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鄒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Andrei留言 | 貢獻2006年3月8日 (三) 11:31 參考資料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攝於日治時代

鄒族(Tsou)也稱為曹族, 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分布於南投縣嘉義縣高雄縣境內,人口約六千多人。

分布

鄒族又可分為南鄒與北鄒,南鄒指的是南方的「卡那卡那布」與「沙阿魯阿」族,北鄒又稱「阿里山鄒」,有「特富野」、「達邦」、「伊姆諸」與「魯賦都」社,而四社中的伊姆諸社與魯賦都社都於本世紀初因惡疾、部落首長絕嗣而廢社。阿里山鄒族目前有八個村落,來吉、里佳、樂野附屬於特富野社。新美、茶山、山美附屬於達邦社

社會組織

鄒族人的觀念裡擁有會所、能夠舉行全部落性祭儀的社群才有資格稱為大社,也才是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其社會組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1. 大社(hosa):由幾個氏族聯合組成。
  2. 氏族(aemana):由幾個聯合家族組成。可能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沒有血緣關係,同一氏族之間禁止通婚。
  3. 聯合家族(ongo-no-emo):由幾個單一姓氏的家族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漁區、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稱粟祭屋)。 

鄒族並沒有階級制度,卻有幾個特殊地位的人物:

  • 頭目: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襲。
  • 征帥:爭戰、獵首的指揮官,有時可能是頭目。如果戰事頻繁,會有好幾個征帥。
  • 勇士:在戰場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祭儀

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祭儀為「播粟種祭典」、「收穫粟作」與「瑪雅士比」三大祭儀。 鄒族一年一度的戰祭是瑪雅士比(mayasvi)的一種,目前分由達邦及特富野輪流擔任祭典儀式。戰祭又稱凱旋祭、敵首祭、人頭祭。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