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hizhao留言 | 贡献2004年9月16日 (四) 14:0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1978年末以来,中国领导人改变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从旧有的缓慢、低效率的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导向的经济模式,但中国共产党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改革下,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原先的农业合作社,允许工业企业中的企业领导有更大的控制权,允许私人经营服务业以及轻工业,并打开国门,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实行被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

背景

政府不断强调增加个人收入,并鼓励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产量。政府也将外贸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因此20多年间在中国建立了超过2000个规模不一的经济特区,为外资提供更宽松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国资本。改革开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来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四倍,并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的标准,则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整个国家由于人口太多,还是比较贫穷,基本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7~8%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还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农业工业仍然是主要的产业,在临近香港台湾的地区以及上海,大量的外国投资刺激了当地的进出口贸易。

中国的领导层非常有经验,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引入了许多资本主义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这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局面:官僚主义、倦怠、贫富差距和失业人口上升。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

  • 为新增的劳动力以及数百万的失业工人增加就业机会
  • 减少贪污腐败并且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 为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支付薪水和养老金

有8000万到1.2亿的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其中多数人从事超额的劳动时间,并只能获得很低的收入。随着中央政策的改变,中国正在逐步减少农村干部的权利,并且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这是为了能够维持长期的生活标准的改善。另一方面,一个长期的威胁是来自环境的恶化,特别是空气污染土壤侵蚀以及北方地下水位的降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土壤侵蚀,中国的耕地正在逐渐减少。中国政府正在尽量增加基础设施的开支,例如自来水电网的建设,以及减少贫困人口和完成农村税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巩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同时也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中国受益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国外投资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要素。在2004年由于电力供应的紧张和原材料的不足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重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 购买力平价:$6.449万亿(2003年)
  • 实际增长率:9.1%(官方数据)(2003年)
  • 人均:购买力平价$5000(2003年)
  • 各部门:(2002年)
    • 农业:14.5%
    • 工业和建筑业:51.7%
    • 服务业:33.8%

贫困线以下人口:10%(2001年)

家庭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1998年)

  • 最低的10%:2.4%
  • 最高的10%:30.4%

家庭收入分配的基尼指数40(2001年)

通货膨胀率(零售价格):1.2%(2003年)

劳动力

劳动力:

  • 总数:7.536亿(2002年)
  • 部门:(2001年)
    • 农业:50%
    • 工业:22%
    • 服务业:28%

失业率:城市大约10%,在农村还有大量的不充分就业的人口(2003年)

国家收支

预算:

  • 国家税收: $2284亿
  • 支出:$2671亿 (2002年)

工业

主要的工业有钢铁业机械制造业军工纺织业服装业石油水泥化肥玩具食品加工汽车制造、电子娱乐、电信。

工业生产增长率:16.2%(2003年)

产电量:1.42万亿千瓦(2001年)

产电量来源:

  • 化石燃料:80.2%
  • 水电:18.5%
  • 核能:1.2%
  • 其他:0.1%(2001年)

耗电量:1.312万亿千瓦(2001年)

电力出口:10.3万亿千瓦(2001年)

电力进口:1.8万亿千瓦(2001年)

石油生产:3300万bbl/天(2001年)

石油消耗:4570万bbl/天(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