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馬尼拉海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59.113.135.199留言2011年4月4日 (一) 11:21 地質狀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馬尼拉海溝Manila Trench)是位在菲律賓西方南海海溝,最深處約 5400 公尺[1]。而南海的平均深度約 1500 公尺。

地質狀態

南海海底地形。

馬尼拉海溝是由隱沒帶造成,歐亞板塊在此沒入菲律賓活動帶之下。

馬尼拉海溝周圍發生過許多地震,而板塊運動更使菲律賓呂宋島西側的火山弧中的火山上升,包含皮纳图博火山

巽他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一部份)沒入呂宋火山島弧之下,產生了幾乎正南北走向的海溝。這條海溝北起台灣碰撞帶,南至民都洛地体(蘇祿-巴拉望地塊和呂宋島西南相撞擊)。這個區域有負值的重力异常現象(Hayes and Lewis, 1984)。

菲律賓活動帶和馬尼拉海溝的匯合活動已經使用 GPS 進行量測,在台灣是每年移動 50 mm,而呂宋島北部附近每年移動 100 mm,三描禮士省附近每年移動約 50 mm,民都洛附近每年移動約 20 mm (Rangin et al., 1999; Galgana et al., 2007)。巽他板塊和呂宋島之間只有約 1% 是互相鎖定的,幾乎所有未鎖定的部份被認為是彈性地塊模式,該海溝因此被認為吸收了許多菲律賓碰撞帶歐亞大陸板塊之間聚合的能量 (Kreemer et al., 2001; Galgana et al., 2007)。

可能海嘯威脅

2007年12月5日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吳祚任教授指出,馬尼拉海溝可能是引發海嘯的高危險區域,如有規模8.0以上地震在此地發生,台灣西南部沿海將會受到海嘯威脅[2][3][4][5]。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後,馬尼拉海溝再度受到台灣學界重視[6][7][8]。而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馬國鳳教授則指出馬尼拉海溝走向與台灣西南部海岸線垂直,會限制地震波和海嘯對台灣西南部的破壞程度[9]

參考資料

  • Bowin, C., R.S. Lu, C.S. Lee and H. Schouten (1978) Plate convergence and accretion in Taiwan-Luzon region, Am. Assoc. Pet. Geol. Bull 62: 1645-1672
  • Hayes, D.E. and S.D. Lewis (1984) A geophysical study of the Manila trench, Luzon, Philippines. 1. Crustal structure, gravity and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J. Geophys. Res. 89(B11): 9171-9195
  • http://ees2.geo.rpi.edu/rob/pdf/2007_galgana_tectono.pdf Gerald Galgana, et al., 2007, Analysi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Luzon, Philippines using geodetic observations and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Tectonophysics 432 (2007) 63–87
  • Rangin, C., et al., 1999, Plate convergence measured by GPS across the Sundaland/Philippine Sea Plate deformed boundary: the Philippines and eastern Indonesia.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139, 296–316
  • 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 台灣四周之海底地形與板塊運動。《科學月刊》236期,1989年8月號
  • 2011日本大海嘯之初探與省思。吳祚任;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海嘯科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