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媒體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9年11月11日) |
親中媒體亦可視為立場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傳媒,是台灣、香港、澳門或其它華人社區廣泛使用的一個用詞。有別於中國傳媒生態,上述國家及地區的部份傳媒明顯有其不同立埸取向,親中媒體並沒有明確條文定義,一般指間接或直接接受中國政府提供資金或政治立場偏向中國政府的媒體。如立場一貫與中國政府相近,多數同意中國政府的政策及方向、而較少批評和提出異見、亦較少報導中國的負面消息。
原則上,親中和親共存在不同意思,親中可以指對中國較友善,而不一定代表親中國共產黨。由於中國共產黨及親中共人士大致掌握中國民族主義的解釋權,因此兩者較難分別。
台灣
在台灣,大多使用統派媒體一詞(簡稱統媒),統派媒體在字面上是支持統一的媒體,但這些媒體是因為帶有偏藍或偏紅色彩才引起泛綠反感,這些媒體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評論比二十世紀時友善許多。被稱為統媒的大致有: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商業週刊、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東森新聞、NOWnews、TVBS以及中國廣播公司及現今的中央社等以及其旗下刊物,這些被稱作「統媒」的台媒大多跟中國國民黨有所關連,這些媒體也接受國共兩黨的置入性行銷[1]。
中國異議人士袁紅冰表示,認為中共有計畫的投資台灣政治界、學術界、工商界、文化界、媒體界,目前台灣的統派幾乎成為親共派,而這些統派正把台灣推向地獄。
民視、三立及自由時報被認為是泛綠媒體,主要是因為其表現出的立場厭惡中國民族主義。但實際上三立是政論節目才明顯親綠(台灣各電台的政論節目的立場通常被認為是該台立場),而號稱泛綠媒體的民視也有一些統媒的問題,有些人歸咎於民視高層有一堆深藍人士:林濁水指出,ECFA的宣傳是由民視承包,該宣傳內容包含的族群歧視讓人以為是統媒出品;不但重創民視形象,也引起民視營業部跟新聞部的對罵。[2]。
新唐人、大紀元等媒體法輪功背景明確,雖然帶有中國民族主義色彩、也被稱為統媒,但是由於反共立場強烈,因此泛綠對這些媒體較少批評。
香港
在香港,親中媒體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直接擁有中資背景的媒體,如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由全國政協委員何柱國收購的星島新聞集團、亞洲電視及鳳凰衛視等,另一類是近年趨向親中的媒體,如無線電視、東方報業集團及新城電台等、此類型媒體部份生意來往或其持有者與中國有關聯、或其立場主動向中國靠攏。
另一方面,香港群眾對香港主流媒體成為親中媒體的現象表示強烈不滿,故在每年七一遊行的時候對香港親中媒體發出不平之鳴。而TVB與亞視常被香港網民謔稱為CCTVB、CCATV與中央十台等稱呼,諷刺主流港媒過度親近「阿爺」而箝制言論自由,將香港人的民主訴求蒙在鼓裡;甚至這些親中港媒也對港府、保皇黨和親建制派歌功頌德,如同對北京中央阿諛奉承一般。
由於部分主流港媒有在廣東省鄰近港澳的地區有落地播送權,港媒為了確保在廣東地區的觀眾及聽眾,不得不遷就內地的相關法規(所有違背中國國家利益的內容一律被禁止),因此這些港媒會有親中的立場。
而香港親中媒體與大陸、澳門媒體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播報台灣相關新聞時,並沒有跟大陸與澳門一樣在台灣官署與官銜上加上引號(如「總統府」、「立法院」、「行政院長」等)以示台灣政府的所有中央層級官署與官銜皆為「偽政權」及「不承認其正當性」,即使港府當局跟北京中央一樣並未承認台灣主權;但香港媒體並未以「中華民國」四字稱呼台灣,有時也會以「台灣當局」代稱。另外香港親建制派官僚,如林瑞麟,都會在接受訪問及質詢時常以「台灣當局」此一字眼代稱台灣政府。
2010年香港電台由吳志森、曾志豪主持的《頭條新聞》節目中,兩位主持人向來以嬉笑怒罵的主持風格批評香港時政與港府實施的政策優缺點,引起了有親建制派傾向的港台廣播內容處處長黃華麒關切,曾打算對吳曾兩位主持人解約,但此舉引起香港民眾不滿,認為親中立場的黃華麒干預港台的自主性、中立性與公正性,故有觀眾到港台總部前表達對黃的抗議。最後港台決定將吳志森與曾志豪兩人的主持契約延到年底。
澳門
如澳門報紙澳門日報,內容大多支持「澳門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及支持中國,報導台灣新聞時亦會在政府部門名稱加上引號以表示「偽」與「不承認其正當性」之意思。例如「立委」、「台灣政府」、「行政院」、「立法院」等。澳門廣播電視亦經常在「台灣政府」前加上「所謂」的字眼。但澳門日報的親中行徑也被新澳門學社等團體大肆撻伐,故另外出版具有惡搞性質的「愛瞞日報」表達對澳門日報的諷刺。2010年澳門五一遊行中,澳門群眾高舉「澳視澳門,日瞞夜瞞」的抗議標語諷刺TDM全然變成澳門政府與北京中央的喉舌一事。
其他地區
參閱
外部連結
- News Rumble!(以諷刺性的手法列舉比對統媒的各項報導)
- 書:台灣大劫難,袁紅冰著(作者認為中共有計畫的投資台灣政治界、學術界、工商界、文化界、媒體界;在媒體界的影響是,不支持台獨的台灣媒體大都已經成為中共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