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8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宇晨留言 | 貢獻2010年3月20日 (六) 09:45 第8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移动到第八号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统一、规范格式)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貝多芬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作品13,別名《悲愴奏鳴曲》(Pathétique)。

概述

《悲愴奏鳴曲》創作於1799年,是貝多芬贈給卡爾·馮·李希諾夫斯基親王。作者最初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意為「悲愴的大奏鳴曲」。該作品分三個樂章,第一、三樂章為C小調。第二樂章為降A大調。

《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據說貝多芬在創作完成該作品時,他的父母不幸去世。有人認為該作品是貝多芬前半生的寫照。反映了作曲家內心孤獨但又不向命運低頭執著的性格。但也有人將其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比較。認為這是對青春的詠嘆。實際上,這首奏鳴曲被變奏後常常成為戀愛影視的背景音樂。

該作品感染力巨大,膾炙人口。

樂章

《悲愴奏鳴曲》共三個樂章。

  1. Grave;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莊然、活力的快板)
  2. Adagio cantabile(如歌的慢板)
  3. Rondo: allegro(急速的快板)
  • 第一樂章。C小調,快板。主要以奏鳴為主,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雄渾的重板和斷奏,給人以深邃、凝重,熱血沸騰的感覺。第二部分則富於流動感。該樂章已經做為鋼琴演奏考試(10級)的彈奏曲目,用於判斷演奏者對樂曲和創作者本身的理解。
  • 第二樂章。降A大調。如詩的慢板。採用了三段體曲式。用柔和的旋律驅散了第一樂章深邃感。該章節被改編成多種變奏版本。成為輕音樂中名篇,常被其它藝術引用,象徵純潔或愛情。且該樂章對流行樂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 第三樂章。C小調,急速迴旋的快板。親切和活潑給人一種青春不安與自信。也有人認為曲中有濃郁的思鄉情緒。但以作品的標題來看,很像要表示一種不可阻止的生命活力。該樂章有許多結尾都有貝多芬式的特徵。表達了作曲家那種自信張揚性格。許多專業人士對該樂章的評價最高。也有許多被改編的版本。甚至改成拉丁舞舞曲。

聆聽

Template:Multi-listen start Template:Multi-listen item Template:Multi-listen en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