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支那
在此條目的讨论易发展成激烈的争论。請在討論和编辑時保持冷靜,遵守礼仪,文明讨论,寻求共识,不要人身攻击。 |
请不要在討論頁讨论离题的内容 讨论页仅用于帮助编写改进条目,而非對條目主題評論、留心得,与条目无关的话题请在用户讨论页讨论。参见:讨论页指导。 |
前后矛盾
如今,中日等國的民族主義者對使用該詞是否在帶有敵意上存在爭議,一般的共識是:以個人身份屢次地或者在正式場合使用「支那」稱呼中國,或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是一種禮貌、尊重中國的行為。---> 這是在惡搞嗎?應該加個“不“吧?
词条的中立性在后面好像有些问题。。--Potatohai 08:07 2005年8月27日 (UTC)
- 后面的结论是
故現在大致上公認稱呼中國為支那是帶有侮辱性的稱呼,不宜使用。
这个大概是正确的。--Berthe (留言) 2010年4月30日 (五) 15:29 (UTC)
支那成爲蔑称的原因和倭成爲蔑称一樣
根據本人認爲,中國、日本兩詞均是兩國人民對自己國家的一個尊稱,對兩國的人民都有深厚感情和意義。中國有中央之國的意思,而日本則有日出之國的意思,兩個詞語均有悠久的歷史,一直是兩國對自己國家民族的尊稱。中國人對中國一詞為尊稱的感覺可能不強烈,但對老一輩的日本人來說這詞語則是具有濃厚的大中華思想,是自尊自大的稱呼(參考日文維基百科),故二戰之前日本民族主義高漲,日本人就改用他們認爲比較中立的支那稱呼中國,但同時傷害了中國人的民族感情。
這一點和倭變成了對日的蔑称原因一樣。原本這個詞語並不是貶義的,然而日本人自古信奉太陽神天照大神,天皇被奉為太陽神的子孫,故日出之國一詞對日本人來説有重大歷史意義和關乎民族尊嚴。以倭或者東夷稱呼日本人,就傷害了他們的民族尊嚴感情,造成日本人的反感。
已經在條目裏面加入這個因素。219.77.81.178 (留言) 2008年6月14日 (六) 02:54 (UTC)
支那
据我所知,德语里面中国China发音为Shee na,和支那非常接近。那为什么没人说这是德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音译,不能算是蔑称。
日本式罗马字拼写法的话支那为sina。 我也不认为是蔑称。如果有人认为蔑称的话,是用汉字写才蔑称呢?还是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都是蔑称?
根据1954年日本内阁公布的日语罗马字拼写法有第一表和第二表。规定原则上用1937年公布的训令式(第一表),有国际惯例等特殊原因的时候可以用第二表(Hepburn式)。此后在小学教学上用的是第一表,但是火车站等名称的拼写一般用Hepburn式。支那的训令式拼写是sina,而Hepburn式拼写是shina。
-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作者就自稱所來的國家為「支那」。如果文獻無誤的話,至少可以確定唐代之前,中國就承認自己在西域與天竺文化圈的稱呼可以用「支那」一詞,我們無從證明當代的中國人會因此感到受侮。但語言文字是會隨時間演化的︰過去不認為有什麼大不了了,到後來卻可能成為詈語(反之亦然)。比如 Negro 就我們局外人而言,只是一個源字拉丁語的顏色名詞罷了,但在美國可不能亂用。基本上,小弟不在乎「支那」算不算蔑稱,因為分析起來是沒什麼道理的。但文化因素原本就是沒什麼道理的東西,只要自己覺得受辱,施加的人以為自己在占對方便宜,那它就達成侮辱的效果了。否則,耶穌到底是「本體同一」或「本體類一」關我何事,但三到四世紀的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人們,卻會為了這個語言表層上看來小小的差異,而幹下彼此大屠殺的勾當……TG 08:51 2007年1月12日 (UTC)
Rich4 的意见/建议
我的上一次编辑被您恢复,关于“是否蔑称”的一段。我对您的恢复有不同的意见。
叙述一下我的主要改动:
- 将近来经常有人,主要是日本人和亲日本的中国人,认为“支那”是蔑称是一种误解隐藏,改为有人认为“支那”不是蔑称,至少其本意不具有蔑称性;
- 隐藏了chinaman和倭的例子;
- 隐藏了这里没有什么理论可讲。和所以它是蔑称。之类的句子。
- 隐藏了郁达夫《沉沦》的引句。
我认为我的编辑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不是破坏性的。如果我的编辑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通过编辑来进行修正。我作改动的原因如下:
- 最近有误,一直以来都有人认为;
- 主要是日本人和亲日本的中国人,带有太强烈的暗示,即中国人中不认为是蔑称者即为亲日,不符合政治正确的原则;
- chinaman和倭的例子,不当之处我在隐藏文中已提及,如果认为我的隐藏不正确,可以将隐藏表识去掉,但希望说明理由;
- 这种句子带有太强烈的感情色彩。
- 《沉沦》的引句这一段,尽管说明了国人的情感,但带有太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鼓动性,不适合用在百科全书中。要说明中国人普遍认为“支那”带有蔑称,完全可以采用叙述的手段,引用这段话我觉得非常不适合。
总而言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是否认为是蔑称”和“是否构成蔑称”这两个问题上,我想绝大多数人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是否构成蔑称”这一段落带有太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你做错了事,敢不认账?”这种感觉,离中立的差得太远。
以上是我对您处理的意见,敬请参考,谢谢!--rich4 09:20:50 2005年10月19日 (UTC)
对去掉Refrain的编辑的解释
我将把你的编辑取掉。这里解释一下,以免你认为我在打编辑战。
- 自中日战争该词多帶有負面意义-- 应该是从辛亥革命之后。
- 对黑人而言绝对是蔑称--如果你对一个白人说“That nigero ...”,他也会觉得你在使用蔑称。
- 日本在自称的“大和”也曾被中国等东亚国家呼为“倭”--这是不对的 やまと Yamato 一词的汉子写法可是“大和”或“倭”,而不是什么被中国等东亚国家呼为“倭”
- 用“支那”称呼中国人--支那是地名,支那人才是人。
谢谢。--蒙人 进蒙古包聊 16:33 2005年10月21日 (UTC)
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的確有眨意
本來,支那是不是什麼眨意的字眼。(1)古代印度稱中國為Cina,以是秦國的「秦」字的對音,梵文Cina在印度出現後,向西方傳播,經由中亞到歐洲,進入英語,逐步演變為今天英語中的「China」。羅馬傳教士衛匡國在一六五五年最早提出China是秦國的「秦」的譯音。在China一詞出現前,歐洲對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來自Cina的讀音,只是根據不同的語言稍有差異。梵文Cina向東方傳播,進入中國和日本,譯音為「支那」、「脂那」、「震旦」等。後在佛教經籍中譯作支那、至那或脂那等。但是,為何我們可以容忍歐洲人叫我國作China而不可以容忍日本人叫我們支那?(2)本對中國的稱呼是隨著中國王朝的更迭而相應改變的,「唐國」、「大宋」、「大明」、「清國」等,這時候「中國」並沒有被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所以,清朝以後,正是日本開始喜歡用外來語的時候,稱「支那」我想也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一。其二,「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指京師、京都,後來指漢族、華夏族居住地。當時中原漢族以外稱為「四夷」,「東方一隅為中國,餘皆夷狄」﹐即惟我獨尊,四周皆是未開化的民族。此時日本人用「支那」,也許在心理上還有一個對「中國」或「中華」稱呼的反感吧。一九三○年,中華民國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並由國民政府外交部照會日本政府。決議說,「中國政府中央政治會議鑒於日本政府及其人民以『支那』一詞稱呼中國,而日本政府致中國政府的正式公文,亦稱中國為『大支那共和國』,認為『支那』一詞意義極不明顯,與現在之中國毫無關係,故敦促外交部須從速要求日本政府,今後稱呼中國,英文須寫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須寫大中華民國。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結果,日本官方才放棄使用支那一詞,但民間似乎則沒有。 總括而言,支那表面上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譯音,但因著日本人長期對中國人的歧視,就將支那變成是一種在意識形態的層面上,對中國人的侮辱的詞語。
- (1),(2),(3)參見[[Cyber X-Files靈異論壇:[討論] 日本人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是侮辱嗎?]]http://www.cyberxfiles.com/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936
Matin Luther 13:22 2006年4月8日 (UTC)
二十四史中對日本的稱呼向來是“倭國”。這個其實也是名為尊重事實,卻順便用來表示貶義的作法,簡直是異曲同工。—霍枯燥 2007年5月24日 (四) 02:27 (UTC)
不要将“支那”仅局限于中日之间加以考虑
“支那”并不是一个只涉及日本的专名。一提起支那,只谈日本蔑称的思路是不完全的。 实际上“支那”首先是梵文词,其次,欧洲几乎所有语言的“中国”一词均源于这个梵文词。我认为有必要加以说明。 关于蔑称问题,讨论的焦点实际上是“日本人用支那称呼中国是否蔑称”,而不是“支那”一词本身是否对中国的蔑称。 因为China本身就是“支那”的演变。有人认为这是英国人或德国人或荷兰人对中国的蔑称吗? 所以我对本条目做了一定的增补。—rogerius 2007年5月8日 (二) 21:38 (UTC)
何必这么执着
韩国这个词本身也是中性的,不过我看再过二十年韩国这个词就要在中文中变成贬义的了。。。鄙视人不需要理由,不管用什么名字。用支那有何如。—Ksyrie 2007年6月8日 (五) 12:57 (UTC)
“支那”作为地理名称
“支那”一词作为地理名称,似乎并不完全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土;本条目是否应对“支那”一词的地理含义做一个解释???
85.214.91.152 2007年7月20日 (五) 15:58 (UTC)
ja.wikipedia.org
日语wiki方面对这个词汇是如何解释的?有懂得日语的朋友请把ja.wiki那边的条目翻译到讨论页来大家看看? 有关中立性,大家应该对这个词的词源没什么异议或纠纷了吧?关于是否带有贬义的问题,可以说,中国人认为这个词带有贬义。至于日本人的看法,应该与ja.wikipedia交涉。而不是单方面猜测。Cfso2325 2007年9月7日 (五) 00:01 (UTC)
支那(しな)は、中国または「中国の一部」をさして用いられる、王朝や政権の変遷を越えた、国号としても使用可能な、固有名詞の通時的な呼称。 本人日语不好大概意思是:支那是中国未统一前就开始使用,超越王朝、政权的变更,不是国号,对中国通称的固有名词 本来、差別用語ではないが、差別語的に使用された時代があったため、差別語とみなされる場合もある。 最初不是贬义词,因为有作为贬义词使用的时代,所以(现在)也有看作贬义词的情况 以上 也就是说:这个词是否贬义看场合而定 非常抱歉我并不是注册的,只能修改之前人的意见……
字面含意 vs 使用語境
我想「支那」一條有點混亂了含意及語境。
正如香港人稱西方人/白人為鬼佬,含意當然是不敬的(鬼佬 引伸作 不是人),但是現在在香港人使用語文的習慣來說,鬼佬不一定有惡意 (例如說 - 我去某國旅行既時候,啲鬼佬都好好人)。相反同一句說話換作「我去某國旅行既時候,啲西洋人/白人都好好人」,便會顯得很奇怪。
因此我覺得將字面含意及這個字的使用語境分開來寫會清楚及爭議少一點
我是Fumi@香港,要找我請用隔空傳音 2007年10月3日 (三) 10:55 (UTC)
- 有道理。其實此字就像一個中國人有英文名,個英文名後來比他的中文本名更為人所知,結果大家都以他的英文名叫他,但中文報紙要照顧中文讀者,所以把他英文名再用漢字譯音寫。例子: 羅定偉英文名叫Justin,個英文名比他的中文本名更為人所知,但由於唱片公司要照顧中文讀者/歌迷,所以把他英文名用漢字再譯音寫成側田。當然,明明有中文名卻要用英文名譯音是有點多餘,但字面都不至於有惡意吧? 所以要看用者的語境。
马来西亚华人不译为支那人
以下是从主页面撤下、内容不准确的的段落。—白布 (留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08:31 (UTC)
马来西亚支那人
在马来西亚的宪法裡正式称呼[原創研究?]当地的华裔为“支那人”(马来语:Orang Cina),也把华裔区分为“支那族”(马来语:Bangsa Cina)。马来西亚华族本身自称唐人或华人,“支那人”的称呼在马来西亚是被大众接受的,不过是一种异族的称呼,当地华团也有对此名称颇有意见。 2006年,马来西亚华总也对这个名称探讨过,不过并没有成为重要课题,而是未来将会改正的目标.
马来西亚各社群本身有互相蔑稱对方的习惯,例如:“支那阿伯”(马来语:Cina Apek)是一种蔑稱,指某人思想或外表像中国佬(大山沟),也专指某人听不懂英语的中国人。
- 马来语在古代大量吸收梵语,自古就依梵语称中国为Cina,至今一样把华人、中国人等都称为“Orang Cina”,用法如同英语“Chinese”一般,本地华人也不会把它翻译为“支那”或“支那人”,只有在日据时期,日军才在公文上把华人称做“支那人”。—白布 (留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08:31 (UTC)
- 马来西亚宪法中,没有特别提到华人与印度人,只有在保护土著权利的相关事项上提到各土著的族名,就是完全没有提到任何有关华人的字眼。—白布 (留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08:3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