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洛3b
發現 | |
---|---|
發現者 | Deleuil et al. |
發現日期 | 2008 |
凌星觀測法 | |
軌道參數 | |
半長軸 | 0.057 ± 0.003天文單位[1] |
離心率 | 0[2] |
軌道週期 | 4.25680 ± 0.000005地球日[2] |
物理特徵 | |
平均半徑 | 1.01 ± 0.07倍木星半徑[2] |
質量 | 21.66 ± 1.0倍木星質量[2] |
平均密度 | 26400 ± 5600千克/立方米[2] |
表面重力 | 525 ± 85m/s2[2] |
視星等 | 13.3[1] |
柯洛3b(最初也被稱為柯洛-系外行星-3b[3])是一顆位於天鷹座的天體,其母星為F型恆星柯洛3。該天體質量為木星的21.66倍,可能是褐矮星或大質量系外行星。其軌道周期為4.2568地球日。[2]由於法國所主持的柯洛計劃觀測到了柯洛3b與其母星的凌星現象,所以該天體的存在得以確定。[4]
物理特性
柯洛3b的質量是通過視向速度法測定的,由於受到環繞其運行的天體的影響,中央恆星會出現時而接近地球、時而遠離地球的運動,視向速度法即通過測定該運動所引起的中央恆星光譜的多普勒效應來確定環繞其運行天體的質量。該方法通常只能得出天體的質量下限:其測量值等於真實質量與天體軌道平面之法線和觀測視線傾角正弦值的乘積。由於往往無法得知該傾角的大小,所以在多數情況下天體的真實質量都是未知數。但是就柯洛3b來說,科學家已經通過觀測器凌星現象得出了傾角值,從而測定出了其真實質量,其真實質量為木星的21.66倍。
由於柯洛3b與其母星之間存在凌星現象,所以可以通過測量凌星過程中柯洛3b所阻擋的母星光線量和母星的半徑來計算其半徑。該天體被發現之初,科學家認為其半徑遠小於木星半徑。[5]這表明其很多特性均介於行星和褐矮星之間。而後的更多細節研究則表明該天體的半徑接近於木星,符合科學家預計的處於柯洛3b這種質量下的褐矮星的特性。[2]
該天體的平均密度為26400千克/立方米,遠大於標準條件下鋨的密度。如此高的密度是星體內部物質極度壓縮造成的;而事實上,柯洛3b的半徑與科學家預計的主要由氫構成的天體的半徑是一致的。相應的,該天體的表面重力也很大,大約是地球表面重力的50多倍。[2]
分類
柯洛3b到底是行星還是褐矮星,取決於兩類天體的定義。一種觀點認為褐矮星是一類能夠進行氘的核聚變的天體,這種核聚變的臨界條件是天體質量達到木星質量的13倍以上。該定義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系外行星工作組所採納。[6]如按此定義進行歸類,則柯洛3b屬於一顆褐矮星。但是某些模型也預測通過吸積作用可以形成質量達到25-30倍木星質量的行星。如果據此分類,由於柯洛3b的形成過程還不為人知,則其歸類更加模糊不清。此外,該天體的軌道特徵也使其歸類問題更加難以解決:褐矮星的軌道很少接近於中央恆星(這類地區被稱為褐矮星荒漠帶);而大部分已知的距離中央恆星較近的大質量行星(如XO-3b、HAT-P-2b和WASP-14b),其軌道離心率都較大——與之相反,柯洛3b是在一個近乎圓周的軌道上運行。[2]
之前,科學家也通過視向速度法發現了類似於柯洛3b的天體(如HD 41004Bb和HD 162020b),但是它們與其母星之間並未發生凌星現象,所以無法得知這些天體的半徑和精確質量。因此,柯洛3b也被稱為「褐矮星荒漠帶的第一位確定的居民」。[2]
參考文獻
- ^ 1.0 1.1 Schneider, J. Notes for star CoRoT-3. The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2009-03-27].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Deleuil08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Schneider, J. Change in CoRoT planets names. Exoplanets (郵件列表). 2009-03-10 [2009-03-19].
- ^ Exoplanet hunt update (新聞稿). ESA. 2008-05-28 [2009-03-27].
- ^ Schneider, J. 3 CoRoT transiting objects. Exoplanets (郵件列表). 2008-05-19 [2009-03-27].
- ^ Definition of a "Planet". Working Group on Extrasolar Planets (WGESP)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