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方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Xiaojeng留言 | 貢獻2006年3月28日 (二) 04:29 [[Template:Protest blockade]]是否合适?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 [[:]]

用來討論或提出各種方針、政策以及新的想法。現有的政策請參看Wikipedia:方針與指引
請注重禮儀、遵守方針與指引,一般問題請至互助客棧其他區知識問答提出,留言後請務必簽名(點擊 )。


發表前請先搜尋存檔,參考舊討論中的內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 💭 話題 💬 👥 🙋 最新發言 🕒 (UTC+8)
1 關於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建議增加關於「來」字的論述 54 12 Sanmosa 2024-12-28 22:16
2 修訂WP:外文重定向方針與首句MOS:外語名稱格式指引,並將他們對應 1 1 Sanmosa 2024-12-27 17:09
3 將WP:格式手冊所有方針與論述移動到MOS命名空間,並將MOS命名空間更名為「格式手冊」 66 11 A2569875 2025-01-01 15:18
4 提議維基百科:抄襲併入維基百科:不要包含原始資料的副本 61 9 Ericliu1912 2024-12-28 07:29
5 請求社群關注仲裁委員會在管理員的離任討論中相關的權限問題 1 1 Sanmosa 2024-12-25 21:54
6 公共交通路線條目格式手冊的相關討論 24 5 Ericliu1912 2024-12-28 07:29
7 歡迎就Wikipedia:格式手冊/無障礙/2025草稿提供意見 31 6 魔琴 2024-12-24 10:44
8 提議DYK/GA/FA引入cooldown time(或譯冷靜時間) 196 13 Ericliu1912 2024-12-29 14:04
9 電子遊戲與日本動漫條目命名的標點符號使用規定 8 2 Sanmosa 2025-01-01 10:48
10 WP:SW 9 7 Sanmosa 2024-12-27 20:10
11 重提為可供查證方針與可靠來源指引調整有關用戶生成內容的規定 48 10 Abcet10 2024-12-30 23:54
12 可否在標題置入繁體地區詞的簡體字/簡體地區詞的繁體字? 6 3 自由雨日 2024-12-31 18:44
13 現行用戶頁指引條文規定的定義問題 18 3 Sanmosa 2024-12-29 22:41
14 關於請辭問題 5 3 Ericliu1912 2024-12-31 18:06
15 緊急修正快速刪除O1款 4 3 魔琴 2024-12-31 21:58
16 WP:RELIST 5 5 S8321414 2025-01-01 20:15
17 提議將WP:關注度改名 51 28 Talimu0518 2025-01-02 00:43
發言更新圖例
  • 最近一小時內
  • 最近一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特殊狀態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手動設定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議題

議題清單

以下討論需要社群廣泛關注:重新整理 維基百科格式與命名

Talk:加油!中村同學!! § 建議更名:「加油!中村同學!!」→「加油!中村同學!!」

加油!中村同學!!」 → 「加油!中村同學!!」:! or !--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 2024年11月21日 (四) 06:30 (UTC)

Talk:南華大學 (湖南) § 建議更名:「南华大学 (湖南省)」→「南华大学 (湖南)」
南华大学 (湖南省)」 → 「南华大学 (湖南)」:原本的條目名是「南華大學 (湖南)」,不知道為什麼要被移動到「南華大學 (湖南省)」。「湖南」已足夠消歧義,且更符合習慣,類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這裡的括號不是維基百科的消歧義,但能體現常用的命名習慣)。--小林子沖留言) 2024年11月23日 (六) 22:00 (UTC)
Wikipedia talk:條目命名一致性決議 § 有關日本內閣條目的命名問題

現時,各國家/地區(非國家之獨立或高度自治政治實體)內閣條目的命名格式一般為「第X某某某內閣」,如第二次蘇貞昌內閣(臺灣)、第二次約翰遜內閣(英國)、第四次默克爾內閣(德國)等,由此可見「第X某某某內閣」是各國家/地區(非國家之獨立或高度自治政治實體)內閣條目的通用命名格式,而且也符合中文的使用慣例。然而,日本內閣條目的命名在2022年10月6日被TKsdik8900由「第X某某某內閣」批量移動至「第X某某某內閣」,我認為這種表達方式不合中文的使用慣例(尤其是他把「第X改組」也改成「第X改組」的舉動完全有悖於中文文法),而且在內閣條目的命名一般通用「第X某某某內閣」的格式的情況下,此舉也有悖於條目命名一致性的要求。因此,我認為中文維基百科現有的日本內閣條目的命名應該批量移回或移至「第X某某某內閣」格式的名稱,此外條目名稱帶「第X改組」字樣者亦應改回「第X改組」。Sanmosa 新朝雅政 2024年12月4日 (三) 14:09 (UTC)

Talk:亨利·比索 § 有關為非漢字文化圈人事物擬定香港譯名的問題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1月7日 (二) 02:15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現擬確立「香港的街道名作為香港政府給予的譯名的一種,屬於WP:非原創研究#翻譯所述的『可靠來源』」的結論。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31日 (二) 02:15 (UTC)

Wikipedia talk:條目命名一致性決議 § 提議:規範部分鐵路條目站名的譯法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1月7日 (二) 02:22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現擬確立「日文中的『貨物駅』與『貨物ターミナル駅』在所有顯示模式下統一翻譯為『貨運站』」的結論。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31日 (二) 02:22 (UTC)

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

Wikipedia talk:保護方針 § 對於全保護的一些建議

對《破·地獄》現在的全保護有感,覺得需對管理員提出一點意見。我對全保護的觀感,始於2023年3月《中年好聲音》,在播映期間因部分延伸確認用戶發生編輯戰而全保護3個月之久,過長的全保護漠視了其他沒有參與編輯戰用戶的權利,且當時交戰雙方在對方的個人討論頁進行指責,卻沒有人試圖在條目討論頁發起討論,連事後其他人追溯到底發生過什麼事都有困難。這次破·地獄全保護的時長合理,但一般人根本難以注意有討論存在於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電影條目過度收錄問題,希望管理員也能多做一點促進討論。就此,我建議如下:

  1. 全保護後如未有人發起討論,管理員可在條目討論頁發起,通知有關用戶。
  2. 如管理員得知已有人發起相關討論,但並非在條目討論頁,管理員可在條目討論頁留下連結。
  3. 保護模板可否進化一下,能加入相關討論連結?--Factrecordor留言) 2024年11月24日 (日) 12:33 (UTC)
Wikipedia talk: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 出版書籍、雜誌是否為WP:NOT

如題所述,請教以下情況甚麼時候屬WP:NOT及判定依據?

  • A)條目收錄自行出版之書籍或論文(有一手來源、但沒有二手、三手來源);
  • B)條目收錄自行出版之書籍或論文(有二手、三手來源);
  • C)條目收錄非自行出版之雜誌,雜誌內容包括照片、採訪(有一手來源、沒有二手、三手來源);
  • D)條目收錄非自行出版之雜誌,雜誌內容包括照片、採訪(有二手、三手來源);
  • E)條目收錄非自行出版之雜誌,雜誌內容包括照片,但沒有採訪(有一手來源、沒有二手、三手來源);
  • F)條目收錄非自行出版之雜誌,雜誌內容包括照片,但沒有採訪(有二手、三手來源);--Abcet10留言) 2024年12月4日 (三) 14:31 (UTC)
Wikipedia talk:用戶框 § 應根據WP:用戶頁對WP:用戶框進行修訂

從範圍上來看,用戶框是用戶頁的子集。用戶框的內容也應受到WP:UPNOT的限制。想起這一點是因為近日又有新用戶(Carl66066)連續建立多個在我看來並不合適的用戶框。以該用戶此前的用戶頁為例:

  • 視覺效果十分糟糕:顏色搭配不當,背景顏色和文字顏色接近,文本框寬度參差不一;
  • 反覆宣告自己的觀點:使用大量文本詳細描述自己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基本上與維基媒體運動及社群協作毫無關聯;
  • 名稱不明確:模板名稱與文本內容不相符,或存在歧義。

由於類似的編輯者以往也存在,我認為有必要按照WP:UP修訂WP:UBX,把Template:Subcat guideline-enWP:UBX移掉,對目前的用戶框進行整理,將文本內容過於注重表達個人意見的改為中性的陳述或簡單的宣告,無可救藥的模板批量送存廢。——暁月凜奈 (留言) 2024年12月4日 (三) 15:19 (UTC)

(+)支持。另外除了根據中維的《WP:用戶頁》修訂之外,也可以根據目前英維的en:WP:Userboxes修訂?因為似乎中維的版本有些落後了…… ——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4日 (三) 15:27 (UTC)
Wikipedia talk:關注度 (音樂) § 重新討論NT:MUSIC

各位編輯,在下長期以來在瀏覽編輯維基百科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大量的近似愛好者內容,這些作品大多以單曲、演唱會和部分音樂綜藝節目為主,通常無法證明其關注度,內文更是不重要的內容堆砌。但是,這些條目又往往能繞過當前NT:MUSIC的相關論述,使編者很難在存廢問題或其他條目編輯問題上達成共識。依在下所見,當前的NT:MUSIC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 在關於來源的問題上,現今條文是他們曾經被多份獨立於該音樂家或團體以外的已出版可靠來源所提及,但是根據中國大陸當前現狀,由於充斥大量的內容農場和宣傳內容,使許多看似可靠來源實則存在潛在的不中立現象,如自己按門鈴自己聽中的中國網來源(《歌手·當打之年》今晚終極奇襲 周深首秀未發布新曲)之類,在下看不到任何屬於可靠來源的證據。
  • 在關於音樂作品的內容中,維基百科:商業排行與認證是部分維基編者編輯部分單曲條目的重要依靠,但是中國大陸的音樂榜單要麼是平台的自嗨、要麼是粉絲的刷榜,毫無公信力可言。如被部分編輯推崇的騰訊音樂由你榜,就曾被舉報過開通年會員可大大提高用戶打榜(主要包括播放、收藏、下載、分析、點讚歌曲等)權重1),並且該榜單僅限騰訊擁有版權的音樂,此類排行榜獲得什麼周榜月榜第幾名、有多少可信度自有公論,其他類似網易、酷狗等等推出的野雞榜單更是不用再浪費時間。
  • 另外,在相當多內容的條目中存在大量毫無意義的內容,幾乎要把維基百科變成Fandom。如「天外來物」世界巡迴演唱會中什麼「衢州新聞媒體中心在抖音官方賬號上發布了視頻,表達了對薛之謙的感謝」、自己按門鈴自己聽中類似「周深在演唱的時候,身穿一件珍珠裝飾的牛仔夾克,搭配黑色T恤和牛仔褲亮相」的表述,在下看不出放在條目內的必要。
  • 現存的NT:MUSIC中沒有關於演唱會關注度的表述。

綜上所述,現存的NT:MUSIC及其他相關頁面均為論述或指引,並且部分表述相當模糊,大量的條目遊走在關注度的邊緣,因此在下建議社群對上述內容進行重新討論並爭取達成共識並升格為方針。由於剛剛提起討論,在下暫不提出新的方案內容,待社群討論後再進行總結。--SheltonMartin留言|簽名 2024年12月11日 (三) 01:22 (UTC)

Wikipedia talk:消歧義 § 沒有目標條目的獨立消歧義頁

參見Wikipedia:消歧義,一般獨立消歧義頁,應該列出存在和消歧義名相同的目標項目的鏈接,例如「XXX」為名,則存在「XXX (AAA)」、「XXX (BBB)」的列項和目標鏈接,但@Sdf創建了若干不屬於這種情況的獨立消歧義頁,主要是虛構作品內姓名相同的角色名(秋山美月三千院帝),這些角色至少暫時不太可能創建符合關注度的獨立條目,是否視為類似全紅鏈的獨立消歧義頁不保留?——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12日 (四) 12:28 (UTC)

反對刪除,參見w:MOS:DABMENTION。英文版有類似的:w:Maggie Anderson (disambiguation)--GZWDer留言) 2024年12月12日 (四) 12:49 (UTC)
Wikipedia talk:申請解除權限 § 被不限期封禁用戶不應默認覆審移除IP封禁豁免權限

Wikipedia:申請解除權限在議的多項提議和既往「判例」表明,永封用戶經由「已封禁或除權用戶覆審」快速剝奪IPBE權限。然,本站用戶對IPBE權限的使用多是因為GFW封鎖下被迫使用代理編輯,為正常編輯所必須之權限,在用戶尚未被移除編輯其討論頁權限前移除其IPBE權限在實踐上剝奪了被封禁用戶編輯其討論頁進行初步申訴的能力,顯然是越俎代庖。此外,依據Wikipedia:IP封禁豁免#移除權限一節,被封禁用戶雖可能已不被社群信任,但亦不太可能濫用其權限(IPBE),被完全封禁的用戶的權限也會因為不活動而自動移除,並無主動快速移除其IPBE權限的必要性。綜上所述,提議: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出於保留受GFW影響的用戶在被封禁後使用其討論頁進行申訴的能力,對於擁有IPBE權限的無限期封禁用戶,在無證據證明該用戶可能濫用其IPBE權限的情況下,不應在其被不限期禁止編輯其討論頁前主動移除其IPBE權限。

此提議需要熟悉反破壞工作(如傀儡調查)的社群成員討論,另ping之前在布告板參與討論的@自由雨日Ericliu1912AllervousManchiu阿南之人。--HeihaHeihaHa-戒慎恐懼……(留言) 2024年12月13日 (五) 13:40 (UTC)

Wikipedia talk:管理員布告板/其他不當行為 § 控制複雜ANM案例

提議對WP:ANM過長的案例進行分子頁討論,現在部分案件是長的,目的是WP:ANM作爲目錄,有連接到每一個子頁面,這樣頁面分離會好一些。 -Lemonaka 2024年12月20日 (五) 00:46 (UTC)

Wikipedia talk:維基百科不是什麼 § 修改WP:SOAP

所謂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應適用於所有命名空間,假使今天一個帳號到處投放支持蔡英文,反對國民黨之類的話語,投樣100個帳號,有52個支持,那今天就合理的在52個使用者討論頁上宣傳,因此建議

現行條文

維基百科拒絕宣傳。維基百科不是演講台、論壇、宣傳工具、廣告場所或者展覽平台。此項適用使用者名稱、條目、分類、檔案、討論頁、模板及使用者頁面。因此,請勿於維基百科:

提議條文

維基百科拒絕宣傳。維基百科不是演講台、論壇、宣傳工具、廣告場所或者展覽平台。此項適用於所有命名空間。因此,請勿於維基百科:

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宣傳,惟其需待社群討論,祝編安。-- A0(討論·簽名) 2024年12月22日 (日) 01:48 (UTC)

Wikipedia talk:過濾器助理 § 賦予過濾器助理修改濫用過濾器權限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1月7日 (二) 01:54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注意到防濫用過濾器錯誤報告防濫用過濾器請求積壓,管理員及行政員負擔較重,導致部分請求無法及時處理,這降低了過濾器阻止破壞的能力,亦增加了社群維護其的難度。因此,謹提議授予過濾器助理修改權限,協助管理濫用過濾器,尚祈社群商議為荷。Iming 彼女の愛は、甘くて痛い。 2024年12月28日 (六) 03:12 (UTC)

Wikipedia talk:關注度 (組織) § 修改學校關注度指引
此討論正在公示7天,直至2025年1月7日 (二) 02:10 (UTC)結束;如有意見請儘快提出。

擬修訂WP:關注度 (組織)如下Sanmosa 蘭絮 2024年12月30日 (一) 01:04 (UTC)

維基百科提議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 在本地啟用安全投票及electionadmin權限

原標題:SecurePoll elections with the electionadmin right

(我很抱歉用英語寫作。請隨意翻譯此消息。)

Hello! My name is Joe Sutherland and I'm on the Trust and Safety team at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n the past, your community has shown interest in holding elections with SecurePoll — perhaps you already have through votewiki. We are now looking into making this available to local communities to run elections themselves. This will require the "electionadmin" right to be enabled on your project, which is a right that allows access to sensitive information.

As such, it is likely that you will need to run a Request for Comment (or similar process) to ascertain consensu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eature. To help guide such a discussion, we've put together a Meta-Wiki page wi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what enabling the right will mean for your community.

If your community does discuss and decides to move forward with this, T&S would like to support you — please let us know via email ( ca@wikimedia.org ) if and when consensus is reached. Thank you!--JSutherland (WMF)留言) 2024年10月17日 (四) 20:07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 WMF考慮向印度法院披露編輯身份信息,本站是否應該關站抗議

原標題為:WMF考慮向印度法院披露編輯身份信息,英維正在討論關站抗議

2024年11月14日17:29 (UTC),也就是幾個小時以前,英文維基百科用戶發起民意調查,討論是否就基金會考慮向印度法院披露編輯身份信息而閉站抗議。如果英維閉站抗議,本站是否跟隨? ——魔琴身份聲明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 2024年11月14日 (四) 20:09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 重啟Automoderator部署討論

十餘月前,該討論向社群引介了自動化反破壞Automoderator工具,然其因熱度不足而無疾而終。因此,我謹引用原留言: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Sam Walton,是管理員工具(Moderator Tools)團隊的產品經理。我們正在開發一個名為Automoderator的項目,該項目讓社群能夠根據社群自定義的規則自動回退破壞性編輯。我們正在尋求對我們項目的意見,並有一些問題需要巡查員和管理員的參與,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除了項目主頁面上的概述和問題之外,我們還有兩個子頁面提供更具體的資訊:

如果您想研究Automoderator的準確率,並查看它在不同編輯上的表現,我們設置了一個測試流程。您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新的模式,並在Automoderator部署之前將其納入考慮範圍(譯註:例如怎樣改善誤判問題、使用什麼程度的準確率(cution levels)比較好)。 評估計劃是用來確定Automoderator是否實現目標且不會產生負面影響的計劃初稿。如果您對我們收集的數據或制定的指標有任何想法,那麼您可以在這裡分享!

如果您對Automoderator有任何疑問,或者您的社群是否想要使用這個工具,請告訴我!
— User:Samwalton9_(WMF)

還請社群評估該工具部署之可能性及價值為荷。——敬頌冬綏 ZhaoFJx() 2024年12月18日 (三) 19:45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 提議將每日提示內容同步到首頁「提示」版塊展示

經過Tisscherry君最近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Wikipedia:提示的所有每日提示內容已經建設完成(終於完成了一個天坑orz)。有鑑於此,如Wikipedia:每日提示維護小組#任務所述,現提議將「提示」內容同步到首頁「每日提示」版塊更新,特此徵求社群意見。--Jeffchu2014留言) 2024年12月19日 (四) 10:43 (UTC)


我係驃叔,你唔係,我講馬、你要聽

請問一下你看不看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懂粵語的人當然知道。本人從董驃這條目翻來的,中文翻譯?沒有,難道叫他們自行翻字典?所以我的請求是把粵語的內容全部翻譯。當然我知道很可能把原意失去。

  • 題外話,維基語錄的更強。可以參考q:黃興桂 q:董驃,原來粵語的維基語錄有了……--Flame 07:29 2006年3月8日 (UTC)
還有q:伍晃榮! 很多名句真的只可意會,難以翻譯,翻譯了就連精髓也失去。--Toblerone 12:19 2006年3月8日 (UTC)
但是除了粵語人士,大家連意思都不懂,更何況意會。--日蝕 01:15 2006年3月9日 (UTC)

我是驃叔,你不是,我講馬(賽馬或者馬經),你要聽。大意就是說,我是評講香港賽馬的著名專家驃叔,而你就不是,所以我這個專家講賽馬,你就得乖乖聽。 ——Nutcracker胡桃夾子^_*§§給我留言^.^ 01:22 2006年3月9日 (UTC)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去支持粵語的維基百科和維基語錄成立。這樣這些粵語內容就可以移到那裡去。--ffaarr (talk) 08:55 2006年3月9日 (UTC)

需要的是翻譯而已啊。分裂語版不見得有什麼好處。q:伍晃榮我添加了書面語翻譯,看是否可取。-- tonync (talk) 17:54 2006年3月10日 (UTC)

只是部份香港諺語俗語,不用太執著吧?香港一般也是用書面語的,只有口語方面變化較大。雖然有閩南語維基百科,但感覺粵語維基百科只會分薄現時的中文維基,加上作為香港人用粵語作為書面語絕不適合閱讀。不過粵語的維基語錄則可以考慮。--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52 2006年3月11日 (UTC)
這不叫諺語,而叫口語。個人認為,對於部份條目的一些引言,若是方言的話,不管是北方話還是粵語都要有翻譯。舉個例子,很多北方的用語,如「胳肢窩」、「x三」之類的詞語,南方人是絕對看不明白的。就如董驃這一句說話,我們可能覺得很易懂(「係」==「是」;「唔」==「不是」),而北方人會看不明白一樣。--石添小草 11:00 2006年3月11日 (UTC)
呵呵……普通話也說「胳肢窩」,所以不算北方話了啊!-- tonync (talk) 14:26 2006年3月11日 (UTC)
還有,我記得董驃說的是「我係董驃」而不是「我係驃叔」。那時還是1980年代,他不過四十多歲而已... ^__^; --石添小草 11:02 2006年3月11日 (UTC)
對,一是支持移動,否則附註意譯。中文維基是要用語體文去解釋東西,對嗎?--Flame 03:03 2006年3月13日 (UTC)
移動?!移動去哪?其實已被加上語體文的意思了。--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00 2006年3月13日 (UTC)
作為香港人,我自己也覺得網上那些廣東話訊息很難讀。很多人要不是打錯字,就是打不出他想表達的意思。我用拼音打簡體中文,就是需要更多詞語來令正文文法流暢、詞彙豐富—這點就連新注音也做不到。當您們懂得廣東話,就會明白啦。總之,我覺得我們不需要粵語維基。如果真的想向其他國人介紹粵語的趣味,倒不如開發類似「香港人的粵語」一類的維基書—您們覺得怎樣?--Gary Tse 06:36 2006年3月22日 (UTC)

關於汽車及時裝品牌的中文譯名

很多汽車及時裝的品牌,並沒有一致的中文譯名,而在香港,更多的情況是從來沒有人用中文名稱,例如Gucci、Prada、Vivienne Westwood、Anna Sui、A Bathing Ape、Comme des garcons... ,我真不知道它們的中文譯名是甚麼。在建立條目時,應怎樣處理? 使用T標籤,但在zh-hk使用英文? 條目本身的名稱又怎樣。還有,我們有否需要定立一些標準中文譯名列表方便大家?--Toblerone 12:15 2006年3月8日 (UTC)

理論上講這些品牌只要在中國大陸有商標註冊的都會有一個中文正式譯名,可以到中國商標網或者中國商標數據庫進行查詢,但是港台的情況就不清楚了。--3dball 13:19 2006年3月8日 (UTC)
參見譯名表。--Wikijoiner 14:04 2006年3月8日 (UTC)
問題是如果香港無人用及無人認識譯名,只知道英文名(連公司本身都不使用譯名),那麼該怎樣?Nike是另一好例子。--Toblerone 14:30 2006年3月8日 (UTC)
T及A等轉換標籤目前是可以支援五種書寫字體,包括zh, zh-cn, zh-tw, zh-hk, zh-sg。但建議如果沒有zh標籤的轉換,不要直接使用zh-cn的名稱,而應該是要使用先後的次序使用。如-{zh-tw:foo;zh-cn:bar}-在不轉換時應該出現的是foo, 而不應該是bar。--Shinjiman 15:49 2006年3月8日 (UTC)
不是只有香港,近年來在台灣很多商業品牌也都不使用中文譯名進行推廣,而且涵蓋產業不只侷限在服飾與汽車,基本上這樣的風潮是全面性的。有些品牌為了方便經銷商或店家鋪貨銷售,可能會在商業註冊時在標籤或品名上用上中文譯名,但在對消費者行銷時卻絕口不提,所以縱使有官方中譯也是非常冷僻少為人知(這類情況尤其在強調時尚、舶來的品牌上尤其常見),是蓄意的商業操作方式。如果有這種情況,我建議在版面呈現上可以使用T標籤與A標籤以原文顯示(如果該地區真的只有原文名稱完全沒有中譯),但,條目本身在儲存時的狀態強烈建議還是要用中文,至於要用怎樣的中文我覺得有幾個方向可考慮:一、幾個華文地區裡只要有任何地區有官方譯名,就盡量優先考慮使用;二、雖然翻譯習慣與用字各有不同,但通常外文名稱都會有慣例的譯法,比如上面提到的「Vivienne」跟「Anna」在台灣這裡習慣上會譯為薇薇安與安娜,可以考慮採用作為條目名;三、有時條目主題不一定要設定在品牌上面,例如「Comme des garcons」,我認為與其拿品牌當條目名,不如考慮以設計師川久保玲作為主題,將Comme des garcons重定向過去,因為我不相信這兩個主題有辦法寫出兩篇內容完全不重複的介紹。--泅水大象 訐譙☎ 05:51 2006年3月14日 (UTC)
Comme des garcons算是比較短的了。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品牌:Le coq de sportif,一直都沒有聽過中文譯名的。若要直譯的話,也不知應該譯作「活躍的雞」還是「好動的雞」比較好。 "__" ... -- 石添小草 12:48 2006年3月15日 (UTC)
Le coq de sportif在台灣常常被俗稱叫「公雞牌」(雖然這應該不是官方認同的譯法),而在代理商的官方網站上,有提到「活躍的公雞」這翻譯解釋!--泅水大象 訐譙☎ 08:53 2006年3月18日 (UTC)

Wikipedia:可供查證的方針有多少人在遵循?

先引用一段維基的方針

——

對百科全書來說,來源應該是無懈可擊的。百科全書不是初步來源資料。他的作者不應該進行訪談或者做原始研究。因此我們納入的所有東西都應該已經在可靠來源的檔案、報導或研究中出版過。來源必須匹配於陳述,也就是說,古怪的陳述要有強力的來源支持。

有時一個特定的陳述只能夠在可疑的出版品上找到,例如小報。如果這樣的陳述比較不重要,那麼就移除它——不需多費口舌在無足輕重而且又可疑的陳述上。然而,如果你必須保留它,那麼就要把它的來源說清楚。比如說:

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tabloid newspaper The Sun, the average American has 3.8 cousins and 7.4 nephews and nieces.
根據英國小報《太陽報》,美國人平均有3.8個堂表兄弟姐妹和7.4個姪甥姪甥女。

要特別注意納入由不可靠來源出版的材料進關於這些來源的文章這件事情。例如,一篇關於小報的危機百科文章不應該在必須提供其出版文章的例子時重複任何這個小報發出的有爭議而具毀謗性的宣稱,除非這些宣稱也出現在其他地方,那麼這些第三方來源應該要被引述,只要它們是可靠的。

個人網站和部落格不能當作來源,除非它們是由某些名人或者某領域的專業記者或研究者架構的。記著,任何人要創建一個網站然後聲稱是某特定領域的專家,或者開始一個專家團體、人權團體、教會或其他組織,都是很容易的。近年來數百萬人已經建構了自己的部落格。它們不被認為是維基百科可以接受的來源。請參見:Wikipedia:可靠來源來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有一段時間不怎麼上維基了,最近又重新上來逛逛,發現很不對勁的現象,就是條目中的小道消息越來越多,尤其是人物和歷史事件條目。

——

湖南建築工程集團總經理(與其前任三湘女巨貪蔣燕萍是老鄉和中學校友)。據說,湖南建築工程集團是茶陵人的獨立王國,非茶陵人能治理得了。因此,湖南副省長周伯華代表省委找陳國平談話:「國平,我代表省委來找你,希望調你去省會長沙任湖南建築工程集團總經理,官升半級,不是說你多麼有能耐,而是希望你去能擺平那些茶陵牛"。

——

據說,8341這個數字來自於毛澤東在建國前某次前往北京的途中,與山西五台山的一位老僧人會面時,老僧人告之的四個數字。意為:陽壽83年,執政41年。

——

據說是林彪等人所起草的反對毛澤東的綱領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紀要」指出,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

——

香港報章報導有楊尚昆旗下的軍隊因為拒絕執行任務,與一支從外地調來的軍隊在長安大街對峙。

——

據傳說,英語部的節目負責人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吳學謙的兒子。事情發生後,吳即被調離、審查,整個英語部工作人員都作了檢討。

——

據說「鼻子和眼睛酷似她的母親」,清秀;但「臉型、額頭和嘴卻極像她的父親,她的膚色微黃,像她的父親」,身材較胖「也像她的父親」。

這樣下去維基和火車站賣的茶餘飯後小報雜誌何異?--3dball 13:14 2006年3月8日 (UTC)

沒有來源的貢獻應該刪除。如果有人知道來源可以補充。縱容的結果只會鼓勵更多不提供來源的行為。--Wikijoiner 14:13 2006年3月8日 (UTC)
準確性可疑的文字和作者自身而非普遍觀點的表述都不應該成為維基百科的內容。但有明確來源的文字也可能由於政治立場不同而有失偏頗吧,例如使用蘇聯時期的理論作為主要參考文獻?--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4:24 2006年3月8日 (UTC)

參見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其中說「中性的觀點就是您在編寫文章的時候,要沒有偏見(unbiased)、要公平地把各方的意見表達出來。這是很容易被誤解的——這並不是假定只由您認為是沒有偏見而又客觀的觀點出發去寫文章。維基百科的中立觀點(Neutral point of view, NPOV)政策指的,是我們應該要把爭論中各方面的聲音都公平地表達出來,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當然前提是各方都提供了可靠來源。--Wikijoiner 14:39 2006年3月8日 (UTC)

至少我是儘量提供參考文獻的。我們大多數極具爭議性的文章,例如政治性條目,雖然表述了各種不同觀點,但是幾乎都沒有觀點的可靠來源,讓人完全不清楚這些觀點到底存在不存在,或者可靠不可靠。沒有可靠來源的內容只會降低我們文章的可信度。希望大家在提供觀點和內容的時候,同時提供所參考的文獻。沒有可靠來源的條目應該加上{{Not verified}}。而且沒有來源,也是容易引發編輯戰和無謂爭執的行為。甚或完全沒有可靠來源的文章,應該提交刪除--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47 2006年3月8日 (UTC)
——

據說是林彪等人所起草的反對毛澤東的綱領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紀要」指出,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

這裡面的『據說』指的是這個文件的作者是否包括林彪本人並不能確定,這個文件本身曾被共產黨發到所有縣團級的單位。這是常識中的常識,三dball不能理解的常識似乎太多了點?--民國九十五年 15:22 2006年3月8日 (UTC)

那個文件有林的參與,是一種觀點,所以要為這種觀點提供來源。--Wikijoiner 05:20 2006年3月9日 (UTC)
這位民xxxx先生,大家剛說完您就又開始您的貢獻了:毛岸英條目
——

據說,毛岸英之死是毛澤東1959年廬山會議批彭的因素之一。普遍相信,毛岸英的意外死亡使得中國得以避免北朝鮮式的政治接班。

這又是您所謂的常識?我只為中文維基有您這樣的「貢獻者」感到悲哀。--3dball 10:58 2006年3月9日 (UTC)

贊同3dball的提議

贊同3dball的提議,我們需要做一下自我檢討--用心閣(對話頁) 03:48 2006年3月9日 (UTC)

3dball的提醒很及時,我們都應該注意,也要注意提醒其他人。這樣才像做百科全書。--Smartneddy(Talk) 05:47 2006年3月9日 (UTC)
贊成。--Mountain 12:31 2006年3月9日 (UTC)
贊成--長夜無風 01:36 2006年3月10日 (UTC)

……可是問題就是自我評審的機制 - 同行評審被大家廢了。-- 09:16 2006年3月10日 (UTC)

對啊。-- tonync (talk) 17:50 2006年3月10日 (UTC)
修改了8341部隊。-無名無形 00:09:52 2006年3月15日 (UTC)

反對

  • (-)反對 問題有兩個:一是大量資料在網上並不能查找到;二是一些歷史記錄(包括教科書中的部分內容),本身就是被篡改的,那這些倒可以堂而皇之地是「可供查證」。--farm (talk) 03:56 2006年3月13日 (UTC)
沒有說一定要網上有。如果你認為「被篡改」,那是你的個人觀點,不應該放入維基百科;如果是來源的觀點,根據各來源公平表達的原則,可以和其它來源的觀點一起放入,由讀者自行判斷誰對誰錯。維基百科的中立性在於,它不公開表態支持任何一種觀點。--Wikijoiner 04:28 2006年3月14日 (UTC)
認為被篡改並不是所謂的個人觀點,不然考古證據共識那來的,此外摘1984的一段話,「誰能控制現在誰就能控制過去,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就是因為維基百科上面會戳破控制過去假象的人太多,不然中共封它做什麼?
既然不是個人觀點,就一定是有來源了。那麼把來源注在文中很容易吧,總比在這裡敲這麼多字來強調不是個人觀點來得容易,而且有說服力吧。--Wikijoiner 06:11 2006年3月14日 (UTC)

中立

有「參考文獻」當然是最好,但一些口傳資料和常識有時候很難利用得到可靠來源。「參考文獻」作為方針是固然應該的,但強制刪除卻有點過嚴。我認同這能有效收緊現時資料的嚴緊性,可是卻大大限制了內容的取材範圍。--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1:16 2006年3月11日 (UTC)

  • 參考文獻只是一種評價衡量的標準,維基的編寫者應該思慮從多方面查證後再入筆,做到自覺遵守。--weillz 03:42 2006年3月26日 (UTC)

質量提升的參與性

看了一下近期的質量提升提名和以往的提升內容,想請大家注意質量提升計劃的協作性。目前中文wiki的條目質量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其實每天有很多用戶都在提升很多條目。質量提升與之不同,它希望許多用戶能參與進一個條目的編寫,並不是因為這個條目很重要、或者這個條目wiki不夠豐富才要去提名。看看以往質量提升成功的案例,比如漢字利瑪竇正是由於主題是和多數人參與編寫才取得成功。--Smartneddy(Talk) 05:37 2006年3月9日 (UTC)

贊成--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8:22 2006年3月9日 (UTC)
同意,所以在提名的時候就要盡量提一些可供共同參與的條目,這些條目最好能夠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而不是冷僻艱深、刁鑽古怪,甚至容易吵架、具有排他性的。什麼東西具有這樣的性格?我認為從中學教材中選出,或者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於一種東西有共同經驗的條目,是最好的提升題材;反之,只有某地的社群對之有所體驗,甚至只有少數人關注的題材,則盡量避免要大家一起來寫。--Theodoranian|虎兒 =^-^= 08:43 2006年3月9日 (UTC)
這一點其實很久以前已經有人提過,只是在規則上沒有列明,可以在wikipedia:質量提升計劃上加上。

請關注模板分類的一個問題並投票。

模板分類整理正在進行中,但有一個問題需要取得共識。就是模板分類名是否應規範為「××模板」的形式,模板分類整理維基小組目前以此進行,但有維基人提出異議,認為是不必要的限制。這裡請大家積極去投票,相關意見與投票在Category talk:維基百科模板#呼籲對模板分類的名稱設立要求。— fdcn  talk  2006年03月9日10:51 (UTC+8 18:51)

同行評審的革新

移動自Wikipedia talk:同行評審作重新討論

Wikipedia:同行評審那個頁面幾乎沒有人去,每次有維基人把條目放在那裡評審後都會非常的失望,因為根本沒有人理睬。然後他們只好把條目直接放到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這時才會熱鬧起來,但那時已經變成不是投票,而且不斷有其它維基人在提出修改意見。所以,我想是否應該改革一下,在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的頁面裡設一個「預投票區」,給多五天或七天的時間讓別人在那裡提意見,然後才進入正式投票階段,不知這個設想是否安理?--長夜無風 17:36 2006年1月14日 (UTC)

在特色條目評選提出各種修改意見很正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0:52 2006年3月2日 (UTC)

我是覺得Wikipedia:同行評審新舊交雜,看似熱鬧,實質上甚為混亂。我不認為一些舊的條目會因放在冗長的同行評審中而得到關注。而且Wikipedia:需要關注的頁面實質上得到的關注也不多。--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1:42 2006年3月11日 (UTC)

CheckUser

為了審查濫用馬甲賬號進行重複投票,或者其他破壞等行為,我們是否應該選舉出幾位擁有CheckUser權限的仲裁人?請參看CheckUser Policy/zh。甚或建立仲裁委員會?--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25 2006年3月9日 (UTC)

非常(+)支持,但要有相關的政策保證隱私政策,比如仲裁人使用CheckUser權限的條件、範圍,濫用及公開用戶信息的處罰等。— fdcn  talk  2006年03月9日15:43 (UTC+8 23:43)
(+)支持推舉checkuser權限的人。--用心閣(對話頁) 02:14 2006年3月10日 (UTC)
(+)支持--助理編輯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4:11 2006年3月10日 (UTC)
(+)支持需要有人有這樣的權限。--ffaarr (talk) 00:37 2006年3月11日 (UTC)
(+)支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6 2006年3月11日 (UTC)
(+)支持--Jasonzhuocn...._交流10:41 2006年3月11日 (UTC)
(+)支持--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裡暖和) 11:04 2006年3月11日 (UTC)
(+)支持--長夜無風 16:30 2006年3月11日 (UTC)
(-)反對我們無法保證核實每一個申請Checkuser的人的背景,而這一權限涉及中文維基百科所有用戶的隱私,完全存在這種可能,那些特務們申請了中文維基的Checkuser權限之後刺探用戶隱私。因此我認為不在中文版開通checkuser權限,而是在有需要的時候由中文的行政員提交基金會的技術人員進行,相信這樣的情況不會很多,也不會總是去麻煩他們,也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多麻煩--雪鴞◎海德薇 看看雪鴞 (talk) 03:55 2006年3月13日 (UTC)
(-)反對。中文維基中馬甲的情況嚴重嗎?checkuer可是超級超級用戶,怎麼限制他/她的權力呢?相反的,應該由普通用戶檢舉馬甲,然後討論或者投票。而對一些重要的議題,提高投票門檻,只有參與維基比較久的用戶才能投票即可。-無名無形 05:27:35 2006年3月13日 (UTC)
(=)中立,主要顧慮私隱問題。在有完整的指引出現之前,我並不支持將這樣大的權力放出來給任何人士。 -- Kevinhksouth (Talk) 05:33 2006年3月13日 (UTC)
(-)反對。我改變決定,支持雪鴞◎海德薇的意見,我很難想象制定相關的政策能防範相關的情況。中文維基畢竟有特殊性,我相信雪鴞◎海德薇的解決方案已能應對濫用馬甲的情況。— fdcn  talk  2006年03月13日05:52 (UTC+8 13:52)
(-)反對。依目前的情況來看,我目前並不支持在中文維基中訂立擁有 CheckUser 權限的用戶。即使在以前受過馬甲,接二連三地註冊新用戶。如果這些的帳戶是用機器人來建立的話,那可能需要利用Captcha套件以解決問題。--Shinjiman 05:56 2006年3月13日 (UTC)
(=)中立,基本上投票都需要見習編輯以上,除了那些沒有{{invoting}}模版的全民投票或小討論例外。我覺得合符這個條件的目前其實並不多,只是沒有太多人真的一一檢查每個用戶是否真正有見習編輯資格。--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9:53 2006年3月13日 (UTC)
(-)反對。沒有機制可以保護個人隱私,而目前投票大多有資格限制,情況並不嚴重。台灣的批踢踢實業坊曾經鬧過類似的事件,被媒體搞的很難聽 --獵戶座 留言給我 15:39 2006年3月14日 (UTC)

那麼我們就先推選checkuser權限的人?那麼候選人需要什麼資格呢?建立wikipedia:checkuser--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08 2006年3月11日 (UTC)

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

很難開口,但我認為全部違反合理使用。在維基百科展示商標或標誌只為介紹該學校,不應用作其他用途啊。Wikipedia:用戶框/動漫Category:軟件用戶框模板也有同樣問題。-- tonync (talk) 21:06 2006年3月3日 (UTC)

還有Wikipedia:用戶框/體育也有侵權之虞。 -- tonync (talk) 04:25 2006年3月4日 (UTC)
長見識了,居然還有針對某一部動畫片的對話框。除了給服務器增加負擔外,還有多大意義?--15:16 2006年3月4日 (UTC)
如Firefox的只用fox文字是可以的吧。:)-- 12:43 2006年3月6日 (UTC)
這個firefox開源,不存在侵權吧?— fdcn  talk  2006年03月7日06:26 (UTC+8 14:26)
關於「動畫片的對話框」,這是維基的特色之一,中文維基的已不算多了,英文維基的有更多無聊、偏激、細緻的用戶框。至於標誌方面要詳細考慮合理使用的部份,英文維基中一「部份」只會顯示文字而不會包括標誌。--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1:51 2006年3月11日 (UTC)


就是這條條目的正確名稱,的確沒錯,在本人的認為,這是一場戰役,動員人數也達到數十萬,而且戰爭是全國性的。但是一般人也稱作關原之戰,而主戰線的戰爭不用一天完成,而且出版的書籍很多也是以此標記,所以本人希望投票決定。--Flame 02:58 2006年3月13日 (UTC)

時限:三月十八日23時59分為止﹙以UTC時間為準﹚

關原之戰

(+)支持在命名的原則上,應該使用較常用的稱呼。--Flame 02:58 2006年3月13日 (UTC)

(+)支持似乎是最常用的名稱啊,在詞海上也這麼用過。--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2 2006年3月17日 (UTC)

關原之役

  • (+)支持,可能是因為看的是日文翻譯書的緣故,比較常看到的譯名是關原之役!--泅水大象 訐譙☎ 08:01 2006年3月13日 (UTC)

其他意見

「之戰」和「之役」的差別不大,所以保持以重定向的方式處理就好。--百楽兎08:47 2006年3月13日 (UTC)

雖然戰與役的原意思裡有規模上的差異,但近年幾乎都可以互換使用,所以我覺得應該兩種情況都可以接受,不是問題。按原來的就好。--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9:46 2006年3月13日 (UTC)
「戰與役的原意思裡有規模上的差異」?是「戰>役」還是「役>戰」?願聞其詳。--百楽兎09:19 2006年3月14日 (UTC)
  • 我也覺得重定向也就好了,不過我倒是覺得好像中文翻譯裡用關原之戰的比較多?--Kichyou 08:21 2006年3月14日 (UTC)
又,附帶一提,日文那裡是以關原之戰當條目名,把關原之役重定向過去。--Kichyou 08:56 2006年3月14日 (UTC)
  • 我個人持中立態度,因為無論是哪一個作為條目名哪一個作為重定向我覺得對我獲取知識而言都沒什麼影響……--Neverland 22:25 2006年3月14日 (UTC)
根據個人的認知(或感覺?),像這種軍事衝突可以依照規模分為戰爭(War),戰役(Battle)與戰鬥(Combat)。不知道依照各位的觀感而言關原發生的這場屬於哪種層級?如果各位是拿日文版的關連作為參考,請注意原文裡面有個奇怪的連結,其原文如下:
関ヶ原の戦い(せきがはらのたたかい)は、安土桃山時代の慶長5年9月15日(西暦1600年10月21日)に美濃國不破郡関ヶ原(岐阜県不破郡関ヶ原町)で戦われた戦い。関ヶ原の役における最大の決戦である。
依照我的理解,其中最後一句是說,「關原之戰(這裡的戰是指Combat等級的作戰)是關原之役(Battle)裡面最大的一場決戰」(所以中文版的翻譯其實翻錯了),但妙的是,關原之役的連結點下去後發現竟然是被連回關原之戰作為重定向。所以依照我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兩個名詞其實是意指兩種不同規模等級的戰事,只是因為其中一條沒寫,所以被當重定向連回另外一條。中文版的翻譯似乎也跟著犯了這個錯誤,不知各位是否有注意到?--泅水大象 訐譙☎ 11:58 2006年3月15日 (UTC)
以我個人的中日文學識經驗言之,之戰=之役,沒有規模大小不同。雖有部份人士會去刻意定義其規模,但我卻看不出其根據為何。舉例來說,中國古代歷史上兩場動員號稱百萬的戰事皆以『之戰』行世:「赤壁之戰」、「肥水之戰」。--百楽兎 12:25 2006年3月15日 (UTC)
但是,從日文版條目的文意中可以看出他們認為「關原之役」與「關原之戰」是兩規模大小不同但相互之間有從屬關係的作戰,而且是「之戰」屬於「之役」的一部份。分類戰事的規模其實不該以人數的角度來參考,而是衝突的點、線、面之間有所不同,赤壁之戰人數雖多,但它嚴格來說是一個作戰點上面的衝突。當然我不認為要界定這兩者會有很明確的定義可用,一定會有難以分辨的模糊地帶,這裡只是單純就日文版的文意來解讀,不管您的日文造詣跟那個撰寫日文版條目的日本人相比誰高誰低,但我看得出他的確認為「戦い」跟「」在日文裡是兩個不一樣的名詞。請參考!--泅水大象 訐譙☎ 12:38 2006年3月15日 (UTC)
雖然日文版有那麼一句描述,但問題仍在於我所說的『有部份人士會去刻意定義及區分之戰v.s.之役』,日本也有同樣人士,因為同屬漢字文化圈。不過我去日文版那裡琢磨了一下,看起來「関ヶ原の役における最大の決戦である」是為了行文需要才那麼寫。不然條目叫「関ヶ原の戦い」,內文又寫「関ヶ原の戦いにおける最大の決戦である」的話,不就變成了語病嗎?
從造詞的觀點來看,若「戰」、「役」有別,則「戰役」一詞的形成就是件奇怪的事。究竟是「戰役」是指「戰」還是指「役」呢?合理的解釋就是「戰役」乃同義複詞是也。--百楽兎 15:43 2006年3月15日 (UTC)
容我說句話吧!關原之役這條目是我創的,原本是為了將「戰」與「役」的概念分開。因為歷史上,這場會戰其實是全國性的戰爭,東西兩軍的主力雖然是在關原進行決戰,但其實各地(包含九州、中國、北陸、奧羽等)都有兩方的代理人進行征戰,但當時的條目根本沒有解釋這概念,而僅僅包含關原上的那場衝突。為此,我覺得可能需要另立一個條目解釋這兩者的差異。
但是,之後這兩個條目被建議合併,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進而演變成現在混成一團的情形。基於這條目的問題,我覺得現在必須要重新界定一些戰爭的定義:(1)戰爭的規模應當如何分界?如何避免單一戰事與區域性會戰的內容混成一談?(2)沒有專有名詞的戰爭該如何稱乎?像中國戰爭列表裡一堆小說式的名稱,以及一堆「xx農民起義」、「oo平民起義」等政治名詞,顯然跟本不能作為維基百科的條目名稱。(3)一堆外來戰爭的名詞翻譯不統一,導致希奇古怪的翻譯到處都是。比如「戰役」、「之役」、「之戰」、「戰爭」被混雜使用。以此看來,大家是否該整理出一套標準,以方便查詢呢?阿儒 | 這裡泡茶 20:26 2006年3月15日 (UTC)
小的意見說一下,第一,如果真的發生全國的話,可說是戰役,這點我認同,這絕對不是什麼佐和山之亂、大一大吉大萬之起義﹙恕我胡說一下﹚。第二難道寫這條目之戰的泛用性多於之役,本人認為依據命名原則,維基百科也有寫明是要用較常用的名。好,就用日本小學生的書﹙請自行到日本的Amazon搜索一下﹚為例,相信對日本中世史有認識的人都會先接觸關原之戰,如果日後條目真的叫關原之役的話,也可能使未認識此term的人混亂一下﹙雖然之後沒什麼影響﹚。之前在日語版討論過的問題,現時也已經合併了。所以我認為先解析什麼是關原之戰,然後再解釋戰役。如果照阿儒、泗水大象解法的話,三方原之戰也可以稱為三方原之役,因為武田家家臣秋山信友在同一時間侵入了美濃。所以如果叫戰役的話,一定令不少想認識此場戰事的人有點驚訝。--Flame 06:15 2006年3月16日 (UTC)

本人於3月21日根據投票結果將條目移往至關原之戰,如其後有任何意見,歡迎查詢。--Flame 05:42 2006年3月21日 (UTC)

條目「重要性」問題

移動自Wikipedia talk:刪除投票和請求

這幾天我很關注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發現很多被提交刪除投票的條目給出的理由是「重要性不足」。例如一個只有幾個人還沒有註冊的公司,一個網站,一些人的傳記等等。我認為:

  1. 「重要性」的要求太過分了,應該借鑑英文維基的「notability」,暫時翻譯成「知名度」。在en:Wikipedia:Notability中,「知名度」定義為:「A topic has notability if it is known outside of a narrow interest group or constituency, or should be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importance or impact.」即「圈外人士也知道的主題具有知名度,或者由於其重要性而應該被圈外人士知道。」注意,這裡「知名度」比「重要性」低。所以我認為對條目的要求是「知名度」,而不應該是「重要性」。
  2. 對於以「知名度不足」提出刪除申請的條目,不應該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處理。只要有人(除作者本人)聽說過,就予以保留。這個也是在英文維基看到的。en:Wikipedia:Articles_for_deletion/Log/2006_March_8en:Sapphicerotica的投票,就是知道的人舉手,不知道的人不要吱聲。

總之,我希望放寬刪除規則,明確刪除標準,使更多冷門知識存在。-無名無形 02:45:02 2006年3月8日 (UTC)

  • 同意你的看法,我將酌情對條目內容符合標準,但是我自己沒聽說過也google不到的條目,不投刪除票--Ranmin 03:08 2006年3月8日 (UTC)

移動完畢。-無名無形 06:29:18 2006年3月13日 (UTC)

其實稍早我就曾提議過對於冷門條目應該要以投票議定的方式決定其去留(這比較接近Notability那篇中的說法),而非制訂一個量化標準來衡量(這比較接近Importance那篇中的說法)。參考上面的意見,我提出下面這個初步的構想:當一個冷門條目被新增在維基百科上,任何用戶都有權利糾舉它並將它提報到收錄與否專用的檢討頁面上(相關的告示模板等機制當然要準備好),當一個條目被列到此檢討頁後,將進入下列的兩個層面:一、作者(或支持此條目應該收錄者)的自行舉證--他們可以主動提出條目主題曾在任何公開發行的著作品上被提及的紀錄,此舉主要的目的是在後續的投票檢討時可以提高被通過的機率,但提出與否並不直接決定收錄與否,一些關鍵性的證據,例如條目主題被收錄在如大英百科全書等這類有權威性的出版品中,或曾在某本雜誌上擁有相當篇幅的報導,理論上應該足以保送這條目順利過關被收錄;二、仿效新條目推薦的投票,被提出檢討的條目要獲得足夠數量的支持才能夠通過檢討,不過,就如同上面無名無形兄提到的,這種檢討應該是聽到過的人舉手,沒聽過的人禁聲,我建議這種檢討不要設置反對票的存在,只要在作者以外有五個支持票就算通過,畢竟投票「我沒聽過這事物」跟不投支持票,在此檢討中意義上是一樣的。以維基百科的參與者眾多再加上大家的博學多聞,如果一個事物找不到五個人聽過,那還真的是微不足道到一個境界才有可能呀!
PS.以上的提案只是針對一個條目「是否該被收錄」而設置,但我認為關於重要性(Importance)的檢討,還是有其他面向的意義存在。舉例來說,如果某個事物的確有相當知名度而被五個以上的維基人知悉,但關於它的資料實在太少並不足以獨立成文,那麼它到底該單獨成文或收錄於上一級的母條目中,這是還可以檢討的,只是此檢討應與上面的投票分開,是不同層面的議題!--泅水大象 訐譙☎ 07:53 2006年3月13日 (UTC)
我是覺得很多冷門條目就這樣被刪除了不僅很可惜,而且這樣的刪除還會傷害很多新手和其他參與者。-無名無形 10:50:27 2006年3月13日 (UTC)
那是要設立將刪除的條目分流到新區研究重要性的意思嗎?--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55 2006年3月13日 (UTC)
我希望規範刪除理由,例如英文維基中「重要性不足」或者「看不出重要性」是用nn,即「not notable」(不知名)。一旦刪除理由是nn,則知道的舉手,不知道的不吱聲(投刪除票也沒用),多於幾個人(泅水大象建議5人,我認為有點多,很多刪除投票都沒有5票)就予以保留。我希望中文維基也可以這樣,而不是用演了幾部電影,寫了幾本書來做衡量標準。我不希望分流,因為我擔心會影響人氣,放在一起投票挺好。-無名無形 01:09:09 2006年3月14日 (UTC)
想在同一個檢討區裡面使用兩種不同的投票規則,下場就是混亂成一團亂七八糟沒人分得出哪種投票該怎麼投,因此強烈建議別這麼做!關於支持票的最低要求是五人三人還是一個人就好,這點可以討論。分成專用頁面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依照需要將投票檢討期延長,但如果是跟刪除投票列表混在一起,那就非得跟著使用七天之內支持不足就刪除的規則,反而更容易稍縱即逝。還有,刪除投票的nature跟知名度檢視是正好顛倒的,刪除投票是提報之後除非有人反對刪除,否則予以執行,而知名度撿視則是提報之後除非獲得足夠支持,否則刪除,因此投票人數多寡是不能拿來相提並論。我相信只要規則講清楚,人氣的問題不用太過擔心!--泅水大象 訐譙☎ 03:10 2006年3月14日 (UTC)

以前的討論產生過這樣一個模板Template:MAIR--Wikijoiner 04:45 2006年3月14日 (UTC)

同意泅水大象的建議,那就先定一個題目吧。Wikipedia:刪除候選/知名度不足如何?我希望先制訂規則:第一,只能投保留票。第二,被討論條目暫時保留n天進行討論。第三,在n天結束後如果有至少m票則保留,否則刪除。第四,被保留的條目在其討論頁中說明投票過程。第五,投票門檻(至少見習編輯?)。大家覺得如何?-無名無形 23:48:59 2006年3月14日 (UTC)

兩個甚為相似的分類

想問一下Category:樂團Category:演唱團體收納的內容有什麼分別?!參看:Category:音樂團體

可以合併嗎?!--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6:01 2006年2月17日 (UTC)

感覺上真的蠻接近的,似乎可以合併,另外我們在樂團方面的分類有點亂,應該也可以順便作整理,例如搖滾樂團rock band似乎可以成一分類,還有有些國家的樂團數量也蠻多的應該可以成子分類。不知道有沒有對樂團方面比較熟的人可以提供建議。--ffaarr (talk) 00:53 2006年2月18日 (UTC)
我不太懂區分搖滾樂團啊,不過如果沒有其他反對(好像沒人理會),我大概會把Category:演唱團體移到Category:樂團,因為條目比較少。另有意見也請到我用戶頁留言。--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1:56 2006年2月21日 (UTC)
我覺得這邊的混亂,其實是出自於繁簡與地區習慣用語不同,其他地區我不是很清楚,但在台灣,講「樂團」不見得跟唱歌有關,樂團也不全然被用來當作「Band」的一對一翻譯,事實上,樂團也常被用來泛指那些交響樂、中國國樂與這邊所指的流行音樂團體。但相反的,Band在簡體與香港常用的翻譯「樂隊」在台灣這頭則幾乎不會被用來意指流行音樂的演唱團體,相反的,最常用到樂隊的場合是軍樂隊、鼓號樂隊,也就是英文中的「Marching band」,我可以想得出「樂隊」這用法跟流行音樂唯一有交集的場合,是Jazz爵士樂領域常見的「Big Band」,還有就是早期台灣的歌唱綜藝節目上,電視台都會有自有的伴奏樂隊,例如「台視大樂隊」「華視大樂隊」。
言下之意,「演唱團體」跟「樂團」,至少以台灣的用語習慣來說,是不會相等,頂多只是部份交集(其中交集的部份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流行音樂演唱團體),何況,如果講演唱團體,那唱聖詩或如維也納少年合唱團那種古典音樂的團體也是演唱團體,又是另外一種領域的東西。我認為如果要顧及各地區用語習慣與明確的作出有意義的分類,這部份的分類可能需要開個專題認真討論討論喔!--泅水大象 訐譙☎ 09:49 2006年2月21日 (UTC)
對,我就是想聽這樣的聲音。我也想過這問題,因香港在流行曲市場內一般不會叫成「樂團」,而叫作「樂隊」,而一些只是合唱而不包括樂器演出及創作的則叫作「組合」(現今香港流行音樂中大部份是組合)。「香港中樂團」是演中式樂器的團體,另外還有香港管弦樂團等都不是流行音樂類別。至於演唱團體是內地的叫法嗎?開專題會比較好嗎?我怕人流反而不及這裡...,另外可參看流行樂團列表,我暫時有一堆名字:「流行組合」﹑「流行樂團」﹑「流行音樂組合」﹑「流行音樂團體」--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9:28 2006年2月21日 (UTC)
一看之下,可看看這裡的定義,雖然沒介紹「組合」亦不太詳細,大概意思也應該差不多。英文維基的分類更仔細,en:Band (music)--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9:37 2006年2月21日 (UTC)
好像沒有進一步的意見...--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11 2006年3月6日 (UTC)
關於「組合」跟「團體」之間的用語差異,因為這是地區用語不同的問題,在Category無法使用繁簡轉換標籤的前提下(只能透過轉換表,但因為這兩個名詞是通用辭彙而非專用詞,因此不適合在總表轉換),暫時是無解的,我是建議無論要採哪個稱法,都要在Category頁上附註說明各地稱呼用法的落差。依照作品屬性再作分類(例如分為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的必要性可以參考條目的數量,三條以上就可以成一個分類。由於語言特性不同與條目數量有差,我認為中文版的分類不見得要比照其他語言的版本(但如果能配合對應當然最好),還沒有空針對這些條目一一review,只是提供一個概念上的意見!--泅水大象 訐譙☎ 04:30 2006年3月8日 (UTC)
回到原本的問題來,要合併嗎?!名字方面又有沒有夠中性的名字是中港台以致其他華人地區都能接受的?!--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07 2006年3月13日 (UTC)

兩個我認為應該取消的繁簡轉換

  1. 取消簡體「征」→繁體「徵」
  2. 取消簡體「发」→繁體「髮」

貼了很久但一直沒有結論,所以在此請教各位的意見,集思廣益。--百楽兎09:00 2006年3月2日 (UTC)

另外,剛剛整理了一下該頁的頁面,發現當中繁簡體轉換請求#請求繁簡轉換的詞彙有228條,是不是應該將已按大家意思處理的部份放進「/存檔」或另開一個「已處理繁簡轉換的詞彙」的分類以方便大家搜尋及提意見?--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3:10 2006年3月2日 (UTC)

沒有意見?!--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20 2006年3月13日 (UTC)

(+)贊成--百楽兎09:20 2006年3月14日 (UTC)
Wengier說有空的時候準備對該頁進行全面清理和歸類,那先按兵不動吧。不過歡迎大家提議看是要放到存檔區,還是放在同一版以類似template:delf的方式標示已轉換的,又或者開一個二級標題放上然後移過去。--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7:42 2006年3月14日 (UTC)
(+)贊成AirBa 12:21 2006年3月18日 (UTC)

新條目推薦獲選標準檢討

現時於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中,「獲薦文章必須在推薦者之外,獲得至少1票支持,方能入選。如系作者自薦,則必須獲得另外2票支持,方能入選」。但這個在去年11月定下的標準,似乎也追不上現時的情況。現在很多條目至少都有3至4票支持,有6至7票支持的也不算罕見。現在是否是時候提高門檻? -- Kevinhksouth (Talk) 04:25 2006年3月1日 (UTC)

這可能對於較少眾的條目不利而且投票人數也不算穩定,所以我不贊成。不過建議可以將沒有人反對下又有較多支持票的條目較優先放上「你知道嗎?」--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4:43 2006年3月1日 (UTC)
你的意思是說像「特色條目評選」一樣較多支持票優先嗎?我原則上不反對,但因新條目推薦更新較快,故實際執行上存有一定困難。 -- Kevinhksouth (Talk) 05:52 2006年3月1日 (UTC)
不用提高門檻,大家管理員多分擔一些吧。我最近很忙,忙到沒什麼時間管這邊。大家要不要彼此協議一下分擔工作?--Theodoranian|虎兒 =^-^= 05:24 2006年3月1日 (UTC)
我覺得還不到提高門檻的時候,我覺得是近來好的作品數量的確有增加了,我想再觀察一陣吧(不好意思我都很少幫忙更新以後會幫忙注意),如果還是會來不及,我建議是首頁一次放六條,一次更新三條。至於支持票數較多的優先,我覺得總數還是一樣多,這樣最後還是會塞車。--ffaarr (talk) 15:05 2006年3月1日 (UTC)
支持提高總數到六條的意見,長久以來一直很困惑為何會設定成單數條?--泅水大象 訐譙☎ 14:50 2006年3月6日 (UTC)
又或者加密更新次數由每日三次至每日四次,這是否可行呢?--Shinjiman 15:08 2006年3月6日 (UTC)
我建議暫時稍為提升容量(至六條)就好,更新頻率如果太短會失去展示的機會,而且時間規定得短但沒有及時每次都更新,也是惘然呢。--泅水大象 訐譙☎ 04:31 2006年3月7日 (UTC)
有定案了嗎?!--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20 2006年3月13日 (UTC)
其實有一點亦都很重要的,就是dyk模版的更新時間。剛查看該模板的歷史,發覺在某些日字好像整天都沒有更新的(16/2-19/2及13/3/18/3期間),管理員們應該多留意上次修訂模板的時間,以及時作出更新,這亦都是在候選條目出現積壓的原因。--Shinjiman 02:32 2006年3月20日 (UTC)
最近的確很多新條目出現,而且部分更顯得非常出色,暫時無需要提高門檻,管理員希望可以定期更期。--Kims6331 02:33 2006年3月21日 (UTC)

關於投票刪除的改進

目前投票刪除的頁面,比之英文維基的每一個刪除投票都一頁的方式來說,好處在於方便集中處理,大家也能方便地看到沒有注意的投票。但缺點也有2個:一是用戶從刪除條目來到投票刪除列表頁,很難找到刪除條目的投票位置;二是修改也困難,因為一打開就是一天的投票刪除頁,從中到找到具體的條目進行投票得費很大時間。針對這2點,我提出以下改進:

  1. 投票刪除列表頁的當日頁面中提請刪除時,棄用[[条目名]]的方式,改寫為{{a|條目名}},這樣提供定位,方便被刪除條目中定位過來。同時修改{{Afd}}{{Afdb}}{{Cfd}}{{Ifd}}{{Tfd}},使被刪條目提示中的投票刪除列表鏈接,單擊後能夠定位到投票刪除列表{{a|條目名}}位置。
  2. 在每日的投票刪除頁面中,應放棄目前的*打頭的列表形式,改用二級標題,即左右加===,以方便投票編輯。把要投票的條目放在標題中,如 === {{a|林靜敏}} {{a|Template:If2}} ===,然後在標題下寫入刪除理由。

目前除了被保護的{{Afd}}{{Afdb}}模板,其它的刪除模板我已修改。目前有一個成功例子,就是被投票刪除的Template:If2,可以進此模板點擊提示鏈接進行驗證,也可直接點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Template:If2試一下。

投票刪除使用{{a}}模板要注意的是,條目名(包括空間名)必須首字母大寫。— fdcn  talk  於2006年02月26日19:03(UTC)當地時間03:03(UTC+8)

完全不用{{a}}這樣啦。直接使用=== 林靜敏 ===就可以啦。只要在模板中使用#{{PAGENAME}}就可以之間轉到這個投票上去--百無一用是書生 () 19:12 2006年2月26日 (UTC)
你說的我考慮過,如果多個條目在一個標題里怎麼辦呢?一起提交多個刪除條目的情況很普遍的。— fdcn  talk  於2006年02月26日19:16(UTC)當地時間03:16(UTC+8)
好像有點複雜。--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55 2006年2月26日 (UTC)
呵呵,那就用{{a}}模板吧,提交一個條目時,用{{a|條目名}}不比[[条目名]]複雜多少。提交單個條目時,完全可以按書生的辦法做,但不能指望每個人都分清楚,統一算了。— fdcn  talk  於2006年02月27日00:02(UTC)當地時間08:02(UTC+8)
可以拿幾個條目試用的頁面(/temp)試行看看嗎?! 另外也要發放給其他管理員知道呢?希望可以在3月開始正式使用。我想也要準備在help頁寫教學和模板消息頁寫介紹了。--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0:21 2006年2月27日 (UTC)
另外可以同時修正一下刪除流程:在7天之後,管理員根據討論結果作出是否刪除的決定。對於提請刪除沒有意見或者不同意見持平時,則不作出決定,一直等到至少有一個人提出了意見或者某一個意見達到了大多數(例如2/3),才能夠做出決定。另外,還可以引入commons:template:delhcommons:template:delf。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5 2006年2月27日 (UTC)
我在Wikipedia:管理員刪除指導中看了一下,吃不准你的文字應放什麼位置。這個指導中倒是提到了一個Wikipedia:刪除程序,從名稱上看應當很合適放那,可又沒建立。— fdcn  talk  於2006年02月27日09:02(UTC)當地時間17:02(UTC+8)
放入Wikipedia:刪除守則中。— fdcn  talk  於2006年02月27日12:53(UTC)當地時間20:53(UTC+8)

新的投票方式從27日進入試運行,有問題可報告在其討論頁上。— fdcn  talk  於2006年02月27日12:53(UTC)當地時間20:53(UTC+8)

可以弄一些簡單的模板以分辨出執行刪除的原因嗎,如超過3分2人通過而刪除或是因符合快速刪除要求而可即時刪除等字樣。另外負責刪除的管理人可以在條目後簽名以方便日後查找及增加透明度!--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1:51 2006年3月1日 (UTC)
刪除投票模版加上日子部份好像仍未改進,另外還有不少條目沒有用到模版template:delf。--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1:14 2006年3月13日 (UTC)
「日子部分」是什麼意思?加日期定位麼?— fdcn  talk  2006年03月14日08:22 (UTC+8 16:22)
沒有問題了,只是部份條目的問題,不過好像間歇性有問題,不知什麼原因,有興趣可找一兩個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上的條目試試。--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7:50 2006年3月14日 (UTC)
不用試了,我知道原因。現在的刪除提交大多並沒有用{{a|条目名}},而是直接用[[条目]],這使得只有單個條目的投票能正常定位。對多個條目或單個的[[:image:图像]]、[[:Category:类别]]肯定不能定位。用{{a|条目名}}方式的不存在任何問題。— fdcn  talk  2006年03月16日01:03 (UTC+8 09:03)
明白。--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6:02 2006年3月18日 (UTC)

中英文條目。

各位好,

在嘗試編輯繁體中文頁面時,發現如果該項資料連結只有英文的, 即使放上去也不能成功連結到對應的英文頁面上。 因此想請問目前維基的中英文頁面,是否不能互相連結? 若為是,是否可以建議,或是技術上有沒有可能達成, 中英文資料互相連結?

新手上路,希望此問題沒有重複提出。 那那 00:46 2006年3月15日 (UTC)

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跨語言連接的工作。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2:06 2006年3月15日 (UTC)
雖然透過特殊的標籤方式事實上是可以直接連結到英文或任何語文版本的維基條目,但在中文維基裡面並不鼓勵直接以英文條目名稱作為連結,取而代之的是將中文條目與相對應的其他語文條目透過一種叫interwiki的跨語言標籤產生關聯,再由該語文版本的條目內容關連到需要參考的另外一條外文條目中。這樣的作法主要有兩個理由:一、在中文維基中還是要維持中文為主的主體性(如果總是將連結指向其他維基語版,雖然表面上會減少空白無效的關連數量,但事實上是在扼殺中文版繼續成長的機會);二、將條目指向英文是假設大部分的中文版用戶都看得懂英文,雖然這的確是事實,但等於是忽視不懂英文的用戶之權益(說不定他們只看得懂法文德文跟日文......)。解釋得有點複雜,希望有回答到問題。--泅水大象 訐譙☎ 02:59 2006年3月15日 (UTC)
舉個例你就了解了。下面這個條目是目前中文維基上沒有的,第一個連結會連到新條目編輯頁,第二個連結則連到英文維基,你可以觀察我所使用的語法。
  1. 埃托利亞
  2. 埃托利亞
??你第一個的寫法本來就不是鏈接英文維基的寫法啊?建議你再看看Wikipedia:如何編輯頁面#鏈接,URL和圖像Help:跨語言鏈接Wikipedia:姊妹計劃了解鏈接的一些用法。在第一種寫法下,鏈接永遠是本項目上的條目(在這裡就是中文維基百科),如果這個條目不存在,鏈接會進入到編輯界面。— fdcn  talk  2006年03月16日01:19 (UTC+8 09:19)

非常感謝兩位詳盡回答,也多謝指出使用中文的兩個理由。個人只想到有許多資料如能參考英文,或在建立中文條目時方便找到英文頁面,實在有欠考慮。:) 那那 00:51 2006年3月21日 (UTC)

香港方面對維基年會發表消息的行為應該立即停止

昨天看到這篇報導[1],發現其中參考了香港維基人發表的新聞稿,而這份新聞稿卻有部份內容有其瑕疵,而且在未得到籌備會支持下自行公佈書寫。我想為了尊重委員會的對外發言權與責任,請先刪除該文稿在維基上的頁面。如果香港維基人有需要,請先備份存檔,等委員會找到適當的發言人和管道,並同意後再放上來。--阿儒 | 這裡泡茶 13:11 2006年3月17日 (UTC)

建議不如真正弄個2006維基年會的條目,真正開始對維基內外的發表。--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6:00 2006年3月18日 (UTC)
支持Stewart的意見--請不要遮住陽光 這兒有活人! 11:08 2006年3月26日 (UTC)

關於廣東分類

廣東的子分類里大多數都是以簡體來命名,但有兩個是用到繁體來命名,它們是Category:廣東交通Category:廣東歷史。我們維基分類的簡繁轉換一直都有問題,致使這兩個類目里的子分類和條目也經常丟失,比如Category:廣東交通里,有「廣東鐵路」、「廣東公路」、「廣東高速公路」、「廣東水運」、「廣東航空」「深圳交通」、「廣州交通」等子分類和幾十個條目,但現在顯示的只有「廣州交通」一個類目和幾個條目。我知道維基一貫的共識是在分類和條目的命名中以先創建者的字體為主,不應該去改變。但這兩個分類因為是地域分類,新建的條目和分類都會以簡體為絕大多數,而在我們目前系統沒辦法改變這個錯誤的情況下,我覺得我是否可以把這兩個分類替換成簡體名稱?好象上次香港維基人在香港分類中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解決的,有沒有很好的辦法分享一下?--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5:03 2006年3月17日 (UTC)

這之前這需要刪除原先的分類(在這個情況下為繁體),再建立新的分類(在這個情況下為簡體)。在刪除之前,先開啟原分類的視窗,以便在加入新分類時使用。到建立新的分類後,再把原分類的條目移到新分類即可(如只是繁簡名稱變更,只需要作空白編輯即可)。--Shinjiman 15:11 2006年3月17日 (UTC)

申請封禁民國九十五年

民國九十五年多次辱罵他人,參與編輯戰,請管理員考慮封禁該用戶。

--211.103.111.178 12:05 2006年3月18日 (UTC)

  • 你同時扮演兩個角色,累不累啊?同時做猴子和人,好玩麼?你幹嗎要把你的馬甲在上面的下流話刪除? 讓別人也看看阿? 我再說一遍: 我沒時間和你浪費,你也不要在我那裡留言。--民國九十五年 12:51 2006年3月18日 (UTC)

民國九十五年,請你給出你說的話的證據,我一直沒有你所謂的馬甲,我一直使用ip登陸,你這是在誹謗,我要求你正式道歉。

--211.103.111.178 13:01 2006年3月18日 (UTC)

    • 願意去哪兒告就去吧,中宣部的地址有沒?要不要咱們一起編寫中宣部這個條目阿?--民國九十五年 13:04 2006年3月18日 (UTC)

各位管理員,鑑於民國九十五年的言行,本人強烈要求封禁該用戶。

--211.103.111.178 13:07 2006年3月18日 (UTC)

補充申請封禁「民國九十五年」的原因

此wiki人對任何他不滿意的條目編輯都一概蠻橫地回退,在多個條目展開無原則的編輯戰,並侮辱原編輯人「沒有大腦」「被洗腦」「照抄小學課本」「是猴子」「製造大雜燴」,表現出十足的文字霸權主義態度。他的這種行為是一貫的,使用「User:中國大陸用戶」,「User:美國計生委」曾經多次產生這種劣行,使諸多有涵養、有水準的wiki人因為它的霸權態度存在而質疑wiki的自由與否,進而因他的人格侮辱、人身攻擊棄wiki而去,這對wiki的發展極其不利。故此,請各位管理員權衡,是不是完全放任「民國九十五年」這種肆無忌憚的作風能保證每個wiki人的編輯自由?這樣會不會使中文wiki被「民國九十五年」所把持的條目對廣大wiki人失去吸引力?最後定奪請各位管理員決策,我們作為負責任的wiki人希望wiki能夠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自由而健康的發展。

金猴奮起千鈞棒 13:54 2006年3月18日 (UTC)

關於封禁

管理員實在不希望有任何人,因為無辜被封ip而不能編輯頁面。敬請各方兄台,不要把條目改來改去。趁有空出外看看大地回春的景象吧--Hello World! () 14:33 2006年3月18日 (UTC)

樓上正解--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4:38 2006年3月18日 (UTC)

您說得對,我決定接受您的建議,今天任由這個wiki小霸王「民國九十五年」了,我相信廣大wiki人和管理員都看得很清楚,「民國九十五年」兼「中國大陸用戶」兼「美國計生委」這種一貫的霸道行為如過街老鼠,腥臊惡臭,令人掩鼻。

金猴奮起千鈞棒

看到了幾位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的言行,我感到很失望。對民國九十五年,我也只是強烈要求封禁,因為這個用戶的言行在我看來需要用封禁來懲戒,但我並不是說要求一定封禁這個用戶,因為我沒有權力決定這樣做,我只是提出我的申訴。哪怕管理員決定不封禁這個用戶,只要給出了符合維基百科規定的、有正當道理的理由,我也會接受。但是這個用戶對得起「無辜」二字嗎?但是看到了幾位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的言行和給出的理由,我感到很失望。手裡握有執行和維護規則的權力,卻任由某些人踐踏規則、製造破壞,而袖手旁觀。正義沒有得到聲張,讓人失望。中文維基百科既然是這樣的文化,這樣的氣氛,這樣的行事,還能說些什麼呢?

--211.103.111.178 14:55 2006年3月18日 (UTC)

你要知道一個IP不只得一個人使用--Hello World! () 15:01 2006年3月18日 (UTC)

走之前解釋一下,ip是不能說明什麼,但是那個用戶的所做所為歷歷在目,我曾經投訴的是那個用戶。

這裡不是一個適合我待的地方,byebye.

--211.103.111.178 15:12 2006年3月18日 (UTC)

我不希望看到有人離去,當事的雙方,應當學會與人協作。— fdcn  talk  2006年03月20日00:03 (UTC+8 08:03)

請大家注意:以上這幾位都有馬甲。在這點上不要相互指責。--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19 2006年3月18日 (UTC)

  • 最後總結一下哈: 我對上面某網友離開感到遺憾,可能我讓他感覺不快,在此致歉。 我以前使用過『美國計生委』這個ID,但是被一個叫『維基電池』的網友不斷惡意模仿破壞用戶頁面,所以換到了現在的這個ID,自此以後,再沒用過別的ID。『馬甲』之類,對我沒什麼用處。 謝謝各位的關照, 春光明媚,人生短暫,何不盡歡?--民國九十五年 15:27 2006年3月18日 (UTC)

幫忙翻譯模板,關於合理使用版權方面的。

幫忙翻譯模板,關於合理使用版權方面的。Template:Fairuseunsure,謝謝 --京叭17:39 2006年3月18日 (UTC)~

與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更多溝通

近來因為中文年會意外引發的一些事情,我跟基金會與外語社群有一些互動,如果各位的書面英文大致可用,希望今後也可多利用一些跟他們互動的工具(列在下面),因為感覺中文社群與外部世界的溝通實在太少,並且他們也很希望對我們有更多了解與認識。

--roc (talk) 07:02 2006年3月19日 (UTC)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想問問,現時《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的內容是否開源的?不是的話,那我會把吐火羅文的內容回退。--石添小草 08:05 2006年3月19日 (UTC)

不開源。--farm (talk) 09:53 2006年3月20日 (UTC)

關於下面這個頁面分類

想請教,各位認為「Category:未成年人不宜」應該放在哪個子類比較好?--超限術士 13:24 2006年3月19日 (UTC)

  • 我找了一輪,真的不知道,「社會」分類下好不好?!或是弄一個「未分類的分類」,好使將來也可以將一些臨時不知道放在哪的條目移到。--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8:27 2006年3月20日 (UTC)
    • 「未分類的分類」是有點詭異,不過特殊頁面有替代功能啦...[[2]]不知道為什麼不會自動更新。然後,「社會」分類我是不反對,不過想再聽聽更多人的意見。--超限術士 10:02 2006年3月20日 (UTC)

質量提升條目是否需要規範?

百科首頁的質量提升條目一直有個問題:一個是參與提升的人數多數情況下十分有限,另一個是提名條目有些未必適合做為首頁提升條目的對象。關於前者,找到更多參與者是種方法,但規範出適當的提升條目反而有助於適當的候選條目出現。由於中文維基百科目前已有足夠的主題頁和專題、興趣小組,甚至部份維基人社群有自己的提升計畫。我想過去把所有提升條目的工作都丟到維基提升條目的方式應該要修正了:我們應該把首頁提升條目的定位放在選拔百科中較少受地域、知識領域等條件限制的條目,使首頁的提升條目能成功吸引多數人參與,並成功達到條目水準提增的效果。

基於這個觀點,我覺得可能需要一套對首頁質量提升條目的規範,其方向是避免出現過於偏向特定區域、特定領域的候選條目,使維基百科有更多較具廣泛意義的提升條目主題。

以下是我個人暫時擬出的部分規範,希望大家也能提出其他板本和更多意見:

  1. 應避免過於繁複的學科式子條目成為提升對象。
  2. 應避免個別國家的內部政策、法律條目成為提升對象。
  3. 應避免知名度與影響力僅限於單一地區、或特定族群的人物成為提升對象。
  4. 應避免容易引發政治思維、價值觀衝突的條目成為提升對象。
  5. 應避免僅流通於特定區域,或內容限於特定領域的著作成為提升對象。
  6. 應避免僅有少數知識學科使用,外行人不知悉的術語成為提升對象。
  7. 應避免個別地區獨有的地理現象成為提升對象。

阿儒 | 這裡泡茶 13:39 2006年3月19日 (UTC)

  • 所以說就是越大眾的越值得優先提升?--超限術士 19:17 2006年3月19日 (UTC)
  • 第4點有點異議,我認為不能排除這類條目能在質量提升中反而得到更多正面的關注而包含更闊的正反兩面意見。--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27 2006年3月19日 (UTC)
    • 雖然我懷疑這樣會造成更嚴重的論戰,不過先試試第一次也好。--超限術士 03:57 2006年3月20日 (UTC)
      • 即使沒有指引也有不少爭議如中國、中華民族等條目,所以先作出指引是反而減少了不必要的問題,當然我可以幾乎肯定將來一定還有人提供富爭議的條目。另外,用「指引」代替規範會不會好一點?!--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8:13 2006年3月20日 (UTC)

條目大小與拆分

我們是不是應該翻譯一下en:Wikipedia:Article size並且制定政策。條目太大對於閱讀和編輯都會造成困難,而且某些瀏覽器也無法瀏覽。根據英文版的規定,例如目前的特色條目就有4個超長:辛亥革命(64KB);第二次世界大戰(79KB),皇家馬德里(59KB)(超過50KB必須拆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03 2006年3月11日 (UTC)

支持這個建議。但是翻譯完了請先予以討論,然後在定為正式方針或者指引。-無名無形 05:28:12 2006年3月13日 (UTC)
如果英文限 50KB 的話,中文應限 60KB,因英文五個字母的內容約等於中文兩個字的內容(不記得是哪裡的統計了),而一個字母佔 1 字節、一個中文佔 3 字節。--Hello World! () 06:24 2006年3月13日 (UTC)
(+)支持分拆吧!--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55 2006年3月13日 (UTC)
(+)贊成。所以結論是?--超限術士 15:12 2006年3月19日 (UTC)
覆查:慎重一點,我看過了一下條目,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發現其實條目真的甚為完整,不過也考慮過分拆的方案,例如分歐洲戰線和亞洲戰線;將戰後和影響兩大分類分開,或是以時間劃分如19xx年-19xx年劃分也好像不太好...若要從條目中剪去內容,則需要有相當高的技巧,並對條目各子分類和子條目內容均有不少認識。不知大家認為要怎樣分拆才好呢?!--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27 2006年3月19日 (UTC)
英文版的en:World War II也有84K,可見此內容不易拆分。--zy26 was here. 02:39 2006年3月20日 (UTC)
意見:可參看英文維基長條目中文維基長條目 ,當中不論中文版與英文版,都有為數不少的長條目,以列表居多,中文版最長的是Unicode編碼表/0000-0FFF(152KB),普通條目則以超級機械人大戰(122KB)為首。--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8:38 2006年3月20日 (UTC)
(-)反對,我覺得對於分拆要個別處理,不能用一個統一的字節數來做標準。象「皇家馬德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一個完整的條目,有什麼必要進行分拆?--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0:22 2006年3月20日 (UTC)
日語維基百科最長的有252KB,英語維基百科最長的有300KB。至於Unicode編碼表/0000-0FFF,我老早已把這篇東西搬到英語維基文庫;另外這篇東西曾被遞交刪除投票但被保留。--Hello World! () 15:42 2006年3月20日 (UTC)
真盼望Wiki這套系統也能儘早導入AJAX技術。--百楽兎 14:46 2006年3月20日 (UTC)
(+)支持:我支持特長條目應該拆分為數條,但需要很好的拆分技巧來處理而不是單純找一個切開點分成前後兩章就成。以英文版的作法為例,我常關注的世界各國條目大部分原本都是超長條目,但已經過拆分變成較適當的長度。他們拆分的方法是,一些完整的段落,例如XX國地理,XX國行政區劃,XX國歷史等的,都已經獨立成單獨的條目,但這並不表示只是將母條目中的相關文章剪下貼到新條目上,然後放個聯結就了事。取而代之的,如果我們創造了一個XX國歷史的段落,那麼母條目裡面的「歷史」章節,應該要放上該國歷史條目的文摘或濃縮簡化版(Digest),然後以相關連結的方式連結到真正的歷史條目上。
所以,以上面用戶Stewart擔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條目的拆分困難而言,真正應該用的拆法是,拆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策源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及太平洋戰場等幾條,將內容轉移過去,然後在母條目上另外放上一個一兩段的篇幅所撰述的簡介,並且放上參考連結到這些子條目去,而非您構想的找出一個點切分前後。如果這些子條目的內容本身還是太長,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切割,只是切割時應比照上面所述的方式,而且建議超過兩層以上的切割,應該要製作一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專用的導航模板來方便條目之間的互相快速連結(這才是導航模版真正該用的場合,而不是老是拿來蒐錄些卡通漫畫人物......)--泅水大象 訐譙☎ 07:02 2006年3月21日 (UTC)
(-)反對--分拆要個別處理,不能用一個統一的字節數來做標準。不過,皇家馬德里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進行分拆。--無墓孤魂 17:24 2006年3月24日 (UTC)
回應:考慮到某些瀏覽器也無法瀏覽和編輯,加上對一些頻寬較低的的用戶可能造成開啟過度緩慢,這長遠還是個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其他語系的維基也未有根治問題)。回應泅水大象,我現階段不支持分拆條目,亦不反對,就是考慮到你所提及的方法和問題,我跟你是完全沒有分歧的,只是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內的抗日戰爭已經要拆細,而且我上面提到的「需要有相當高的技巧」,你也提到「需要很好的拆分技巧」,因而造成了顧慮。希望在真正討論過後才採取行動,需知道不少特長條目中不少就是特色條目。--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08 2006年3月25日 (UTC)
(+)支持,我覺得一個條目如果過長實在太不便於閱讀,我們應該善用網路方便連結的特性,在主條目之中將重點摘要,詳細內容放到另外的條目之中。即使是特色條目,仍然可以進行拆分。--Theodoranian|虎兒 =^-^= 14:13 2006年3月26日 (UTC)
(-)反對,堅決反對以字數為標準來拆分。作者在寫一個條目的時候,不會是想到哪寫到哪,必然對全篇的結構和版面的設計都有一個總體的構思。拆分將嚴重破壞條目的完整性和嚴謹性。--hunry 15:05 2006年3月26日 (UTC)
小結:
支持分拆的一方
  1. 條目過長不便閱讀
  2. 某些瀏覽器無法瀏覽
  3. 開啟過度緩慢
反對分拆的一方
  1. 擔心分拆破壞條目的完整性
其他意見
  1. 分拆的標準不能以字數劃分
  2. 分拆的技術問題
就反對方,主要擔心是技術問題,而支持方雖提供了分拆的建議但未能令人信服,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保證。倒不如就以一條射長的特色條目作範例由支持方負責分拆,看條目分拆後的效果是內容不全,結構分散,還是依然深具質素,不失特色條目的水準。望考慮上述愚見。--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42 2006年3月26日 (UTC)

關於移動和合併的請求

近來依然有不少Wikipedia:移動請求Wikipedia:重複條目的條目、還有一些應該放到Wikipedia:刪除投票/侵權的証實侵權的條目被放到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中,想問一下其實為什麼不將條目都放在同一頁面處理?! 感覺分流到移動請求和重複條目內的條目不太受關注,而且也條目也不是想像的多。很多時候也很難介定條目是應該合併還是移動還是重定向,雖然討論不一定會能有共識,但經過討論一般會有比較令人接受的方案。--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8:25 2006年3月18日 (UTC)

我亦都有同感,好像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頁面都不是很多用戶會留意到,如果多一些人留意那裡,那麼在候選中的條目裏,選出的機會亦大很多。--Shinjiman 08:39 2006年3月18日 (UTC)
我覺得如果有疑問的就放到刪除投票就好,如果比較確定的(比如兩個條目所指相同,只是名稱不同)就直接放移動請求就好。刪除投票的確是比較受關注但畢竟東西真的蠻多的,把一些比較不需要討論的分流開來還是有需要。--ffaarr (talk) 00:52 2006年3月20日 (UTC)
這個有點像,快速刪除,即是「快速移動」吧,亦無不可。不過我個人主張統一一個頁面會有更多人關注。現時就有不少條目是不應該放到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的,足証明現行制度對於不少人含糊不清。--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8:04 2006年3月20日 (UTC)

關於描述人物死亡的用詞

關於人物死亡,有很多次,比如卒,去世,過世,辭世,逝世,離世,死亡,仙逝,病逝等,最近關於對於什麼樣的人用逝世有過爭議。考慮到現在人物分類都是用的逝世,如Category:1976年逝世,所以建議不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一律採用逝世作為描述死亡的詞彙,不再根據褒貶選擇不同的詞彙。

希望能夠討論這一問題,可以選擇其他的方法,但希望在這裡能夠達成共識,省去以後很多爭執的時間。--用心閣 13:26 2006年3月20日 (UTC)

用哪個詞乃應文脈所向,為何要統一?
卒,去世,過世,辭世,逝世,離世,死亡,仙逝,病逝...這些詞哪一個有貶義?--百楽兎 14:36 2006年3月20日 (UTC)
有人認為逝世是由褒義的,參見User talk:澍子--用心閣 02:16 2006年3月21日 (UTC)
逝世我沒意見,不過仙逝當然是褒義...--超限術士 03:12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認為觀點中立和政治正確是不一樣的,後者不應該影響前者。用什麼詞描述正面或反面人物的死亡基本上屬於政治正確的考慮範圍。--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5:24 2006年3月21日 (UTC)
  • 英文中,好像就一個詞: DIE! 。現代中國人,特別是生活在自由區的人,似乎不太能理解或者記住和『死』有關的中文詞彙的用法的意義。 毛澤東die的時候,中國大陸所有的報紙,電台上絕對不會用『逝世』以外的詞。如果有人說『毛主席病死了』,或者『毛主席翹辮子了』,那這個人很可能會和毛主席一起去DIE。 奇怪的很,毛的夫人DIE的時候,沒有一家中共媒體使用『逝世』或『去世』,這是偶然的麼? 中文關於DIE的問題,等級歷來是很森嚴的,『崩』『亡』『卒』『斃』。。。。。。。這些詞的用法絕對是不可混淆的。這不僅僅是『政治正確』的問題,中國幾千年來並沒有『政治正確』與否的問題。 上面兩位對這個莊嚴問題的理解未免膚淺了點。--民國九十五年 05:15 2006年3月21日 (UTC)
民國同學,我勸你看看政治正確,最好看看英文頁,再看看維基原則。你沒資格要求別人用什麼詞!(我這也是觀點中立,至於政治是否正確你自己核計去。)--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6:56 2006年3月21日 (UTC)
不謙虛地說,我比你了解什麼是『政治正確』。你用什麼詞和我有什麼關係?這個話題不是我發起的,我在這裡談談我的看法,你好像受了什麼刺激,希望你不是認錯人了。--民國九十五年 07:00 2006年3月21日 (UTC)
維基上借題發揮的可不少,尤其遇到政治問題,但是編輯這麼搞的不多。有本事的讓事實說話,陰一句陽一句的沒意思。--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7:25 2006年3月21日 (UTC)
各位,維基百科社群不是戰場...--超限術士 07:46 2006年3月21日 (UTC)
  • 察看英文條目是個保證中立的好辦法。如果英文對任何人都不用 pass away,中文似乎就不宜用上「逝世」。--澍子 08:14 2006年3月21日 (UTC)
無論如何我希望在「歷史上的今天」模版上定下用那一種字詞。-- 13:38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的意見是:至少辭世逝世仙逝三個是敬體用法,是正面褒義的。如果維基保持中立,應避免使用。由於維基往往敏感的是貶義,關於卒的貶義用法在維基上基本沒有出現。死亡一詞本無色彩,但似乎在中文講究諱逝者的環境下,有一層冰冷的色彩,個人以為可避免使用,去世應為較佳的選擇。在人物條目中的歸類,我認為改用「××年生」「××年卒」代替「××年出生」「××年逝世」更為中立並且簡潔,至少稱一些有民憤的甲級戰犯為逝世會讓部分人着惱,對使用了生卒模板的人物,這個改動是極易的事。— fdcn  talk  2006年03月21日13:58 (UTC+8 21:58)

BTW:我看了一些相關討論,發現民國九十五年說的不錯,生活在自由地區的維基人對這些詞確實分辨不出哪一條褒義,以至會認為這是浪費精力的誤解。— fdcn  talk  2006年03月21日14:11 (UTC+8 22:11)
這是在暗示這整件事其實應該用繁簡轉換標籤來處理嗎?--泅水大象 訐譙☎ 15:23 2006年3月21日 (UTC)
  • FDCN對這幾個詞的語用感受,相信為在中國大陸受語文教育的人所共有,不單單是我。「生」「卒」更是個好辦法。其實學習中文的老外很早就指出,現代漢語中真正中立的詞語很少,很多漢語詞都暗含褒貶(「逝世」更是明含敬意),隨時在表明說話者自身的立場,老外感到很頭疼,因為一不小心就用錯。至於台灣與中國的漢語使用者,感受經常不同,只是被同一套文字系統掩蓋了,而且一般的傾向都是中國更敏感(當然也有例外)。例如,「聲稱」、「鼓吹」、「賣力」,在中國都是暗含貶義,形容說話者不認可的行為,台灣人居然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掛鉤」,在台灣一定是指腐敗的勾當,在中國大陸可以「產銷掛鉤」。「檢討」在大陸往往痛哭流涕、痛陳己非,在台灣可以坐下來開會心平氣和,不一定要找替罪羊。這只是隨便舉幾例。兩岸的漢語其實貌合神離,距離大於英美的英文,轉換恐怕也不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的討論可以不局限於「逝世」這一個詞,或許能有些意外收穫。--澍子 20:01 2006年3月21日 (UTC)

今又對此問題想了想,還是就事論事說一說死亡一詞相關的:

  1. 中文中對「死亡」之所以有太多的相近詞彙,就是為了分別不同程度的敬蔑褒貶。比如莊重程度來說崩>亡,逝世>=辭世>去世;就輕蔑程度來說暴斃>滅亡。
  2. 死亡一詞是真正的沒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詞彙,即使感覺冰冷。在許多法律文書中都是「死亡人」「死亡時間」等。我改變對其「要避免使用」的建議。
  3. 在條目中,建議但不強制使用死亡一詞,其它詞彙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即使是「去世」。
  4. 在分類中,由於表達的是維基立場,應當強制使用死亡。當然更改有現實操作性的麻煩,從我個人的相關維護工作中,預計是幾百個分類,並不巨大,人物條目可能4千多,其中近3千使用模板。

以上僅是個人意見。— fdcn  talk  2006年03月21日23:45 (UTC+8 07:45)

逝世的分類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個以上,人物條目中使用模板的數目也沒有想像中比例那麼多。這會是個大工程。--ffaarr (talk) 05:01 2006年3月22日 (UTC)
各位,我再強調一下我的看法:中立的觀點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用詞的選擇實屬「小學」,沒必要太計較。何況現在大陸台灣意識形態的分歧如此大,雙方對詞義內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如果大家在編輯的時候不能保留意見擱置爭議反而整天糾纏這些,那可實在不是中文維基之福。--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1:42 2006年3月22日 (UTC)
呵呵,我的意見恰恰與你相反。百科條目作為一建立在書面文字基礎上的嚴肅文體,象法律文一樣,就得咬文嚼字,就得「糾纏」於用詞的正確性。你見過法律條規里有逝世的字眼麼?維基百科要保障NPOV,用詞當然是重要的一環,有政治正確的也有詞性色彩的,你可以看到條目中不停地「糾纏」於把「鎮壓」改為「壓制」、「血腥」改為「流血」。正是因為「對詞義內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因為要尊重這種「事實」,才應選擇各方都可接受在語言學上正確的詞語。正是這種「糾纏」,使維基最大可能地避免冒犯、消解衝突、保持中立。—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03:13 (UTC+8 11:13)
你這種說法我可完全不同意,百科全書跟法律文件完全沒有可比性,百科全書的權威性取決於它所依賴的事實,法律的權威性則來自於法律適用人群的認可。還有啊,中立的前提是客觀,但是有些東西比如詞義的褒貶什麼的本身就是主觀的東西,哪來什麼中立不中立啊。對用詞的糾纏我把它稱為「為了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這是對政治正確的濫用。--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3:21 2006年3月22日 (UTC)
對此我舉個例子,「疼痛」是客觀的,所以它可能是中立的,這取決於它和事實(疼痛產生的整個物理化學生物的過程)的符合程度。但是「痛苦」就是主觀的,你不能說有50%的痛苦或者30%的痛苦,更惶論痛苦的中立性了。--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3:35 2006年3月22日 (UTC)
俺要說的已說完。很遺憾你不能認同。—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03:38 (UTC+8 11:38)
感覺Mukdener理解偏了。正如你所說的,「詞義的褒貶什麼的本身就是主觀的東西」,褒貶本身就是不客觀不中立的。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儘量避免使用帶有褒貶義的詞彙。這當然很難做到,尤其是中文語境當中,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寫文章一定要蓋棺定論,一定要文以載道,而不滿足於對各種事實和觀點的客觀紀錄。但wiki之所以是wiki,這就是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大家到wiki上來可以學到的東西之一,就是這種客觀中立的文風。--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呵呵,你可能要認為我抬槓了, 但是我要說詞義的褒貶或者中性是主觀的東西,當我們嘗試進行中性描述的時候仍然是一種主觀判斷沒有客觀的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標準宜寬不宜嚴。你以為如何?另,我不同意「客觀中立的文風」這樣的說法。--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18:21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倒不覺得你在抬槓,但是你的理解有偏差。你說「詞義的褒貶或者中性是主觀的東西」,這對本身帶有褒貶含義的詞彙確實如此,比如「仙逝」,比如「翹辮子」。但還存在着大量並且夠用的不帶褒貶意義的詞彙,比如「死亡」,比如「卒」。你總不能否認,「死亡」這個詞彙比「仙逝」和「翹辮子」要客觀得多了吧。所謂「客觀中立的文風」,就是要儘量的避免褒貶。寫出事實,由讀者自己來褒貶。你說「標準宜寬不宜嚴」,但對詞彙使用問題孜孜不倦的,恰恰是那些帶着褒貶意圖進行寫作的人,認為死者是「仙逝」的人,就接受不了別人說死者「翹辮子」。而這個問題只有通過使用更客觀中立的詞彙來解決。否則,一方堅持「仙逝」,一方堅持「翹辮子」,你說該如何解決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20:24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本來一直避免具體到個例,不過現在我要抬槓了。我認為只有「死亡」這個詞不帶感情色彩,所以以後維基百科只能用這個詞,其他所有詞都不符合「客觀中立」原則。但是請你想想,這樣的語文符合語言習慣嗎?再回到這個例子,本來也沒人用「仙逝」和「翹辮子」,你這不是戰風車嘛。其實語氣只要不過分就沒必要計較,放一放,也許過個一段時間大家自然就有共識了。--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2:50 2006年3月23日 (UTC)
第一,我看不出只用「死亡」有什麼不符合語言習慣的地方,至少它符合說明文類的,百科體例的語言習慣。第二,不是我在戰風車,而是有人已經為「逝世」和「去世」吵翻天了。既然有爭執,就要找出解決方案。--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13 2006年3月23日 (UTC)
關於米氏是不是「逝世」,我們可以參見以下各大不同政見的新聞網站,裡面有中共的,也有反共的,也有中立的:
  1. 人民網圖片新聞標題用到「逝世」;
  2. 網易轉載東方早報的新聞第二行用到「逝世」;
  3. 聯合早報倒數第五行用到「逝世」;
  4. 大紀元第十段引述法國外長的說話用到「逝世」;
  5. 蕃薯藤第六段用到「逝世」;
  6. BBC中文網第十二段同樣是引述法國外長的話用到「逝世」。
在《高級漢語詞典》裡對「逝世」一詞的解釋也是「去世、死亡」。
所以,我覺得無論在該詞的原意和實際應用中對米氏和任何一個有爭議的人的死亡用到「逝世」一詞都是合適的,都是不違反中立原則的,「逝世」僅僅是一個文雅一點的書面語。澍子民國九十五年對中宣部和新華社非常反感,但偏偏要和中宣部、新華社一樣對一個人的死亡用詞都要分為三五九等,那才是缺乏中立的表現。對「逝世」一詞的討論說實話讓我挺反感的,讓我覺得好象回到文革年代一樣。--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如果「逝世」一詞的用法完全同「去世、死亡」,那這個詞就不會存在。我想我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十分清楚,可惜沒有人有興趣幫忙查一查《現代漢語詞典》。--澍子 06:19 2006年3月22日 (UTC)
人在美國,沒字典可查,不過網上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的。這裡[3]列出來不少用法,可惜不是「由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過的事件、主張、理論、概念、意見和論證」。我的意見是使用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過的用語來描述。--Skyfiler 06:49 2006年3月22日 (UTC)
  • 另外,就網友提到「政治正確」的不必要影響問題,我的回應是這樣:既然我建議的措辭用法對所有人都生效,不是針對老米一個人,那就是沒有受到政治正確的影響的解決辦法。因為所謂「政治正確」是看人下菜碟的,因人而異。然後我的選詞顯然比原文中立些。對老米我當然有自己的「政治正確」,別人也有,不過我自信我的方案是在用一視同仁的「中立」來糾正別人的「政治正確」,沒有讓自己的「政治正確」來干擾選詞。 --澍子 11:03 2006年3月22日 (UTC)
呵呵,我來否證一下長夜無風說的「『逝世』僅僅是一個文雅一點的書面語」:一個人過世,與他不相關的人說他死亡,不會有人認為對死者不敬。但如果是死者的親友呢?肯定不能說死亡,而要說去世逝世,否則其他人會怎麼看?是認為該親友表達不夠雅致呢還是對死者不夠尊敬呢?則逝世到底是文雅書面語還是敬語,自己判斷罷。這種詞性討論,與文革無關。
金山詞霸2005中解釋:

逝世

shìshì

[pass away;die] 死亡的婉詞

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蔣文欽在電子工業版的《漢語字典》中:

②死去:

  ~世|病~|夭~|仙~ (婉辭,稱人死去)

  溘kè然長~|傷~ (悲傷地懷念去世的人)

聽說呂叔湘的作序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有更多的解釋,我手頭沒有。—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17:58 (UTC+8 01:58)
我覺得,深入探討「逝世」的含義並無必要,如果大家達成共識,認為「逝世」是個中性詞,也無不可。但既然是中性詞彙,當被用於所有人,包括甲級戰犯在內。--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20:34 2006年3月22日 (UTC)
  • 這樣約定當然並無不可。順便說一句,有的網友據說也查了「金山詞霸」,但是把「婉詞」、恩格斯的例句都略去不表,這樣為己所用、隨便剪裁原始材料的手法,實在令人不敢苟同。--澍子 22:42 2006年3月22日 (UTC)]
金山詞霸有多個版本,不同的版本間當然有出入,我剛新裝了2006版的金山詞霸,對死亡、去世、逝世三詞解釋如下:
  1. 死亡:喪失生命;不繼續生存。
  2. 去世:成年人死去。
  3. 逝世:死亡的婉詞。
通過三詞的解釋,可見「去世」不能用在未成年人身上,但「逝世」沒說不可以。
至於「婉詞」,和「敬語」是有很大的區別,婉是委婉的意思,並沒有尊敬的意思。那這個詞既然是委婉的表達死亡的意思,當然就是一個文雅的書面語,並非說明我們對死者是推崇或尊敬的。--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6:56 2006年3月23日 (UTC)
你「婉拒」一個人的請求時,是為了照顧對方面子呢還是表示表達自己用詞雅致呢?你請我吃飯,我說「啊喲,剛好有人讓我去他那呢」,這是一個小謊言,用詞上並不雅致,但卻尊重了你的面子。委婉就是出於一種尊重,對死亡的婉詞亦是如此。逝世也是不能稱小孩子的,不能因金山詞霸一個詞典沒說明而否定。—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23:56 (UTC+8 07:56)

一點建言

說真的,稱有些人為逝世,俺還真不舒服,但也沒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達成「認為逝世是中性詞」的共識,給我感覺是為了平息爭端達成的妥協,呵呵,俺也接受了。這裡俺只說說一類意見,還望不願討論的人三思一二:

  1. 以後還會不會另有人繼續就該詞彙糾纏?
  2. 維基不需要用詞準確和中立麼?呵呵,至少俺是就詞本身來就事論事的,沒有其它考量。
  3. 堅持與反對用此詞的不妨想一想,真的沒有其它同義的又大家能接受的詞麼?

達成共識的話,我以為敬重程度弱得多的去世更合適些。即使拋開褒貶色彩,逝世去世用在所有人身上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二詞只用於成人,還不能用於孩子。那我們的百科中有李思怡條目,她被分在2003年逝世。呵呵,一個中文維基,總得講些準確性吧!中文的詞彙,真的到了可以寬鬆的程度了。

與我觀點不一致的維基朋友,請不要視我在幫助與你相對立的維基人說話,我真誠希望你們能考慮其中的得失,能從詞語本身來說明我的考慮多餘,而不是政治情緒和反對政治情緒來處理。—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00:46 (UTC+8 08:46)

我和Fdcn同感,但是角度不同。「稱有些人為逝世,俺還真不舒服」,我感覺,稱某些人去世,同樣感到不舒服。例如李白誰也不會用去世。如果從詞義和語境的角度,個人感覺似乎死去不久用「去世」問題不大,死去很久一般用逝世。另外,中立性也說「要為敵人寫文章,要從同情的角度去寫」,這樣看來,用逝世對於死去的人更加委婉,尊重一些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6 2006年3月23日 (UTC)
(+)贊成1840年前用逝世,1840年後用去世?--澍子 02:59 2006年3月23日 (UTC)
為什麼呢?我覺得去世和逝世我都能夠接受。要不這兩個都可以用,但不代表敬重或者貶低的意思。?--用心閣(對話頁) 07:36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覺得去世和逝世雖然語感不同,但指的是同件事,我們在條目裡儘可以二者選其中一個覺得比較適當的來敘述,但分類的重點是把在事實上屬同一類的事物放在一起,以便於查詢,而不是用細部的不明確的語感區分讓作分類和找資料的人都增加麻煩。--ffaarr (talk) 09:42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在上面說過,我推薦用「死亡」,了卻一切麻煩。我也說過,條目中可以根據上下文靈活選作去世逝世等。但在分類中,我不明白為何非要選定有爭議的詞語,當初選詞者也許無心,今天討論時,且不論操作有多麻煩,至少應就詞語本身有一致的看法。從這一點看,中文維基在嚴謹和細緻上英文維基還真差得遠。—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11:58 (UTC+8 19:58)
我上文主要是反對不同的時代人物還要用不同的字的分類,我不會反對用死亡作分類名,如你所說它可能的爭議性比逝世更小更適當。但要作之前希望先確定這一千多次的刪除和至少4000多次以上的編輯要誰來作(分類和英語那邊的跨語連結也要重作,另外,模板的分類改了之後,條目不會立刻自動進到新分類裡),尤其最近維基百科連線這麼慢,這工作量會非常大。我個人不覺得這划得來(我寧可把這時間花去解決其他目前中文維基存在的更不細緻不嚴謹的東西,例如許多分類有問題或沒作分類的條目,這些才是真正會影響到分類查詢的),但如果有人願意承擔這工作,我雙手贊成這提議。--ffaarr (talk) 14:09 2006年3月23日 (UTC)
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具體用「死亡」還是「逝世」的區別不是那麼重要。只要做到一律平等就可以了。當然,如果有人能把所有分類都改為「死亡」那是最好了。否則的話,我們不妨規定「逝世」是一個wiki中立詞彙,每個死人在wiki上都配享有「逝世」的待遇,包括漢奸,戰犯等等。這也不算太離譜,死者為大,尊重一下也是好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8:28 2006年3月23日 (UTC)
二位沒明白我的意思,我要的也就是對之的一個態度,詞彙是不是中立不是規定出來的。至於目前已有的分類更改還是不更改,那是基於現實的再作妥協選擇。實說,我在整理生卒模板時,1至近2千個條目的更改都是我一月內獨力完成,不要把任務想像得過大,如果有操作數據庫的權力,我一天就可以完成死亡分類的更改。如果沒有一個對待準確細緻的鮮明態度,那麼,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類似錯誤情況出現,都到時都再通通承認其合理性?—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23:12 (UTC+8 07:12)
再重申一下,我在上方說「且不論操作有多麻煩,至少應就詞語本身有一致的看法。」是指這樣:我們中文維基人必須有嚴謹有作風,這次死亡詞彙的問題,即在保持目前分類下,也要承認該詞彙不準確,以提示以後的工作。—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23:24 (UTC+8 07:24)
  1. Category:娛樂小作品有互相涵蓋之嫌,我建議把前者加入後者,以免創條目者在加上小作品標籤時無所適從。(我認為一個小作品屬於一個小作品類別就夠了。)
  2. 這個名稱轉換成正體的時候居然變成「電子電腦」....(暈)正體中文也有在用「電子計算機」這個詞啊,不然就乾脆整個詞轉成「電腦」。--超限術士 02:00 2006年3月21日 (UTC)
    1. 其實這個可以用子分類方式整合起來。
    2. 這個應該是預設繁簡轉換表的問題。我已經正在計劃改革其預設繁簡轉換表,以改善這些問題。--Shinjiman 08:44 2006年3月21日 (UTC)

關於這次的特色條目(第二次世界大戰)

我有點小意見打擾大家,煩請大家移駕到Wikipedia talk:特色條目看一下。--超限術士 07:43 2006年3月21日 (UTC)



關於用戶註冊

在英語維基上,編寫條目,是不是需要重新在英語維基上註冊個ID?那英語ID和中文ID是怎樣連接呢?--V怪客基金會駐大中華區全權代表 09:33 2006年3月21日 (UTC)

需要。不會連接。--百楽兎 11:06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已經在英語維基上建了個user,並且在英語維基的用戶面設了「其它語言」(連接中文維基的user),但是卻找不到中文user? 難道還要等幾天嗎?搜索也找不到我注冊的USER啊9(無論是中文的,還是英語的)--V怪客基金會駐大中華區全權代表 14:01 2006年3月21日 (UTC)

有沒有在連結中加上前置User:呀(如連結至英文,應該就要這樣加上:en:User:VWV)?--Shinjiman 16:36 2006年3月21日 (UTC)

謝謝問題解決了,沒有寫上user。~--V怪客基金會駐大中華區全權代表 01:33 2006年3月22日 (UTC)

百科版新聞動態

大家都好像跑去了維基新聞。想查詢這邊的新聞動態頁面。湖南新聞事件廣東新聞動態所有內容均沒有註明消息來源,而且陷於半荒廢狀態(試對比香港新聞動態)。雖然英文版有好些這類頁面都是長期荒廢的,但起碼滿足了維基的最低要求——註明消息出處。中文版的這兩個頁面該如何處理?我想提出刪除,但好像有些不敬。-- tonync (talk) 22:35 2006年3月21日 (UTC)

目前廣東新聞動態里的新聞都是從新聞動態里搬來的,由user:Memes一個人在維護。這樣吧,我關注多一點,把原有的新聞全清空,以後凡是沒列明出處的新聞我都會及時通知編寫者補充。不過如果提請刪除的話,我也不反對,畢竟維護的人過少。還有「Wikipedia:主題/廣東/廣東新聞/存檔」這個存檔沒什麼必要,而且目前大多數內容都和廣東新聞動態一樣,如果沒異議的話,我想刪除掉了。--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2:48 2006年3月22日 (UTC)

廣東新聞動態里補充了近十天的重要新聞,刪除了沒出處的舊新聞,應該沒問題了。--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39 2006年3月22日 (UTC)

如何防止編輯戰

最近編輯戰增多,我建議大家首先心平氣和,先討論再編輯。此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條目中增加各種容易引起爭議的內容時(例如對人物的正反評價、對某一事物的不同觀點),儘量給出參考文獻(可以使用cite功能),這是避免編輯戰的好辦法,而且也讓百科條目更加準確、更加可查證--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1 2006年3月22日 (UTC)

其實事實是沒什麼好爭議的,我看維基上大家爭的最厲害的還是「態度」,這恐怕是很難避免的,因為大家上維基的目的就不一樣。--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2:28 2006年3月22日 (UTC)
平和的還是會協調,主觀執著的還是管不了。不過書生的說話還是值得反省的。--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01 2006年3月26日 (UTC)

會議

做了一個頁面將一些會議將一些近期的會議放入(不是「討論」),希望有用。--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0:00 2006年3月22日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近期會議 更新。--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2:08 2006年3月25日 (UTC)

台灣維基全國性社團的名稱

因為春聚時要討論的事太多,台灣維基全國性社團的相關事項並沒有進入議程。現在我在元維基開了一個投票頁:m:Wikimedia Taiwan/命名投票,請大家移駕過去討論和投票。--mingwangx 13:46 2006年3月22日 (UTC)

針對本次投票之各項規定進行討論及修改將在今天結束,明天開始就進入提議階段。請各位踴躍參與討論。--mingwangx 12:56 2006年3月26日 (UTC)

關於歌詞的著作權問題

我准備把一首校歌的歌詞,放到該校的條目內。 根據GNU自由文檔許可證,歌詞擁有者是不是放棄了著作權呢? 因為我理解根據GNU,該歌詞如果在維基上發布後,是可以用於商業用途,允許他人自由復制,修改和再發布。 --V怪客 11:51 2006年3月23日 (UTC)

漢語的巴別

現行的漢語巴別:

  1. zh-cmn (官話)
  2. zh-gan (贛語)
  3. zh-hakka (客語)
  4. zh-hu (滬語)
  5. zh-hui (徽語)
  6. zh-jianghuai (江淮官話)
  7. zh-jin (晉語)
  8. zh-lei (雷話)
  9. zh-min (閩語)
  10. zh-min-bei (閩北話)
  11. zh-min-dong (閩東話)
  12. zh-min-nan (閩南語)
  13. zh-pin (平話)
  14. zh-qiong (海南話)
  15. zh-teochew (潮州話)
  16. zh-wuu (吳語)
  17. zh-xiang (湘語)
  18. zh-xiangnan (湘南土話)
  19. zh-xi'nan (西南官話)
  20. zh-yue (粵語)
  21. zh-yuebei (粵北土話)

現行中文維基的漢語巴別的集合

  • 漢語⊂官話、吳語、湘語、贛語、客語、粵語、閩語、晉語、徽語、平話
  • 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
  • 閩語⊂閩北、閩東、閩南、海南
  • 還有一些沒有建立集合的關係

其中有幾個現象可以拿來討論,

  1. 擁有iso639,巴別未依iso639命名:粵語yue(zh-yue)、吳語wuu(zh-wuu)
  2. 擁有iso639,巴別未依iso639命名,以zh加英文命名:客語hak(zh-hakka)
  3. 擁有iso639,巴別未依iso639命名,以zh加普通話拼音命名:湘語hsn(zh-xiang),閩北語mnp(zh-min-bei),閩東語cdo(zh-min-dong),閩南語nan(zh-min-nan),晉語/晉豫語cjy(zh-jin)、徽語/徽州語(zh-hui)
  4. 擁有iso639,未有巴別:閩中語czo、蒲仙話cpx
  5. 未有iso639,存在巴別:海南話(zh-qiong)、湘南土話(zh-xiangnan)、西南官話(zh-xi'nan)、江淮官話(zh-jianghuai)、粵北土話(zh-yuebei)、滬語(zh-hu)、雷語(zh-lei)、潮州話(zh-teochew)。這一類的巴別比起粵閩客贛吳....往往是再次一級的方言。
  6. 集合的關係:海南話不會直接擺在閩語底下,而是與潮州話同樣屬於閩南語底下。
  7. 一些巴別已經流傳至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使用。
  8. 英文維基 文言文巴別的出現。

--Jasonzhuocn...._交流 13:24 2006年3月23日 (UTC)

yue, wuu, nan 等是 ISO 639-3 的代碼 (它們不是 ISO 639-1ISO 639-2 碼),然而 iso639-3 仍是在草案階段。

以我所知,這個問題不是中文維基或漢語方言獨有,其他語言有些都是只有 iso639-3 代碼 ,例如阿勒曼尼語 (als) 的 iso639-3 代碼是 gsw, 而它並沒有 iso639-1 或 iso639-2 碼。(我知道還有一些語言都有這個問題,但我未有時間逐個去查)

英語維基曾有一個語言「bi」(bislama)被人亂搬到「bis」,然後拿「bi」作為「bisexual」的模板。我在那邊費了兩個星期的唇舌,才請求到那邊的管理員回復過來。 --Hello World! () 01:43 2006年3月24日 (UTC)

關於維基專家和大師

最近看到很多人被提名為專家和大師,而我們投票的時候通常又都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都是憑一些印象來給被提名者投票的,所以我覺得是否應該給維基專家和大師定一些最基本的可以量化的指標,比如「維基編輯專家」可以設定編輯次數必須超過五千次,「維基內容專家」必須有20個推薦新條目,「維基攝影專家」有10個特色圖片等等。有了可以量化的指標才會使投票更公平。--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5:57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基本上反對(除非能有更直接完全反映該項貢獻的數據),在提名時把各種貢獻提出作為參考指標是很好的,但規定一定要超過多少就失去專家大師投票的本意,比如內容專家和維基創作獎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很多對內容貢獻很多人不一定寫了很多新條目推薦的東西,比如有人是慢工出細活生產高品質條目,以致於來不及被推薦登上新條目,還有人對某個領域寫了大量的基礎中型條目(例如2000多字),我們對於新條目推薦很多的人已經有星星數目來獎勵了,不需要再多一個複製的獎項。又例如編輯專家,編輯數是一個很多元的東西各種頁面的編輯都在其中,有人貢獻於歡迎新人,有些人長期關心wiki頁面,有人管理特別版面,有人處理mediawiki,有人管模板,有人處理條目和分類。這些並不是都是編輯專家要cover的範圍。我的建議的是要求提名者給出更好更明確的理由,以及增加獲獎者基本獲得的投票數。--ffaarr (talk) 01:03 2006年3月25日 (UTC)
基本上同意ffaarr的看法,但看過這種獎項,目前是並未說明是否可以自薦預先提名。這個否可以加上這一點呢,例如如果自已是覺得已經有條件取得獎項的,能否自薦自己預先提名呢?--Shinjiman 01:46 2006年3月25日 (UTC)
其實我覺得可以,增加自我預提名,這樣大家投票時會更謹慎一些。其實最近一個月來大家在各個頁分別對專家獎投票提出了不同改革意見,我近期有空會花些時間把意見整理一下大家作一個統整的討論來作出規則修訂。--ffaarr (talk) 03:28 2006年3月26日 (UTC)

落選的新條目

移動自Wikipedia talk:特色條目#特色條目本身有甚麼記號嗎?

移動開始
  • 看很多條目,發現如果該條目的其他文字版本曾被評為該文字版本維基中的特色條目,那麼在那文字旁邊會出現一顆小星星。我在想,如果在中文維基中一條條目被評上了特色條目,是否應該在這條目的頂或底加一個小標籤,說明「本條目於何年何月曾被評為特色條目」?進一步,是否連被評上「你知道嗎」的條目也可以在條目內加一個小標籤說明這條目曾被評上「你知道嗎?」Chungpui 21:20 2005年10月4日 (UTC)
  • 我剛想到了這個建議,到了討論頁時才得知已經有人提出。我十分同意這個建議。目前只有條目的討論頁放置提示顯然並不足夠,亦不會有多少人能夠留意到。我的建議是在頁頂加入一個很小的「特色條目」的標籤,就好像用戶頁的維基參與榮譽的那種標籤。此外,也可以新增Category:特色條目,並在標籤加入此代碼,使所有特色條目能夠歸於一類。 -- Kevinhksouth 17:36 2005年10月16日 (UTC)
移動結束

是不是可以將新條目或大量增加內容的條目的落選內容移到該條目討論頁以方便改進?!另外,被放到首頁的「新條目」好像也只有從Wikipedia:新條目推薦上能找到,不能在條目中就看出來,就像特色條目就配以一顆星(雖然這也不容易看見)。--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8:12 2006年3月24日 (UTC)

當選的推薦條目可以從該條目的「鏈入頁面」中找到當選信息。— fdcn  talk  2006年03月24日19:35 (UTC+8 03:35)
這個我當然知道,不過一般人不會看條目時從「鏈入頁面」找吧?!--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9:55 2006年3月26日 (UTC)

投票的提議

近來發現有一些投票其實不需要見習編輯資格,我造了一個Invoting 模板,希望可以讓新來的維基人也能有投票的權利。當然,較具爭議性或較重要的投票,如: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Wikipedia:新條目推薦Wikipedia:條目評選則保留使用Invoting 模板。


原來的Template:Invoting

投票
投票
互助客栈/方针」正在進行投票,歡迎您提供意見並參與投票。投票者只能投一票及需留下簽名並須至少為維基見習編輯,但原作者不在此限。也歡迎您參與其他進行中的投票。投票完結後請移除此模版,到Wikipedia:投票中改變投票狀態並將條目加上[[Category:已完成的投票]] 。

建議新加的Template:Invoting public

投票
投票
互助客栈/方针」正在進行投票,歡迎您提供意見並參與投票。投票者只能投一票及需留下簽名並須至少為註冊用戶。也歡迎您參與其他進行中的投票。投票完結後請移除此模版,到Wikipedia:投票中改變投票狀態並將條目加上[[Category:已完成的投票]] 。

另外,如實行將對Wikipedia:投票頁面作修改。--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8:43 2006年3月24日 (UTC)

其實原先的{{Invoting}}模板是否已經經過討論,便加上需要「維基見習編輯」的資格呢?,請參閱這裡。--Shinjiman 01:50 2006年3月25日 (UTC)
是根據Wikipedia:投票#投票的指導方針的。--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11 2006年3月25日 (UTC)
建議投票模板恢復提示大家這裡有投票的功能,具體投票規則如何,資格如何確定還是參見投票頁的說明把。--用心閣(對話頁) 07:29 2006年3月26日 (UTC)

投票
投票
互助客栈/方针」正在進行投票,歡迎您提出意見並參與投票。也歡迎您參與其他進行中的投票

那你是建議恢復到像上面的未更新前模樣嗎??
若真的要回退,我也不能反對...不過我從不知道改善模板也是要經過大家的討論的...--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9:52 2006年3月26日 (UTC)
我已經回退,因為不同地方的投票人資格是不一樣的。對於模板的修改如果增加了一些內容當然要提請討論,如果只是修正格式,就不需要。參見該模板討論頁。--用心閣(對話頁) 05:18 2006年3月27日 (UTC)
那至少需是註冊用戶吧?! 「因為不同地方的投票人資格是不一樣的」所以我提議分2個模版...有問題嗎?!--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1:53 2006年3月27日 (UTC)

可以不經投票就刪除?

中國即將崩潰原力條目被刪除, 可以因為管理員的判斷不經投票就刪除嗎?

我已將這兩條放到恢復投票[4],不過我還是不懂刪除的原因,要用快速刪除也不太適合。

我把兩個頁面都恢復了,的確不適合以快速刪除刪掉的條目,不過建議原力一條目再說得明確清楚一些(科學的東西不要用據說,不然很不可靠)最好是有可靠根據,不然可能還是會被提交刪除。中國即將崩潰一書我覺得沒問題可以保留--ffaarr (talk) 09:21 2006年3月26日 (UTC)
  1. 發言請簽名。
  2. 中國即將崩潰條目我會建議改成中國即將崩潰(書籍),不然可能會造成誤解。--眼鏡虎 (討論) 16:56 2006年3月26日 (UTC)
其實快速刪除某程度是一套信任管理員的機制,這次是個別事件吧?!另外,應該是中國即將崩潰 (書籍)(要加一個半型空格,沒記錯的話?),原條目再重定向。--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0:49 2006年3月26日 (UTC)
我不認為需要需要改名。後加半角括號的情況是應用於存在同名事物以消歧義。否則中國可以說不也應加?中國威脅論反華勢力台灣獨立等是不是也造成誤解而要加後綴?合適麼?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戰國家籃球協會更易造成誤會。— fdcn  talk  2006年03月26日23:23 (UTC+8 07:23)
同意可以不改名。當初提改名只是怕有些中國憤青上來會對該條目名稱不高興,沒別的意思。--眼鏡虎 (討論) 04:54 2006年3月27日 (UTC)
只有在兩個完全相同名稱的人事物才要加括號,所以應該不用加。--Theodoranian|虎兒 =^-^= 07:14 2006年3月27日 (UTC)

關於Template:Notchinese模板

不太能理解這個模板的實用價值,不能以translation或advtranslation模板代替嗎?--超限術士 09:05 2006年3月26日 (UTC)

notchinese的意思是外語原文照錄,貼文者似未打算把它作翻譯--Hello World! () 00:43 2006年3月27日 (UTC)

重申「儘量不要成立一個條目分類」的方針

這是之前投票達成的共識,成立過於細分,僅有一個條目及子分類的分類純粹只會讓查詢增加麻煩,而且大多情況下這樣的條目都有適當的母分類可以放置。(完全沒有適當母分類的話成立還有點道理)希望大家成立一個新分類前要先看一下條目數,考慮一下必要性。(中文維基的分類數和條目數的比例和其他語版比已經是多得誇張了,平均四個條目就一個分類了)關於成立新分類最好注意的事項,詳細可以參見Wikipedia:如何成立一個新分類

這方針雖然不是強制性的要求,但最近一條目分類的成立實在太過泛濫(幾乎每天都有)所以提醒大家一下。--ffaarr (talk) 03:37 2006年3月27日 (UTC)

另外,希望如果不小心錯誤成立分類或要刪除一個分類,不要只是清空內容,要提交刪除,不然以後其他人還是會誤用那個分類。--ffaarr (talk) 03:43 2006年3月27日 (UTC)
我覺得出生逝世的分類應該允許例外。--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0 2006年3月28日 (UTC)

Wikipedia:優良條目的設立應當經過討論

我認為,Wikipedia:優良條目的設立應當經過討論,可以先定一個草案,大家討論後再創建頁面並運作。尤其是優良條目的入選標準,和評選優良條目的程序。需要時可以通過投票確定。在沒有建立大略共識的前提下,建立並運作頁面並不是很好。--用心閣(對話頁) 10:38 2006年3月27日 (UTC)

這我認為已達到初部的共識,而且只是翻譯自英文版的內容,每事問只會妨礙進程。可以在設立之後作出討論亦無不可,只是今次頁面設立也未有通知大家亦有不妥。--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2:10 2006年3月27日 (UTC)
  • 先說聲對不起,原來是想在完成後便通知大家,因為看到大家討論完卻不幹,因此先幹了。看到大家提議的要求,所以照著做,先加入條目,然後打算在聊天裡通知大家,但沒想到有這麼多意見,所以引起大家不滿,以後會小心一點的了。--孔明居士 16:24 2006年3月27日 (UTC)

為什麼是管理員?

Wikipedia:優良條目/提名頁面中定義了管理員才能做的步驟。 為什麼是管理員?管理員與一般用戶沒有區別,操作優良條目不必要管理員資格吧--用心閣(對話頁) 10:41 2006年3月27日 (UTC)

特色條目、新條目推薦、質量提升也不一定需要管理員呢...--Stewart~惡龍 (講講講!) 12:10 2006年3月27日 (UTC)
新條目推薦的部份,之所以規定只有管理員才能更動DYK模板的內容,當初是因為擔心這模板的更動會影響到首頁的顯示,當初曾經有很多惡意破壞者就是利用更動DYK模板,來達到某些主張的宣揚或是搗蛋破壞之目的,因此制定此規則避免之。--泅水大象 訐譙☎ 02:56 2006年3月28日 (UTC)
有關新條目推薦方面,各管理員能否加強對模板方面的更新速度?有時該模板已經一天是沒有更新的,有時更嚴重的,則三天內都沒有任何的更新。因為現在的推薦項目已經積壓了十幾天了。--Shinjiman 03:06 2006年3月28日 (UTC)

上面的模板有必要嗎?如果我認為封鎖維基合理,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個支持中國大陸封鎖維基的條幅和模板?到底什麼可以抗議,隨便什麼都可以抗議嗎?我可以抗議台灣廢統嗎?可以抗議美國侵略伊拉克嗎?可以抗議日本參拜靖國神社嗎?-無名無形 12:23:54 2006年3月27日 (UTC)

是不是有點煽動民眾的嫌疑?-無名無形 12:36:29 2006年3月27日 (UTC)
我個人認為用戶頁根頁不是百科全書的條目內容之一,而且用戶頁只代表用戶的個人意見。可是有關個人政治表態或分裂社群的說話,可免則免啦。-- 12:51 2006年3月27日 (UTC)
抗議封鎖是不是也可免則免呢?-無名無形 13:51:25 2006年3月27日 (UTC)
wikipedia不是宣傳政治主張的地方。Template:Protest blockade我覺得違背中立政策--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29 2006年3月27日 (UTC)
算啦,還是包容點好,我覺得普通用戶在個人頁上發幾句牢騷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過管理員就不宜如此,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議。--3dball 16:01 2006年3月27日 (UTC)
而且還有一個分類,好像是說抗議封禁的請簽名,讓人很不舒服。-無名無形 01:12:12 2006年3月28日 (UTC)

封鎖這件事情跟維基百科相關,畢竟很明顯的,在封鎖之後中文維基成長變慢,大家尋求解封管道都無從著手,原來認識的一些大陸朋友們也都不再上維基百科,抗議封鎖與純粹在用戶頁面上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同。在我的看法,如果有人想要對封鎖表達一點抗議,建議大家可以多多寬容。--Theodoranian|虎兒 =^-^= 03:15 2006年3月28日 (UTC)

我覺得至少應該有一句聲明,「該用戶言行及主張和wikimedia沒有任何關係。wikimedia並不認可任何有政治傾向的行動。」或者類似的話。我記得wikimedia有說過,wikimedia參與任何簽名請願活動要慎之又慎,尤其不能參與政治性的請願活動--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35 2006年3月28日 (UTC)
這句是有必要的,而且我覺得即使一個用戶把自己的用戶頁面加抗議橫幅維基可以容忍,但是做成模板進行推廣是不合適的。還加入分類,也是不合適的。這已經超出了表達自己願望的界限。所以我認為應該: 1)取消「抗議封鎖維基的維基人分類」;2)刪除該模板,抗議通過編碼進行。-無名無形 04:29:48 2006年3月28日 (UTC)

關於簡繁體的問題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年維基社區經過討論已經決定所有中文條目合併為一種語言分類,系統自動會進行簡繁體轉化,特殊的地方採用A標筏。但是今天我遇到一位用戶User:Jackon,先是重複了一次不久前User:Thomaslau的做法,把京都議定書全文改成繁體,我提醒了他一下,過一會兒發現他乾脆在條目里加了一條繁體中文的多語言鏈接,並把剛才的繁體版又重建了一條新條目叫京都議定書(正體),我在他討論頁里的提醒也被他刪除了,我就暈了,難道所有的條目都要再分成簡繁兩種版本啊?--3dball 14:37 2006年3月27日 (UTC)

幾個相片版權問題

請問一下幾個版權上的問題,還請各位解惑 1.首頁中的陳澄波畫作照片,其版權是適用哪個條件?陳去世於1947年(228事件),我記得幾年前,她子女好像還為畫像版權有過新聞? 2.1945年的台灣日治時期作品,可以適用日本的PD版權說明嗎? 3.1920年新高堂(日本)台灣旅遊書或官葉的圖像,可適用日本的PD版權說明嗎? 謝謝。--winertai 16:43 2006年3月27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