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
上海話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上海市市區及其近郊一帶 |
母語使用人數 | 約1000餘萬 |
語系 | |
官方地位 | |
作為官方語言 | 無 |
管理機構 | 無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wuu |
上海話,又稱滬語,是主要分佈於上海市區的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上海話是現代吳語區中最強勢的方言,在江浙一帶乃至全國及海外各地華人社區都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有人將其當作吳語的代表。歷史上的上海對外移民風潮,使得上海話的影響範圍不斷擴張,如在香港、台灣以及美國、日本等地區國家,上海話的影響力亦不小。
歷史
上海話屬於吳語太湖片。是現代吳語地區的最有影響力的方言。這不僅是因上海的城市地位,更是由上海話的歷史形成和特點決定的。
上海舊屬松江府,曾隸屬嘉興轄下,語言以嘉興話為主。松江府成立後,松江地區方言在嘉興話的基礎上獨立發展,形成吳語中發展相對滯後的松江話。根據《松江府志》記載:明代是「府城視上海為輕,視嘉興為重」。而到清朝則是「府城視上海為輕,視蘇州為重」。蘇州話因其權威性和豐富的文學形式(吳語小說、傳奇、彈詞和民歌等)對上海話也有過重要影響。
上海開埠後移民大量湧入,各路移民的語言對上海話造成了一番影響,尤以寧波話為重。因為寧波移民較多,現在上海話的第一人稱複數「阿拉」和較多粗話髒話即來自寧波話。這樣,形成以上海本地話(松江話)為主,多種吳語方言(蘇州話、寧波話為主)的共存、混雜和融合的新上海話。新上海話繼承了老上海話的基本特色,融合了北部吳語的主流特徵,一躍成為太湖片吳語區發展最快的方言,也替代傳統的蘇州話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吳語方言,並與蘇州話一起成為當代吳語的代表方言。
人口遷移是造成上海話語音簡化並成為各地吳語「最大公約數」和代表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吳語使用者易於理解上海話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結構。所以上海話有成為吳語起碼是北吳語地區的通用語的基礎和趨勢,曾經在80年代前成為長三角地區通用語。目前由於推廣普通話,上海話在吳語區的影響力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強制推廣普通話,使得普通話取代了方言的作為主要的溝通工具。
語音
內部分歧
上海話內部有分歧,主要以年齡區別老派、中派和新派。
- 老派:聲母27個,韻母51個,聲調6個(陰平、陰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 中派:聲母28個(增加[ʑ]),韻母43個,聲調5個(陰平、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 新派:聲母28個,韻母32個,聲調5個(陰平、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下面關於語音的具體描寫以中派上海話為基礎。
聲母
跟多數其他吳方言一樣,上海話擁有一整套的濁塞音、不送氣清塞音和送氣清塞音的對立。此外,還有一套對立的清擦音和濁擦音。
唇音 | 齒音 | 齒音 | 齦顎音 | 軟顎音 | 喉音 | |
---|---|---|---|---|---|---|
不送氣清塞音 | p | t | ʦ | ʨ | k | ʔ |
送氣清塞音 | pʰ | tʰ | ʦʰ | ʨʰ | kʰ | |
(松)濁塞音 | b̻ | d̻ | ʥ̻ | g̻ | ||
(松)鼻音 | m | n | ȵ | ŋ | ||
先喉塞鼻音 | ʔm | ʔn | ʔȵ | ʔŋ | ||
清擦音 | f | s | ɕ | h | ||
(松)濁擦音 | v̻ | z̻ | ʑ̻ | ɦ̻ | ||
先喉塞近音 | ʔʋ | |||||
(松)邊音 | l | |||||
先喉塞邊音 | ʔl |
韻母
開口韻 | 齊齒韻 | 合口韻 | ||||||
---|---|---|---|---|---|---|---|---|
陰聲韻 | 入聲韻 | 陽聲韻 | 陰聲韻 | 入聲韻 | 陽聲韻 | 陰聲韻 | 入聲韻 | 陽聲韻 |
a | ɐʔ | ã | ia | iɐʔ | iã | ua | uɐʔ | uã |
ɛ | əʔ | əɲ | iɛ | iəʔ | iəɲ | uɛ | uəʔ | uəɲ |
i | iɪʔ | iɲ | y | yɪʔ | yɪɲ | |||
ɔ | ɔʔ | ɔ̃ | iɔ | iɔʔ | iɔ̃ | uo/ʊ | ||
ø | yø | |||||||
ɤ | iɤ | ɯ |
中古漢語的[-m]韻尾和 [-n]鼻韻尾在上海話中合流成鼻化,並最終丟失而併入了陰聲韻。一些中古漢語的[-ŋ]韻尾也變成了鼻化音。中古漢語的[-p -t -k] 在上海話中已經變成喉塞音[-ʔ]。
在一些變體裏,[u]的發音實際上是不圓唇的[ɯ]。
聲調
上海話音調向重音化方向演變,聲調從8個合併成5個,實際上只餘下一個降調(陰平)和一個平升調,變得十分簡單。這使得上海人講話聲調的自由變體相當寬泛,如降調調值讀成「53」、「51」、「552」都不影響聽感,平升調讀成平降升調也不會影響理解。語音隨着詞彙語法詞雙音節連調成為主流以後,上海話在吳語中最快進化到「延伸式」連調,後字都失去了獨立的聲調而弱化粘着,重又向屈折語變化。前字有聲調音位的作用,除此以外,只有一高一低或一低一高,上海話語流中的語音詞讀音已像日語的讀法。
目前,上海話語的語流中,相對穩定的音位有兩類,一類是聲母,一類是前字聲調,這兩類為首的音位對上海話語音正起着重要的穩定作用。(錢乃榮《上海語言發展史》)
由於人口融合帶來的快速蛻變,加之中、新派語音愈見受到普通話的大量影響,音節及聲調皆趨於簡化,已經越來越失去吳語的代表性及特性。所以說上海話已成為一種「有聲無調」,僅有音高重音的獨特漢語方言。
表記
- 請參見:上海話拉丁化方案
上海話作為一種重要的吳語方言,有不少拉丁化方案。這些拉丁化方案,基本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乃是上海開埠前後直至民國,西方傳教士為了便於在本地傳教,制定了多種上海話羅馬字將聖經等基督教文獻翻譯為上海土白。較為著名的是上海話教會羅馬字,例如:顧維鈞Koo Vi Kyuin。
第二個階段,乃是民國五四運動之後。受同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及漢語拉丁化運動影響,多種中國本土人士設計的吳語拉丁化方案得以面世。其中,與「北拉」同時期的「江拉」是這個階段的代表。
第三個階段,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上海話的研究得以恢復,上海話教學也產生對上海話拼音方案的需求。此時湧現出不同學者的上海話拼音方案。2001年,網上方言運動的發起人在新浪網推出了一套以國際拉丁字母拼寫和轉寫習慣為基礎的拼寫方案——「上海閒話abc」。之後,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網上亦湧現出一批上海話拼音方案。包括一些非拉丁文字的方案,比如以日語假名、韓語為基礎的方案。
詞彙
移民的方言在不同程度上沖淡了上海話中的土語特徵,發展了吳語公約數的成分。如「地方」取代了「戶蕩」、「場化」,「外頭」、「外面」取代了「外勢」、「外首」,「左面」取代了「左半爿」,「拿」取代了「擔」,「汏」取代了"淨",「回去」取代了「歸去」,「難為情」取代了「坍銃」。上海話在原松江片方言底層的基礎上迅速發展,使屬於吳語臨海僻遠地帶的、原來發展最為緩慢的、較蘇州話嘉興話保留更多古老特徵的舊上海話,在百年內一躍成為吳語諸次方言中發展最速的新上海話。
常用單詞示例
國際音標,按照中派上海話。
普通話 | 國際音標 | 漢字 |
---|---|---|
上海話 | [zɑ̃.'he.ɦɛ.ɦʊ] | 上海閒話 |
上海人 | [zɑ̃.'he.ɲɪɲ] | 上海人 |
我 | [ŋu] | 我 |
我們、咱們 | [ŋu.ɲi] [ɐʔ.lɐʔ] | 我伲、阿拉 |
他、她 | [ɦi] | 渠[1] |
他們 | [ɦi.la] | 渠拉 |
你、您 | [nɔ̃] | 儂 |
你們 | [na] | 㑚[2] |
你好 | [nɔ̃.hɔ] | 儂好 |
再會 | ['tse.ɦue] | 再會 |
謝謝(你) | [ʑ̻ia.ja.nɔ̃] | 謝謝儂 |
對不起、勞駕 | [te.vəʔ.ʨʰi] | 對勿住 |
但是、可是 | [dɛ.zɿ] [dɛ.zɿ.ne] | 但是、但是呢(必過) |
請 | [ʨʰɪɲ] | 請 |
那個 | ['e.tsɐʔ] [i.tsɐʔ] | 哎只、伊只 |
這個 | [gəʔ.tsɐʔ}] | 搿只 |
那裏 | ['e.tɐʔ] [i.tɐʔ] | 哎墶、伊墶(許墶) |
那裏(遠指) | ['e.mi.tɐʔ] [i.mi.tɐʔ] | 哎面墶、伊面墶 |
這裏 | [gəʔ.tɐʔ] | 搿墶(箇墶)(該耷) |
有 | [ɦiɤɯ.təʔ] | 有得 |
在、正在 | [lɐʔ.he] | 勒嗨(在) |
現在 | [ɦi.ze] | 現在 |
現在幾點了? | [ɦi.ze ʨi.ti 'tsɔ̃] | 現在幾點鐘? |
哪裏 | [sa.di.fɑ̃],[ɦa.ɺi.tɐʔ] | 啥地方、嚡里墶 |
什麼 | [sa] | 啥 |
誰 | [sa.ɲɪɲ],[ɦa.ɺi.ɦue] | 啥人、嚡里位 |
為什麼 | [ɦue.sa] | 為啥 |
什麼時候、何時 | [sa.zəɲ.kuɑ̃] | 啥辰光 |
怎麼 | [na.nəɲ],[na.na],[na.nəɲ.ka] | 哪恁、哪哪、哪恁介 |
多少錢? | [ʨi.di] | 幾鈿? |
對、是 | ['e] | 哎 |
不對、不是 | [m̩],[vəʔ.zɿ],[m̩.məʔ],[viɔ] | 嘸、勿是、嘸沒、覅 |
電話號碼 | [di.ɦʊ ɦɔ.dɤɯ] | 電話號頭 |
家 | [ǫʔ.ɺi.ɕiɑ̃] | 屋裏向 |
洗手間在哪裏? | [da.sɤɯ.kɛ ɺəʔ.ɺɐʔ ɦa.ɺi.tɐʔ] | 汏手間勒勒嚡里墶? |
晚飯吃了沒有? | [ɦia.vɛ ʨʰɪʔ.ku.ləʔ va] | 夜飯吃過了𠲎? |
我不知道 | [ŋɯ; vəʔ.ɕiɔ.təʔ] | 我勿曉得 |
您會說英語嗎? | [nɔ̃ 'ɪn.vəɲ ɦue.təʔ kã va] | 儂英文會得講𠲎? |
我愛你。 | [ŋɯ; e ɔ̃] | 我愛儂! |
我愛慕你。 | [ŋɯ; e.moʔ nɔ̃] | 我愛慕儂。 |
我很喜歡你。 | [ŋɯ; ɺɔ 'huø.ɕi nɔ̃ ɦəʔ] | 我老歡喜儂個! |
特有詞彙
豬頭三和壽頭,洋盤和沖頭,軋台型和出風頭,大興和大卡,赤佬、摜浪頭、狗皮倒灶、扒分、吃生活,差頭。
具體如下:
外加:而且;另外 |
敲竹槓:敲詐 |
外來詞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由於頻繁同外來語接觸,上海話吸收了大量外來詞彙,通過音譯、意譯或引申義等形式融入了上海話中。其中聯繫較多的語言有英語和粵語等。如「亨白浪打」便出自粵語;「凡士林(vaseline)」、「水門汀(cement)」便出自英語。雖然這些外來詞彙中很多都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增加了許多上海話甚至普通話中的詞彙。很多詞彙一直沿用至今,如:蹩腳(bilge)、高爾夫球(golf)、啤酒(beer)等,部份詞彙已經傳至其他方言區(包括官話區),成為漢語中被普遍認同的詞語,如:麥克風(microphone)、時髦(smart)等。
具體如下:
bilge:蹩腳 |
on-sale:盎三 |
發展現狀
1930年代是上海話的黃金時期。和香港類似,上海的作家們意譯或者音譯很多英文單詞,用到書面文本中去,通過當時上海極其發達的各種平面媒體進行傳播,然後被普通話吸收。但近二十年來,由於普通話的推廣與對普通話的依賴,上海話的造詞能力嚴重衰退,只出現了一個語式「勿要忒……」,以及「淘漿糊」等屈指可數的幾個新詞。
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上海各學校統一用普通話授課,很多學校對說方言的行為扣品行分處理。可以說是「進了學校門兒,就到了北京城兒」了。另外在媒體傳播方面,政府取消了幾乎所有廣播電台和電視節目中的上海話內容。90年代初,上海話的電視連續劇《孽債》受到上海觀眾的歡迎。但是第二部滬語連續劇在開播之前被叫停,後來只播出了普通話配音版本。在近幾年上海的電視螢屏上也出現了一些以上海話為主要語言的處境喜劇,如《老娘舅》等。很多上海話培訓部也因為學員不夠而關門。著名滬劇演員馬莉莉發現已經很難招聘到發音合格的年輕滬劇演員,對此她曾提出建議,要求對上海話進行保護。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對此做了肯定的批示。[3]
2001年,網上方言保護運動發起人上海閒話abc發表【吳語文化價值及推廣普通話文化缺陷 】一文揭開了吳語保護運動的序幕[4]。 2005年以來,上海輿論界「保衛上海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當今許多上海的兒童已經無法全部使用上海話和他人溝通了,甚至出現全然不會講的情形。《新民晚報》某文認為「在浦東講上海話是沒文化的表現」[5]。招致上海本地人廣泛批評。對於日益增長的保護傳統上海話的輿論呼聲,上海市的教育部門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主要的公立幼兒園內,都配置了上海話的教師。兒童們每周會有一節上海話的課程[6]。
上海話的處境嚴峻,有可能會是中國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個。[來源請求]上海作為中國最繁華,經濟及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推廣普通話,在促進經濟發展,減少人與人之間溝通障礙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造成了傳統方言的消失,以及傳統地域文化的消失。
來源註釋
- ^ 俗作「伊」
- ^ 源自「爾[n]拉」合音
- ^ 山坳中的上海話
- ^ 吳語文化價值及國語文化缺陷
- ^ 「新上海人」,浦東密集度最高,辦公大樓里最多。到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都說普通話,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有點像美國土著紅種人。, 《新英雄闖蕩上海灘,不限戶籍個個精英》, 2月4日, 上海《新民晚報》
- ^ 幼兒園小孩要學上海話 「鄉土文化」正式被納入課程
參考資料
- 錢乃榮著,《上海語言發展史》
- 上海閒話碎語 著者:薛理勇,出版社:上海辭書,ISBN:7532619206
外部連結
- 江南雅音話吳語
- 上海吳語手冊2009版(上海話讀音字典)
- 上海話拼音輸入
- 學說上海話
- 吳越家園
- 吳語協會
- 在線吳音小字典(含上海市區音系)
- 吳語通用拼音輸入法(支持上海市區音系)
- 上海風情話(香港電台節目)
- 上海話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