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问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心愿湖畔留言 | 贡献2006年3月2日 (四) 16:30 (Sangye 关于台湾是否自古便属于中国统治下的争议和本章节主题不合,所以转移至讨论页)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条目属于
台湾系列


前往台湾主题页

  台湾艺术 总览
  台湾历史 详细
台湾海峡

台湾问题是关于台湾的政治地位及其主权归属的问题,错综复杂而极具争议性。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在于台湾是应继续保持为中华民国的有效管辖领土,还是应与现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的区域统一,还是应独立成为台湾共和国;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在于台湾的主权是应属于中华民国,还是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台湾独立运动人士所支持的“台湾地位未定论”。目前,台湾岛澎湖群岛金门马祖东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太平岛,构成现今事实存在的中华民国的有效管辖领土的全部;这部分领土亦从未由1949年北京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辖。目前,台湾的主权事实上是由中华民国有效行使。

中华民国是于1912年南京创立,但于1949年失去对大部分领土的实际控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中央政府迁往台北。在此后几十年,中华民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台湾及大陆(包括外蒙古唐努乌梁海江心坡等地区)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一直宣称要收复大陆。该立场自1990年代已渐有所改变,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国共产党对大陆地区的实际统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放弃以武力收复大陆,不过,中华民国未正式放弃对大陆地区的主权。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时就一直认为中华民国作为“旧中国”已经消亡并被“新中国”替代,而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放弃在必要时以武力收取台湾。同时也表示,只要认同“九二共识”,“任何问题”都可以谈。

台湾问题的各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即台湾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而“维持现状”,既可理解为反对独立(反对台湾共和国或法理台独),也可理解为反对统一(中华民国一直就是主权独立国家,并从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当然也可理解为同时反对独立与统一(维持目前的模糊状态)。正因为台湾内部以及两岸之间对“现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够接受“现状”,不致冲突。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台湾问题不单纯是尚未正式完结的国共内战导致,台湾问题得以成形离不开文化间冲突、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间的冷战、以及美国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台湾问题在形成初期,海峡两岸纠结于“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方有“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法律模糊点;同时,中国国民党作为台湾的新来政权及中国的偏安政权在台湾长期威权统治、中国共产党担忧被颠覆而长期闭锁大陆边境并进行文化改造,从而使两岸差异、隔阂、误解、乃至仇视日益加深。1990年代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放弃武力反攻大陆。某些人士认为至此以后,台湾问题的症结已由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转化为统一独立之争、独裁民主之争、中华文化去中国化之争,并且外国势力的介入从未减轻。除了这种为过于强烈的二分法,也有人认为还有第三种中间路线的存在——采用联邦制邦联制等来解决,欧盟模式是为典型;同时去中国化也未必排斥中华文化;民调也显示,大部分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现状。

“台湾问题”的称呼,是从台湾外部的视角来讲,是中国大陆与国际上的用法,在台湾仅在报导这些外部言论时才使用。在台湾,探讨类似问题的领域分布在:统独争议、国家定位、大陆政策、两岸关系

历史背景

参见:台湾历史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台湾海峡两岸大事年表

13世纪时,元朝曾设立澎湖巡检司,将澎湖纳入中国版图,但这并未涉及对台湾岛的主权或统治。后来的明朝也曾两次重设澎湖巡检司以治理澎湖,但随后都因闭锁及海禁政策而撤销。17世纪时,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曾先后短暂地占领过台湾的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现今台南附近,并按照当地原住民称呼,将此区域取名为“大员”(Tayouan);“大员”在闽南语中发音类似“台湾”,从而演变出今日“台湾”(Taiwan)的名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占领期间曾大批招募来自广东福建沿海的人移民到台湾开垦。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战胜荷兰人并在台湾建立对抗清朝、在大陆恢复明朝的基地。但是清朝政府派出由施琅率领的清军攻占澎湖与台湾,并于1683年使郑氏政权归降,将台湾全岛,包括钓鱼台列岛等附属岛屿,首次纳入中国版图。

1894年,中爆发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于1895年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永久割让给日本。1912年,清帝退位,中国主权及政权由中华民国继承。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正式对日宣战,宣布中日之间一切条约、专约、协定、及契约均属无效。1943年12月1日,中、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订“日本窃自中国之一切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领袖发表波茨坦公告,明确“开罗宣言之条款必须实施”为日本投降的必须条件之一;8月15日日皇裕仁发表终战诏书,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之条款,向盟军投降;9月2日日本十国签署正式降伏文书,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所确定之条款;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北市接受日军投降。

1946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就二战后统一、民主之中国的谈判破裂,国共内战再度爆发。1949年中华民国国军节节败退;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12月7日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正式迁往台北市。两岸自此进入对立与分治状态,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有效统治台湾岛澎湖群岛金门马祖东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太平岛,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效统治了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

美国总统杜鲁门一开始只是被动地支持中国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并计划听任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台湾。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改袖手旁观的政策为介入中立的政策。在1950年6月27日的总统声明中,杜鲁门指出,共产主义已不仅是采用颠覆手法,而是也使用武力及战争手段来扩散,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发出的维持国际和平的命令,在此种情况下,共产党若占领台湾将威胁在亚太地区行事的美军,因此他派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防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进攻台湾,但也阻止中华民国攻击大陆;杜鲁门同时亦提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说“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须待太平洋地区安全得到恢复、或对日签署和平协定、或由联合国考量。”[1]。1950年7月19日,杜鲁门亦在对国会的朝鲜情势报告中重申此立场,以及保持台湾和平的必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指责这些行为及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9月8日,杜鲁门指示时任美国国务卿外交政策顾问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起草1951年对日和平条约时,实现将台湾“中立化”的决策。杜勒斯于是编制出计划,使日本仅仅放弃对台湾的主权,却不指定接收国,这样可随后由美国、英国、苏联、及中华民国四国代表所有签约国来决定台湾的主权归属;如果四方不能在一年内达成协定,将把台湾问题送交联合国裁决,而当时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一部分,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1951年9月8日日本与48个国家签订旧金山和约而取回自身主权时,放弃了对台湾及澎湖的主权及所有要求与名分;许多人认为,日本对台湾的主权是在此时才正式终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均未获邀参加旧金山和约,这可能是因为,在谁是中国的合法代表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政府当时都宣称自己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而英国与苏联在当时业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美国与日本仍然承认中华民国。日本在无接收国的情况下放弃台湾主权,这在国际法实践中是很不寻常的,但这正是杜勒斯的计划。中华民国就未获邀请一事提出了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旧金山和约违背了盟国于1942年1月1日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中“不与敌人个别媾和”的限制条款,因而不是全面合法的对日和平条约。随后在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几个小时,中华民国与日本国终于在台北签订中日和平条约(即台北和约),但由于中华民国亟需通过和约巩固其中国合法代表的地位,在谈判中处于极度劣势,未从条约得到任何实际利益;条约没有超出旧金山和约的范围,仍然只载明日本放弃台湾的主权,而不是明确说明将台湾归还中国;不过,台北和约也规定中日之间在1941年前签订的一切条约均因战争而归无效,这当然就包括当初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

主权争议

条文实录

开罗宣言
1943年12月1日,美国总统、中华民国主席、英国首相共同发表的新闻公报
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Japan shall be stripped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Pacific which she has seized or occup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三国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起在太平洋上所夺占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窃自中国之一切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归还中华民国。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美国总统、中华民国主席、英国首相共同签订
The terms of the Cairo Declaration shall be carried out and Japanese sovereignty shall be limited to the islands of Honshu, Hokkaido, Kyushu, Shikoku and such minor islands as we determine.
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款必须实施,日本之主权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诸小岛内。
降伏文书
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美国、中华民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共同签订
We, acting by command of and in behalf of the Emperor of Japa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Japanese 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 hereby accept the provisions set forth in the declaration issued by the heads of the Governm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Great Britain on 26 July 1945 at Potsdam, and subsequently adhered to by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which four powers are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llied Powers.
We hereby undertake for the Empero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ir successors to carry out the provisions of the Potsdam Declaration in good faith, and to issue whatever orders and take whatever actions may be required by the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 or by any other designat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Allied Powers for the purpose of giving effect to that Declaration.
第一条:余等奉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令并为其代表,兹接受美国、中国、英国之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而其后又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所加入之公告所订立之条款。下文中此四国称作盟国。
第六条:余等兹代表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忠实执行波茨坦公告之条款……
旧金山和约
1951年9月8日,48个对日宣战国共同签订,但不包括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Article 2(b)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第二条乙款: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群岛之一切权利、名分、及要求。
中日和约(又称台北和约)
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
第二条:兹承认依照公历一千九百五十一年九月八日在美利坚合众国金山市签订之对日和平条约(以下简称金山和约)第二条,日本国业已放弃对于台湾及澎湖群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第四条:兹承认中国与日本国间在中华民国三十年即公历一千九百四十一年十二月九日以前所缔结之一切条约、专约及协定,均因战争结果而归无效。
第一○条:就本约而言,中华民国国民应认为包括依照中华民国在台湾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将来可能施行之法律规章而具有中国国籍之一切台湾及澎湖居民及前属台湾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后裔;中华民国法人应认为包括依照中华民国在台湾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将来可能施行之法律规章所登记之一切法人。
中日联合声明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签订
第二条: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 中日建交当天,外相大平正芳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代表日本宣布“日台条约已失去意义”(指1952年中日和约,即台北和约)。
  • 1972年10月6日,外相大平正芳针对台湾地位归属问题表示:“台湾的领土权问题,中国说‘为不可分的一部分’,日本说‘理解和尊重’,并没有写着‘承认(recognize)’。无论如何,台湾……是在旧金山和约中放弃了。因此,联合国应该开会解决已放弃了的领土(包括台湾、库页岛、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但联合国却没有替我们这么做,而只是维持了放弃的状态。对日本来说,是居于已放弃之物无法说属于任何人的立场。”(参考:《台湾主权与一个中国论述大事记》,国史馆,2002,ISBN 9570107545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签订
确认上述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联合声明指中日联合声明)

政治立场

台湾方面

中华民国政府
中华民国政府立场因1990年代李登辉主政及2000年政党轮替而有所变迁。
金门大胆岛上刻划的解严前的政治主张
1987年解严前,中华民国官方对此议题的看法是:

蒋中正总统时代:

  • 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有权对中国大陆地区(包括外蒙古地区)及台湾地区及行使主权;
  • 将大陆地区划为沦陷地区,将台湾地区称为自由地区复兴基地
  • 以“反攻大陆,光复国土,拯救大陆同胞”作为国策
  • 在台湾岛内实行戒严,严防共产势力渗透台湾

蒋经国总统时代:

  • 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代替“反攻大陆”。
  • 提出与其一国两制不如一国良制。
  • 只有大陆放弃共产主义,两岸才可能统一。
  • 对中共政权采取“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蒋经国先生去世后,李登辉先生接任总统,在1991年之前仍维持蒋氏的政策,之后则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改替为“自由民主统一中国”。而在1991年,台湾政府在亚洲银行的年会上,这个国际场合,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现阶段统治中国大陆地区的合法政府(一国两府),并于1991年2月23日发表《国家统一纲领》。惟往后,台湾政府鉴于两岸政治制度及两地人民生活水准皆存在极大差异、观点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尊重,遂对中国的统一不再一厢情愿。李登辉先生也同时进一步推行蒋经国晚年所制定的台湾本土化政策,并且开始强调台湾的主体性。
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文宣。
1999年,李氏在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首次提出“两国论”,表示“台湾和中国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惟该观点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的激烈反应。2000年,独派的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先生当选第二任民选总统,上台后一段时期内提出了缓和两岸关系的看法。2002年8月,陈水扁先生在对日本世界台湾人大会发表演说时,提出“台湾应该走自己的路”,“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并承诺将推动公投,由人民自主决定台湾命运。
泛蓝政党
台湾政党方面的立场则包括泛蓝政党及泛绿政党两派。两派主张的共同点是台湾不应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相异之点则在对于“中国”及台湾未来的走向之上。泛蓝政党主要包括了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他们都反对台湾独立,愿意在台湾人民的认可下,接受“一中原则”,惟坚持一个“中国”指称的是“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不过由于担心在选举中失利,拥有较多本土派人士的国民党,相较于新党,在论述中逐渐减少对于中国政权法统的宣示,甚至偶尔出现近似泛绿政党的统独主张。至于亲民党则采取较新党模糊的偏统论述,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泛蓝副总统候选人-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提出一中屋顶的构想,这个构想类似于政治学上的邦联制
泛绿政党
台湾的泛绿则主要包括民主进步党台湾团结联盟台湾建国党。他们主张旧金山和约方具有法律效力,他们并相信,台湾拥有明确规范的领地、固定的人口、享有主权的政府、和与他国产生关系的能力,完全符合国际法中,主权国家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应尊重现状和台湾人民的决定,承认中华民国是代表台湾的主权国家,台湾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没有管辖权。民主进步党更于1999年提出“台湾前途决议文”,并依此作为民主进步党于解决两岸问题时之最高指导原则。然反对者则表示,只有二十几个国家承认中华民国,因此中华民国并没有达到主权国的要求;支持者近一步声称,这个状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打压造成的,是否为主权国家的衡量标准不应以他国承认程度为指标,惟该项目在国际法中一直是争议项目,因此这方面的讨论始终没有确实的结论。同时,海外的台湾人士中有组成世界台湾人大会者,认为有需要“去中国化”(主要是针对过时的宪法以及不适于台湾的部分),将过去容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混淆不清的地方修正,使人民了解台湾与中国是有所区别的。前总统李登辉在任期里多次宣称将实现中国统一,但自1999年提出两国论,他开始在多个场合里宣称,台湾自1949年以后就不再是中国的一部分,若是中国欲以武力遂行“统一”,可说是侵犯了台湾的人民意志。
台湾民众
台湾民众中有人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也有人认为,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然而,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安定生活,让大部分台湾人都同意,维持现状是最好的结果。不过,随着“台湾主体意识”的逐渐宣扬与启发,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开始注意到前途自决的权利与风险。另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的武力威胁和外交封锁,台湾人也普遍呈现出反感的态度。反对中国大陆动武是台湾民众的共识,而北京方面也承诺,台湾只要不走向独立,大陆也不会动武。但是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大陆会将台湾无限期不回归大陆当作台湾事实上独立的一种情况。
目前无法完全准确地评估台湾到底有多少人支持统一或支持独立。虽然之前的选举中各政党的得票数略可作为参考,但在传媒发达、言论众多的情况下,得票数已不可作为唯一依据。总之,台湾的民主发展使台湾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不再是国共内战时期的蒋介石毛泽东之间的协议,也不仅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两党之间的战争,而是中国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融合、彼此接受的问题。此外,关于台湾人民对统独立场的统计资料,一般而言,广义维持现状仍是台湾人民近几年的基本且稳定的民意趋向。
根据行政院大陆委员会2005年11月的调查数据[3]
尽快独立: 10.3%, 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独立: 14.0%, 永远维持现状:18.4%, 暂维现状以后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 37.7%, 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统一: 12.0%, 尽快统一: 2.1%, 其它/无意见/不知道/拒答: 5.5%,
如果将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独立、永远维持现状、暂维现状以后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统一相加算为“广义维持现状”,那么支持“广义维持现状”的人高达82.1%, 如果将偏“独立”的立场“尽快独立”和“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独立”相加为: 24.3%,将偏“统一”的“暂维现状以后走向统一”和“尽快统一”相加则为14.1%,而完全中立的“永远维持现状”、“其它/无意见/不知道/拒答” 和“暂维现状以后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相加高达61.6%。
其它统计机构、年份、月分的统计民意调查见 http://www.mac.gov.tw/gb/gb/mlpolicy/pos/870911/86tab4.htm
2006年2月10日的新闻显示最新民意调查结果为:57%受访者赞成维持现状、16%赞成独立、17%赞成统一[4]

大陆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毛泽东时代:

在毛泽东的为最高领导人时期,两岸基本维持国共两党对峙。毛泽东曾经的观点是“宜将胜勇追穷寇”,希望武力“解放”台湾。一种观点认为,由于1950年中国卷入韩战,致使毛的计划搁浅。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以“第三次国共合作”来“和平解放台湾”,1961年提出“一国两制”的雏形。他和其他领导人的理论在1963年被周恩来概括为“一纲四目”。但对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舆论攻击从未停止,也有金门炮战等台海危机的发生。毛泽东的时代是两岸关系的僵持时期。

但毛泽东晚年认识到台湾问题武力并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并愿意尝试一些灵活的手段。七十年代中美进行建交谈判的时候,毛泽东对尼克松基辛格说过,在台湾问题解决方面,我们愿意等100年。

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也大幅度地放开。政府开始寻求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和对岸商谈,并且决心以和平方式统一。最显著的标志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两岸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后回暖,一度实现了“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突破性进展。但在李登辉执政后至今,又处于执政当局双方中断对话的状态。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大陆方面认为,台湾的主权已经于1945年归还给中华民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1949年取代中华民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1992年新加坡所举行的汪辜会谈上,海峡两岸曾经达成“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原则立场(“即九二共识”)。
大陆方面多次表示,“一个中国”是两岸协商的前提,在该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台湾问题可以通过香港澳门模式,即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模式来解决。但为阻止“台独”,或者台湾发生内乱、外国入侵,或者台湾方面无限期拖延谈判时间,大陆方面坚持绝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这一观点已经在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中得到确认,并法律化。而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国民党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对岸做了正面评价。中国国民党(特别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贡献,也是历史教科书上充分肯定的。而且中国共产党历来把“广大台湾人民”和“少部分台独分子”做严格的区分。
大陆民众
大陆的民众绝大部分接受并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的观点,无法接受台湾独立的主张。(其中又可分为:1.接受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民众;2.接受台湾是不带政治含义的这样一个中国的领土的一部分的民众)。中国大陆主流思想主张争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同时不承诺放弃武力,以防台湾独立。甚至还有少部分较激进人士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当且只能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其中,又分为“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两派,但他们并不是主流,而且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相违背。大部分大陆民众不愿意和自己同宗同祖的兄弟们刀剑相加。

另一方面,亦有一小部分大陆民众并不介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中华民国或是拥有新的国号的中国来统一中国大陆与台湾,一部分大陆民众甚至支持统一后将中国全称称为“中华民国”。这些民众对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报有一种怀念、认同的感情。尤其在中国国民党访问大陆之后,在大陆掀起了统一问题的讨论热潮。极少部分大陆民众认为,统一后由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等的两岸政党公开民主竞选,选出国人认可的执政党来执政整个中国(包含大陆、台湾、港澳)是一条光明的道路。需要指出的是,大陆民众对台湾当局制造的一些使两岸紧张的事端,常常感到相当敏感。例如鼓吹“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否认“九二共识”、去中国化、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废除现有《宪法》推出新宪、试图变更国歌国旗国号、试图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等等的企图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的作为都遭到大陆民众的强烈谴责,加剧了两岸的不信任感。

海外华人华侨

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对两岸主要有二种看法:
  • 早先,海外华人华侨多为亲中华民国的立场,他们认同国民政府三民主义,反对大陆的共产主义,支持国民政府反攻大陆,反对台湾独立。许多至今还悬挂民国国旗和孙中山画像。但是1990年代 以 来李登辉陈水扁政府上台后实施了强硬的台独政策 , 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汪辜会谈”遭到搁浅 。这些情况使海外华人华侨深感失望。其中一部分甚至把自己支持的对象转向越来越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并反对台湾独立的大陆。不过,仍然有相同的人对共产党表示怀疑。
  • 另外,以台湾人为主体的侨社,在台湾被称为“新侨社”,是台独运动主力来源。在台湾国民党执政时期,许多台独人士即暂时栖身这些海外侨社。

民运人士

流亡海外的大陆民主运动人士,因为试图让台湾的民主政治影响中国,并希望民主的中华民国的存在能够施加压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去改善人权和开放民主,因此基本上支持台湾现阶段维持现状,反对实行“一国两制”,但不能接受台湾独立,而是希望大陆废除一党专政而让统一的中国都实行民主制度。大陆民运人士只有极少数人支持台湾独立。

国际社会方面

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一个中国作为建交的基本原则,并拒绝与任何承认中华民国为主权国家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华民国政府认为其国际生存空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压,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能在国际上充分代表台湾人民的利益及声音。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而与中华民国没有外交关系。不过多数国家都与台湾保持密切的经贸暨民间往来,例如对台军售、并在台湾设立代表处处理领事、经贸、文化等各项事务。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发起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而当时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单一代表原则,因而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大议题表决失败前夕主动退出联合国。近二十年来﹐中华民国政府多次由友邦提案希望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向世界卫生组织派出观察员,但是均受到中国代表权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持反对而未被接受。(请参看:台湾和世界卫生组织台湾与联合国)。台湾官方一直试图增加其国际影响力,但在政治现实下,甚少国际组织接受中华民国作为其会员国。不过,一些不要求会员是主权国家的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则接受中华民国作为其会员,中华民国使用的名称多为“中华台北”(即Chinese Taipei),但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则用“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的名称,简称“中华台北”。

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前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发布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声明其承认(acknowledge)一个中国的立场,同时希望台湾问题得以和平解决。此后,美国政府一直保持模糊政策,直至2004年中,美国政府因应民进党政府激进动作,不得不开始日益清晰其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的政策。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北京时,明确表态台湾不是独立的,并且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这是美国至今为止最明确的表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提及关于最终主权地位时,均使用“福尔摩沙”(Formosa),而其他时候则使用“台湾”(Taiwan)。此外,以“台湾关系法”为美国的国内法的理由,可知美国认为台湾的最终主权归属仍未解决,再加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来看,美国的态度是接受或者说预设台湾的最终主权归属是与中国统一,而其关键是,过程必须是台海两岸的政府共同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反对以片面或非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此过程是没有时间表的,由两岸的政府共同决定。这样的政策是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台海两岸人民的利益。美国模糊政策的焦点在于并不正面承认(recognize)或说明现在台湾主权的归属而采用模糊的方式。但这与“旧金山和约”签订之前的“台湾主权未定论”并不同,这是由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缘故。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政策是,“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这点已由杜鲁门总统所确定,而至今没有改变。

因此,不论是朝鲜战争时协防台湾、金门炮战时协助中华民国国军运补、与中共的日内瓦会谈、台湾关系法的订定及执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签订、1996年台海危机时巡弋台海、反对台湾公投、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明确表态台湾不是独立的并且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等,均不是干涉中国内政,也不是支持或反对两岸统一或台湾独立,而是因为那样作,符合美国的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的政策是清晰的,一贯的,而且没有改变。

解决方式

军事可能

File:JieFanTaiwan.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未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中华民国政府在解严前也曾表示将会武力反攻大陆。目前则因为台湾独立一事,两岸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容忽视,也是东亚局势的重要焦点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实力近年来不断增强,大多数人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能力在外国军力不介入的前提下,采用军事的方式达到统一台湾的目的。根据中华民国国防部于2003年的说法,中国大陆目前有450枚导弹对准台湾,美国的情报单位在2004年的估计则为750枚。这些导弹有能力击中台湾的大部分目标,并以极快的速度增加中,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也有一定能力在战争爆发后控制台湾的海域。不过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则认为,中共军队目前登陆台湾的能力还不足够,但是已经可以有效地军事封锁台湾。一般认为,现阶段台湾的总体战力,若无外界协助,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力全面进攻下,可以维持三个星期左右。

许多人相信,台湾一旦宣布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也有人认为依据目前局势来看,届时美国将会介入,2008年北京奥运之时将是台湾独立的最好机会。美国政府则公开表示反对任何一方对现状的单方面改变,也暗示如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美国不保证将会出兵介入台海战事。

台湾方面多数人相信,在不宣布独立的条件下,美国将会保护台湾。台湾政府指出,美国国会在1979年美国与台湾断交后所通过的《台湾关系法》就明确列明了美国政府保卫台湾的意图。部分人士进一步指出,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就曾派出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湾海峡巡逻,显示美国保卫台湾的决心。但是也有人怀疑美国是否愿意为台湾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战。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即使维持现状,仍有可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视为独立状态,因此台湾本身也应该积极备战。

台湾本身也在加强防卫实力,台湾一直是美国军火的重要购买商。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又提出“决战境外”的国防概念,而台湾的导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说法,也有能力袭击中国沿海一些重要的城市。不过,台湾目前的国防政策仍以防卫为主,亦有依靠美国出兵协防的倾向。但台湾关系法中,美国对台湾的军事协助仅限于防卫性质。

虽然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容低估,在短期内爆发战争的机会还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战争不但会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军事冲突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影响,给亚洲、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展趋势带来不确定因素。因而,无论是大陆、台湾还是美国,以及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实际上都不愿看到台湾海峡局势紧张。

公投可能

民进党主张的是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自决,提出了透过公民投票的形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台湾方面的理由是,台湾是民主的政治实体,人民有权行使自己的参政权,在有关国家前途的时候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这是直接民主与自决权的必要体现。

但是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不认为台湾有资格举行触及主权议题的“统独公投”,因为"有人"认为在国际法上,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是没有权利举行可以改变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公投的。民族自决的原则只适用于殖民地人民。也"有其他人"提出加拿大魁北克的例子以为反驳,因为魁北克的独立公投并未让全加拿大公民参与,而只让魁北克公民参与。"也有人"指出魁北克与台湾不同,当初加拿大宪法没有规定其邦国不可以单方面宣布独立,最重要的是中国并未采取联邦制。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现实上未曾统治台湾;而曾经治理过大陆和台湾,现在治理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政府,又是一个实际上存在的政府,并且双方都声称对对方领土拥有主权。这和加拿大政府与魁北克之间的关系亦非相同。"有人"认为,中国既在马关条约中将台湾永久割让为日本国的殖民地,而日本国既已于旧金山和约及台北和约中放弃对台湾的主权,那么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7b条和民族自决的原则,台湾的政治地位应由公投来做最后确认其住民意志。同时也"有人"认为,由于马关条约是一个明显的侵略条约,大陆政府自1949年建立以来就宣布所有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律无效,马关条约当然也包括在内,所以从北京方面的立场来看,台湾地区从来没有分离出去,只不过是象东北一样被日本法西斯侵略并占领过而已。


"有一种说法"则认为,台湾在二次大战之后依据《日本降书》由日本归还给了中国,但当时合法政权为中华民国,因此中华民国的人民有权决定台湾的未来。但"又有人"反驳,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领土包括中国大陆,中华民国的人民理应包括中国大陆的人民。因此又引发了台湾公投制宪运动。事隔半世纪,两岸对此仍有争议。因此"也有人"认为,无论是中华民国宪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前都规定“中国”领土包括大陆和台湾,她的前途应由包括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决定。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全中国人民投票的形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

在中华民国的行政划分中,仍然包括有福建省这个行政区域,也就是现在的金门岛马祖列岛,从"某种意义"上说,既然这两个行政区域还属于中华民国,那马关条约中将台湾永久割让为日本殖民地这一条款则有另外一种说法,因为马关条约永久割让的地域中并未包含有金门和马祖等岛屿,而迄今中华民国也从未声称要放弃金门等岛屿,金门岛马祖列岛属于福建省是台湾海峡两岸的共识,那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岛的条款则可视作无效,这也是蒋介石坚决反对大陆收复金门的主要原因。

蒋中正之所以坚决不放弃金门马祖的原因,是因为保有金马,代表中华民国仍拥有中国大陆的主权,并未完全失去大陆,而且代表中华民国仍未灭亡,仍然拥有合法的领土。关于台湾主权的问题,蒋曾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演讲时表示:“台湾的主权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一些程序还未完成,须待对日和约的签订”。也就是说,在对日合约签定之前,台湾澎湖的主权法律上仍是属于日本中华民国政府只是军事占领台澎,英国美国等各同盟国也是如此看法。(英国外交部曾在战后,中华民国政府直接将台湾人的国籍由日本改为中华民国时,向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提出异义,福尔摩沙的主权认定,应等对日合约签定。)

一般来说,单方面的宣布废除某一条约,恐怕只有宣示的作用,必须要订定条约的双方面重订新约,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还有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即便是订约的双方都同意废除原先的条约,条约中尚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成的部分自然是不再履行了,但条约中已经履行完成的部分实际上并不会因此而自动恢复原状,例如已经付了的赔款,收了的租金或割让的领土等,仍然必须经过双方或相关的各方订定新的条约来处理。例如辛丑条约庚子赔款并未因条约的废除而全数退还中国,只是停止继续支付;瑷珲条约中割让给俄国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并未因废除而主权自动归还中国,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没有对这一大片土地宣称拥有主权。同样的道理,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澎湖已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交接给日本的事实也是已履行完成的部分,法律上的有效性已完成,是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都承认的事实,不存在无效的问题。但在之后的开罗宣言波坎坦宣言旧金山和约中日合约(台北和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的签定,台湾澎湖的最终主权地位已被相关各方(但没有包括当时被殖民的台湾本地的代表)所接受,将交给中国,只是至今因为种种复杂的因素,这个法律程序并未完成。

和谈可能

两岸曾经在1992年实现了香港会谈1993年汪道涵辜振甫在新加坡又实现了汪辜会谈,并达成了“九二共识”。后来由于李登辉推动其所谓“务实外交”及“一个中国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1993)、“一个分治的中国”(1997)的政策(参:一个中国),被认为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而遭到大陆强烈不满,致使两岸关系变得异常紧张而停止了对话。1998年10月间辜振甫率团访问中国大陆,才再次达成加强对话、恢复协商的共识。然而,李登辉和陈水扁于1999年推出两国论以及2002年的一边一国论,使得两岸和谈再遭搁浅。中国大陆今天的观点是,两岸应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快展开谈判。而现在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则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并拒绝以一个中国为前提进行谈判,认为“一个中国”可以是谈判的议题。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前,连战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如果夺回执政权,将立即与大陆展开谈判。却最终因极具争议的大选结果而落选。 2005年中国大陆改变方针,绕开倾向独立的当今执政党民进党政府,开始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多次接触。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都在当年访问大陆,并且达成了一些共识,如宋楚瑜与胡锦涛提出的两岸一中的主张。中国国民党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两党60年的首次接触,在世界各媒体得到高度关注并作了大量报道。一般认为国民党访问大陆缓解了当时中共公布反分裂国家法后所造成的两岸紧张关系。

参见2005年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 2005年亲民党搭桥之旅 2005年台湾新党民族之旅

近期发展与前瞻

台湾自古以来便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与大陆有着无法割裂的血缘,文化历史经济等联系。但是在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中,台湾屡遭外族侵略,饱受压迫和剥削,堪称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缩影。又因为历史上的中国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这点和王权软弱领主割据的西欧封建国家完全不同),而且像文景之治(及汉武帝在位期间),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海升平的全盛局面都在国家统一时期得以实现,所以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台湾问题早已超脱了单纯的政治斗争,而和雪洗民族耻辱,实现民族复兴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大陆民众相信台湾独立意味着中国没有能力维护国家统一。如果中国不具备维护国家统一的能力,就不可能崛起为世界强国,也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共负责对台工作的领导人也明确指出,“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和必要条件。”所以几乎所有大陆民众都热切的期盼着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然而由于政治形态的差异,历史残留的问题,和海峡两岸长期割裂所造成的隔膜,大部分台湾民众却对中共和大陆心存疑虑,担心回归后自己的生活会受到影响,更加倾向于维持现状。

随着大陆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不断扩大。解决台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具体步骤也是灵活多变难以准确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共产党在台湾最终地位(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问题上作出让步,必将极大的撕裂民族自尊心,损害国家长远的核心利益,彻底动摇中共的执政根基,这是一直以“代表最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绝对无法想象的。当年以灵活务实的邓小平第一次会见挟马岛余威而来的撒切尔夫人时,就斩钉截铁的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政府要是收不回香港,就是满清政府!”,其强硬的立场让英国方面大吃一惊,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时竟然神情恍惚摔了一跤(英国媒体猜测是中共的强硬态度给了她当头一棒),后来她也在私下里说过:“邓小平真是残酷啊!”其实,不仅是西方国家,甚至连台湾同胞都无法理解,根植在大陆民众内心中的那种强烈期盼祖国统一的民族自尊,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问题上没有回旋任何余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鉴于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有不可调和的对立,台湾是一个客观上的政治实体,台湾人民也倾向于保持稳定,台湾问题又牵涉到亚洲甚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国共产党不愿草率鲁莽收复台湾,损害海峡两岸同胞的利益。七十年代中美进行建交谈判的时候,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说过,“在台湾问题解决方面,我们愿意等100年。”1996年台海危机后,基辛格拜访江泽民时询问他那句话是否还算数,江泽民立即回答:“不不不,那是24年前,我们只能等76年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台湾必须回归的前提下,愿意在技术性问题上作出让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承诺了比香港,澳门更加宽松的一国两制,包括统一后,“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及民间交往不变。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包括终审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等系统都由自己管理。中央政府不派军队、行政人员驻台,而且在中央政府里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但是部分台湾民众担心那是中共引诱台湾回归的空头支票。由于绝大部分大陆民众无法容忍台湾独立仅仅是出于民族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对台湾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没有异议,甚至乐意看到一个属于中国却又由台湾人民自治的,繁荣稳定的台湾,所以至少中共对台的一国两制政策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础的。

八十年台海局势缓和,两岸民众,经济,文化交流迅速扩大,台湾问题出现了希望的曙光。海基会海协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揭开了台湾问题的新篇章。但台湾的泛绿阵营一直不承认九二共识。但是李登辉执政后,暗中破坏中国国民党以及两岸关系,最终撕破伪装背叛中国国民党,抛出两国论,引发96年台海危机,使两岸关系遭到重创,更加剧了中国共产党台独势力的警惕和对台湾问题的忧虑。陈水扁执政以来,一再撕毁自己的“四不一没有”的政治承诺,变本加厉的推行台独路线,对内打压泛蓝阵营,对外挑衅中国大陆,台湾朝政局前对立,两岸关系持续恶化。

就在两岸政府间基本已没有合作与互信的危险局势下,为打破海峡坚冰,也为了岛内政治斗争,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访问大陆,特别是中国国民党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两党60年的首次接触,在世界各媒体得到高度关注并作了大量报道。一般认为国民党访问大陆缓解了当时中共公布《反分裂国家法》后所造成的两岸紧张关系。近年来中国大陆的令世界瞩目的发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更加自信、灵活、务实的态度,借泛蓝阵营主动伸出友好之手的机会,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切实为台湾人民谋福利,以绕开民进党政府的台独政策从而直接争取台湾民心的政策,比如对台湾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对台商投资的优惠,促进两岸包机直航,在各知名高校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赠送大熊猫等。这在客观上确实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给民进党当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台湾新知名政治家,政论员赵少康就曾在节目中谈过:“要是大陆早几年对台南农民开放水果市场,陈水扁根本没有机会上台!”但是部分台湾民众(大部分是泛绿阵营)认为,那些都是中共居心叵测的统战工具,是图谋吞并台湾的糖衣炮弹。但是岛内民调显示,三党主席访问大陆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热情回应和切实政策后,泛蓝阵营的支持率大增。


值得关注的是,大陆日益强盛的实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民众收复台湾的决心。自陈水扁执政以来,逐一违反“四不一没有”,公投,修宪时间表,教育去中国化,阻挠两岸三通,打压台商到大陆投资,拒绝接受大熊猫,甚至废除(从事实上)国统会国统纲领,已经严重伤害了大陆13亿人民的民族感情,严重恶化两岸关系,甚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忧虑。在这种台独危险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大陆民众要求尽快解决台湾问题的呼声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把陈水扁当作遗臭万年的民族罪人,对台湾当局逐渐失去信心,从而更加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台独’可能使中国陷入动乱,国民经济全面衰退。现代国际政治的历史表明,分离主义运动的成功在多数情况下伴随着母国的政治动乱。如果中国不以武力方式阻止台湾当局在二○○八年落实法理独立的计划,即使中国不发生苏联解体那样的灾难,中国也面临印度尼西亚全面衰败的危险。”正是在台湾政治局势和大陆民意的双重压力下,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警告“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反分裂国家法》也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以无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可以预见的是,倘若陈水扁在台独路线上越走越远,或者两岸关系进展缓慢,中国共产党将会受到大陆民众越来越大的压力,两岸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会持续加大。

部分台湾民众和外国人士认为,大陆专心于发展经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外国势力的介入也会让大陆三思而后行。但他们没有能认识到,在大陆民众难以置信的强大民意压力下,中国共产党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来看,台湾的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台湾的统独更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完整和生存发展,所以台湾问题完全是等同于甚至超越经济发展的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共产党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为经济发展而纵容台独。至于外部势力介入,可以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力衰弱,到处都是烂摊子,最需要得就是休养生息、稳定发展,但是中国政府仍然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与实力简直天壤之别的美军打了三年,终于逼退了入侵朝鲜的美军,以保卫国家主权完整。可以预见,对于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只要台湾问题一旦恶化到了《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几种情况时,中国政府一定会不计一切代价坚决武力收复台湾。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曾在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向外国记者表示,如果美国军事介入台海战争,中国将使用核武器进行还击。“我们将对西安以东所有城市遭到摧毁作好准备,当然,美国也得做好中国摧毁美国数百个城市的准备。”震动了国际社会。 美国著名的核战略专家,世界安全研究所(World Security Institute)所长布鲁斯·布莱尔博士(Dr. Bruce Blair)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的专访时说,“我觉得朱成虎将军的声明本质上在表达了他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那就是台湾对于中国来讲是不可让步的原则问题,台湾问题压倒中国其他一切的考量,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

尽管台湾问题参杂了太多的民族历史政治问题,又是大国博弈的战场,要想妥善解决非常困难复杂。但是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分离主义在走下坡路已是大势所趋(如加拿大魁北克问题,英国北爱尔兰问题)。而且随着中国大陆快速提升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无论从两岸实力对比还是国际社会认同方面来说,台湾问题都越来越有利于力主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台湾问题不是统一不统一,而是以何种方式统一。

值得期待的是,2008年台湾大选泛蓝阵营很有可能获胜,使久违的希望曙光再次艰难的刺穿了台湾海峡的重重乌云。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必然的,和平统一的圆满结局是有可能的。关键就要看两岸的政治家们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诚意,两岸的人民是否能增进了解和互信。在毛泽东承诺中剩下的66年里,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2049)之前,甚至在二十年,十年之内,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大的伤痛——台湾问题就能愈合了。


参见: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参见

外部链接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