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
模板参数错误!(代码36)
|
中国本土,又称 中国本部,英文China Proper,中英文莱里都有待考证,有人说旧指清朝的内地十八行省,清朝将领土分为内地十八行省和外围的满洲、蒙古、新疆、西藏五部分,限制汉族只能居住在内地十八行省,而不得移居到其他地方。内地十八行省,作为汉族的法定居住地区,其范围和历史上的中国正统王朝的主要统治区大体一致。在清朝末年,内地十八省被一些中国人称为“中国本部”,意指历史上中国的心脏地带,或相对于不断变动的中国外围之边疆地区(包含亚洲内陆地带与其它地方),。该名称的出现,具有政治意味,辛亥革命之前的革命党人亦以中国本部的十八省作为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范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本部的指称范围也在变化,由于清朝末年汉族人口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人们逐渐把东北看作也看作中国本部的一部分。而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全国的统一,对汉族的居住范围的限制逐渐取消,中国的全境在政治上被逐渐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中国本部成了一个政治上不正确的词汇,被人们所淡忘。
现在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中国本部一词具有冒犯性,因其暗指中国的部分领土并非“本部”、“本土”,“中国本部”一词由此可作为分离主义者的论据,是一种很不受欢迎的观念,因此“中国本部”、 “中国本土”的观念看来若非别有用心,便是陈腐而多余。另一方面,支持台湾、西藏、新疆或内蒙古独立的分离主义者则倾向于作出这样的区别,他们甚至会直称“中国本部”为“中国”,而以西藏、台湾等中国后来所添加的疆域为不属于中国本部的其他属地。然而,只要“中国本部”一词以其通常用法用来表示中国人历史上与文化人类学上的重心,而非政治相关的明确区分,则该词汇的争议性可以减轻。事实上,和历史上的每个大国一样,中国的演进是从核心区域至后来扩大成为实体,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词源
“中国本部”一词在中文中出现较晚,但至迟在1905年,邹容在其著作《革命军》中,提到了“中国本部”(见该书第四章“革命必剖清人种”[1])。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也提到了中国本部。[2]
英文中,用“China Proper”来指内地十八行省,出现得更早,早在17世纪,就有了这种说法,但“中国本部”是否就是“China Proper”一词的译文,则有待考证。
但如果指中国心脏地带,对应英文应当是China's Heartland,China Proper的意义相当于中国本身应有之地。 新疆、西藏、内蒙古、外蒙古等地区通常被视为在“China Proper”以外,台湾、满洲等地则存在争议。该词语所指涉的观念为:中国政治体的历史发展形塑了一个特定的“中国”社会体,而后期加入的其它领土并非一开始就是“中国”实体的一部分。很多人将此一词汇当成是政治正确的用法,其观念不为多数当代中国大陆人所悉。
清朝把统治区域分为内地十八行省和满洲、蒙古、新疆、西藏五个部分,只许汉族人在内地十八省居住,限制其移民到其它地区。这十八个省分别为:直隶(首都所在行省,现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安徽。17世纪以来,西方著作中常将清朝建省地区称为“China Proper”,用来表示汉族的法定居住区,对此,有人将中文翻译为“中国本部”或“中国本土”,该中文译名何时出现仍待考证,但有人认为这是词不达意的翻译,“China Proper”更准确的翻译应当是中国应有地区或者包含正当地区的中国。
“China Proper”的范围
“China Proper”的一种可能被接受的范围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传统疆域,或者说是汉族人所建立的朝代所统治的范围。但这是个模糊不清的定义,因为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疆界,汉、唐等朝甚至延伸至不被视为“China Proper”的地域,或甚至现代中国版图之外。而东晋、南宋则偏安一隅,当时的“中原”(即华北全境)由非汉族国家统治。清朝时期,全国粗分为各以不同的方式管制的五大区域:满洲、内地十八行省、蒙古、新疆与西藏,而内地十八省则成为一个对“China Proper”疆界的传统定义。但是,这个定义极为粗略,因为中国的文化、人种、与政体复杂度远非界线分明的五大区域足以解释与描绘。另一个暧昧情况由该18省自身导致:许多后人所排除于“China Proper”之外的地区,如台湾、东康、内蒙古中央与邻近缅甸边界的地区等,在清朝的部分时期的确属于18省的范围内。
“China Proper”十八省范围大致如下:北抵内蒙古,西邻西藏与新疆,西南至缅甸,南达越南及北部湾,东南至南中国海,东抵东海、黄海、渤海与满洲。其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
中国外围为众多中国非汉族部落所在,如匈奴、突厥与其它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曾试图入侵“China Proper”,但有时会被部分或全部汉化,如满族人。
另外也应当提到目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2002年前一直认为外蒙古(主要包括现在的蒙古国)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文中的“中国本部”一词
1875年时的中国心脏区域十八省。20年后,即1895年,台湾因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请注意图中云南省的西北部,现为缅甸之一部分。
中国心脏区域十八省的范围在清朝时期,和民族分布或许有一定联系;辛亥革命之前的革命党人亦以十八省为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范围。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行政区划颇有变迁,“中国心脏区域”已不再对应于人种、人口统计、或中国内部的行政区界。可能有西方人用“China Proper”来表示中国心脏区域,有人将其中文译为“中国本部”、“中国本土”等。“China Proper”及其中文译名“中国本部”、“中国本土”等词不为多数当代中国大陆人所悉。“China Proper”的观念可能暗示中国的心脏区域与满洲、内蒙古、新疆或西藏等地原本是分离的;甚至可以说,位于“China Proper”之外的区域相较之下称不上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多中国人觉得这样的观念具有冒犯性。
一个解释此观念的方式是参考使用“China Proper”及其中文译名“中国本部”或“中国本土”等词句。是用以将像英国与法国这样的国家区别自其殖民帝国的同样架构。然而“China Proper”以外的地区不同于英法的殖民地,这种解释通常会直接而且深重的冒犯到多数中国人民,甚至很可能被当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侮辱。第二种方式是参考使用“汉族聚居地”或“汉族区”,但由于汉族已经成为满洲、内蒙古大部的主体民族,于新疆与西藏也多有定居,但中国西南部却有许多地区为少数非汉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这一说法亦不确切。另一个可用的说法是“中原”,在古籍中提及蒙古或满洲入主“中原”时,代表他们占有“China Proper”,但现代“中原”主要指的是华北平原,或者单指河南地区,因此此词过于狭隘。最后一个可能的称呼方法是“一十八行省”或“十八省”,其为清朝治下,约略等于中国心脏区域的十八个行省。但“十八省”的说法对现代中国人来说相对陌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辖有包含22个行省在内的33个省级行政单位。
由此可见,将以上是相当于中国心脏地区的区域(China's Heartland)称为“中国本部”或“中国本土”,并不准确。汉族和中国是不同的概念,中文中的“中国本土”大致相当于英文中的Native China,而在这个意义上除了对China Proper的有争议的翻译外也没有“中国本部”的说法。如果是指汉族聚居地,要使用所谓Proper的概念,那么也只能用“汉族本部”或者“汉族本土”(Han's land Proper),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存在这种说法。
台湾
因为“China Proper”与台湾两者皆为具争议性之议题,台湾是否包含于“China Proper”的问题更具高度争议性。
通常说来,部分台湾人或非台籍的台独支持者主张台湾全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就历史上、文化上或其它观念立场上来说的“China Proper”。这样的观点自西藏与新疆独立运动的支持者获得强烈的同情,这将助长“China Proper”与“China”(“中国”)两者具差异性且互有区别的概念。
另一方面,不支持台湾独立而赞成中国统一立场的人士均认为台湾在任何方面皆为中国的一部分。甚至有些人将“China Proper”等同于“中国全境”,且认为中国的所有地区,不论为汉人聚居与否,皆为一体且不可分割。
参见台湾问题条目以得知更多关于台湾的政治地位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