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纵书与横书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zechwan001留言 | 贡献2010年9月21日 (二) 09:46 中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繁体中文报章经常会横排、竖排混用,以迁就排版。

东亚汉字圈语文使用的方块字可以横排或者竖排。横排指文字左右并排;竖排则指由上而下排列。一种语文没有限定书写方向,而横排、竖排、甚至混用均可,是现代语言文字比较少见的现象,是方块字语文的一种特色。

传统的汉文、以及受其影响的日文朝鲜文都是竖排的,亦即先由上至下书写,一行写完再向左方发展。因此,竖排的书籍都是开左边、往右边翻的。汉字以及日语假名的笔划结构也适合这种书写原理。

传统上汉字只能直写,匾额、招牌这些右至左横排书写的特殊情形,其实是一字一行的直写。在欧洲语文的影响下,汉字圈于近代开始出现由左至右横排书写,写完一行向下发展。中国大陆的普通印刷品和朝鲜文甚至几乎完全不用竖排。

同属东亚的蒙古的拼音文字蒙古语则有两种书写方式:在中国内蒙古使用的传统蒙古语字母是竖排的,即先由上至下书写,但与中、日、韩文不同的是写完一列后向右发展,而不是向左;在蒙古国则使用从俄国引入的西里尔字母,由左至右横排。此外满文亦是由上而下书写。

横排与竖排之别

虽说汉字圈的语文竖排和横排均可,但草书书体因为运笔方法等原因而比较适合竖排。另外,横排和竖排文字有些个别字元写法会不一样:

  • 标点符号中的逗号顿号句号在方块里的位置。横排标点符号置于左下角,竖排置于右上角,但是在台湾则统一置于行中。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等会旋转90度书写。
  • 日语长音棒线()及中文注音符号中的“ㄧ”也会和破折号一样,旋转90度书写。
  • 日语的拗音假名(等)和促音假名(),位置和逗号等标点符号一样;横排置于方块左下角,竖排置于右上角。
  • 用于表示生僻字发音的旁注标记,和正文同样方向排列。

至于表示数字,横排多会使用阿拉伯数字,而竖排多会使用汉字数字。竖排如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则可以照常书写,或顺时针90度旋转并排,以配合竖排行文方向。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左右两旁对联竖排;上方“正大光明”横匾从右至左书写。

现代横排绝大多数是由左至右书写的。看似由右至左书写的横排,多数其实是每行只有一个字元空间的竖排,常见于牌匾、日式门帘等。汽车车身或标志牌的右侧,可能也会右起横排书写。汽车右侧是因为行文方向是从车头往车尾;标志牌则是为了配合另一边的书写方向。

蒙古文如果使用畏兀儿蒙古字母则由于字母形状多用竖排,同样如果使用西里尔字母则必须横排。

南宋杨辉三角形。由此可知,中文在传统上仅有竖排写法,标题则一字一行。

历史

中文

File:HKG006.JPG
香港旧版五元硬币,“香港伍圆”四字由上而下、由右而左书写

甲骨文主要的文字排列由上自下,至于左右顺序学者意见不一。据推测,纵向由右至左的排列方式主要来自于书写竹简时右手持笔,左手持简并顺势将其排列的方式。[1]

世上哪本才是首本横排的中文书刊并无定论,以下是各方学者的主张:

  •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澳门印行的《华英字典》(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首本汉英字典;
  • 卢戆章的著作《一目了然初阶》(1892年),以汉字和拉丁拼音对照[2]
  • 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3]
  •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杂志。当时创刊号谓:“本杂志印法,旁行上左,并用西文句读点之,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式,非故好新奇,读者谅之。”[4]

无论如何,横排中文书集直到20世纪初仍然是稀罕之物。1917年,《新青年》第三卷第三期发表了由钱玄同写给陈独秀的公开信,钱认为阅读竖排的文字既费力、也不符合人体眼睛设计,而且汉字笔划也符合左起横排[5]。钱玄同多次发表同类主张,而陈独秀也认同,但始终未能成为主流。[4]但是到了1940年代,不仅是寻常书刊,学术著作也出现了自左至右横排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实施汉字简化政策之前,已逐渐推广印刷品文字横排。1955年1月1日起,《光明日报》等率先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等中央、地方报一律改为横排[6]。竖排文字一直到1980年代早期还在大陆少数出版物(如某些连环画)中使用。目前基本只有新印古籍、学术著作和现当代人的古体诗文集还使用竖排,而引进的日本漫画至今还使用竖排。在出版界以外,竖排文字主要出现在政府部门牌匾、报章标题和正文等场合。简体中文竖排格式分为左起和右起两种。

新加坡教育部1974年起也规定教科书和华文考试需用左起横排印刷[7]

中华民国(台湾)政府则由2005年1月1日颁布公文横式书写,将沿袭已久的公文“直式书写”习惯全面改成“横式书写”。对于需要混用英文的文书,宣称可以避免阅读障碍,但也备受争议。

至于,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等使用繁体中文的社群则没有规定出版物的文字方向。1990年代起,有多使用横排的趋势[8],但无阻竖排的书刊继续印行。部分报纸甚至同一版会有横排和竖排的文章[9],或者标题用横排、内文有竖排(如自由时报部分版面)。

日文

昭和13年(1938年)发行的50钱钞票。可见“大日本帝國政府紙幣‎”等横排文字从右边读起。

日文由于模仿了汉文的书写方式,因此传统的日文也是竖排的,先由上而下、再从右至左书写。偶尔也会因为书写面积限制而采用横排,如日式门帘和寺庙的牌匾,但仍然是从右边读起,是为每行只有一个字的竖排。直到江户时代,传统的竖排文字受到洋学蘭学‎)潮流的影响,而开始出现模仿欧洲文字的横排书写。

横排日文广为流行之前,外文和日文并排的文字阅读甚为不便:外语会如常横排印刷,日语却由于要竖排而旋转90度印行。明治18年(1885年),首次出现日文横排印行的书籍《袖珍插图德日辞典》(袖珍挿図独和辞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除了混合欧洲文字书写的文字之外,以一般大众为对象的报纸、广告排版等,如需横排则仍然由右边读起。

根据屋名池诚的研究,在1940年左右,日本各地开始出现讨论统一横排文字方向的趋势。1942年7月,文部省辖下的谘询机构国语审议会,发表统一为左起横排的报告[10]。战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部派遣美国的教育使节团到日本,检讨学制改革。使节团的报告书提出采用罗马字废除汉字等运动,从而引出“模仿西欧的左起横排是革新的、右起横排是保守的”观念与形象,右起横书从而更进一步衰落。1946年1月1日的《读卖报知新闻》、以及1948年3月发行的B50纸币,成为了左起横排的开端。供日本政府各官厅使用的公文格式的指引《公文作成要领》,也指出“为了增进职务效率这一目的,文件书写方法[...]应当尽量广泛使用左起横排”。[11]

朝鲜文与韩文

在现今韩国,直排书写相当罕见,主流仍为左起横排。比较特例的是外语电影的字幕,一般而言却是置于画面右侧,并使用直排。一如中文,传统上的韩文为右起横排,但现今已习惯左起。

另外,直排及横排的标点符号在南韩标准语(표준어)有不同写法。直排使用类似日文的符号,横排则使用西式标点。

其它文字

除上述三类使用较大的文字外,还有蒙古文满文西夏文回鹘文东亚文化圈文字在古时多以竖排。

实例

中国大陆

北京天安门的简体字标语采用横排,由左边读起。

中国大陆新加坡推行简体中文之后,竖排文字已经不多见于出版物,只有在排版空间有所限制的时候,如部分报刊标题、书脊、招牌、标语、旗帜等会看到。长篇的简体中文出版物一定是用横排的。但传统文化内容,如大部分书法作品(硬笔书法除外)、请帖、和全部对联即使用简体字仍然是竖写。另外,大陆出版的排印古籍,多数仍是用繁体字竖排的。有不少人的名片或者私人书信也是竖排。朝鲜半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也以同样的方法处理朝鲜文。

台湾

泰安旧站站名牌采用右书

相较于推行国语政策,中华民国政府对于文字政策显得十分消极,包括规范字体、书写方向从未有任何强制政策。此种自由情况延续至今日之所辖台澎金马地区,即文字排列方法混用随处可见,有时造成部份困扰。例如早期火车站之站名牌采右横书,旧山线泰安车站(1998年废止)即成了“安泰”,英文部份亦牵就其排序成了“AN TA”(注:TA疑为误用,应为TAI),保留至今成为一大观光特色。

至于台湾、港澳的中文日文,横排和竖排都会使用,但日文使用竖排的场合较多。由于竖排是传统书写的方法,书法国语教科书、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报刊的部分版面等,多会沿用竖排,但是使用竖排也不限于传统用途、如漫画。日式个人名片,写日文的一面多会竖排、另一面英文的则横排。横排则用于外语、数学、科学、音乐等类别的书刊,以配合其他文字的排向。这也可能是为了方便电脑排版所致。竖排书刊可能会有些栏目或页面使用横排,以迁就版面设计。

其他

竖排的书刊一般会左开往右翻、横排的书刊则右开往左翻,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中国大陆的报刊有时会使用竖排左起格式。香港大部分报章均为左开往右翻;不过2003年改版后的《明报》虽然全部使用横排,但继续沿用适合竖排的左开往右翻设计。

另外,由于简体中文通常使用横排,美国的繁体中文报章《世界日报》改成横排后,被一些读者视为立场偏向亲北京的举动。[12]

File:01142.jpg
台湾横式公文

漫画

由日本发扬光大的漫画,多数采用竖排文字;书册左开往右翻,每格的图画也会因应配合,由上方先看右、再看左,再往下看。这种排版方式也适合汉字圈的市场,所以日本漫画的中文版也同样会采用竖排。不过,这些漫画要打入文字不能竖排的市场,则可能需要稍作改动。一些翻译成英文版的日本漫画,可能会保留原有的排版方式,但会预先“教导”读者如何翻页阅读。另一些版本会印刷原图的镜像,让全册右开往左翻,适合英文行文方向。

电脑文书处理

电脑是由使用左起横排的英语国家美国所发展的,所用的阿拉伯数字系统也是横排的,因此就初期性能较差的电脑来说,横排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时用电脑排版的汉字圈语文,多数也采用了横排。

但由于台湾公文书、文史教科书、文学向来都使用直排,台湾出产的电脑软体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支援竖排功能。除倚天中文系统本身以列印码方式提供竖排功能(即画面显示是横排,列印出来才是竖排)外,专业的排版软体如新人类莎士比亚从最早版本就一直支援在同一个版面上进行横竖排并陈的排版。而中国大陆金山公司WPS也加入了竖排支援。日本则有一太郎排版系统支援竖排,且日本早年流行的文书处理器均有支援竖排的功能。

此举使国外的排版软体也必须支援竖排才有办法进入台湾、香港、日本的市场,如Microsoft Word文书处理软件就引入了竖排系统。后来的一些电子书籍贺卡制作软件等,也加入了兼容竖排的功能。

目前能够进行竖排编辑与桌面出版电脑文书软件Adobe IndesignMicrosoft WordQuarkXPress等等,这些软体对于中文竖排编辑的支援主要有:增加中英文混排,可以将中文字型与西方语言字型结合成自订的字体集;避头尾功能,能自动不让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或行末,减少中文排版上的不美观[13]。过去这些功能必须要进行外挂程式才能够实现,目前新的桌面出版软体则都支援了中文竖排功能。

但另一方面,在台湾行政院规划提出后,立法院于2004年将政府公文一律改成横排印刷,以方便e政府运作、并方便混合西方语文及数字的排版。但这一举措被部分人士抨击为背弃传统[14]。虽遭到不少阻力与质疑,但从2005年起,台湾政府仍积极推动公文横式书写,规定公务机关与学校使用统一的直书横式格式,企图改善台湾境内语文排列的紊乱现象。

互联网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网页在显示汉字的时候会采用横排方式。但由于有将支持竖排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所编辑之文档转换为网页的需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引入了一些CSS扩展以表达这样的文本。2001年,添加writing-mode支持的草案被提出[15],但最后并没有成为标准。目前,只有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能直接支持竖排方式。

在中国大陆,自2008年中起,由于越来越严格的互联网审查,一些上网者编写了简易程序[16]将横排文本转换为竖排,以逃避审查。这种程序会把文字的顺序进行实质性的重排并插入一些竖线等分割符,因此不需要浏览器的支持也能正常阅读。而由于文字的顺序都是倒乱的,一般的关键词过滤程序将失去效用。

相关事例

武汉大学正门题字
  • 熊猫”原称“猫熊”,意思是脸型像那样的。有指1940年代重庆北碚博物馆展示了猫熊,标示以左书为“猫熊”。由于当时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经开始习惯左到右的中文读法,所以被误解成“熊猫”,在以讹传讹下,“熊猫”和“猫熊”一起,成为该种动物的称呼。
  • 台湾高雄市中国钢铁公司过去在厂外招牌和制服上制作右起的“中国钢铁”四字,因此该公司常有人戏称“铁钢国中”。[17]
  • 中国武汉大学正门牌坊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是右起的,常被学生戏读为“学大汉,武立国”。
  •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蒋经国10圆纪念币之中文排版,采用左起横书,与现行之普通拾圆硬币采一字一行的竖排相反;其中所铸文字“国泰民安”中的“国泰”,有时会被误认成“泰国”(Thailand),引为趣谈。

资料来源

  1. ^ 许进雄:[<简明中国文字学> <本论・第二节 书写方向> 18~20页]
  2. ^ 方舟子汉语拼音化的先驱
  3. ^ 刘德隆商务印书馆〈英文汉诂・叙〉释文
  4. ^ 4.0 4.1 樊洪业(2000年):汉字“横行”第一刊,载《科学旧踪》,江西教育出版社。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FHY”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 原文:“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直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字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文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
  6. ^ 新中国初期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大事,载中国语言文字网
  7. ^ 谢世涯(1997年)新加坡汉字规范的回顾与前瞻,发表于“第四届国际汉字讨论会”。
  8. ^ 见“海外媒体的相异性降低”段,程曼丽:海外华文媒体的新变化,原载《新闻战线》2004年第十期。
  9. ^ 香港苹果日报》2005年副刊排版。
  10. ^ 屋名池 诚(2003年):《横書き登場 -日本語表記の近代-‎》,岩波书店出版,ISBN 4004308631
  11. ^ 公用文作成の要領‎》,1951年10月30日,日本国语审议会审议决定,1952年4月4日内阁官房长官依命通知。
  12. ^ 美国华文报纸调转方向,原载《纽约时报》,2002年3月25日。
  13. ^ Adobe InDesignCS 中日韩模组初探
  14. ^ 台湾立法将文字排版改成从左到右,载美国之音中文网,2004年5月5日。
  15. ^ W3C. CSS3 module: text W3C Working Draft 17 May 2001. W3C. 2001年5月17日 [2009年1月17日] (英文). 
  16. ^ 网生代. 几个假古文竖排在线转换器. 网生代. 2008年7月3日 [2009年5月17日]. 
  17. ^ 《再见,中钢:王锺渝在中钢的故事》 ISBN 9570823585

参看

外部链接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