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荀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42.30.188留言2011年6月20日 (一) 19:41 水灌晉陽及三家滅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荀瑶

知襄子知瑶(?—前453年),又称智襄子智瑶荀瑶知伯瑶[1]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知宣子之子,知宣子立他为继承人。知宣子死后他接掌晋国政事,并壮大知氏的势力。知瑶分别向韩、魏、赵三家勒索土地,只有赵氏不给,知瑶大怒,联合韩、魏两氏攻击并击败赵襄子。赵襄子不敌慌忙退守根据地晋阳,知瑶包围并引晋水灌城三年之久。在即将获胜之际,却因他的一席话导致了韩、魏两氏的领导人倒戈,与赵氏联合反攻知氏阵地,知瑶被擒并被杀,其家族全部屠灭,所有的领地被三家所瓜分。

生平

知瑶继位及对外发展

在知宣子打算立知瑶为继承人时,他的族人知果对此劝谏,请求以知宵为继承人,并说以知瑶仪态不凡、箭术高超、技艺出众、巧文善辩、坚毅果决的五大优势欺压人、而残酷不仁的思想行事,最终必定导致知氏家族的灭亡。知宣子不听从他的意见。[2]

知瑶继位后,在晋出公三年(前472年)率师伐齐,发动两次伐郑战争,壮大了知氏的势力。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知瑶第二次攻击郑国,郑向齐求援。齐国援军刚至,晋国撤退。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知氏联合赵氏魏氏韩氏大夫,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和财产。知氏独占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并取代赵氏而掌管晋国政事,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居晋国四大卿之首,并自称“”。

同年率军灭中山国的属国仇由国(在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隔年(前457年),在讨伐卫国回国后,与韩康子魏桓子蓝台举行宴会,知瑶戏弄韩康子并侮辱韩氏家臣段规[3] 。之后贪婪地向韩氏、魏氏索求并获得了万户之邑。向赵氏索求狼皋两邑地时被赵襄子毋恤严辞拒绝,知瑶大怒,在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联合韩氏魏氏门阀,攻打赵氏,赵襄子不敌,几经考虑之后,就奔走晋阳,是为晋阳之战

水灌晋阳及三家灭知

十六年(前453年)知襄子久攻不取,愤引汾水晋阳城,赵氏“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军民病饿交加[4],十分危急。

知襄子看见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己知道了。”[5]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个水攻的对象。

赵氏水困已久,无法续守,遂派谋臣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张孟谈于是告诉韩、魏之曰:“唇亡齿寒,智伯率领你们两位来攻击赵氏,赵氏快要灭亡了,接下来你们两位也要被智伯当成攻击的目标了。”[6]韩、魏本来就对智伯的嚣张跋扈非常愤恨,听了这论士之言,也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灭亡的门阀,决定倒戈起事。于是三方密约,决定共同攻灭智氏。

到了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三月初十丙戌日,赵襄子派出部队,杀死知氏军守堤的士兵,决开堤防反灌,知氏军因仓促救水而散混乱,韩、魏军趁势从背后,侧翼进攻,赵襄子亲率军队进击,并大败知氏军的前锋,长驱直入中军幕府,擒获并杀死知襄子,并将知襄子的首级拿来当饮,又大加搜捕,将知氏宗室夷灭,只有知果已另立一氏族(即辅氏),所以得以保全。晋阳之战宣告结束,知襄子宗族灭亡。

知襄子有食客豫让,为人忠义,为了要报答知襄子的知遇之恩,并发誓要替主公报仇雪恨,三番两次刺杀赵襄子,都不成功,最后在刺了赵襄子的衣服三剑后,便自杀身亡。

注释

  1. ^ 在古代“知”和“智”可通用。
  2. ^ 见《资治通鉴》卷一。
  3. ^ 见《国语·晋语九》。
  4. ^ 史记·赵世家》载:“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5. ^ 见《战国策·秦策四》“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
  6. ^ 战国策》:《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

家庭

参考

前任:
知宣子知申
春秋晋国知氏领袖
?-前453年
继任:
前任:
赵鞅
春秋晋国正卿
前475年前453年
继任:
赵无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