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乐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Mis1998留言 | 贡献2010年4月10日 (六) 05:57 历史名人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
面积 658平方千米
人口 67万人
GDP ¥265.42亿(2009年)
人均GDP 5798美元
行政级别 县级市
邮政编码 350200
电话区号 0591
车牌代码 闽A

长乐市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轄下的一个县级市。北纬25°40'-26°04',东经119°24'-119°59'。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中国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6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2.07万人。现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251个村居。长乐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海外及僑民近40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洋屿琴江村为北方官话方言岛。邮政编码350200。市人民政府驻吴航街道

历史沿革

长乐历史悠久,设县始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有138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长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时,属扬州(非今日之扬州市)。时期属春秋三国时,吴国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因此,别称吴航。晋朝惠帝时,将扬州部太康分为建安郡和晋安郡,长乐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朝大业间,晋安郡改为建安郡,长乐属闽县。

武德六年(623年)由闽县析立,取《诗经》“宅新邑,宁厥止”之义,县名为“新宁”,县治设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称长乐县。圣历二年(699年),析出长乐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义、万安、长东、永乐、永福8个乡,设置万安县(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年),防御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湿,将县治移到吴航头。进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县名为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长乐县;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福州,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以闽县为长乐县,以长乐县为侯官县,以侯官县为闽兴县;清泰二年(935年),闽县、侯官、长乐均复旧名;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改闽县为长乐县,改长乐县为安昌县;天福七年,复为闽县、长乐县,均属长乐府,此后长乐县名稳定下来。

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第一次在此驻扎海军二万八千余人,候风下西洋。永乐十二年(1412年)郑和奏上在长乐南山建造天妃宫,其左建三清殿,其右建三峰塔寺。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在长乐天妃宫立天妃之神灵应记碑,明弘治三年(1490年)长乐知县首建城墙,嘉靖年间扩建,城有东西南北四门。隆庆二年(1568年)长乐知县筑十洋新街,十洋通衢坊。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将南山天妃宫迁往西关外天眉台[1]

立县至清,长乐为闽州、福州、长乐郡、福州威武军、福州彰武军、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为今福州)所辖。

中华民国成立後,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福建省设东、西、南、北4路道,长乐属东路道。1914年,改东路道为闽海道。1925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长乐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1933年,以十九路军将领为核心,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省,长乐属闽海省。1934年7月,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长乐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地,辖长乐闽侯连江福清平潭永泰罗源等县。9月,闽侯县十三区的光俗、高详、至德、绍惠、钦仁、江左6里划归长乐第七区,时省府委员陈煌琳实地勘界并立碑太岁坑(今黄石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设立8个专区,长乐属闽侯专区管辖。1955年,全省改设5个专区,长乐属福安专区管辖。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管辖。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属闽侯地区管辖。1971年,改属莆田地区管辖。1983年7月l日,实行市带县体制,长乐属福州市管辖。1994年2月18日,长乐撤县设市,仍属福州市

与马祖的关系

马祖東犬島及西犬島(後改名東莒島及西莒島)原属長樂縣管辖,国共内战后由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控制,1953年8月,于西莒島设長樂縣政府。1965年7月撤销長樂縣政府,将東犬島及西犬島收编为中华民国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

行政区划

辖4个街道、12个、2个

交通

景区景点

历史名人

参考文献

  1. ^ 郑鹤声 郑一钧编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1041-1043页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