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2.166.160.199留言2010年3月16日 (二) 07:09 現代名人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Template:百家姓01

吴 (Ngô)

吳姓是當今中國大陸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根據中國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統計數據顯示吳姓也是第十大姓。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來源

關於吳姓的來源主要有四種:

  1. 諸侯國號為氏,出自姬姓,乃黃帝軒轅氏直系後裔。商末時,黃帝的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周太王生有泰伯仲雍季曆三個兒子。季曆之子昌聰明早慧,周太王想傳位於昌,泰伯就與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勾吳古國。周滅商後,周武王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傳至壽夢時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如闔閭夫差吳國國君,但仍屬姬姓後,其后代隨國而姓;另一支則奉季札為開氏始祖,后裔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氏的絕大部分。
  2. 在上古的时候,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为虞字发音同吴,所以舜后有吴姓。
  3. 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
  4. 少數民族漢族融合或者名字漢譯后所產生。如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歷史名人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 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 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贤德之士 泰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孔子说,像吴泰伯这样的人,品德方面也太伟大了。为了不违背父亲的意思,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承大统的机会。这种宁愿放弃天下也不愿背弃亲情的礼让品德,老百姓们受到了他的感化却不知道赞美这样的人.)

現代名人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