”更符合determined,不是at all。
  • “perspective”是“point of view”(立场、角度)不是“view”(观点、见解)。
  • “ironic”不是简单的“讽刺”(隐微的方式嘲讽讥刺),关键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巴掌打到自己”、“双刃剑”的“相反”、“冷幽默”的效果。
嗯嗯,不过这个如何翻译得“信达雅”,实在是难啊 -- ran留言) 16:19 2005年11月23日 (UTC)
是啊,这个词最头疼,上次我在编写中国大陆时想用这个词,偏就苦于找不到对应的中文。--roc (talk) 05:19 2005年11月24日 (UTC)
  • 两个问题:“无可争议”的“争”是如何感觉有点偏颇?“ironic”的关键如何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巴掌打到自己”、“双刃剑”的“相反”、“冷幽默”的效果呢?zzz....很困 叫醒我 18:11 2005年11月23日 (UTC)
“negotiable”是可变通、处理、跨越、商议等义,没有争论、怀疑、不明、挑战的意思,所以觉得“争”字不妥。对于“ironic”,我实在难于表达清楚对应的中文解释,韦氏辞典是这样解释“irony”的一项意义:“incongruity between the actual result of a sequence of events and the normal or expected result”,而在辨析“sarcastic”的几个同义词时,韦氏这样解释:“IRONIC implies an attempt to be amusing or provocative by saying usually the opposite of what is meant”。
坚定不移翻译得不错,就是不容商量,不能退让的意思吧--用心阁(对话页) 06:42 2005年11月24日 (UTC)

..

咆呜

↑↑ = =|||楼上这是在干嘛呢?--Theodoranian|虎儿 =^-^= 13:01 2005年11月23日 (UTC)

饱嗝?--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3:02 2005年11月23日 (UTC)

“熊咆龙吟殷岩泉”么?XD--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4:11 2005年11月23日 (UTC)

大家感到读取图片变快了么?

我感觉好像和以前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啊?--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3:07 2005年11月23日 (UTC)

我也没有明显的感觉……是因为我使用的是代理吗?--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4:11 2005年11月23日 (UTC)

我刚才呼唤了一个图像很多的文章en:Wallpaper group,好像是快了些。过去有时图像根本无法下载。--Wing 10:12 2005年11月24日 (UTC)

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字怎么读--孬?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个字“孬”,查了字典,结果找不到这个字。用google和yahoo搜索结果出现乱码。不知道有没有知道这个字怎么念。--阿仁 03:09 2005年11月24日 (UTC)

大陆这边的普通话念“nao”,一声。即声母韵母和“闹”相同,声调和“捞”相同。--汉龙 03:18 2005年11月24日 (UTC)
国语辞典也是标作ㄋㄠ(nao1),亦即“不好”或“懦弱无能”,如“孬种”。知道山东话中使用此字,比如讲某人或某东西不错,作“不孬”。--roc (talk) 03:32 2005年11月24日 (UTC)
顺带提一下,粤音是“bou2”(例:保)。[3]小薯饼讨论页) 09:21:10 2005年11月24日 (UTC)
谢谢大家的回答。^_^--阿仁 01:53 2005年11月25日 (UTC)

wikibooks的中文翻译

wikibooks目前翻作维基教科书,今年九月的时候,有一名维基教科书的使用者认为books还包含了“课外书”,因此,将维基教科书改成了维基书(请见首页讨论页)。关于wikibooks,我参考了一下英文版,在首页中即提出wikibooks是a collection of open-content textbooks,当初也是因为这样而命名为维基教科书。我个人认为翻成维基书,容易让初访者把它和维基文库混淆,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翻译,欢迎大家到维基书首页讨论。--KJ 08:54 2005年11月24日 (UTC)

  • 维基丛书啦。维基书不好听。-- tonync (talk) 00:17 2005年11月26日 (UTC)
请大家到维基书首页讨论!--KJ[[User talk:KaurJmeb|(悄悄话)]] 04:53 2005年11月28日 (UTC)
维基书确实不符合中文习惯,维基丛书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丛书是指一系列的书。最好是四个字,大家可以提出方案后进行投票评选。--维游 (+_+) 13:49 2005年11月28日 (UTC)
维基书库?维基图书?抛砖引玉,大家讨论。--维游 (+_+) 13:53 2005年11月28日 (UTC)

如果 wikibooks 是 a collection of open-content textbooks 的话,“教科书”似乎可改译为“课本”。译成“丛书”并不符合原意。--Hello World! () 16:32 2005年11月28日 (UTC)

这是废话吗?

请问{{copyrightedfreeuse}}模板中,“本图像有版权。版权持有人允许任何人将它用于任何目的”,这算是废话吗?有版权但不用来作任何限制,不就是无版权吗? -- tonync (talk) 00:30 2005年11月26日 (UTC)

这是本人Toytoy的作品。请给我薪水高的工作,看到的人请付钱。我有著作权,谢谢合作,不然大家法院见。
不能这样说。无论著作权人怎样放弃权利,在一定期限内,法律依旧承认著作权。所以著作权是一定存在的。只是著作权人声明“允许任何人将它用于任何目的”以后,万一以后有人被告,就可以把当年的声明拿出来当挡箭牌。权利还是在,但是著作权人自己宣告自己绝对不会用。
著作权可以分为财产权跟非财产权两部分。前者是主要的讨论对象,不管是要别人付钱才可以使用或是禁止别人使用,以及使用的范围怎么算,权利可以维持多久,都是这个部分规范。后者一般可以说是人格权,包括作者姓名表示以及禁止修改的权利。即使是在以上的案例,还是有部分人格权可以受到保护,例如B不能拿A的freeuse作品声称是自己或另外一个人的创作。
  • B拿A的freeuse作品冒充自己的作品谋职:没有创作,没有著作权。
  • B恶意胡乱修改A的freeuse作品,声称是A的作品:照样侵犯人格权。
  • B拿A的freeuse作品说是自己的,向别人要钱:没有创作,没有著作权。
很多类似情况下,即使没侵犯财产权,还是侵犯人格权。作者的财产权虽然没受到侵害,应该至少可以用名誉受损的理由请求金钱损害赔偿。被骗钱的也可以用不当得利的理由告到法院去要求返还授权金。
至少在以上的情况下,著作权人保留一定的能力,可以禁止别人做某些事。例如到法院告冒用的人,请求停止侵害人格权。但是换个角度看,发生上述情况时,不特定的大众也可以对雇主、想取得授权的人或是观众举证。但是我不知道一般大众可不可以告上法院,著作权原则上是告诉乃论的,只有美国人会想要把行使权利的成本转移给各国政府。这个地方我毫无研究。 -- Toytoy 02:11 2005年11月26日 (UTC)
  • 很谢谢Toytoy的详尽解释。请问我理解对了吗?copyrightedfreeuse声称虽然有版权(=著作权),但怎么用都可以。换句话说,1.我不能说那是自己的作品(因为有著作权)。2.我可以用来制作牟利作品(可用于任何目的)。3.我可以用来乱画涂鸦,不能说这是原作(人格权),但可以说这是我修改张三君的作品而作成的东西(可用于任何目的)。 -- tonync (talk) 03:25 2005年11月26日 (UTC)
如果说原作者准许改作,那就可以修改。至于修改到多少程度可以说是自己的作品,这就很难说了。如果修改会改变原作的意义,那就一定不能说是原作者的作品。
  • 从清明上河图选取一部分画面:除非能证明创意,否则显还是原作。一般习惯不会说这是局部,但是标明出来总是比较尊重原作者。
  • 用Photoshop修改亮度跟对比:除非能证明创意,否则还是原作。
  • 西游记全文照抄,但是人名换成金瓶梅的名字:除非能证明创意,不然既不是原作,也不能说是改作。最多只能说是错误版本。
  • 翻译成其他语文或是大幅修改后用于其他作品:这是改作权。Freeuse容许改作。
  • 别人的文章引用于自己的文章:通常绝对不准改,不准断章取义,连错字都要保留(可以用(sic)标示),而且一定要注明出处,否则就是抄袭。通常法律对引用是很宽松的,但是学术伦理对引用规范很严格。
  • 少量不影响原作意义的修改通常不受著作权保护,但只要修改到一定程度,够资格成为另一个作品,可能连原作者都不必标示。例如en:Photomosaic的一张画面里面就藏了几百张别人拍的照片,大概一张不需要标示,因为原来的图片只是提供色彩跟亮度而已。如果我把很多张别人的照片,这张拿草地,那张拿山,另一张拿人物,还有一张拿建筑拼凑起来成为另一张风景,也很可能不需要标示原作者。因为Photomosaic是电脑拼出来的,万一真的没有创作成分,这种作品不见得能主张著作权。
  • 即使是合法的修改,有时原作者不同意,也会主张不要署名。例如可以freeuse的宗教画,被人用在反宗教的作品内,即使作者不能告你,也会求你别写他的名字。
可以牟利没错。只要有了新的创作,就算是新的著作权。在freeuse的情况下,如果没有freeuse的改作也必须freeuse的规定,连原材料的作者要使用后续改作,都必须跟改作人谈授权。很多人比较喜欢GFDL或是CC这类的授权,不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捐给public domain。 -- Toytoy 06:28 2005年11月26日 (UTC)
谢谢Toytoy在著作权方面给予解释,不知如果授权freeuse后想收回可不可以。还有public domain的作品是否还有署名权?--用心阁(对话页) 06:39 2005年11月26日 (UTC)
收回自己的著作授权?我认为是不行。法律上有信赖保护的原则,如果我的创作宣布别人可以freeuse,几天后又要收回授权,如果不打官司,光是言词恐吓别人就算了,如果别人继续用,又不付权利金,被我告上法院,别人可以找出我以前的freeuse声明当抗辩。
换个方式想:如果我授权你使用我的创作,起初的契约是给我100元,我就准你任意使用,后来我能不能片面改契约规定使用一次10元?我想任何国家的法院大概都不会准我片面毁约吧。如果这样可以毁约,那我就不敢去餐厅吃东西了。万一吃完以后,老板片面涨价十倍怎么办?
如果已经授权freeuse,后来还想牟利,就要对原作修改到可以另行主张著作权的程度,或者再加上可以主张著作权的内容。例如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准许别人freeuse,后来我想出版,我可以有以下的选择:
  • 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主张著作权。希望骗人上当。
  • 不拿著作权告人,反正那本书价格不贵,也没人想盗印,照一般小说的合理行情贩卖也可以赚钱。
  • 修改原小说内容,把短篇小说改成长篇,或者想出新的内容,主张新的著作权。
  • 多写几篇不提供freeuse的短篇小说,如果别人盗印,我就用那几篇告。
Public domain的内容能主张多少人格权(见en:Moral rights),老实讲我真的不知道。就算著作权法不保护着作权人,还是有学术伦理、不公平竞争等法律或非法律的规范。不过就我看到的,好像真的很少:
[The U.S. Supreme Court] ... reasoned that although the Lanham Act forbids a reverse passing off, this rule regarding the misuse of trademarks is trumped by the fact that once a copyrighted work ... passes into the public domain, anyone in the public may do anything they want with the work, with or without attribution to the author. (en:Dastar Corp. v.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美国法律有两种en:Passing off
  • Passing off:自己的产品无授权就挂别人没注册的商标销售(有所谓的common law trademark)。
  • Reverse passing off:别人的产品以自己的商标销售。
前者是很简单的仿冒。我制造皮包,挂一个外国没注册的商标,可能是为了规避进口税或是配额。后者是为了规避著作权法,别人的作品我没得到授权,以自己名义出版,假装是我自己的著作。在中国大陆,有些“作者”经常干这种事。我就买过人民法院判决败诉的书,后来继续印继续卖,我买了觉得有点不对劲,上网查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个“作者”写的。哈哈。
我可以印一本西游记,作者写我自己吗?大概还是不可以。因为美国对人格权的规范相当薄弱,在世界其他国家,法院也许不会这样判。但是我应该可以故意不写吴承恩。 -- Toytoy 08:27 2005年11月26日 (UTC)

PD作品必须挂原作者的名字吗?有时候还真的不可以。大英百科全书1911年版已经是PD作品了,但是Project Gutenberg并不以大英百科全书的名义发行电子版,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很多困扰。如果有人取得PD版电子档,重新包装后在2011年以“11年版大英百科全书”的名义发行,售价是2011年版的半价,正牌的大英百科全书怎么办?如果有人现在发行,但是故意把1911缩小到跳蚤的屁股一样大,颜色用很浅的灰色怎么办?这样都算不实标示,都有著作权法以外的法律可以告,但就算不走不实标示的路线,市面上流通免费的PD版大英百科全书,还是会造成原厂商的困扰。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再取一个名字。至少未来发生法律纠纷,不是Project Gutenberg的错,而是其他又用“大英百科全书”这个商标的人的错。

回头看Daystar的案子。Daystar把电视公司已经进入PD的节目剪掉一半内容,以自己的名义发售,很难说是欺骗消费者。

  • A把PD的作品B当成自己的,以合理价格在市场上贩售,并不骗取消费者购买,也不赚取超额利润。

消费者不是看作者的名字买节目的(挂Daystar和挂原电视公司对销售量无关)。而且万一Daystar剪片过多破坏原作内容,或是他们取得的母带品质不好,挂了原作者名称反而会损害原作者商誉。所以美国最高法院讲著作权消失优于商标保护。其实是很合理的。但是万一换成:

  • A把PD的作品B当成自己的,用来蒙骗雇主得到工作。
  • A把PD的作品B当成自己的,要别人支付授权金。
  • 知名作家A把PD的作品B当成自己的销售,希望消费者跟白痴一样看都不看就慕名购买。

在完全不同的前提下,法院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判决。因为在以上的案例里,处罚诈欺显然优于著作权消失。 -- Toytoy 09:41 2005年11月26日 (UTC)

这真的是废话

我在台北的一家学术性书店看到他们卖一本两百多台币的发明日志(en:inventor's notebook,很多人叫inventor's journal)。简单说这是种已经印好页数的笔记本,用来按日填写发明的构思与实验过程。美国的专利法采取先发明主义,就算比别人晚申请专利,只要能在一定期间内到专利局提出行政诉讼,举证自己确实比对手早发明,就可以得到专利权。除了菲律宾,其他国家都采先登记主义,根本没有诉讼机会。发明日志有编页,不准撕下任何内容,不准擦掉文字(可以把错误画掉),必须让证人签名,……。有这么多啰唆的细节,就是为了避免证据造假。万一发明日志是伪造的,证人也会因伪证罪被起诉。

我看到的发明日志有什么问题?很简单,一本除了浅蓝色方格跟页码,其他一切空白的笔记本,根本没有著作权,但是“作者”却很大条的在笔记本上印著作权声明,不准别人“盗版”,还在最后的版权页盖章,显然是要跟出版商收版税。如果印制图用的方格跟页码就算创作,小学生的笔记本跟便条纸也可以主张著作权啦。主张不存在的著作权应该不犯法,所以我印一本原文的论语,上面写我有著作权,大概也不会怎样,谁上当谁活该。

中国人开的公司为了申请美国专利,在发明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写发明日志。这是避免夜长梦多的证据保存方法。这就像是为了避免被官方刁难,资金来源事先都要记账清楚一样。但是如果不申请美国专利,就不必写发明日志了,因为申请先后只看到专利局报到的时间。用中文填写也可以,反正事后都可以翻译,总比用英文写,内容写错百口莫辩好。还有,空白的发明日志只是价格昂贵的笔记本而已,不管在什么国家,都绝不可能受著作权法保护。要不然我就自己盗版那个发明日志,看看作者敢不敢告我。有些著作权真的是废话。 -- Toytoy 05:49 2005年11月27日 (UTC)

也许这种日志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不过申请著作权确实是没有希望的。--Hamham 07:47 2005年11月27日 (UTC)
我个人想这可能不是什么发疯的做法,倒是当作一个发明实验的纪录。这和你写日记也没有很大的分别吧,你喜欢的可以写,不写也不会影响你日常生活。不过有时把东西去申请专利,某程度上著作权是太滥了。-- 14:10 2005年11月28日 (UTC)

书生在上海网志年会后提出的那个建议

大家还记得么?把维基读本捐通过微笑图书室赠给边远地区的学校。我们面临的困难是怎么把读本印刷出来,英语和德语有实体图书,但是明显不适宜捐赠给中小学,中文只有电子版,没有实体图书,我们能不能在读本上每一页都留出一条,刊登广告,拉一些企业来出钱印刷,估计印刷的话用普通纸张黑白印刷,几千块钱人民币应该能够拿下,也不算大钱,不知道可行性如何啊?--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5:11 2005年11月27日 (UTC)

非专业人士的不保证准确的意见:

  • 好像可以加广告吧,因为这不是以维基媒体名义行事,维基媒体及其官员或下属与此毫无关系,并没有利用维基来为维基或任何私人牟取利益。维基读本上,应该列明发行人及著作权宣示,并依GFDL授权。应该列明五个主要作者,也应该载有GFDL全文([4],可以用很小的字号)。
  • 关于广告加入的方式,最简单或许是随书附送,或夹塞在书里,这样广告本身大概可以保留不同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如果整合到书本本身,广告也要依GFDL授权发行。--roc (talk) 06:11 2005年11月28日 (UTC)
  • 打击一下。就我接触的企业,一般是不会在广告受众和目标客户不一致的时候投放广告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连书都买不起,更不可能去买这些广告上的东西,可能会难以说服企业投放广告,除非他们真的很有公益心。--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暖和) 06:17 2005年11月28日 (UTC)
google呢,他们已经资助了维基的带宽和服务器,再让他们掏千把块钱吧……嘿嘿,嘿嘿,惦记上他们了:P--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7:35 2005年11月28日 (UTC)

再打击一下.要多学学http://www.craigslist.org/. 希望边远地区的学生在不远的将来能有这样的计算机http://laptop.media.mit.edu/, 阅读电子版就不成问题了.

这一大片都是什么啊?广告邮件列表是么?我们倒是可以在这个上面发广告啊,看看谁肯资助这个项目--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3:30 2005年11月28日 (UTC)
  • google捐钱给维基百科了吗?大概可以抵税吧?google中国捐钱给维基百科就不行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可以抵税的捐赠基本只限于给红十字会还有那个新月(我想不起来具体叫什么了)两家机构,别的除非是天灾人祸捐灾区。--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暖和) 13:35 2005年11月28日 (UTC)
如果美国google投资呢?应该能在美国免税吧,福特基金会资助了不少中国的环保项目,估计这些在美国本土都能够抵税吧,不过千把块钱人民币也抵不了几个钱--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4:26 2005年11月28日 (UTC)
我不是专家,所以可能有错。在美国捐款可以抵税的必须是政府注册的慈善机构。所以Google要捐钱给中国的公益团体,中间就要有一个可以抵税的过路财神。例如Google捐给Wiki Foundation,然后Wiki再把钱交付某个团体在中国印刷图书,并且监督钱没有乱花。应该是这个样子。 -- Toytoy 00:29 2005年11月29日 (UTC)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维基建设本身。也许我这样说似乎有点冷血,不过我总觉得“professional”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内外帮助失学儿童或者贫困地区的机构很多,我们缺乏专业性,更重要的,我们缺乏资源。而且对于贫穷地区的孩子来说,我觉得维基读本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仅仅凭着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况且还有许多复杂的法律手续问题。。。--Hamham 01:36 2005年11月29日 (UTC)
以前中国有个叫倪柝声的基督教会领袖,他训勉自己的教会要专心做教会的事,就是祷告、聚会、传教、拜神。因为救济穷人有慈善机构负责,提供医疗有医院负责,办教育有学校负责,教会不是做这些工作的机构。我觉得这是难得的理性言论。事实是这里的文字任何慈善机构都可以翻印。谁印都不会犯法。既然有别人负责,那还需要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吗?会种田的种田就好,烧菜做饭是厨师的事。 -- Toytoy 02:03 2005年11月29日 (UTC)
握手握手。顺便说一句,去看了倪柝声的条目,发觉第一段介绍太多溢美之词。看来是一位他的fans写的吧?呵呵。--Hamham 10:53 2005年11月29日 (UTC)
不过,在很多国家,教会却是当地唯一的慈善机构。而且,试想想过去大陆未有慈善机构的时候,有谁做这些事?在过去没有医院和学校的年代,这些工作一直都由教会去做。--218.188.0.150 10:43 2005年12月2日 (UTC)
先歇歇吧,印刷出来也是“非法出版物”。 --farm (talk) 12:21 2005年12月4日 (UTC)

台北风景

这张图片很模糊,因为Google Earth已经更新高分辨率照片,但是Google Maps只有很模糊的图。如果用Google Earth看,在座标25.144022,121.560996的地方(台湾台北北部,中国文化大学东方2.2公里)的地方有个学校,逆时针方向转90度会发现有栋大楼很像Y,剩下四栋大楼很像大写的OCHI。

  • 文化大学卫星照片(用Google Earth可以看到深绿色的建筑屋顶用楷书写了白色的“美哉中华”(逆时针方向转90度),Google Maps只能勉强看到四个模糊的白色)

我猜那个有Y跟OCHI的学校应该不是高等学校,因为大专院校附近一定有出租的学生公寓跟小吃店。不过他们的操场看起来比文化大学好很多。 -- Toytoy 03:29 2005年11月28日 (UTC)

根据相对位置研判,那是台北欧洲学校(Taipei European School, TES)阳明山校区,台北市士林区建业路31号,该校的官方网站在这儿。--泅水大象 讦谯☎ 08:47 2005年11月28日 (UTC)
不是欧洲学校。我在蕃薯藤的电子地图查过没看到说明,才在这里发问。欧洲学校在这个地方的西偏南(25.136965, 121.549542;三栋褐色屋顶的建筑)。欧洲学校在建业路南侧,对街北侧就是华冈艺校。(只有小型的L形建筑)。
刚才我到书店翻上河图出版社的台北市1:5,000空照图+地图,才知道那个地方叫“山竹新庄”,是个山丘棱线上的社区(西边弯弯曲曲的道路是山坡道路,比文化大学高一百多米),根本就不是学校。我不知道为什么社区居民这么喜欢打篮球。O形建筑物的西侧已经有篮球场了,操场里面还又画了三个篮球场。操场西边对街的一团混乱是台北市士林区第十一公墓。活人早上打篮球,死人半夜起来也可以打。他们的球场似乎没有夜间照明设备。Y建筑北方半公里的小游泳池是中信高尔夫球场的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就是弯弯曲曲的一片绿地。
用Google无法查到“山竹新庄”的资料,也许是很多年前的建筑。唯一证明“山竹新庄”存在的网页是台北市停车管理处的地标列表
附近还有个叫“狗殷勤”的地方(25.130292, 121.571537),听起来很像是狗端著下午茶招待游客。我猜这是全台湾最奇怪的地名。 -- Toytoy 12:56 2005年11月28日 (UTC)

请问如何在"艺术"目录中加入"雕塑"一栏,

我想将以下条目放入: 阴刻、阳刻:雕刻手法中表现凹下的线条为阴刻,表现凸起的线条为阳刻。

维基里是将条目分入分类,而不是在分类里加条目。条目归类的方法是在要分类的条目里加上[[category:分类名]]。如果阴刻、阳刻的内容不是很多,建议先把相关的内容放在雕刻里面,等日后内容丰富以后再分出来。--Alexcn 07:43 2005年11月28日 (UTC)
阴阳应该不能分开讨论。就说篆刻好了,很多人阴文印跟阳文印都会刻,只是看喜欢不喜欢而已。打桌球也是正手拍,反手拍不能分开谈啊。最多设定重定向到雕刻就够了。 -- Toytoy 09:14 2005年11月28日 (UTC)

已经安装在自己机器上的MediaWiki,可是忘记了安装时的系统管理员的账户名字,到哪个文件中去找?谢谢!

每周通讯

现在英文版有en:Wikipedia:Wikipedia Signpost,meta上还有一个邮件列表形式的Wikizine,中文版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东西,汇报一下每周的一些情况?用什么名字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5 2005年11月29日 (UTC)

请参看Wikipedia:维基简讯--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1 2005年11月29日 (UTC)

有声条目

我在英文版无意中发现了有声条目,觉得很有意思,也很能锻炼听力。我们是否也可以录几条? Burea Acupotter'n TALK? 中山市条目正被我 12:16 2005年11月29日 (UTC)

几个玩skype的维基人昨天正讨论到这个,我有试录了皇家马德里的前言给大家试听,MP3档,你也可以上skype和大家讨论一下你的看法。--KJ 05:52 2005年11月30日 (UTC)
最好还是不要用 MP3 档案格式, 用 OGG 吧 :) Template:Mosessign
我是个电脑文盲,不过感觉这些有声文件多了的话,会不会比较占用维基服务器的资源?--Hamham 02:57 2005年12月2日 (UTC)
不要太担心资源吧,现在硬盘价格很廉啊。回上,用OGG的原因是因为MP3是一件要付版权费的东西。--Hello World! () 03:44 2005年12月2日 (UTC)
肥皂箱言论:请求使用别人的专利是授权金,并不是著作权的“版权费”。说完了。请大家继续讨论。(下台鞠躬,把肥皂箱收好) -- Toytoy 06:25 2005年12月2日 (UTC)
瀑布念得很好啊!!我很喜欢。--Theodoranian|虎儿 =^-^= 18:52 2005年12月2日 (UTC)
瀑布念得很好啊!!Or2一个。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9:07 2005年12月2日 (UTC)

金宝山

除了邓丽君以外,还有谁埋在台湾的金宝山?--67.188.120.235 11:25 2005年11月30日 (UTC)

躺在那边的人很多,罐装的也不少。大多数说出来也没人认识。有名的人物包括温世仁(资讯业、慈善事业)、李天禄布袋戏)、三毛(自杀的作家)、卢修一(政治人物)跟郑南榕(自杀的政治人物),黑道的蚊哥也是(不敢开他玩笑)。邓丽君的妈妈死了也葬在金宝山。可能电影导演胡金诠也是。央视以前采访过金宝山,当然里面的名人没一个起来接受访问。 -- Toytoy 03:18 2005年12月1日 (UTC)
“罐装”是指骨灰盒形式埋葬的意思吗?--Neverland 17:33 2005年12月2日 (UTC)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那边还有台湾音乐家许常惠,以及不知道算是哪种名人的黄任中(他目前是安置在宝塔,但他的父母在金宝山是土葬的)。前两个礼拜我去金宝山的时候,碰巧还遇到台湾代理名车BMW的汎德汽车总裁唐诚的追思会(那天应该是要安厝的样子),排场颇大。--Kichyou 18:29 2005年12月2日 (UTC)
唐诚是不是1980年代也代理过麦金塔电脑?我很可能弄错人。 -- Toytoy 03:54 2005年12月3日 (UTC)
确实有些网页提到他也代理过这东东,还代理过德国药品,不过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名车。话说那天追思会,小礼堂外面停了一大堆BMW,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有些BMW车牌还是连号的。不过我太孤陋寡闻,一直到前两礼拜回家后往电脑一查才知道原来唐老先生是这么有来头的人士。--Kichyou 08:23 2005年12月3日 (UTC)

大家有没有在维基里面逛丢了的现象?

啊,可能因为我刚注册,地形不是很熟??不知不觉就发现IE的窗口罗列的一堆,然后自己彻底逛丢了 =.=

MS我逛丢了的时候往往自己还不知道,每次都是打开新条目的窗口看得很起劲,然后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意识到丢了的时候再打开主页,“重走”一遍……

比较无语。--星期一的饼干 01:28 2005年12月2日 (UTC)

  • 大家有没有考虑把监视页面做成自己可以定时自动刷新的啊?就好像gmail的页面一样?嘿嘿。。。--星期一的饼干 01:32 2005年12月2日 (UTC)
过去太闲的时候,的确会用随机条目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但现在就连自己开的条目也懒得自,呵呵。--218.188.0.150 10:33 2005年12月2日 (UTC)

在yahoogroup建了一个邮件列表

是中文维基的新条目推荐,面对非维基人宣传维基的--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6:25 2005年12月2日 (UTC)

最好还有特色条目之类的。记得书生在做维基读本?可不可以结合一下。--Alexcn 11:44 2005年12月2日 (UTC)

维基旅游

刚看到Wikitravel这个东西,里面把英文wiki直接用了,大家看[5],到是挺聪明的做法:P好像应该发再聊天里面--Smartneddy(Talk) 08:16 2005年12月2日 (UTC)

界面好似维基基金会的计划啊哈哈:D--者尺 (Talk) 08:44 2005年12月2日 (UTC)

好像他们把所有作者都列在了页面最后,好长……--Neverland 17:36 2005年12月2日 (UTC)
他用的cc协议,维基计划是GFDL协议--218.17.227.219 04:10 2005年12月3日 (UTC)

一个想法

对于许多初次来到维基的网友来说,他对维基的很多规则并不清楚,对维基人而言非常简单的东西可能对初来者而言却一点也不清楚。有许多网友来维基可能只是查资料,并不参与编写,这样他很难耐着性子看帮助手册。能不能为这样的网友考虑,在维基首页写一个简短清晰的帮助阅读的文字,如告诉他们蓝色链接和红色链接的不同意义,“你知道吗?”中粗体链接才是本条主打等等。
我感觉中文wikipedia对于条目的编写非常重视,也想了一些推广的办法,但是对我们服务的对象——广大网友考虑较少,即怎么才能便于网友使用维基百科?这就好像一家企业重视产品质量,也重视推销手段,却忽略了客户服务(当然维基不是为了盈利)。--黑眼睛 17:20 2005年12月2日 (UTC)

我做了点更动,在首页最上方变成三个问句:使用其他语言?(其他语言维基百科)| 需要帮助?(帮助手册)| 如何阅读?(读者手册)。希望这样可以User friendly一点。--Theodoranian|虎儿 =^-^= 18:12 2005年12月2日 (UTC)

请教懂法语的人:人名翻译:Thébault

在网上搜寻了一下,找不到译名。大家有什么好建议?-- 09:29 2005年12月3日 (UTC)

如果依照法文发音寻找最接近的中文字来套,我觉得发音会比较接近“铁博尔”(因为发文的“L”音通常比较清晰)--泅水大象 讦谯☎ 17:12 2005年12月3日 (UTC)
更接近的是“得(dei)薄了”。法文清音不送气,l更像“了”而不像“尔”。写好看点儿的话。。。逮薄勒--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8:53 2005年12月3日 (UTC)
中文国语(普通话)缺少某些发音的组合(例如Thé,如果以注音拼音是“ㄉㄝ”的音,但很显然中文里有这样的拼音却没有这样的字),因此要传神地翻译这名词又要顾及用字好看,还真难!古韵兄说的没错,“L”在法文里发的是轻声的“了”音,但如果翻译成“勒”又会造成四声重音的声母太强,没办法表达轻音发声的感觉,真是头大呀!--泅水大象 讦谯☎ 08:54 2005年12月5日 (UTC)

关于封锁的最新情况

今天发现除了韩国的服务器IP仍然被封锁,其他地方的IP都能访问。尤其是原来被封锁的美国服务器的IP,现在也能够访问了。但是目前的问题,所有亚洲的访问都转向了韩国的服务器,因此中国大陆用户仍然不能正常访问wikipedia。建议大家使用美国的wikimedia服务器作为代理访问,速度很快。参看http://wikitech.leuksman.com/view/IP_addresses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5 2005年12月3日 (UTC)

不知道是不是开发人员做的调整?谁能去信问一问?--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8 2005年12月3日 (UTC)

是不是说只要把中国的访问转到其他服务器就算是“自动解封”了?跟打游击一样。--Alexcn 11:45 2005年12月3日 (UTC)
我不懂技术细节。但是:
中国用户→防火墙→wikipedia.org→其他服务器→防火墙→中国用户
的逻辑显然行不通。因为第一次碰到防火墙就可以拦。我猜的没错吧? -- Toytoy 05:46 2005年12月4日 (UTC)

好像不是那样,是这样,中国用户→gfw→张家大门→张家则行不通,中国用户→gfw→李家大门→李家后墙→翻墙→张家就行得通--221.223.26.235 11:29 2005年12月4日 (UTC)

如果能实现Alexcn说的情况,就可以访问了。或者说,中国用户→gfw→张家前门→张家大门→张家行不通,中国用户→gfw→张家大门→张家就行得通--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1 2005年12月5日 (UTC)

快50000了

有没有人有兴趣弄一个50000的维基标志?:D--者尺 (Talk) 03:19 2005年12月4日 (UTC)

做了个:
50000
50000

少了个0呀.吼吼.Rhyspace 16:59 2005年12月5日 (UTC)rhyspace

汗, 心里想的明明是50000, 怎么出来少了个 0 -_-! Template:Mosessign
已删掉了吗?:D--者尺 (Talk) 09:21 2005年12月6日 (UTC)
这回终于对了 - -bTemplate:Mosessign
File:5wlogo.png

看看这个,嘿嘿--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0:39 2005年12月6日 (UTC)

麻将都上了,弓虽!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0:46 2005年12月6日 (UTC)
应该搞一个四万六万卡当,单听五万的动画--用心阁(对话页) 10:51 2005年12月6日 (UTC)
问一下“卡当”是什么?--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0:59 2005年12月6日 (UTC)
这个有创意呵呵.卡当,就是差五万胡牌吧.呵呵.Rhyspace 11:26 2005年12月6日 (UTC)Rhyspace
是么?原主来解释一下吧--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2:33 2005年12月6日 (UTC)
是啊,就差五万和牌,已经上听了,然后五万翻开或插入。可以用Flash制作然后转换成GIF格式--用心阁(对话页) 15:17 2005年12月6日 (UTC)
呵呵,那个麻雀儿的我喜欢  :)-- polyhedron(古韵) 留言 12:50 2005年12月6日 (UTC)
维基麻将我投一票。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好图片。最好底下加写:“维基百科大小通吃”。日本人看到一定羡慕死。呵呵。 -- Toytoy 15:02 2005年12月6日 (UTC)
投维基麻将。另外,到十万时如何办?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9:03 2005年12月6日 (UTC)
囘应Toytoy,底下加写:“维基百科,大小通吃的自由百科全书”。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9:06 2005年12月6日 (UTC)
十万的时候就放个象棋的“帅”统领十万大军。但是会不会搞到这里吸引太多麻将学家啊? -- Toytoy 01:57 2005年12月7日 (UTC)

维基大说谎家

(移动至Wikipedia:互助客栈)-- ran留言) 23:20 2005年12月4日 (UTC)

我在大陆用HideMyAss的问题

维基在大陆背封众所周知了,抱怨也罢,愤怒也罢.在此也不多说了.

找了不少绕道上维基百科的办法.

其中用hidemyass的办法诚然不错.不用装任何软件,最为方便.而且我在北京的网络访问速度相当不错.其原理与Tor类似.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访问中文维基总是有问题.打开中文首页,总是直接显示错误:所请求页面的标题是无效的、不存在,跨语言或跨wiki链接的标题错误.英文维基无此问题.并且搜中文显示同样错误,搜英文没问题.

由此看应该是网址中文转换的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样的问题?港澳海外的朋友也可以帮忙试一试.不知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这是我迄今发现的最好的上维基百科的办法了.

我现在是在用自由门,不过速度时快时慢.而且访问国内网站反而变慢了,实在是不爽.吼吼.Rhyspace 13:26 2005年12月5日 (UTC)Rhyspace

最好的办法大概是用145.97.39.130 - 145.97.39.140:80作为代理,这个只能上维基媒体的站点。--Alexcn 02:40 2005年12月6日 (UTC)

145.97.39.130 - 145.97.39.140:80的代理我用过,但可能是不通网络状况的原因.我在北京这里访问速度极慢,大多时间都慢到不可以忍受的地步.而且只能上维基也不太爽呀. Rhyspace 11:22 2005年12月6日 (UTC)Rhyspace

清狗论坛

满洲被黑

世界公民 07:18 2005年12月7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