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林朕圀對話 | 貢獻2010年10月23日 (六) 17:00 (請自己去找資料吧!)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海瑞(1515年1月11日—1587年),字汝賢,自號剛峰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瓊州府瓊山縣(今屬海南省海口市)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式舉人。初任福建南平縣縣學教諭,後相繼任浙江淳安縣知縣嘉興府通判戶部主事應天巡撫右都御史等職。因秉公斷案,被百姓稱為「海青天」。

生平

海瑞的仕途坎坷,屢次受到排擠,被嚴嵩之爪牙鄢懋卿彈劾,更曾因批評嘉靖皇帝朱厚熜迷戀方術,冒死上《治安疏》,直言皇帝無道,「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希望皇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之間」,「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皇帝看後勃然大怒,叫人拿下,太監黃錦說這傢伙已經準備好棺材待死,是不會逃跑的。皇帝聽後嘆氣,又從地上揀起奏本一讀再讀。刑部主張處以絞刑,為首輔徐階所救[1],只是罷官入獄。嘉靖皇帝說:「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皇帝病死後,海瑞獲釋復官。獲釋前提牢主事(典獄長)以酒菜來款待,海瑞以為將要被押赴斬首,安然享用,提牢主事告訴他,皇上今天駕崩,你要出獄了。海瑞聞聽,「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

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受到首輔徐階提拔,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時江南土地兼併嚴重,於是海瑞懲貪抑霸,整頓吏治,修浚吳淞江白茆河,清濬大量良田可安置13萬災民。海瑞當上江南巡撫時,首輔徐階家族世代共佔田二十四萬畝[2],百姓向海瑞投牒訟冤者日以千計,海瑞要求徐階退田,徐階退了一些,海瑞並不滿意,弄得徐階很難堪[3],最後退了一半的田地,其子徐璠徐琨被判充軍,徐階之弟侍郎徐陟被逮治罪。此時海瑞被譽為「海青天」,亦稱「包公再世」。隆慶四年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被迫離職,「民聞訊,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4]張居正給海瑞寫信,稱「存老(徐階)之體面,玄翁(高拱)之美意」,但沒有提拔他的意思,閑居家鄉十餘年。一生節儉勤勞,為母親謝氏祝壽,只買了兩斤肉,震驚全國。萬曆十三年(1585年)以薦被任為南京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但都只是虛銜。萬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卒於任上。去世的前幾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來的六錢銀子。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遺物,僅餘葛幃舊衣,無以為殮,不禁潸然淚下,幸賴同僚捐治葬具。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

民間流傳有許多關於他秉公斷案的傳說。有《海剛峰集》和多種版本的《海瑞文集》流傳於世。後來,他的部分事蹟被寫成《海瑞罷官》和《十奏嚴嵩》兩個劇目。

海瑞的家庭生活存在着矛盾和衝突,他由寡母謝氏帶大,34歲之年尚同母睡一房,婆媳之間經常不合,明代沈德符寫《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房寰曾經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甚至在花甲之年,還納了兩位美妾,以至引起妻妾相爭,有二人同日自縊[5]。又先後將長房潘氏、二房許氏休棄,逐出家門。兒子海中行死得不明不白,女兒因為吃小童送的餅,受海瑞嚴責,絕食七日後竟活活餓死。

註釋

  1. ^ 談遷國榷》載徐階庇護海瑞,世宗說:「相國右瑞,豈少朕耶?」
  2. ^ 朱國禎《皇明史概》〈大事記〉卷 38 :「徐在事久家富,傳言有田十八萬畝,諸子嗜利,奴僕多藉勢縱橫。」伍袁萃《林居漫錄》卷 1:「華亭在政府久,富於分宜,有田二十四萬,子弟家奴暴橫閭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徐階曾辯解:「至於家下田宅雖不敢言無,然亦原無十萬。」(《世經堂續集》卷 11〈復曹貞菴司空〉);徐階還寫信給潘恩闢謠。(《世經堂續集》卷 11〈復潘笠江〉)
  3. ^ 海瑞復書云:「近閱退田冊,益知盛德出人意表,但所退數不多,再加清理行之可也。昔人改父之政,七屋之金須臾而散,公(徐階)以父改子無所不可。」(海瑞《海中介公全集》卷 5〈復徐存齋閣老〉)
  4. ^ 徐階致書友人興嘆云:「敝鄉近來誠為新政所困,然剛峰(海瑞)初意亦出為民,只緣稍涉偏頗,刁徒遂乘之妄作,偽播文檄,謬張聲威,煽惑愚頑,凌蔑郡縣,始猶誣訐,繼乃扛抬,白占田廬,公行搶奪,紀綱倫理蕩然無存,不獨百姓莫能存生,而剛峰亦因之損譽,良可慨也!」(徐階《世經堂續集》卷 11〈復翁見海中丞〉。)
  5. ^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戴鳳翔竟說,7個月之前,海瑞的一妻一妾在一個晚上一起死去,很可能出於謀殺。儘管海瑞答辯說他的妻妾在陽歷8月14日自縊,而妻子則在8月25日病死,但是給事中的參劾已經起到了預期的效果,不論真相如何,許多人已經懷疑海瑞確係怪僻而不近人情,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家庭悲劇。」

參考

  • 《明史·海瑞傳》(卷226,列傳114)
  • 《中國清官的歸宿》,齊魯書社,1999年
  • 《品人錄》,易中天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