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協會
香港房屋協會(英文: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簡稱房協,是香港法定非牟利機構,是香港兩個提供資助房屋的機構之一。
歷史
1948年,以倫敦市長捐贈的14,000英鎊「空襲救災基金」(Air Raid Distress Fund)成立,主要解決在香港政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未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前,香港貧苦市民的住屋需要。
香港房屋協會於1951年取得法定機構的資格,並於1952年開始獲政府以低於市價批出土地,興建供低收入人士入住的房屋。由於香港房屋協會興建的樓宇,在地價上獲政府優惠,因此被視為資助房屋。
由1968年開始,香港政府就不斷邀請香港房屋協會執行個別資助房屋項目,包括1968年的市區改善計劃,1970年代的郊區公共房屋計劃,1980年代作為輔助香港房屋委員會居者有其屋計劃(簡稱「居屋」)的「住宅發售計劃」,1990年代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以及董建華上台執政期間的首次置業貸款計劃。
由於香港房屋協會經常獲政府注資,以及參與執行房屋政策,因此,儘管香港房屋協會經常強調其非官方身份,但不少市民都視為一個半官方組織。
現時,香港房屋協會不但提供資助房屋,還與市區重建局參與市區重建計劃,並推出樓宇管理維修綜合計劃。
香港房屋協會的總部設於香港銅鑼灣告士打道280號世界貿易中心29樓。 2010年3月23日香港房屋協會購入鰂魚涌英皇道1063號富通中心,作價十八億二千五百萬元,以該廈總樓面約289540方呎計算,平均呎價6303元。
轄下屋邨
資助房屋
香港房屋協會所興建的公營房屋各單位幾乎全部都建有露台。另外,廚房的大小也比房委會所興建的公營房屋為大,有獨立的廚房窗户,有別於房委會公屋的抽油氣管要通過露台排出,單位的設計有某程度上與香港私樓也有相似。
自2000年起,香港房屋協會已經再沒有新的公共屋邨落成。
- 郊區公共屋邨
- 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
- 住宅發售計劃
- 已拆卸屋邨
*公營房屋與住宅發售計劃混合發展
非資助房屋
- 市區改善計劃
- 市值發展項目
市區重建項目(與市區重建局合作)
市建項目
香港房屋協會於2002年與市建局簽訂「合作備忘錄」,組成策略性合作夥伴,利用雙方的長處和資源,加快各項市區重建計劃。房協負責開展前土地發展公司轄下25個政府承諾盡早落實的其中7個項目。
- 深水埗保安道/懷惠道(預計於2010年完成,提供326個單位)
- 筲箕灣筲箕灣道/南安街(預計於2011年完成,提供200個單位)
- 深水埗青山道/昌華街(預計於2012年完成,提供149個單位)
- 深水埗青山道/興華街(預計於2012年完成,提供80個單位)
- 深水埗元州街/興華街/青山道(預計於2012年完成,提供356個單位)
- 深水埗興華街/元州街/福榮街(預計於2012年完成,提供333個單位)
- 西灣河西灣河街(預計於2012年完成,提供88個單位)
活化保育
2006年3月,房協宣布斥資約一億港元推出與市建局合作的首個活化及保育項目,在灣仔石水渠街「藍屋」的建築物進行鞏固及復修工作。該項目亦包括復修慶雲街2-8號及拆卸景星街8號的樓宇,以建設露天廣場,突出地區的傳統文化,並提升社區設施。
- 灣仔石水渠街/慶雲街/景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