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堂
劉盛堂 | |
---|---|
大清广东省开平县知县 | |
籍貫 | 云南省会泽县 |
族裔 | 漢族 |
出生 | 清咸豐十年(1860年) 云南省会泽县 |
逝世 | 民國十二年(1923年) |
出身 | |
|
劉盛堂(1860年—1923年),清朝官員。云南会泽县钟屏镇人,祖籍湖南。
生平
劉盛堂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三甲第31名進士。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广东开平县知县。[1]盛堂提倡實學,在當地創建鳳山書院,并捐出養廉銀購買書籍,當地學風為之大變。其為官主張從嚴治理,致力於打擊奸惡,革除冗員。又聘請陽湖人吳翊寅重修縣志,文稿方成,尚未刻印,盛堂即遭到排擠卸任。後《開平縣志》為其立傳。[2]
云南会泽历史名人刘盛堂
我的外祖父刘盛堂 1859_1923年,字克升,号希云,云南会泽钟屏镇人,祖籍湖南,同盟会会员,曾留学
日本,冶矿家、教育家、实业家。刘盛堂母亲与唐继尧祖母是朱姓亲姊妹。
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三甲第31名进士,光绪十八至二十二年(1892-1896年),任广东开平
县知县(府尹)。盛堂提倡实学,在开平创建凤山书院,并捐出养廉银购买书籍,当地学风为之大变。其为官主 张从严治理,致力于打击奸恶,革除冗员。又聘请阳湖人吴翊寅重修县志,文稿方成,尚未刻印,盛堂即遭到排 挤卸任,因越出县境缉拿匪盗获罪,被解职回乡。后《开平县志》为其立传。
于光绪二十二年返回原籍。在对清政府的腐败深恶痛绝的同时,他决心为桑梓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姊妹办些实
事。1904年自费东渡日本考察实业,回乡不久云南巡抚林绍年又选派其与袁嘉谷等23人再次赴日本速成师范学习, 指定刘等6人致力考察学务,其间加入同盟会,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熏陶。
1910年(宣統二年)学成回国,任昆明贡院督学。 1911年返回会泽。辛亥革命的炮声惊醒了云南人,刘盛堂在革命的大潮中,办教育、兴实业、促矿业、输文
化,为会泽这片古老的土地,开辟了不少新兴的事业,赢得了会泽人民的爱戴。自辛亥革命云南光复后,会泽延 续近两个世纪的京铜停运,矿产业仍由当时的东川府知县续办,这一停运使东川府的协饷无着,积压的铜销不出 去,厂民扰动。
1911年12月27日,云南省实业公司仍决定设营业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于东川,名字则为云南省东川矿业股份
有限公司。1912年1月,省实业公司任刘盛堂为迤东矿务公司的临时总办。刘盛堂留学日本,是一位颇具名望的改 革者。上任后即由日本聘来一位技师名曰石盛志郎,1913年在今县耐火材料厂的东北隅建造一座冶铜12吨的反射 炉炼制精铜。这位东洋技师在会泽人中称为“石洋人”。这座反射炉人称倒焰炉。倒焰炉费时年余建成,改薪炭 为煤,但所炼之铜未尽人意,且燃料耗用甚巨,石洋人无法改进,虽收拾行囊回日本去了,改由中国人于土法炼 铜有经验的炉头们来承担改进任务。经过废寝忘食地不断摸索,练毛铜12吨,用煤17吨左右,与粗铜耗用燃料相 比为1:1.4,炼得精铜10吨左右,含铜97%-98%,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公元1934年,冶金专家邹世俊被聘为东 川公司的协理,又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在这个倒焰炉上从事改良,结果在降低煤耗每炉只需8吨,精铜提高到含铜 量99.34%,冶炼时间由每炉7昼夜缩短为92个小时。两年后,改铸条铜。抗战军兴,这座倒焰炉为防避轰炸还作 了伪装,至1959年全部拆除,是为追记。
他在留学期间购买了经纬仪、动植物标本和人体解剖模型,带回来后一直陈列于县高等小学堂内,这在会泽算
是引进外国东西的第一人。同时自筹经费,在家中的“迎晖堂”创办会泽第一所新式教育的“爱国小学堂”。在南 岳宫集资与人同办创建楚黔小学,被楚黔会馆的董事们推举为首任校长(后有楚黔中学)。为了学校的发展,他把 他在日本买来的经纬仪、动植物标本、人体解剖模型等全部捐献给学校。响应辛亥革命,破除一些封建迷信和陋习, 致力于移风易俗,带领学生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破除迷信,由于辛亥革命浪潮的到来,刘盛堂又是同盟会员,理 所当然地做一个弄潮儿,他带领学生们推到城隍庙的泥菩萨,倡导妇女不缠足,男子不留辫,并先从他家里的人做 起,他自己的女儿和儿媳都不予缠足或者已缠过的足都放开成为“半大足”,他本人头把清朝留下的辫子剪掉,剃 成光头,迈步于街头,时人戏称之曰刘大和尚。向学生们传播科学知识,引用清代与外国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 向学生灌输不忘国耻的爱国思想。又亲自编写《云南地志》(现存北京图书馆)作为乡土教材,在这本书中,他以 渊博的知识,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对云南的疆域、山川、物产等作了详尽介绍,全书12万字,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 确实难能可贵。刘还是会泽滇剧社团的创始人,创办以唱滇戏为主的“翼教社”。他到外地购买服装道具,亲自编 写了以戒除鸦片、抨击贪官污吏和讽刺洋人(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为内容的3个剧目上演,受到社会好评。刘盛 堂努力发展会泽的地方实业,在任安抚委员之职后不久,返回会泽开办实业,由此看来,刘对实业情有独钟,是个 “实业救国”论者。在这些生产过程中,刘始终躬亲力行,发展实业,看桑看蚕,手把手的教,有虫害病害必当时 处理,大力倡导种植桑树,养蚕造丝,并从四川聘来技师制造木机,在县城南狱宫内成立织布公司,使不少大姑娘 小媳妇学会纺纱织布。在他担任迤东矿物公司临时总办期间,由于当时的东川矿业公司停运京铜,造成产品积压, 收铜无垫本,他便向义仓借钱借粮支付,从而使得汤丹厂能及时设炉冶炼。后来,他担任迤东矿物公司总办,主管 矿山的铅锌生产,为了缩短铜锌运往昆明的运距,他亲自勘查线路,主持修通了从者海到迤车的牛车道。还向当时 的云南督军署写出“联合少数民族开发金沙江航运计划”的报告。
在刘盛堂的一生中,他特别重视学习引进外来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发展地方事业服务, 其道利在
当代,造福子孙的作用。刘盛堂享年64岁,1923年当他在会泽因病逝世后,会泽民众为了铭记他的功绩,织布业界 为他在西门外敬立“功德碑”一块。此碑虽在极左时期被损毁,但他的精神仍留驻人间!
刘盛堂把四个儿子均培养成有用之材,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长子刘尧民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教授、中文系系主任、《楚辞》研
究专家、九三学社昆明分社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曾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云南 省人大代表、政协云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次子刘治熙1928年毕业于河北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解放前为开明人士,任滇北矿业公司协理,同时在会
泽管理楚黔中小学,振兴会泽教育,并以两校为基地,聘请中共地下党员、永焜支队领导人为教员,掩护革命活动。 同时积极推广科学技术,曾在刘家祠堂自费创办东臬农场,引进荷兰奶牛、安哥拉、约克猪、引进美国烟叶、洋菊 花、黄番茄等在刘家祠堂里饲养和种植,向会泽人民广泛推广食用牛奶,为会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 年荣任解放后第一任会泽县民选县长、人民代表,后调云南冶金四矿工作,又调云南冶金设计院,职称高级工程师, 终身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三子刘治康为实业家、1935年至解放前为鑫泰矿业公司经理,曾任昭通地区人民代表、东川市人民代表、会泽
县人民代表。他在管理公司生产的期间,是很有办法的,把公司管得井井有条。1953年2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之规定决定由西南有色局作价收买鑫泰公司,交由会泽铅锌矿收归国有,公 司人员206人多数转归会泽铅锌矿。那时鑫泰公司全部资产计价老人民币六亿元(合六万元),刘治康将六亿元全部 认购公债。至此,1905年开办的会泽的民族工业鑫泰公司,经历了45年后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小儿子刘治隆1942年云南大学毕业后就终身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为云南省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著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纂修《云南地志》二卷,出版者爱国小学堂,版本为石印本。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3]
注释
- ^ 《開平縣志·卷二十四·職官表》頁十一:劉盛堂,雲南會澤進士。(光緒)十八年任。有傳。
- ^ 《開平縣志·卷三十·宦績》頁八~九:劉盛堂,雲南會澤人,進士。光緒壬辰知開平縣事。盛堂提倡實學,剙建鳳山書院,捐廉購置書籍,日與諸生研究經史,士習爲之丕變。邑人喜構訟,圖告不圖審,習爲固然。盛堂怒曰:“此刁風也,烏可長於是!”加意懲創之。嘗有原告伏罪而被告尚未知情者。健訟者至,相戒不敢輕於嘗試。一時有訟庭花落之稱。自溫公樹棻後,邑人習於寬政,盛堂糾之以猛,胥徒惕息,豪猾斂手,民以大和。先是,差役承襲,多至二百六十人,私黨繁盛,藉票傳而罔利,所至雞犬不寧,樂業之家至閉門避之以不見。此輩爲福,遇大案輒遣其徒挾犯者親黨,私索賄曰“講差禮”。有“黑眼銀”、“白眼銀”之名目。每一案輒講千百金。差禮入,任意臥票,聽犯者恣游街市。原告呼捕,戒勿應。故刁徒相謂曰:命和賊走皆恃此曹爲障蔽也。盛堂痛懲其弊,適奉裁役,一旦革去二百三十名,姑留四十名供驅使。差暴稍戢。尤惡強族巨猾,豪紳之干謁者,不稍假借。又念志乘久缺,延陽湖吳翊寅重修。草創初就,未及刻,因獲鄰邑巨盜,爲恩平令錢某所擠,竟卸篆去。(以上參鄉土志)
- ^ 《雲南地志》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參考資料
- 《东川古代简志》
- 余棨谋、张启煌,《開平縣志》,香港民聲印書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