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和製漢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ZOEYCHEIN留言 | 贡献2010年11月29日 (一) 07:40 半和製漢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和製漢語
假名わせいかんご
平文式罗马字Wasei Kango

和製漢語又稱新漢語,是日語的辭彙來源之一。意指汉字引入日本後,日本自己所創造、流用他意的汉语詞彙。此類詞彙讀音上是漢語,但是日本所自創,或是在日語中使用的意義已與原先在中文裡的意義有所差異。

另一方面,19世紀末起,大量日文漢字詞流入中文,以外来語之姿逐漸定著在今日漢語裡,這些「源自日文的外来語」有時也直接稱和製漢語。(此定義的和製漢語請參見漢語中的日語借詞條目。)

歷史

幕末之前的和製漢語

日本自古就從漢語借用了大量的漢語詞,逐漸能靈活使用漢字後,也開始創造一些新的漢語詞。 所謂「漢語詞」,是指以源自中國古代發音讀出的詞,與現代漢語音可能有相當落差。相對的是「和語詞」,是日文自古而有的詞彙(但多半也訓以漢字,故漢字詞不見得是漢語詞)。

  • 和語轉變成漢語讀法,如:原讀おほね的「大根」(蘿蔔)逐漸改念為だいこん,後者為漢語音讀的發音,所以歸類成漢語詞。
  • 和語的片語依照漢語語順加以倒裝,如:從「腹が立つ」(生氣)創造出「立腹」這個詞,念成りっぷく,這也是漢語發音。
  • 為日本特有的藝術、文化、職業創造的新詞,如:「芸者」「介錯」。

幕末之後的和製漢語

日本在19世紀明治維新的時期,大量歐洲詞彙湧入日本,在翻譯時往往陷入不少無詞可用的困境。 例如,夏目漱石曾經留下這樣的日記:

law ハ nature ノ world ニ於ル如ク human world ヲ govern シテ居ル

即便在19世紀中期,這些英文字竟然都無詞可用,於是日本學者或由古書既有詞彙發想新義,或以漢字的望文生義特性獨立創造新詞,逐漸累積了大量的新漢字詞,例如上文如今可寫成:

法律ハ自然ノ世界ニ於ル如ク人類世界ヲ統治シテ居ル

此例中,許多詞彙選自漢語現有詞彙作為對譯語。不過「世界」一詞就經常被認為是廣義的和製漢語。[1] 古漢文「世界」一辭是佛教用語,可能指國土、人間界(如「三千大千世界」)、環境(如琉璃世界[2])。而今表示全球所有國家的用法源自日語。[3]

其他如電話[4]科學哲學[5]等,都是這個時代創造出來的和製漢語詞。 事實上極大多數的和製漢語都在這個階段誕生。

特色

造詞原理

這些由日本自創出來的漢詞,多数来自对西方词语(英语法语俄语等)的翻译;有些日製漢語是因應翻譯而新創的語彙,有些則是中文古文中既存,但被賦予現代的意義的辭彙。

和製漢語造詞原理多使用意譯音譯者為外來語,非漢語),又可細分下面這些特徵:

  • 抽象化漢語原有詞彙
    • 廣義化。例:「社會」作為“society”的譯語,社會在漢文原指春秋两季鄉村学塾举行之祭祀土地神的集会。[6]
    • 狹義化。例:「經濟」作為“economy”的譯語,經濟一詞出自漢文「經世濟民」,包含政治、經濟等抽象意義。在當時的中國翻譯中,經濟原名資生學。
  • 使用漢字的造詞力直接新創
  • 使用造詞力強的詞尾大量製造新詞
    • 如「~化」、「~的」、「~性」

創造於明治維新時期的和製漢語,由於多是為了翻譯外文中日語本所沒有的詞彙而創的,通常具有「能與原文詞意義完全匹配」的特性。 如「名詞」是「noun」的譯語,專為“noun”一詞而創,所以這兩個詞可視為完全等意。

同時,這時代的和製漢語也效法西文裡的「後綴」用在漢語詞,如使用「~化」作為「~ize」的譯語、以「~主義」作為「~ism」的譯語。

半和製漢語

前述「世界」、「社會」、「經濟」等原出於漢語,在日語中借為歐文翻譯,賦予新意義的用詞,屬於廣義上的和製漢語。有人將這類詞彙稱為半和製漢語[7],也有人不將他們視為和製漢語。

而「電話」、「製紙」、「製糖」、「催化劑」、「硝子」、「機能」可視為純粹的和製漢語。

重語意而忽略聲音

日本知名中文学者高島俊男在《漢字與日本人》(『漢字と日本人』)一書裡, 認為幕末之後以驚人速度創造出的這些翻譯用和製漢語,因為在極短期間被創造,雖然活用了漢字的造詞力,但在語音辨識性上效果並不好。 知名的例子還有「科学」與「化学」都念成「かがく」、「市立」與「私立」都念成「しりつ」。 由於這些詞會存在的語境都很像,光靠聲音無法辨識確實很容易造成溝通問題。 有時只好使用訓讀的和語發音,故意將化学都念成「ばけがく」,將私立念成「わたくしりつ」加以區分,但這並不是正式的念法。

參見

註釋

  1. ^ 高島俊男『漢字と日本人』文春新書 2001
  2. ^ 紅樓夢。
  3. ^ 教育部國語辭典 [1]
  4. ^ 漢語原譯「得律風」。 王彬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5. ^ 這兩個詞由明治時代日人「西周」與福澤諭吉所創。 [2]
  6. ^ 在日本society原多譯為「世間」或「浮世」,直到1875年福地源一郎於報紙上首度將society譯為「社會」,並在旁加註「society」,從此確立此譯詞為society的對譯語。 [3]
  7. ^ 中日外来語の対照分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