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百团大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23.204.171.72留言2011年5月15日 (日) 11:05 (你未曾開口討論交流)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百团大战
中國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八路军光復娘子關,高舉中國國旗
日期1940年8月20日 - 12月5日
地点
结果 (参见百团大战#战役結果
参战方
八路军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部队等[1] 日本華北方面軍第1军、驻蒙军等部[1]
指挥官与领导者

朱德

彭德懷
多田駿
兵力
20余万人
及大批民兵和游击队[1]
日军20余万人
“伪军”约15万人[1]
伤亡与损失
1.7万余人[1] 中方声称日军伤亡20465人,被俘281人、投降47人
“伪军”伤亡18407人,反正1845人[1]

百團大戰中國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12月间發動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襲作戰(又稱晉南遊擊戰)。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除了平型關戰役外唯一參與較具規模的游擊戰。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作战背景

日本出於戰略要求从1938年秋開始政治诱降,希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議和;而在另一方面,汪精卫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以「和平反共建國」為號召,意圖拉攏支持反共的人民。同时国共摩擦不断,双方互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清楚国民政府与日方谈判的进展,对于形势过于严重估计,担心国民政府有可能和日方妥协。加上认为日军有可能西进,于是八路军高层决定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破袭战打击日军[2][3]

华北局势

1939年,国民政府成立晋察冀敌后战区,鹿鐘麟任戰區總司令。1940年春季,華北八路军在山西省策反收編國民革命軍九七軍,將戰區總司令鹿鐘麟逐出省外。同时1939年,山西閻錫山其下屬薄一波戎伍勝張文昂雷任民與共產黨策動新軍叛變(晉西事變) [4],1940年初双方和解。

1940年四月至六月間,日軍以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師團為主力,在山西省南部進行春季晉南戰國民革命軍約8萬)、鄉寧作戰國民革命軍約3萬)、晉南反擊戰國民革命軍約4萬)。共產黨軍在中日作戰前退避一旁,並在此期间积极扩大根据地势力,引起日軍內部的關注與探討,寄望有效利用國共衝突[5][6]

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军队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餘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7]。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日军军力分布

百团大战的涉及范围中,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经过

八路军攻克娘子关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八路軍原定動員兵力為22个团(晋察冀10个团,129师8个团,120师4个团),重点目标为正太铁路,其次是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北段和白晋铁路。为了攻击的突然性,未經中共军委批准展開了战斗。战斗开始后,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最终参战总兵力达到105个团。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

战役最早由8月20日晚8点开始的华北交通要道破袭战为序幕,当时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也是日军获得山西煤炭资源的重要通道,也是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据点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井陉煤矿也在这条铁路上。因而正太铁路成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集中了30个团的兵力。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战役开始时被称为“正太路战役”。

作战初期八路军兵力部署异常隐蔽,日军直至战斗打响才发觉中国军队的动向,日本方面将9个独立混编师投入战场。至9月下旬为止,正太铁路全线瘫痪,並破壞北寧鐵路平綏鐵路平漢鐵路津浦鐵路井陉煤矿亦遭破坏。並佔領娘子關的部分地區。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10月5日)

在第二阶段时期,除暂留约10个团兵力继续阻挠道路和桥梁的修筑,主力则把战斗对象转移到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其中以榆辽战役涞灵战役最为激烈。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日军也投入使用了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生物武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2月5日)

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借以迫使八路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先后对太行山地区、太岳地区晋察冀边区、晋西北等地进行扫荡。八路军则分兵展开运动战游击战麻雀战(騷擾游擊战术)进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戰因日軍展開大掃蕩而宣告结束。

日方記載

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率共產軍對日軍華北一帶交通及生產區發動奇襲,同時破壞鐵路、橋樑及通信設施

註:每大隊約700人

日軍華北方面兵力密度為一平方公里0.37人,各師團兵力平均分散在約200處。百團大戰後日軍正式實施對八路軍的剿滅戰。

戰爭期間日軍發動反擊。

第一次反擊戰(1940年9月1日—9月18日第一期晉中作戰)

獨立第九混成旅自太谷、榆次地區與獨立第四混成旅由平定、和順地區相互策應前進,至松塔鎮附近,摧毀敵人後方設施,並掃蕩周圍潛伏之敵軍。

晉察冀邊區肅清作戰(1940年10月3—11月2日)

臨時第101混成旅團(駐蒙軍、第1軍、第110師團、獨立第十五混成旅團)

第二次反擊戰

1940年9月23日—10月11日察南南境
10月11日-12月4日第二期晉中作戰
10月13日-11月26日晉察冀邊區(駐蒙軍)

根據日軍戰史上社鎮撤退時戰死44人、陽泉與盂縣戰死66人、榆社與遼寧戰死80人、晉中地區戰死71人負傷66名失蹤2名、淶源地區戰死133人、插箭嶺戰死1人負傷1人、第二次反擊戰(察南南境失蹤31名),皇協軍(「偽軍」)傷亡失蹤1202人。百團之戰是游擊的戰略進攻,平漢鐵路8月25日恢復通車,同蒲路9月8日全線通車,石太路9月20日勉強可通車,井陘煤礦區機器修復仍可使用。

战役結果

  • 中共官方数据为中方进行作战1,824次,攻克据点900余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和隧道等260多处,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1]
  • 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也随之大幅度扩大为华北437个县中的10个县。[來源請求][8]

戰後

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彭德怀在向延安中共中央通告后,没有等候批准就决定發動,違背了中共中央所主張最低限度的游擊戰打法[9],在战役打响后仍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嘉奖与支援。事后国民政府也发来贺电、覆電[10]

百團期間雖然減少國民政府的壓力,但中共控制的地區卻遭到打擊,这场战役将中共领导的敌后解放區(即日统区)的部隊暴露在日军的视线内。日軍原本只在華北平原只留下少數兵力,此戰促使日本调回約二十萬的部队进行“扫荡”(偽政府協同治安肅正作戰),於1941年1943年進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掃蕩的結果八路軍幾乎全面撤出山西並調整回最低限度的游擊戰[來源請求],化整為零。日军在发动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同时,于1941年將目標轉向在太行山區(晉南)的國軍,以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衛立煌部與第三戰區顧祝同部為主要目標,並以此為基礎發動了中条山战役

評價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对百团大战的恶意攻击者,你们站到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集团的队伍里去了。”[11]

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但在内部对于百团大战的评价却因历史进程而先后出现过一定的出入。百团大战刚胜利时,中共中央对此十分肯定,毛泽东还要求彭德怀有机会再多组织几次。但在1941年、1942日军大扫荡导致八路军极端困难后,彭德怀一度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批评,被指责没有完全执行毛泽东的抗战相持时期的军事战略(即“山地游击战为主,可能条件下进行阵地战,避免决战”),打成了大规模的“消耗战”,过早的暴露和不必要的牺牲了中共领导的一些抗日力量。

史學家李雲漢認為,八路軍僅是做策應性游擊,從未參與過決定性的大會戰。所謂百團大戰基本上是有意渲染,並非真正的一次戰役...[12]

战术上的争议

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较多了采用攻坚战,造成了八路军自身伤亡较大,这种战术引起了批评。

1945年刘伯承中共“七大”发言: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

聂荣臻也对攻坚战的打法提出批判,但同时认为虽然损失大,但也锻炼了队伍[13]

彭德怀后来也做了自我批评,承认当时有些蛮干的指挥。[14]

关于暴露实力的争议

聶榮臻认为:“毛澤東批評說暴露了我們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軍對我們力量的重新估計,使敵人集中力量來搞我們。”[13]

1943年邓小平说:“百团大战中本区军事力量过于突出暴露,不仅自己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且警惕了敌人对我们的严重注意,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5]

1945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華北工作座談會,會中黨內一致對於百團大戰持否定態度[16]。彭德怀被做了检讨:“百團大戰……在政治上也是錯誤的。過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軍隊主力從正面戰場吸引過來,有利於國民黨……這很明顯是民族義憤模糊了階級立場。”

1959年庐山会议上,这也是彭被批判的罪名之一。毛澤東在庐山会议上说:主動出擊日軍是幫了蔣介石。當時是共產党國民党日本人三國鼎立,我們就是要讓國民党和日本人斗個你死我活,而我們從中發展壯大。一些同志認為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百團过早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军对我们力量的注意;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17]

现在认为日军的反扑确实给根据地带来很大困难,但中华民族的对日抗战本身就准备着巨大困难和牺牲,因“招来”困难而被指责是不正确的。

文革中的批判

文革中的批判1959年廬山會議後,共產黨將彭德懷定位為:「王明右傾機會主義的產物」。

彭德懷公然提出要保衛大後方、保衛重慶、保衛西安,實際上是要保衛坐鎮於重慶的蔣介石。彭德懷急於保蔣,拒不執行毛主席提出的,在戰略相持階段,我軍「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背著毛主席,和朱德、楊尚昆、彭真、鄧小平等商量,大搞冒險主義、拚命主義,先後調動了一百零五個團,共四十萬兵力,全線出擊,打攻堅戰、消耗戰。彭賊保蔣賣力,得到了蔣介石的歡心。 [18]

1967年2月24日北京出版「戰報」第六期以『大軍閥、大野心家朱德的滔天罪行』為標題批評:百團大戰是朱德、彭德懷違反黨的組織紀律,不請示毛澤東,擅自搞百團大戰,完全違背了毛澤東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並把日軍的兵力吸引過來,導致重大損失。

還有有人認為百團大戰是蔣介石決定發動皖南事變的決定性因素,有紅衛兵依照這個理由對彭德懷進行批鬥。。[19]

1981年中共為彭德懷完全平反後,對百團大戰基本持完全肯定的態度。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2. ^ 彭德怀.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 彭德怀自传. 
  3. ^ 张宪文等. 中华民国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 ^ 民國閻伯川先生錫山年譜(五).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2156
  5. ^ 日本防衛廰戰史室. 中日戰爭.戰爭指導. 
  6. ^ 日本防衛廰戰史室. 大東亞戰史.中日戰爭(華北治安戰). 1940年(昭和十五年,民國29年)中國派遺軍總參謀長向陸軍次官提出報告:(前略)二、中共首脑部自去年以来,再三向国民政府所要求之者,俱为将共产党利用地下工作所获得的成果变为合法化,要求支付按共产党之地盘及共产党兵力相称之军费(目前国民政府对其支付月额军费为:第八路军六十万元,新四军二十五万元)对中共之要求,国民政府却依据去年底密命之“异党活动禁止办法”等拒不接受。于是中共决心以实力在各地求生存,把分散在各方面的共产军统制集结,破坏所在的国民政府行政组织,设置共产行政组织,自行征税或袭击中央军尤其对其行李辎重,以夺取武器弹药。三、在現階段的國共相尅情況中,國民政府似乎已在某種程度上放棄華北,而共產黨竟在其實力以上所獲得地盤並力求維持之。同時加強其武力企圖現地自求生存,並驅逐國民黨力量,總括言之,不外乎爭奪地盤的相尅而已。然而,共產黨獲得之地盤若與其補給路尤其西北路線相連而由蘇俄直接援助時,對日本與重慶俱係嚴重問題。鑒於蘇俄對芬蘭已締結和平,如國民政府之抗戰態度一旦軟化時,蘇俄直接援助共產黨之公算頗大。四、中國派遺軍將暫時注視其(國共)相尅之實情,並擬作為解決戰爭的一個轉機,大為利用之。 
  7. ^ 丁晓山. 1942年“五一”大“扫荡”纪实. 
  8. ^ 此处战役结果以第18路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数字为依据。除此之外还有三说:(1)毙伤日伪军5800人;(2)毙伤日伪军2万人;(3)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來源請求]
  9. ^ 彭德怀.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 彭德怀自传. 总部决定后,发出电报给各区,也报军委。……故未等到军委批准(这是不对的),就提早发起了战斗。 
  10. ^ 1940年12月何應欽總長覆朱德電:一面...正渲染百團大戰之時,一面敵人橫斷河北之德石鐵路,自本年六月中旬動工,未受絲毫阻礙,竟得迅速完成,並於十一月十五日大事舖張,舉行通車典禮!〈中共史論〉第四冊,12頁,共黨〈真理〉刊
  11. ^ 《彭德怀自述》 第240页
  12. ^ 中國近代史.李雲漢.三民書局.1991年3月.第567頁
  13. ^ 13.0 13.1 《聂荣臻回忆录》聂荣臻
  14. ^ 彭德怀.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 彭德怀自传. “破袭战役后期,我也有些蛮干地指挥。此役在太行山区破袭战役搞得太长了一些,连续搞了一个月,没有进行修正,敌伪军即行扫荡。 
  15. ^ 柳泉、鹿彦华 (编). 《邓小平军事生涯》. 书生网. 2004年: 147页. ISBN 9787507317084. 
  16. ^ 論百團大戰的戰略指導思想及歷史作用.何理.南開學報.1982年.3期
  17. ^ 李锐. 庐山会议实录.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06-01: 424. 9787215030725. 
  18. ^ 《打倒大陰謀家、大野心家、大軍閥彭德懷》清華井岡山兵團出版
  19. ^ 彭德怀.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 彭德怀自传. “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恶意攻击百团大战。他们说,皖南事变是因为百团大战暴露了力量,引起蒋介石的进攻。消灭新四军八九千人,这个罪责应该彭德怀负。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