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 |
---|---|
主席 | 马英九 |
秘书长 | 金溥聪 |
荣誉主席 | 连战、吴伯雄 |
成立 | |
总部 | 中华民国 台北市中山区八德路二段232-234号 |
党员 | 约1,090,000人(2008年) |
政治立场 | |
国际组织 | 国际民主联盟 |
官方网站 | |
http://www.kmt.org.tw/ |
中国国民党(原名罗马化:Kuomintang;简称国民党、KMT,英文亦可直译作“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所创建的中国原生政党。其前身依次为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
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起,至中华民国政府因国共内战退守台湾后,直到李登辉执政时期结束为止,一直是中华民国的执政党。因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败选,该党首次成为在野党,后在2008年透过总统选举重新回到执政党地位。
政治理念
中国国民党的政治主张为:
- 实践三民主义、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
- 谋求中华民国的自由、民主与均富
两岸关系立场
- 蒋中正总裁时期:中国国民党主张以武力消灭中国共产党之政权,进而光复大陆国土。
- 蒋经国主席时期:前期也是维持先前蒋中正总裁“反攻大陆”的主张,后期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政策。
- 李登辉主席时期:开始逐渐放弃“武力统一”,改以“和平解决”。
- 连战主席时期:中国国民党主张“国共和解、停止对立”。
- 马英九与吴伯雄主席时期:中国国民党明确表示,在大陆实现自由、民主、均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统一。总体来说,国民党的两岸立场比较倾向与大陆统一。但要以“大陆地区实现自由民主”与“得到台湾地区人民支持”为原则。
未来展望
中国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副总统参选人萧万长共同搭档竞选在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取得胜利,赢回失去8年的执政权,完成二度政党轮替。马萧政府的主要施政方针为振兴经济(尽可能实行两岸三通、开放大陆投资、大陆客来台观光)以及“维护民主”。
而在两岸关系上,中国国民党以在不伤害中华民国既有权益、促进了解与互利的前提下,持续透过国共论坛平台与中国共产党对话,以增进与大陆在政治上的交流互动,以降低两岸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中华民国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沿革) |
政治 |
历史
西元1894年(清光绪20年)11月24日兴中会成立,在中国国民党的传统中,将兴中会至中国国民党的发展历史视为一脉相承,故以兴中会成立的1894年(清光绪20年)作为中国国民党的创党之年,而创党日(党庆)为11月24日。
革命时期至民国创立
- 1894年(清光绪20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孙中山赴夏威夷檀香山号召华侨亲友,创立“兴中会”革命救国组织。
- 1905年(清光绪31年),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几个重要革命团体,于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
- 1911年(清宣统3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领导的武昌起义,获中国各省响应,最终致清宣统皇帝溥仪逊位成功,中华民国肇建,中国政治制度由维持2000多年的帝制走向民主共和。
-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25日,在北京安庆会馆联合数个小型政党组成国民党。1913年初,国民党在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代理孙中山(理事长),当时国民党的实际掌权者)领导下,于全国选举中在参议院与众议院皆获得最多席次成为国会最大党。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同年7月12日,孙中山等人发动二次革命,旋即失败。11月4日国民党被袁世凯取缔。
- 1914年(民国3年)7月,孙中山等人另组中华革命党于东京,重新成为革命政党。
中国国民党时期
- 1919年(民国8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在广州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 1924年(民国13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党内改组完成,正式进入中国国民党阶段,同时也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1925年(民国14年)以蒋中正领导的黄埔军校师生发动二次东征,平定两广,奠定隔年北伐的基础。
- 1925年(民国14年)7月1日:以中国国民党党员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于隔年发动北伐。
- 1925年与1926年(民国14年-15年),中国国民党以各种方式两次要求加入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但承认中国国民党是准共产党。并将蒋介石列名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名誉常委,是当时共产国际中最高地位的中国人[1]。
- 1928年(民国17年),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效忠于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中国自国民革命以来的分裂局势宣告统一,再次建立了全国一统的法统政府。
- 1945年(民国34年),领导国民革命军对日抗战胜利(八年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废除了中国自清朝以来与世界列强签订之对中国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跻身全球四强,并成为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与英、法、美、苏联同为安全理事会理事国。
- 1946年(民国35年)1月10日至1月31日,由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人士9人等38位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协定五五宪草的修改原则12项,并决定组织宪草审议委员会;11月15日,在共产党缺席、但国大代表超过法定人数的情况下,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12月25日三读通过,于1947年元旦公布,正式颁行《中华民国宪法》。
- 1949年(民国3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则于10月1日在北京建政,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从南京陆续迁至广州、重庆、四川成都及西康西昌,最后于12月9日撤至台湾台北;12月1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随政府由撤至台北。
- 1980年代,中国国民党执政下的台湾经济起飞。1990年代,中华民国成为全球第14大贸易体。
- 1996年(民国85年),在第一次中华民国总统直选获得胜利。
- 2000年(民国89年),在第二次中华民国总统直选败给民主进步党。
- 2004年(民国93年),第三次中华民国总统直选再次败给民主进步党。
- 2006年(民国95年),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在台北市成立,由高雄县立法委员林益世当选首任总团长并兼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 2008年(民国97年),在第七届立委选举获得压倒性胜利,取得81席(71.7%),加上泛蓝盟友则超过立法院3/4席次,创下新记录。3月22日,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在总统直选获得胜利,并于5月20日就职。此时国民党在23个县市中取得15席、2直辖市中取得1席,加上泛蓝盟友共有18席。
中国国民党自立党以来,为因应时势变化,多次实行党的改造。但于2000年总统直选中失利后成为在野党。在1928年二次北伐胜利后到2000年之间,一直是中华民国唯一的执政党,随着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历经革命开国、讨袁护法、护国运动、北伐统一、训政建设、第一次国共内战、八年抗战、参与创建联合国、制宪行宪、第二次国共内战、直到其后因与中国共产党的大规模战争中战败,播迁台湾。
退到台湾后,首要将台湾建设成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并使中华民国成为三民主义的理想国家。在两岸问题上,认为“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中各表)是目前两岸和平的最佳方针,也是两岸寻求进一步关系前的最高指导原则。2007年,修改党章,首次将“台湾”写入党章,宣示“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
中央党部(总部)的变迁
- 1894年,兴中会成立于夏威夷檀香山。隔年总部设于英属香港。
- 1903年,黄兴等人成立华兴会于湖南长沙。
- 1904年,章太炎等人成立革命党光复会于上海。
-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
- 1910年,同盟会总会成立于檀香山。
- 1912年,同盟会联合数个政党组成国民党于北京。
- 1914年,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于日本东京。
- 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 1924年,中央党部随中华民国军政府落脚广州。
- 1927年,中央党部随国民政府迁到南京。
- 1938年,抗战开始,迁重庆。
- 1945年,抗战结束,再迁回南京。
- 1949年,因国共内战迁到广州,同年再迁重庆、成都,12月迁往台湾,并定址于台北市中山南路11号(原址为台湾日治时期之赤十字会总部厅舍)。
- 2006年,中央党部迁至台北市中山区中仑之八德大楼。[3]
党务组织
中国国民党的党务组织(通称为“党部”)架构,主要分中央委员会[4](即中央党部)、县市级委员会、区级委员会等三级。
中国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代表大会,每2年召开一次,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5]。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务,并对其负责,是中国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5]
中央组织架构
- 全国代表大会
- 中央委员会
- 主席
- 荣誉主席(荣誉职)
- 副主席
- 秘书长
- 副秘书长
- 中央常务委员会
- 中央评议委员会
- 中央委员会
- 【常设单位】
- 【特设单位】
- 廉能委员会
- 青年团
中央领导成员
概况
自创党以来,中国国民党一直是中华民国的政党,但由于当前台海两岸的复杂关系,台湾当地本土化运动人士(泛绿)称中国国民党为“外来政党”;而中国大陆媒体则视之为台湾政党,在2005年之前多回避“中国国民党”一词,而以“台湾(的)国民党”或“国民党”相称;自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开始,大陆官方及媒体才开始直接使用“中国国民党”。
2000年3月,中国国民党推出连战与萧万长搭档角逐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选举,但因宋楚瑜脱党独立参选,造成中国国民党的分裂;虽宋楚瑜得票数远多于连战,然因党主席李登辉坚称弃宋保连造成选票分散因而败选,也结束了中国国民党在台湾50余年的统治;但败选后仍是立法院第一大党,并与宋楚瑜所领导的亲民党联手占有国会过半的控制权,使执政的民主进步党面临“朝小野大”的政治情势,台湾朝野双方互不相让的斗争,造成了台湾政治的一些混乱局面。
2004年3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档角逐中华民国第十一任总统大选,民进党籍陈水扁与吕秀莲以0.22%的差距连任成功。此次选举前普遍受多数媒体看好的中国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再度落败。
2005年7月,台北市长马英九以党员直选方式当选中国国民党党主席。
2007年1月,马英九明确表示本土化与党名无关,不需更改中国国民党的党名;2月13日马英九因台北市长任内的首长特别费中被以贪污罪嫌起诉(后一审、二审、三审定谳皆无罪),而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并宣布参选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大选。主席由副主席吴伯雄代理,并于4月7日主席补选时,再以八成七的高得票率击败对手立委洪秀柱,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今中国国民党现任党主席为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副主席依序为:关中、林丰正、詹春柏、章仁香和林益世,秘书长吴敦义。另知名从政党员有: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副总统马英九与萧万长、立法院院长王金平。
2008年3月22日,中国国民党马英九、萧万长以765万余票(58.5%)击败对手民进党谢长廷、苏贞昌的544万余票(41.55%),当选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副总统。
中国国民党的分裂
中国国民党成立以来,发生几次分裂:
- 孙中山逝世后,各派对待中国共产党上发生严重分歧。
- 1938年,汪精卫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副总裁身份,带着周佛海等一帮国民党亲日派大员,逃到越南河内。
-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再次分裂,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建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共建政后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党派”,目前和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并无主从关系。
- 1993年,因统独争议,黑金疑云,以及对当时党主席李登辉的诸多不满与其台独路线的不认同,中国国民党的党内非主流派,与以中国国民党新生代为主的党内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另行组成“新党”,以王建煊、赵少康等为首。
- 1999年,前民选台湾省省长宋楚瑜因政策路线岐异,与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党主席李登辉分道扬镳,自行参加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后因泛蓝分裂选举失利,部分党员退出中国国民党,于2000年3月31日另行组建“亲民党”。
- 2001年,部分主张台湾本土化及亲李登辉的党员,在遭开除的前党主席李登辉与前内政部部长黄主文等人的带领下另外组成“台湾团结联盟”。
以上的分裂除西山会议派在宁汉分裂后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回归国民党中央及宁汉复合后南京、武汉两国民政府重新统一外,其余的分裂时至今日都还在“分裂中"。分裂后的各派系其理念与原始国民党的理念并不完全相同相似。其中:
连战中国大陆之行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大陆。作为中国国民党撤退台湾56年后,首位踏上中国大陆的党内最高领导人,连战此次访问行程共途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四座城市,并在北京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胡锦涛会面。后于5月3日返回台湾。
虽然泛绿阵营称连战此行为“第三次国共合作”,但中国国民党不承认所谓的“第三次国共合作”。
连战在北大演讲时,曾说“我这次到大陆来访问,来得不易,因为有人质疑,甚至批判,认为我这次访问代表第三次的国共和谈,‘说’我的目的是要联共制台,那个台下面应该还有一个独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严重的扭曲。”,结果被纂改成“‘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联共制台,那个台下面应该还有一个独字。”一字之改,把‘说’纂改为‘所以’遭到错误解读,在当时造成不小的争议。
大事纪要
以下提及如总理、总裁、主席等职务,无特别指名者,均为党内职务。
- 1894年:兴中会成立。
-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 1912年:国民党成立。
- 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
- 1919年:孙中山恢复和改组旧党为中国国民党,并被推选为总理。
- 1923年:开始“联俄容共”,与苏联及中国共产党合作(即“第一次国共合作”)。
-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中正为军校校长,党内开始培养军事人才和武装力量。
- 1925年:孙中山逝世。
- 1926年:蒋中正率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行动。
- 1927年:清党,结束“联俄容共”,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即“第一次国共分裂”)。
- 1928年:北伐结束,成为全中华民国的执政党。
-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 1937年:日本率军侵华,八年抗战爆发。
- 1938年:推选蒋中正为总裁。
-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
-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亦可视作“第二次国共分裂”)。
- 1947年:中华民国行宪,举行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选举。
- 1948年:总裁蒋中正竞选中华民国首任总统选举,当选。国民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
- 1949年:国共内战失利,随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
- 1954年:总裁蒋中正与陈诚选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60年:总裁蒋中正与陈诚竞选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66年:总裁蒋中正与严家淦竞选中华民国第四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72年:总裁蒋中正与严家淦竞选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75年:蒋中正逝世,严家淦继任中华民国总统。
- 1976年:增设“主席”一职,由蒋经国担任首届主席。
- 1978年:主席蒋经国与谢东闵竞选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84年:主席蒋经国与李登辉竞选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88年:蒋经国逝世,李登辉继任中华民国总统。
- 1988年7月:李登辉当选为第二届主席。
- 1990年:主席李登辉与李元簇竞选竞选中华民国第八任总统、副总统,当选。
- 1996年:主席李登辉与连战搭档竞选中华民国第九任(首次直选)总统、副总统,当选。
- 2000年:连战与萧万长搭档竞选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副总统,落选;是为该党执政七十余年来,第一次政党轮替。
- 2001年:举行首次主席党员直选,连战当选为第三届主席。
- 2004年: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档竞选中华民国第十一任总统、副总统,落选。
- 2005年:主席连战出访中国大陆,为1949年12月后首位踏上中国大陆的党内最高领袖。
- 2005年7月:马英九当选为第四届主席。
- 2005年8月:增设“荣誉主席”一职,敦聘前主席连战为荣誉主席。
- 2007年2月: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起诉而辞去主席职务,转由第一副主席吴伯雄代理主席。
- 2007年4月:举行主席补选,吴伯雄当选为第五届主席。
- 2008年1月:立委选举取得超过七成席次,加上泛蓝盟友则超过四分之三席次。
-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与萧万长搭档竞选中华民国第十二任总统、副总统,当选,于5月20日就职。
- 2008年4月12日:萧万长与胡锦涛于博鳌亚洲论坛会面并举行会谈。
- 2008年5月26日:主席吴伯雄出访中国大陆,为1949年12月后首位踏上中国大陆的中华民国执政党领袖。
- 2009年7月26日:马英九当选为第六届主席,于10月17日就职。敦聘前主席吴伯雄为第二位荣誉主席。
参见
参考资料
- 《中国国民党党史资料与研究》,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OCLC 23038765
- 《中国国民党前身及前六届常委会机构》
注释
- ^ 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
- ^ 王寓中. 國民黨賣中央黨部 四月搬遷. 自由时报. 2006年2月4日 [2009年11月29日].
- ^ 中央社记者方旭台北二十二日电. 國民黨中央黨部改頭換面為企業基金會. 大纪元时报. 2006年3月23日 [2009年11月29日].
- ^ 中国国民党万维网【组织图(中央委员会)】
- ^ 5.0 5.1 中国国民党党章 (97年11月22日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临时会议第18次修正) - 中国国民党万维网【党务规章】
外部链接
- (繁体中文)(英文)(日语)中国国民党万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