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方针
发表前请先搜索存档,参考旧讨论中的内容可节省您的时间。 |
- [公告] 选举监察员运作细节及开放自由提名管理员等权限申请、修订WP:外文重定向方针与首句MOS:外语名称格式指引,并将他们对应、规范资讯框内母公司子品牌的列出方式(重公示版本)、在本地启用安全投票及electionadmin权限、调整COVID-19条目共识的规定、规范日本选举条目命名、禁止有关艺人演出的独立列表条目罗列非固定参与的节目及修订政治人物关注度指引已经通过。
- [公告] 不限期不是永久-解封指引与第二次机会、仲裁委员会成立后的管理人员解任机制及修订用户名方针与用户页指引正在公示,如有意见请尽快提出。
- [讨论] 互助客栈方针区正在讨论是否将格式手册移动到MOS命名空间下、在非原创方针新增例子以禁止综合常识及可靠来源、扩充ITNR获选类别、根据WP:用户页对WP:用户框进行修订、被不限期封禁用户不应默认复审移除IP封禁豁免权限、电子游戏与日本动漫条目命名的标点符号使用规定、重提为可供查证方针与可靠来源指引调整有关用户生成内容的规定及请求澄清有关快速删除方针O1款的条文,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互助客栈技术区正在讨论修订过滤器警告信息,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正在讨论有关日本内阁条目的命名问题,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互助客栈其他区正在讨论实装Automoderator工具、是否应关闭中文维基百科以抗议基金会举措、管理人员任免制度检讨等事、本地部署安全投票及相关权限、禁制复核及提议将每日提示内容同步到首页提示版块展示,请踊跃参与讨论。
- [讨论] 互助客栈试行案讨论区正在讨论讨论递进机制试行案-检讨意见分享,请踊跃参与讨论。
- [广告] 第四届台湾-斯洛伐克编辑松正在进行中,直到12月31日结束,欢迎踊跃贡献!
存档 | ||||||||||||||||||||||||||||||||||||||||||||||||||||||||||||||||||||||||||||||||||||||||||||||||||||||||||||||||||||||||||||||||||||||||||||||||||||||||||||||||||||||||||||||||||||||||||||||||||||||||||||||||||||||||||||||||||||||||||||||||||||||||||||||||||||||||||||||||||||||||||||||||||||||||||||||||||||||||||||||||||||||||||||||||
---|---|---|---|---|---|---|---|---|---|---|---|---|---|---|---|---|---|---|---|---|---|---|---|---|---|---|---|---|---|---|---|---|---|---|---|---|---|---|---|---|---|---|---|---|---|---|---|---|---|---|---|---|---|---|---|---|---|---|---|---|---|---|---|---|---|---|---|---|---|---|---|---|---|---|---|---|---|---|---|---|---|---|---|---|---|---|---|---|---|---|---|---|---|---|---|---|---|---|---|---|---|---|---|---|---|---|---|---|---|---|---|---|---|---|---|---|---|---|---|---|---|---|---|---|---|---|---|---|---|---|---|---|---|---|---|---|---|---|---|---|---|---|---|---|---|---|---|---|---|---|---|---|---|---|---|---|---|---|---|---|---|---|---|---|---|---|---|---|---|---|---|---|---|---|---|---|---|---|---|---|---|---|---|---|---|---|---|---|---|---|---|---|---|---|---|---|---|---|---|---|---|---|---|---|---|---|---|---|---|---|---|---|---|---|---|---|---|---|---|---|---|---|---|---|---|---|---|---|---|---|---|---|---|---|---|---|---|---|---|---|---|---|---|---|---|---|---|---|---|---|---|---|---|---|---|---|---|---|---|---|---|---|---|---|---|---|---|---|---|---|---|---|---|---|---|---|---|---|---|---|---|---|---|---|---|---|---|---|---|---|---|---|---|---|---|---|---|---|---|---|---|---|---|---|---|---|---|---|---|---|---|---|---|---|---|---|---|---|---|---|---|---|---|---|---|---|---|---|---|---|---|---|---|---|---|---|
| ||||||||||||||||||||||||||||||||||||||||||||||||||||||||||||||||||||||||||||||||||||||||||||||||||||||||||||||||||||||||||||||||||||||||||||||||||||||||||||||||||||||||||||||||||||||||||||||||||||||||||||||||||||||||||||||||||||||||||||||||||||||||||||||||||||||||||||||||||||||||||||||||||||||||||||||||||||||||||||||||||||||||||||||||
早于10(未完成)或3(已完成)日的讨论将会由Jimmy-bot存档。 |
发言更新图例 |
---|
|
|
|
|
|
特殊状态 |
已移动至其他页面 或完成讨论之议题 |
手动设定 |
当列表出现异常时, 请先检查设定是否有误 |
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议题
您可在回馈请求系统订阅以收取特定主题相关讨论通知。 |
“加油!中村同學!!” → “加油!中村同學!!”:! or !--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 2024年11月21日 (四) 06:30 (UTC)
该条目的中文部份由本人创建,一直利用香港音译将Bishop写成“比索”,早阵才留意到原来两年前由浅蓝雪将我的标题改为“亨利·毕晓普”,本人今天打算重新增幅,亦因为见已有Note TA而将标题改回为本人最初的用语时,却被一名称为向史公哲曰的骚扰,他以广东话叫法为“原创研究”不断回退我的修改,甚至不容许我用任何方式将“毕晓普”转换为“比索”,甚至强行将我一直撰写开的“比索”换为“毕晓普”,意图不容许我日后再进行增减时再使用“比索”一词。并且将香港惯常处理英文读音的方法定义为“原创研究”和“无心中生有”。现在更刚在本人的讨论页上留下所谓“严重警告”的恐吓。
从Google中我同意“毕晓普”、“毕夏普”的使用可能比“比索”为多,但向史公哲曰执着中文维基内只有使用“毕晓普”、“毕夏普”所以不可以有“比索”的写法再硬塞以“原创研究”来打压,完全是架空中文维基的包容性和容许多样化,对此我需要提出社群的建议。
或是当我被向史公哲曰的横蛮干预而无法再为条目贡献时,我宁可以创建者的身份申请废掉条目。--Foamposite(留言) 2024年12月1日 (日) 08:27 (UTC)
现时,各国家/地区(非国家之独立或高度自治政治实体)内阁条目的命名格式一般为“第X次某某某内阁”,如第二次苏贞昌内阁(台湾)、第二次约翰逊内阁(英国)、第四次默克尔内阁(德国)等,由此可见“第X次某某某内阁”是各国家/地区(非国家之独立或高度自治政治实体)内阁条目的通用命名格式,而且也符合中文的使用惯例。然而,日本内阁条目的命名在2022年10月6日被TKsdik8900由“第X次某某某内阁”批量移动至“第X届某某某内阁”,我认为这种表达方式不合中文的使用惯例(尤其是他把“第X次改组”也改成“第X届改组”的举动完全有悖于中文文法),而且在内阁条目的命名一般通用“第X次某某某内阁”的格式的情况下,此举也有悖于条目命名一致性的要求。因此,我认为中文维基百科现有的日本内阁条目的命名应该批量移回或移至“第X次某某某内阁”格式的名称,此外条目名称带“第X届改组”字样者亦应改回“第X次改组”。Sanmosa 新朝雅政 2024年12月4日 (三) 14:09 (UTC)
- 现状
自2012年起,中维有关JR货物各货物大站条目“○○貨物ターミナル駅”出现了“某某货物总站”的译法。诸如2012年出现的条目札幌货物总站。此后接连出现了东京货物总站、大阪货物总站等车站条目皆从其译法。
- 问题
一个大问题:“貨物Terminal駅”翻译成“货物总站”的根据在哪?
查Google发现,在2012年前,网络来源中十分缺少有关车站译为货物总站的说法,反倒是2012年札幌货物总站等条目出现之后,类似的翻译多了起来。甚至在2019年,中国铁科院有关人士发表论文时,也引用了“总站”的说法(doi: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9.12.12)。因此我怀疑最初维基“货物总站”译法可能为原创研究,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长达十余年的文献循环论证。
- 查证
查铁道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铁道科技名词——汉英法德俄日六种语言》(简体中文)时,所谓“ターミナル駅”翻译为“区段站”。但是欠缺“貨物ターミナル駅”的翻译。
查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铁道技术用语辞典》(日语)时,ターミナル駅,翻译为“枢纽站”,而“貨物ターミナル駅”翻译为“货运枢纽站”。
以上两例或可证明至少在中国大陆的铁路术语中,所谓“总站”的翻译是非常有问题的。
- 提议
因为不知道非中国大陆的地区术语是否也有对应翻译,需要请教社群中其他地区的有识者(如@铁路1@雪雨73),并早日确定翻译方案以匡正对应诸多条目的名称。-- 西行寺海苔子 ハナノモトニテ 2024年12月15日 (日) 12:08 (UTC)
此前,互助客栈方针版的长度一度逾60万位元组,在我搬运了若干已结束或stale了的讨论后才降到40多万,然而这个长度还是比起其他互助客栈的版块来得长(互助客栈其他版的长度现在是20多万位元组,条目探讨版是10多万,消息、技术与求助版不超过10万),而且在页面载入与编辑上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在电脑尝试载入或编辑页面的话,页面完全载入所需的时间显著地延长了)。有鉴于此前曾有讨论提议以WP:征求意见机制取代互助客栈方针版的机能,我认为现在是合适的时机来提出这件事情。Sanmosa 新朝雅政 2024年10月23日 (三) 00:30 (UTC)
- “
硕士学位论文通常未经类似评估,因此不如博士学位论文可靠,除非其具有显著学术影响。
”是否需要用信息页说明“显著学术影响”? - 对于一般的(无“显著学术影响”)硕士论文而言,相关行文似乎也有模糊之处,只点出硕士论文“不如博士论文可靠”,而未明言其“不是可靠来源”。是否需要点出“除非具有显著学术影响,否则硕士论文不是可靠来源”(英维是明确点出的:“
Master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are considered reliable only if they can be shown to have had significant scholarly influence.
”)?--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10月23日 (三) 16:21 (UTC)
修订案主要涉及#章节安排问题(最简单的做法只需将一个三级标题改为二级标题),以及#修订WP:消歧义命名的问题。格式讨论涉及主从消歧义页面编写方式(若有必要则亦应修改指引)。——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10月25日 (五) 04:39 (UTC)
所谓“不限期”不应理解为“永久”,但WP:封禁并没有指引给管理员对解封的指引,以确保符合这个目的。对此,建议修改WP:封锁方针,引入担保制及对巡查员或回退员进行扩权,以进行有条件解封。
想法:
- 管理员需就不限期封锁用户的封锁理由写上解封条件。
- 不限期封锁用户可在完成解封条件后找廷伸确认用户请求担保
- 由廷伸确认用户向管理员确定不限期封锁用户已完成解封条件,并声明会负责监督该名用户的编辑。
- 廷伸确认用户监管不力的话,会被剥夺担保资格。
- 巡查员或回退员对该名用户的编辑进行二次确认。
- 直至管理员认为那名编辑者真诚悔改,然后解除监管。
- 只要担保者决定不对该名用户进行担保或 巡查员或回退员 认为编辑有问题,随即启动即时封锁程序,解封条件会较上一次更严格。
好处:减低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从而达到不限期不是永久的目的。--唔好阻住我爱国(留言) 2024年11月9日 (六) 04:02 (UTC)
1.假设美国某媒体报导:“2024年2月30日,川普发表了一场讲话,关于他上任后会征收关税。”
那么,我可不可以基于上述资料,断定美国将会在川普上任后会征收关税?
2.假设英国某媒体中文版报导:“2025年2月31日,白悟空将2026年2月31日于Google Play上架”
那么,我可不可以基于上述资料,断定白悟空不能在中国下载?
相关讨论: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电视#对于刚订立的格式手册/电视,细节上的疑问--唔好阻住我爱国(留言) 2024年11月19日 (二) 11:21 (UTC)
对《破·地狱》现在的全保护有感,觉得需对管理员提出一点意见。我对全保护的观感,始于2023年3月《中年好声音》,在播映期间因部分延伸确认用户发生编辑战而全保护3个月之久,过长的全保护漠视了其他没有参与编辑战用户的权利,且当时交战双方在对方的个人讨论页进行指责,却没有人试图在条目讨论页发起讨论,连事后其他人追溯到底发生过什么事都有困难。这次破·地狱全保护的时长合理,但一般人根本难以注意有讨论存在于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电影条目过度收录问题,希望管理员也能多做一点促进讨论。就此,我建议如下:
- 全保护后如未有人发起讨论,管理员可在条目讨论页发起,通知有关用户。
- 如管理员得知已有人发起相关讨论,但并非在条目讨论页,管理员可在条目讨论页留下连结。
- 保护模板可否进化一下,能加入相关讨论连结?--Factrecordor(留言) 2024年11月24日 (日) 12:33 (UTC)
中华民国(中华台北)体育代表队使用“中华队”简称,乃其来有自。又无论“中华民国(代表)队”或“中华台北(代表)队”,均可简称为“中华队”,行文实较简易,且得维持一致格式。故比照港澳代表队之例,建议放宽格式手册规定,容许首次提及中华民国或中华台北代表队完整名称后,于条目正文(不包含表格及模板等)使用“中华队”简称;与此同时,仍继续禁止使用“中华”称呼,避免过度歧义。望社群斟酌。若有其他方案,亦可一并提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1月26日 (二) 18:32 (UTC)
如题所述,请教以下情况甚么时候属WP:NOT及判定依据?
从范围上来看,用户框是用户页的子集。用户框的内容也应受到WP:UPNOT的限制。想起这一点是因为近日又有新用户(Carl66066)连续建立多个在我看来并不合适的用户框。以该用户此前的用户页为例:
- 视觉效果十分糟糕:颜色搭配不当,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接近,文本框宽度参差不一;
- 反复宣告自己的观点:使用大量文本详细描述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基本上与维基媒体运动及社群协作毫无关联;
- 名称不明确:模板名称与文本内容不相符,或存在歧义。
由于类似的编辑者以往也存在,我认为有必要按照WP:UP修订WP:UBX,把Template:Subcat guideline-en从WP:UBX移掉,对目前的用户框进行整理,将文本内容过于注重表达个人意见的改为中性的陈述或简单的宣告,无可救药的模板批量送存废。——暁月凛奈 (留言) 2024年12月4日 (三) 15:19 (UTC)
- (+)支持。另外除了根据中维的《WP:用户页》修订之外,也可以根据目前英维的en:WP:Userboxes修订?因为似乎中维的版本有些落后了…… ——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4日 (三) 15:27 (UTC)
各位编辑,在下长期以来在浏览编辑维基百科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大量的近似爱好者内容,这些作品大多以单曲、演唱会和部分音乐综艺节目为主,通常无法证明其关注度,内文更是不重要的内容堆砌。但是,这些条目又往往能绕过当前NT:MUSIC的相关论述,使编者很难在存废问题或其他条目编辑问题上达成共识。依在下所见,当前的NT:MUSIC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 在关于来源的问题上,现今条文是
他们曾经被多份独立于该音乐家或团体以外的已出版可靠来源所提及
,但是根据中国大陆当前现状,由于充斥大量的内容农场和宣传内容,使许多看似可靠来源实则存在潜在的不中立现象,如自己按门铃自己听中的中国网来源(《歌手·当打之年》今晚终极奇袭 周深首秀未发布新曲)之类,在下看不到任何属于可靠来源的证据。 - 在关于音乐作品的内容中,维基百科:商业排行与认证是部分维基编者编辑部分单曲条目的重要依靠,但是中国大陆的音乐榜单要么是平台的自嗨、要么是粉丝的刷榜,毫无公信力可言。如被部分编辑推崇的腾讯音乐由你榜,就曾被举报过
开通年会员可大大提高用户打榜(主要包括播放、收藏、下载、分析、点赞歌曲等)权重
(1),并且该榜单仅限腾讯拥有版权的音乐,此类排行榜获得什么周榜月榜第几名、有多少可信度自有公论,其他类似网易、酷狗等等推出的野鸡榜单更是不用再浪费时间。 - 另外,在相当多内容的条目中存在大量毫无意义的内容,几乎要把维基百科变成Fandom。如“天外来物”世界巡回演唱会中什么“衢州新闻媒体中心在抖音官方账号上发布了视频,表达了对薛之谦的感谢”、自己按门铃自己听中类似“周深在演唱的时候,身穿一件珍珠装饰的牛仔夹克,搭配黑色T恤和牛仔裤亮相”的表述,在下看不出放在条目内的必要。
- 现存的NT:MUSIC中没有关于演唱会关注度的表述。
综上所述,现存的NT:MUSIC及其他相关页面均为论述或指引,并且部分表述相当模糊,大量的条目游走在关注度的边缘,因此在下建议社群对上述内容进行重新讨论并争取达成共识并升格为方针。由于刚刚提起讨论,在下暂不提出新的方案内容,待社群讨论后再进行总结。--SheltonMartin留言|签名 2024年12月11日 (三) 01:22 (UTC)
参见Wikipedia:消歧义,一般独立消歧义页,应该列出存在和消歧义名相同的目标项目的链接,例如“XXX”为名,则存在“XXX (AAA)”、“XXX (BBB)”的列项和目标链接,但@Sdf:创建了若干不属于这种情况的独立消歧义页,主要是虚构作品内姓名相同的角色名(秋山美月、三千院帝),这些角色至少暂时不太可能创建符合关注度的独立条目,是否视为类似全红链的独立消歧义页不保留?——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12日 (四) 12:28 (UTC)
- 反对删除,参见w:MOS:DABMENTION。英文版有类似的:w:Maggie Anderson (disambiguation)--GZWDer(留言) 2024年12月12日 (四) 12:49 (UTC)
Wikipedia:申请解除权限在议的多项提议和既往“判例”表明,永封用户经由“已封禁或除权用户复审”快速剥夺IPBE权限。然,本站用户对IPBE权限的使用多是因为GFW封锁下被迫使用代理编辑,为正常编辑所必须之权限,在用户尚未被移除编辑其讨论页权限前移除其IPBE权限在实践上剥夺了被封禁用户编辑其讨论页进行初步申诉的能力,显然是越俎代庖。此外,依据Wikipedia:IP封禁豁免#移除权限一节,被封禁用户虽可能已不被社群信任,但亦不太可能滥用其权限(IPBE),被完全封禁的用户的权限也会因为不活动而自动移除,并无主动快速移除其IPBE权限的必要性。综上所述,提议:
|
|
此提议需要熟悉反破坏工作(如傀儡调查)的社群成员讨论,另ping之前在布告板参与讨论的@自由雨日、Ericliu1912、Allervous、Manchiu、阿南之人。--HeihaHeihaHa-戒慎恐惧……(留言) 2024年12月13日 (五) 13:40 (UTC)
|
|
|
|
提议对WP:ANM过长的案例进行分子页讨论,现在部分案件是长的,目的是WP:ANM作为目录,有连接到每一个子页面,这样页面分离会好一些。 -Lemonaka 2024年12月20日 (五) 00:46 (UTC)
所谓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应适用于所有命名空间,假使今天一个帐号到处投放支持蔡英文,反对国民党
之类的话语,投样100个帐号,有52个支持,那今天就合理的在52个使用者讨论页上宣传,因此建议
|
|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宣传,惟其需待社群讨论,祝编安。-- A0(讨论·签名) 2024年12月22日 (日) 01:48 (UTC)
注意到防滥用过滤器错误报告和防滥用过滤器请求积压,管理员及行政员负担较重,导致部分请求无法及时处理,这降低了过滤器阻止破坏的能力,亦增加了社群维护其的难度。因此,谨提议授予过滤器助理修改权限,协助管理滥用过滤器,尚祈社群商议为荷。Iming 彼女の爱は、甘くて痛い。 2024年12月28日 (六) 03:12 (UTC)
原标题:SecurePoll elections with the electionadmin right
(我很抱歉用英语写作。请随意翻译此消息。)
Hello! My name is Joe Sutherland and I'm on the Trust and Safety team at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n the past, your community has shown interest in holding elections with SecurePoll — perhaps you already have through votewiki. We are now looking into making this available to local communities to run elections themselves. This will require the "electionadmin" right to be enabled on your project, which is a right that allows access to sensitive information.
As such, it is likely that you will need to run a Request for Comment (or similar process) to ascertain consensu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eature. To help guide such a discussion, we've put together a Meta-Wiki page wi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what enabling the right will mean for your community.
If your community does discuss and decides to move forward with this, T&S would like to support you — please let us know via email ( ca@wikimedia.org ) if and when consensus is reached. Thank you!--JSutherland (WMF)(留言) 2024年10月17日 (四) 20:07 (UTC)
原标题为:WMF考虑向印度法院披露编辑身份信息,英维正在讨论关站抗议
2024年11月14日17:29 (UTC),也就是几个小时以前,英文维基百科用户发起民意调查,讨论是否就基金会考虑向印度法院披露编辑身份信息而闭站抗议。如果英维闭站抗议,本站是否跟随? ——魔琴[身份声明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 2024年11月14日 (四) 20:09 (UTC)十余月前,该讨论向社群引介了自动化反破坏Automoderator工具,然其因热度不足而无疾而终。因此,我谨引用原留言: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Sam Walton,是管理员工具(Moderator Tools)团队的产品经理。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名为Automoderator的项目,该项目让社群能够根据社群自定义的规则自动回退破坏性编辑。我们正在寻求对我们项目的意见,并有一些问题需要巡查员和管理员的参与,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了项目主页面上的概述和问题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子页面提供更具体的资讯:
如果您想研究Automoderator的准确率,并查看它在不同编辑上的表现,我们设置了一个测试流程。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模式,并在Automoderator部署之前将其纳入考虑范围(译注:例如怎样改善误判问题、使用什么程度的准确率(cution levels)比较好)。 评估计划是用来确定Automoderator是否实现目标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计划初稿。如果您对我们收集的数据或制定的指标有任何想法,那么您可以在这里分享!
如果您对Automoderator有任何疑问,或者您的社群是否想要使用这个工具,请告诉我!
— User:Samwalton9_(WMF)
还请社群评估该工具部署之可能性及价值为荷。——敬颂冬绥 ZhaoFJx(论•签) 2024年12月18日 (三) 19:45 (UTC)
经过Tisscherry君最近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Wikipedia:提示的所有每日提示内容已经建设完成(终于完成了一个天坑orz)。有鉴于此,如Wikipedia:每日提示维护小组#任务所述,现提议将“提示”内容同步到首页“每日提示”版块更新,特此征求社群意见。--Jeffchu2014(留言) 2024年12月19日 (四) 10:43 (UTC)
我系骠叔,你唔系,我讲马、你要听
请问一下你看不看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懂粤语的人当然知道。本人从董骠这条目翻来的,中文翻译?没有,难道叫他们自行翻字典?所以我的请求是把粤语的内容全部翻译。当然我知道很可能把原意失去。
我是骠叔,你不是,我讲马(赛马或者马经),你要听。大意就是说,我是评讲香港赛马的著名专家骠叔,而你就不是,所以我这个专家讲赛马,你就得乖乖听。 ——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1:22 2006年3月9日 (UTC)
需要的是翻译而已啊。分裂语版不见得有什么好处。q:伍晃荣我添加了书面语翻译,看是否可取。-- tonync (talk) 17:54 2006年3月10日 (UTC)
- 只是部份香港
谚语俗语,不用太执著吧?香港一般也是用书面语的,只有口语方面变化较大。虽然有闽南语维基百科,但感觉粤语维基百科只会分薄现时的中文维基,加上作为香港人用粤语作为书面语绝不适合阅读。不过粤语的维基语录则可以考虑。--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52 2006年3月11日 (UTC)
- 这不叫谚语,而叫口语。个人认为,对于部份条目的一些引言,若是方言的话,不管是北方话还是粤语都要有翻译。举个例子,很多北方的用语,如“胳肢窝”、“x三”之类的词语,南方人是绝对看不明白的。就如董骠这一句说话,我们可能觉得很易懂(“系”==“是”;“唔”==“不是”),而北方人会看不明白一样。--石添小草 11:00 2006年3月11日 (UTC)
- 还有,我记得董骠说的是“我系董骠”而不是“我系骠叔”。那时还是1980年代,他不过四十多岁而已... ^__^; --石添小草 11:02 2006年3月11日 (UTC)
- 对,一是支持移动,否则附注意译。中文维基是要用语体文去解释东西,对吗?--Flame 03:03 2006年3月13日 (UTC)
- 移动?!移动去哪?其实已被加上语体文的意思了。--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00 2006年3月13日 (UTC)
- 作为香港人,我自己也觉得网上那些广东话讯息很难读。很多人要不是打错字,就是打不出他想表达的意思。我用拼音打简体中文,就是需要更多词语来令正文文法流畅、词汇丰富—这点就连新注音也做不到。当您们懂得广东话,就会明白啦。总之,我觉得我们不需要粤语维基。如果真的想向其他国人介绍粤语的趣味,倒不如开发类似“香港人的粤语”一类的维基书—您们觉得怎样?--Gary Tse 06:36 2006年3月22日 (UTC)
关于汽车及时装品牌的中文译名
很多汽车及时装的品牌,并没有一致的中文译名,而在香港,更多的情况是从来没有人用中文名称,例如Gucci、Prada、Vivienne Westwood、Anna Sui、A Bathing Ape、Comme des garcons... ,我真不知道它们的中文译名是甚么。在建立条目时,应怎样处理? 使用T标签,但在zh-hk使用英文? 条目本身的名称又怎样。还有,我们有否需要定立一些标准中文译名列表方便大家?--Toblerone 12:15 2006年3月8日 (UTC)
- 理论上讲这些品牌只要在中国大陆有商标注册的都会有一个中文正式译名,可以到中国商标网或者中国商标数据库进行查询,但是港台的情况就不清楚了。--3dball 13:19 2006年3月8日 (UTC)
- 参见译名表。--Wikijoiner 14:04 2006年3月8日 (UTC)
- 问题是如果香港无人用及无人认识译名,只知道英文名(连公司本身都不使用译名),那么该怎样?Nike是另一好例子。--Toblerone 14:30 2006年3月8日 (UTC)
- 不是只有香港,近年来在台湾很多商业品牌也都不使用中文译名进行推广,而且涵盖产业不只局限在服饰与汽车,基本上这样的风潮是全面性的。有些品牌为了方便经销商或店家铺货销售,可能会在商业注册时在标签或品名上用上中文译名,但在对消费者行销时却绝口不提,所以纵使有官方中译也是非常冷僻少为人知(这类情况尤其在强调时尚、舶来的品牌上尤其常见),是蓄意的商业操作方式。如果有这种情况,我建议在版面呈现上可以使用T标签与A标签以原文显示(如果该地区真的只有原文名称完全没有中译),但,条目本身在储存时的状态强烈建议还是要用中文,至于要用怎样的中文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可考虑:一、几个华文地区里只要有任何地区有官方译名,就尽量优先考虑使用;二、虽然翻译习惯与用字各有不同,但通常外文名称都会有惯例的译法,比如上面提到的“Vivienne”跟“Anna”在台湾这里习惯上会译为薇薇安与安娜,可以考虑采用作为条目名;三、有时条目主题不一定要设定在品牌上面,例如“Comme des garcons”,我认为与其拿品牌当条目名,不如考虑以设计师川久保玲作为主题,将Comme des garcons重定向过去,因为我不相信这两个主题有办法写出两篇内容完全不重复的介绍。--泅水大象 讦谯☎ 05:51 2006年3月14日 (UTC)
- Comme des garcons算是比较短的了。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品牌:Le coq de sportif,一直都没有听过中文译名的。若要直译的话,也不知应该译作“活跃的鸡”还是“好动的鸡”比较好。 "__" ... -- 石添小草 12:48 2006年3月15日 (UTC)
- 参见译名表。--Wikijoiner 14:04 2006年3月8日 (UTC)
Wikipedia:可供查证的方针有多少人在遵循?
先引用一段维基的方针
——对百科全书来说,来源应该是无懈可击的。百科全书不是初步来源资料。他的作者不应该进行访谈或者做原始研究。因此我们纳入的所有东西都应该已经在可靠来源的档案、报导或研究中出版过。来源必须匹配于陈述,也就是说,古怪的陈述要有强力的来源支持。
有时一个特定的陈述只能够在可疑的出版品上找到,例如小报。如果这样的陈述比较不重要,那么就移除它——不需多费口舌在无足轻重而且又可疑的陈述上。然而,如果你必须保留它,那么就要把它的来源说清楚。比如说:
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tabloid newspaper The Sun, the average American has 3.8 cousins and 7.4 nephews and nieces.
根据英国小报《太阳报》,美国人平均有3.8个堂表兄弟姐妹和7.4个侄甥侄甥女。
要特别注意纳入由不可靠来源出版的材料进关于这些来源的文章这件事情。例如,一篇关于小报的危机百科文章不应该在必须提供其出版文章的例子时重复任何这个小报发出的有争议而具毁谤性的宣称,除非这些宣称也出现在其他地方,那么这些第三方来源应该要被引述,只要它们是可靠的。
个人网站和部落格不能当作来源,除非它们是由某些名人或者某领域的专业记者或研究者架构的。记著,任何人要创建一个网站然后声称是某特定领域的专家,或者开始一个专家团体、人权团体、教会或其他组织,都是很容易的。近年来数百万人已经建构了自己的部落格。它们不被认为是维基百科可以接受的来源。请参见:Wikipedia:可靠来源来获得进一步的资讯。
有一段时间不怎么上维基了,最近又重新上来逛逛,发现很不对劲的现象,就是条目中的小道消息越来越多,尤其是人物和历史事件条目。
——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总经理(与其前任三湘女巨贪蒋燕萍是老乡和中学校友)。据说,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是茶陵人的独立王国,非茶陵人能治理得了。因此,湖南副省长周伯华代表省委找陈国平谈话:“国平,我代表省委来找你,希望调你去省会长沙任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总经理,官升半级,不是说你多么有能耐,而是希望你去能摆平那些茶陵牛"。
——据说,8341这个数字来自于毛泽东在建国前某次前往北京的途中,与山西五台山的一位老僧人会面时,老僧人告之的四个数字。意为:阳寿83年,执政41年。
——据说是林彪等人所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指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香港报章报导有杨尚昆旗下的军队因为拒绝执行任务,与一支从外地调来的军队在长安大街对峙。
——据传说,英语部的节目负责人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吴学谦的儿子。事情发生后,吴即被调离、审查,整个英语部工作人员都作了检讨。
——据说“鼻子和眼睛酷似她的母亲”,清秀;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
这样下去维基和火车站卖的茶余饭后小报杂志何异?--3dball 13:14 2006年3月8日 (UTC)
- 没有来源的贡献应该删除。如果有人知道来源可以补充。纵容的结果只会鼓励更多不提供来源的行为。--Wikijoiner 14:13 2006年3月8日 (UTC)
- 准确性可疑的文字和作者自身而非普遍观点的表述都不应该成为维基百科的内容。但有明确来源的文字也可能由于政治立场不同而有失偏颇吧,例如使用苏联时期的理论作为主要参考文献?--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4:24 2006年3月8日 (UTC)
参见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其中说“中性的观点就是您在编写文章的时候,要没有偏见(unbiased)、要公平地把各方的意见表达出来。这是很容易被误解的——这并不是假定只由您认为是没有偏见而又客观的观点出发去写文章。维基百科的中立观点(Neutral point of view, NPOV)政策指的,是我们应该要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前提是各方都提供了可靠来源。--Wikijoiner 14:39 2006年3月8日 (UTC)
- 我对三dball的理解能力表示强烈怀疑,比如说
- 上山下乡运动
——据说是林彪等人所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指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这里面的‘据说’指的是这个文件的作者是否包括林彪本人并不能确定,这个文件本身曾被共产党发到所有县团级的单位。这是常识中的常识,三dball不能理解的常识似乎太多了点?--民国九十五年 15:22 2006年3月8日 (UTC)
- 那个文件有林的参与,是一种观点,所以要为这种观点提供来源。--Wikijoiner 05:20 2006年3月9日 (UTC)
- 这位民xxxx先生,大家刚说完您就又开始您的贡献了:毛岸英条目
- 这又是您所谓的常识?我只为中文维基有您这样的“贡献者”感到悲哀。--3dball 10:58 2006年3月9日 (UTC)
赞同3dball的提议
赞同3dball的提议,我们需要做一下自我检讨--用心阁(对话页) 03:48 2006年3月9日 (UTC)
- 3dball的提醒很及时,我们都应该注意,也要注意提醒其他人。这样才像做百科全书。--Smartneddy(Talk) 05:47 2006年3月9日 (UTC)
- 赞成3dball的观点。--Jasonzhuocn...._交流11:35 2006年3月9日 (UTC)
- 赞成。--Mountain 12:31 2006年3月9日 (UTC)
- 赞成--长夜无风 01:36 2006年3月10日 (UTC)
……可是问题就是自我评审的机制 - 同行评审被大家废了。--石 09:16 2006年3月10日 (UTC)
反对
- (-)反对 问题有两个:一是大量资料在网上并不能查找到;二是一些历史记录(包括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本身就是被篡改的,那这些倒可以堂而皇之地是“可供查证”。--farm (talk) 03:56 2006年3月13日 (UTC)
- 没有说一定要网上有。如果你认为“被篡改”,那是你的个人观点,不应该放入维基百科;如果是来源的观点,根据各来源公平表达的原则,可以和其它来源的观点一起放入,由读者自行判断谁对谁错。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在于,它不公开表态支持任何一种观点。--Wikijoiner 04:28 2006年3月14日 (UTC)
- 认为被篡改并不是所谓的个人观点,不然考古证据共识那来的,此外摘1984的一段话,“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谁能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就是因为维基百科上面会戳破控制过去假象的人太多,不然中共封它做什么?
- 既然不是个人观点,就一定是有来源了。那么把来源注在文中很容易吧,总比在这里敲这么多字来强调不是个人观点来得容易,而且有说服力吧。--Wikijoiner 06:11 2006年3月14日 (UTC)
- 认为被篡改并不是所谓的个人观点,不然考古证据共识那来的,此外摘1984的一段话,“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控制过去,谁能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就是因为维基百科上面会戳破控制过去假象的人太多,不然中共封它做什么?
中立
有“参考文献”当然是最好,但一些口传资料和常识有时候很难利用得到可靠来源。“参考文献”作为方针是固然应该的,但强制删除却有点过严。我认同这能有效收紧现时资料的严紧性,可是却大大限制了内容的取材范围。--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16 2006年3月11日 (UTC)
- 参考文献只是一种评价衡量的标准,维基的编写者应该思虑从多方面查证后再入笔,做到自觉遵守。--weillz 03:42 2006年3月26日 (UTC)
质量提升的参与性
看了一下近期的质量提升提名和以往的提升内容,想请大家注意质量提升计划的协作性。目前中文wiki的条目质量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其实每天有很多用户都在提升很多条目。质量提升与之不同,它希望许多用户能参与进一个条目的编写,并不是因为这个条目很重要、或者这个条目wiki不够丰富才要去提名。看看以往质量提升成功的案例,比如汉字、利玛窦正是由于主题是和多数人参与编写才取得成功。--Smartneddy(Talk) 05:37 2006年3月9日 (UTC)
- 赞成--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8:22 2006年3月9日 (UTC)
- 同意,所以在提名的时候就要尽量提一些可供共同参与的条目,这些条目最好能够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而不是冷僻艰深、刁钻古怪,甚至容易吵架、具有排他性的。什么东西具有这样的性格?我认为从中学教材中选出,或者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对于一种东西有共同经验的条目,是最好的提升题材;反之,只有某地的社群对之有所体验,甚至只有少数人关注的题材,则尽量避免要大家一起来写。--Theodoranian|虎儿 =^-^= 08:43 2006年3月9日 (UTC)
- 这一点其实很久以前已经有人提过,只是在规则上没有列明,可以在wikipedia:质量提升计划上加上。
- 同意,所以在提名的时候就要尽量提一些可供共同参与的条目,这些条目最好能够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而不是冷僻艰深、刁钻古怪,甚至容易吵架、具有排他性的。什么东西具有这样的性格?我认为从中学教材中选出,或者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对于一种东西有共同经验的条目,是最好的提升题材;反之,只有某地的社群对之有所体验,甚至只有少数人关注的题材,则尽量避免要大家一起来写。--Theodoranian|虎儿 =^-^= 08:43 2006年3月9日 (UTC)
请关注模板分类的一个问题并投票。
模板分类整理正在进行中,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取得共识。就是模板分类名是否应规范为“××模板”的形式,模板分类整理维基小组目前以此进行,但有维基人提出异议,认为是不必要的限制。这里请大家积极去投票,相关意见与投票在Category talk:维基百科模板#呼吁对模板分类的名称设立要求。— fdcn talk 2006年03月9日10:51 (UTC+8 18:51)
同行评审的革新
移动自Wikipedia talk:同行评审作重新讨论
Wikipedia:同行评审那个页面几乎没有人去,每次有维基人把条目放在那里评审后都会非常的失望,因为根本没有人理睬。然后他们只好把条目直接放到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这时才会热闹起来,但那时已经变成不是投票,而且不断有其它维基人在提出修改意见。所以,我想是否应该改革一下,在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的页面里设一个“预投票区”,给多五天或七天的时间让别人在那里提意见,然后才进入正式投票阶段,不知这个设想是否安理?--长夜无风 17:36 2006年1月14日 (UTC)
- 深有同感。 -- Tianxiaozhang 17:05 2006年2月10日 (UTC)
- 感觉现时Wikipedia:同行评审的概念不太清晰,而且格式也不太统一,变成了混乱的讨论区。建议将Wikipedia:同行评审刮度取消,而将部份需要大量修改的直接加到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虽然未必能当选而得到提升但那里可以得到不少意见,也可以考虑整合到Wikipedia:需要关注的页面进行讨论,更有助令更多人关注那里的条目。另外提议开设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检讨区作长期检讨,合要求的再度掀到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进行投票。--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1:08 2006年3月1日 (UTC)
- Wikipedia:同行评审的存在价值不大,所以我也赞同以上的意见,应该取消同行评审并与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整合。 -- Kevinhksouth (Talk) 05:56 2006年3月1日 (UTC)
我是觉得Wikipedia:同行评审新旧交杂,看似热闹,实质上甚为混乱。我不认为一些旧的条目会因放在冗长的同行评审中而得到关注。而且Wikipedia:需要关注的页面实质上得到的关注也不多。--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42 2006年3月11日 (UTC)
CheckUser
为了审查滥用马甲账号进行重复投票,或者其他破坏等行为,我们是否应该选举出几位拥有CheckUser权限的仲裁人?请参看CheckUser Policy/zh。甚或建立仲裁委员会?--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25 2006年3月9日 (UTC)
非常(+)支持,但要有相关的政策保证隐私政策,比如仲裁人使用CheckUser权限的条件、范围,滥用及公开用户信息的处罚等。— fdcn talk 2006年03月9日15:43 (UTC+8 23:43)- (+)支持推举checkuser权限的人。--用心阁(对话页) 02:14 2006年3月10日 (UTC)
- (+)支持--助理编辑encyclopedist (对话页) 14:11 2006年3月10日 (UTC)
- (+)支持需要有人有这样的权限。--ffaarr (talk) 00:37 2006年3月11日 (UTC)
- (+)支持--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6 2006年3月11日 (UTC)
- (+)支持--Jasonzhuocn...._交流10:41 2006年3月11日 (UTC)
- (+)支持--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暖和) 11:04 2006年3月11日 (UTC)
- (+)支持--长夜无风 16:30 2006年3月11日 (UTC)
- (-)反对我们无法保证核实每一个申请Checkuser的人的背景,而这一权限涉及中文维基百科所有用户的隐私,完全存在这种可能,那些特务们申请了中文维基的Checkuser权限之后刺探用户隐私。因此我认为不在中文版开通checkuser权限,而是在有需要的时候由中文的行政员提交基金会的技术人员进行,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会很多,也不会总是去麻烦他们,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麻烦--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3:55 2006年3月13日 (UTC)
- (-)反对。中文维基中马甲的情况严重吗?checkuer可是超级超级用户,怎么限制他/她的权力呢?相反的,应该由普通用户检举马甲,然后讨论或者投票。而对一些重要的议题,提高投票门槛,只有参与维基比较久的用户才能投票即可。-无名无形 05:27:35 2006年3月13日 (UTC)
- (=)中立,主要顾虑私隐问题。在有完整的指引出现之前,我并不支持将这样大的权力放出来给任何人士。 -- Kevinhksouth (Talk) 05:33 2006年3月13日 (UTC)
- (-)反对。我改变决定,支持雪鸮◎海德薇的意见,我很难想象制定相关的政策能防范相关的情况。中文维基毕竟有特殊性,我相信雪鸮◎海德薇的解决方案已能应对滥用马甲的情况。— fdcn talk 2006年03月13日05:52 (UTC+8 13:52)
- (-)反对。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目前并不支持在中文维基中订立拥有 CheckUser 权限的用户。即使在以前受过马甲,接二连三地注册新用户。如果这些的帐户是用机器人来建立的话,那可能需要利用Captcha套件以解决问题。--Shinjiman ⇔ ♨ 05:56 2006年3月13日 (UTC)
- (=)中立,基本上投票都需要见习编辑以上,除了那些没有{{invoting}}模版的全民投票或小讨论例外。我觉得合符这个条件的目前其实并不多,只是没有太多人真的一一检查每个用户是否真正有见习编辑资格。--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9:53 2006年3月13日 (UTC)
- (-)反对。没有机制可以保护个人隐私,而目前投票大多有资格限制,情况并不严重。台湾的批踢踢实业坊曾经闹过类似的事件,被媒体搞的很难听 --猎户座 留言给我 15:39 2006年3月14日 (UTC)
那么我们就先推选checkuser权限的人?那么候选人需要什么资格呢?建立wikipedia:checkuser--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08 2006年3月11日 (UTC)
Wikipedia:用户框/教育程度
很难开口,但我认为全部违反合理使用。在维基百科展示商标或标志只为介绍该学校,不应用作其他用途啊。Wikipedia:用户框/动漫、Category:软件用户框模板也有同样问题。-- tonync (talk) 21:06 2006年3月3日 (UTC)
- 还有Wikipedia:用户框/体育也有侵权之虞。 -- tonync (talk) 04:25 2006年3月4日 (UTC)
- 长见识了,居然还有针对某一部动画片的对话框。除了给服务器增加负担外,还有多大意义?--15:16 2006年3月4日 (UTC)
- 如Firefox的只用fox文字是可以的吧。:)--石 12:43 2006年3月6日 (UTC)
- 这个firefox开源,不存在侵权吧?— fdcn talk 2006年03月7日06:26 (UTC+8 14:26)
- 关于“动画片的对话框”,这是维基的特色之一,中文维基的已不算多了,英文维基的有更多无聊、偏激、细致的用户框。至于标志方面要详细考虑合理使用的部份,英文维基中一“部份”只会显示文字而不会包括标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51 2006年3月11日 (UTC)
- 这个firefox开源,不存在侵权吧?— fdcn talk 2006年03月7日06:26 (UTC+8 14:26)
- 如Firefox的只用fox文字是可以的吧。:)--石 12:43 2006年3月6日 (UTC)
就是这条条目的正确名称,的确没错,在本人的认为,这是一场战役,动员人数也达到数十万,而且战争是全国性的。但是一般人也称作关原之战,而主战线的战争不用一天完成,而且出版的书籍很多也是以此标记,所以本人希望投票决定。--Flame 02:58 2006年3月13日 (UTC)
时限:三月十八日23时59分为止﹙以UTC时间为准﹚
关原之战
(+)支持在命名的原则上,应该使用较常用的称呼。--Flame 02:58 2006年3月13日 (UTC)
(+)支持似乎是最常用的名称啊,在词海上也这么用过。--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2 2006年3月17日 (UTC)
关原之役
其他意见
“之战”和“之役”的差别不大,所以保持以重定向的方式处理就好。--百楽兔08:47 2006年3月13日 (UTC)
- 虽然战与役的原意思里有规模上的差异,但近年几乎都可以互换使用,所以我觉得应该两种情况都可以接受,不是问题。按原来的就好。--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9:46 2006年3月13日 (UTC)
- “战与役的原意思里有规模上的差异”?是“战>役”还是“役>战”?愿闻其详。--百楽兔09:19 2006年3月14日 (UTC)
- 我也觉得重定向也就好了,不过我倒是觉得好像中文翻译里用关原之战的比较多?--Kichyou 08:21 2006年3月14日 (UTC)
- 又,附带一提,日文那里是以关原之战当条目名,把关原之役重定向过去。--Kichyou 08:56 2006年3月14日 (UTC)
- 我个人持中立态度,因为无论是哪一个作为条目名哪一个作为重定向我觉得对我获取知识而言都没什么影响……--Neverland 22:25 2006年3月14日 (UTC)
- 根据个人的认知(或感觉?),像这种军事冲突可以依照规模分为战争(War),战役(Battle)与战斗(Combat)。不知道依照各位的观感而言关原发生的这场属于哪种层级?如果各位是拿日文版的关连作为参考,请注意原文里面有个奇怪的连结,其原文如下:
- 関ヶ原の戦い(せきがはらのたたかい)は、安土桃山时代の庆长5年9月15日(西暦1600年10月21日)に美浓国不破郡関ヶ原(岐阜県不破郡関ヶ原町)で戦われた戦い。関ヶ原の役における最大の决戦である。
- 依照我的理解,其中最后一句是说,“关原之战(这里的战是指Combat等级的作战)是关原之役(Battle)里面最大的一场决战”(所以中文版的翻译其实翻错了),但妙的是,关原之役的连结点下去后发现竟然是被连回关原之战作为重定向。所以依照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两个名词其实是意指两种不同规模等级的战事,只是因为其中一条没写,所以被当重定向连回另外一条。中文版的翻译似乎也跟著犯了这个错误,不知各位是否有注意到?--泅水大象 讦谯☎ 11:58 2006年3月15日 (UTC)
- 虽然日文版有那么一句描述,但问题仍在于我所说的‘有部份人士会去刻意定义及区分之战v.s.之役’,日本也有同样人士,因为同属汉字文化圈。不过我去日文版那里琢磨了一下,看起来“関ヶ原の役における最大の決戦である”是为了行文需要才那么写。不然条目叫“関ヶ原の戦い”,内文又写“関ヶ原の戦いにおける最大の決戦である”的话,不就变成了语病吗?
- 从造词的观点来看,若“战”、“役”有别,则“战役”一词的形成就是件奇怪的事。究竟是“战役”是指“战”还是指“役”呢?合理的解释就是“战役”乃同义复词是也。--百楽兔 15:43 2006年3月15日 (UTC)
- 容我说句话吧!关原之役这条目是我创的,原本是为了将“战”与“役”的概念分开。因为历史上,这场会战其实是全国性的战争,东西两军的主力虽然是在关原进行决战,但其实各地(包含九州、中国、北陆、奥羽等)都有两方的代理人进行征战,但当时的条目根本没有解释这概念,而仅仅包含关原上的那场冲突。为此,我觉得可能需要另立一个条目解释这两者的差异。
- 但是,之后这两个条目被建议合并,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点,进而演变成现在混成一团的情形。基于这条目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必须要重新界定一些战争的定义:(1)战争的规模应当如何分界?如何避免单一战事与区域性会战的内容混成一谈?(2)没有专有名词的战争该如何称乎?像中国战争列表里一堆小说式的名称,以及一堆“xx农民起义”、“oo平民起义”等政治名词,显然跟本不能作为维基百科的条目名称。(3)一堆外来战争的名词翻译不统一,导致希奇古怪的翻译到处都是。比如“战役”、“之役”、“之战”、“战争”被混杂使用。以此看来,大家是否该整理出一套标准,以方便查询呢?阿儒 | 这里泡茶 20:26 2006年3月15日 (UTC)
- 小的意见说一下,第一,如果真的发生全国的话,可说是战役,这点我认同,这绝对不是什么佐和山之乱、大一大吉大万之起义﹙恕我胡说一下﹚。第二难道写这条目之战的泛用性多于之役,本人认为依据命名原则,维基百科也有写明是要用较常用的名。好,就用日本小学生的书﹙请自行到日本的Amazon搜索一下﹚为例,相信对日本中世史有认识的人都会先接触关原之战,如果日后条目真的叫关原之役的话,也可能使未认识此term的人混乱一下﹙虽然之后没什么影响﹚。之前在日语版讨论过的问题,现时也已经合并了。所以我认为先解析什么是关原之战,然后再解释战役。如果照阿儒、泗水大象解法的话,三方原之战也可以称为三方原之役,因为武田家家臣秋山信友在同一时间侵入了美浓。所以如果叫战役的话,一定令不少想认识此场战事的人有点惊讶。--Flame 06:15 2006年3月16日 (UTC)
本人于3月21日根据投票结果将条目移往至关原之战,如其后有任何意见,欢迎查询。--Flame 05:42 2006年3月21日 (UTC)
条目“重要性”问题
这几天我很关注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发现很多被提交删除投票的条目给出的理由是“重要性不足”。例如一个只有几个人还没有注册的公司,一个网站,一些人的传记等等。我认为:
- “重要性”的要求太过分了,应该借鉴英文维基的“notability”,暂时翻译成“知名度”。在en:Wikipedia:Notability中,“知名度”定义为:“A topic has notability if it is known outside of a narrow interest group or constituency, or should be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importance or impact.”即“圈外人士也知道的主题具有知名度,或者由于其重要性而应该被圈外人士知道。”注意,这里“知名度”比“重要性”低。所以我认为对条目的要求是“知名度”,而不应该是“重要性”。
- 对于以“知名度不足”提出删除申请的条目,不应该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处理。只要有人(除作者本人)听说过,就予以保留。这个也是在英文维基看到的。en:Wikipedia:Articles_for_deletion/Log/2006_March_8中en:Sapphicerotica的投票,就是知道的人举手,不知道的人不要吱声。
总之,我希望放宽删除规则,明确删除标准,使更多冷门知识存在。-无名无形 02:45:02 2006年3月8日 (UTC)
- 同意你的看法,我将酌情对条目内容符合标准,但是我自己没听说过也google不到的条目,不投删除票--Ranmin 03:08 2006年3月8日 (UTC)
- 没想到我的意见和吉米·威尔士暗合,参见Wikipedia:重要度,虽然我不喜欢把他像神一样供着。-无名无形 15:00:42 2006年3月9日 (UTC)
移动完毕。-无名无形 06:29:18 2006年3月13日 (UTC)
- 其实稍早我就曾提议过对于冷门条目应该要以投票议定的方式决定其去留(这比较接近Notability那篇中的说法),而非制订一个量化标准来衡量(这比较接近Importance那篇中的说法)。参考上面的意见,我提出下面这个初步的构想:当一个冷门条目被新增在维基百科上,任何用户都有权利纠举它并将它提报到收录与否专用的检讨页面上(相关的告示模板等机制当然要准备好),当一个条目被列到此检讨页后,将进入下列的两个层面:一、作者(或支持此条目应该收录者)的自行举证--他们可以主动提出条目主题曾在任何公开发行的著作品上被提及的纪录,此举主要的目的是在后续的投票检讨时可以提高被通过的机率,但提出与否并不直接决定收录与否,一些关键性的证据,例如条目主题被收录在如大英百科全书等这类有权威性的出版品中,或曾在某本杂志上拥有相当篇幅的报导,理论上应该足以保送这条目顺利过关被收录;二、仿效新条目推荐的投票,被提出检讨的条目要获得足够数量的支持才能够通过检讨,不过,就如同上面无名无形兄提到的,这种检讨应该是听到过的人举手,没听过的人禁声,我建议这种检讨不要设置反对票的存在,只要在作者以外有五个支持票就算通过,毕竟投票“我没听过这事物”跟不投支持票,在此检讨中意义上是一样的。以维基百科的参与者众多再加上大家的博学多闻,如果一个事物找不到五个人听过,那还真的是微不足道到一个境界才有可能呀!
- PS.以上的提案只是针对一个条目“是否该被收录”而设置,但我认为关于重要性(Importance)的检讨,还是有其他面向的意义存在。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事物的确有相当知名度而被五个以上的维基人知悉,但关于它的资料实在太少并不足以独立成文,那么它到底该单独成文或收录于上一级的母条目中,这是还可以检讨的,只是此检讨应与上面的投票分开,是不同层面的议题!--泅水大象 讦谯☎ 07:53 2006年3月13日 (UTC)
- 我是觉得很多冷门条目就这样被删除了不仅很可惜,而且这样的删除还会伤害很多新手和其他参与者。-无名无形 10:50:27 2006年3月13日 (UTC)
- 那是要设立将删除的条目分流到新区研究重要性的意思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55 2006年3月13日 (UTC)
- 想在同一个检讨区里面使用两种不同的投票规则,下场就是混乱成一团乱七八糟没人分得出哪种投票该怎么投,因此强烈建议别这么做!关于支持票的最低要求是五人三人还是一个人就好,这点可以讨论。分成专用页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依照需要将投票检讨期延长,但如果是跟删除投票列表混在一起,那就非得跟著使用七天之内支持不足就删除的规则,反而更容易稍纵即逝。还有,删除投票的nature跟知名度检视是正好颠倒的,删除投票是提报之后除非有人反对删除,否则予以执行,而知名度捡视则是提报之后除非获得足够支持,否则删除,因此投票人数多寡是不能拿来相提并论。我相信只要规则讲清楚,人气的问题不用太过担心!--泅水大象 讦谯☎ 03:10 2006年3月14日 (UTC)
以前的讨论产生过这样一个模板Template:MAIR--Wikijoiner 04:45 2006年3月14日 (UTC)
- 同意泅水大象的建议,那就先定一个题目吧。Wikipedia:删除候选/知名度不足如何?我希望先制订规则:第一,只能投保留票。第二,被讨论条目暂时保留n天进行讨论。第三,在n天结束后如果有至少m票则保留,否则删除。第四,被保留的条目在其讨论页中说明投票过程。第五,投票门槛(至少见习编辑?)。大家觉得如何?-无名无形 23:48:59 2006年3月14日 (UTC)
两个甚为相似的分类
想问一下Category:乐团跟Category:演唱团体收纳的内容有什么分别?!参看:Category:音乐团体
可以合并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6:01 2006年2月17日 (UTC)
- 感觉上真的蛮接近的,似乎可以合并,另外我们在乐团方面的分类有点乱,应该也可以顺便作整理,例如摇滚乐团rock band似乎可以成一分类,还有有些国家的乐团数量也蛮多的应该可以成子分类。不知道有没有对乐团方面比较熟的人可以提供建议。--ffaarr (talk) 00:53 2006年2月18日 (UTC)
- 我不太懂区分摇滚乐团啊,不过如果没有其他反对(好像没人理会),我大概会把Category:演唱团体移到Category:乐团,因为条目比较少。另有意见也请到我用户页留言。--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1:56 2006年2月21日 (UTC)
- 感觉上真的蛮接近的,似乎可以合并,另外我们在乐团方面的分类有点乱,应该也可以顺便作整理,例如摇滚乐团rock band似乎可以成一分类,还有有些国家的乐团数量也蛮多的应该可以成子分类。不知道有没有对乐团方面比较熟的人可以提供建议。--ffaarr (talk) 00:53 2006年2月18日 (UTC)
- 我觉得这边的混乱,其实是出自于繁简与地区习惯用语不同,其他地区我不是很清楚,但在台湾,讲“乐团”不见得跟唱歌有关,乐团也不全然被用来当作“Band”的一对一翻译,事实上,乐团也常被用来泛指那些交响乐、中国国乐与这边所指的流行音乐团体。但相反的,Band在简体与香港常用的翻译“乐队”在台湾这头则几乎不会被用来意指流行音乐的演唱团体,相反的,最常用到乐队的场合是军乐队、鼓号乐队,也就是英文中的“Marching band”,我可以想得出“乐队”这用法跟流行音乐唯一有交集的场合,是Jazz爵士乐领域常见的“Big Band”,还有就是早期台湾的歌唱综艺节目上,电视台都会有自有的伴奏乐队,例如“台视大乐队”“华视大乐队”。
- 言下之意,“演唱团体”跟“乐团”,至少以台湾的用语习惯来说,是不会相等,顶多只是部份交集(其中交集的部份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流行音乐演唱团体),何况,如果讲演唱团体,那唱圣诗或如维也纳少年合唱团那种古典音乐的团体也是演唱团体,又是另外一种领域的东西。我认为如果要顾及各地区用语习惯与明确的作出有意义的分类,这部份的分类可能需要开个专题认真讨论讨论喔!--泅水大象 讦谯☎ 09:49 2006年2月21日 (UTC)
- 对,我就是想听这样的声音。我也想过这问题,因香港在流行曲市场内一般不会叫成“乐团”,而叫作“乐队”,而一些只是合唱而不包括乐器演出及创作的则叫作“组合”(现今香港流行音乐中大部份是组合)。“香港中乐团”是演中式乐器的团体,另外还有香港管弦乐团等都不是流行音乐类别。至于演唱团体是内地的叫法吗?开专题会比较好吗?我怕人流反而不及这里...,另外可参看流行乐团列表,我暂时有一堆名字:“流行组合”﹑“流行乐团”﹑“流行音乐组合”﹑“流行音乐团体”--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9:28 2006年2月21日 (UTC)
- 一看之下,可看看这里的定义,虽然没介绍“组合”亦不太详细,大概意思也应该差不多。英文维基的分类更仔细,en:Band (music)--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9:37 2006年2月21日 (UTC)
- 好像没有进一步的意见...--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11 2006年3月6日 (UTC)
- 关于“组合”跟“团体”之间的用语差异,因为这是地区用语不同的问题,在Category无法使用繁简转换标签的前提下(只能透过转换表,但因为这两个名词是通用辞汇而非专用词,因此不适合在总表转换),暂时是无解的,我是建议无论要采哪个称法,都要在Category页上附注说明各地称呼用法的落差。依照作品属性再作分类(例如分为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的必要性可以参考条目的数量,三条以上就可以成一个分类。由于语言特性不同与条目数量有差,我认为中文版的分类不见得要比照其他语言的版本(但如果能配合对应当然最好),还没有空针对这些条目一一review,只是提供一个概念上的意见!--泅水大象 讦谯☎ 04:30 2006年3月8日 (UTC)
- 回到原本的问题来,要合并吗?!名字方面又有没有够中性的名字是中港台以致其他华人地区都能接受的?!--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07 2006年3月13日 (UTC)
两个我认为应该取消的繁简转换
贴了很久但一直没有结论,所以在此请教各位的意见,集思广益。--百楽兔09:00 2006年3月2日 (UTC)
- 我已移到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的最底部及留言,希望多点人注意到。--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3:10 2006年3月2日 (UTC)
另外,刚刚整理了一下该页的页面,发现当中繁简体转换请求#请求繁简转换的词汇有228条,是不是应该将已按大家意思处理的部份放进“/存档”或另开一个“已处理繁简转换的词汇”的分类以方便大家搜寻及提意见?--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3:10 2006年3月2日 (UTC)
没有意见?!--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20 2006年3月13日 (UTC)
- (+)赞成--百楽兔09:20 2006年3月14日 (UTC)
- Wengier说有空的时候准备对该页进行全面清理和归类,那先按兵不动吧。不过欢迎大家提议看是要放到存档区,还是放在同一版以类似template:delf的方式标示已转换的,又或者开一个二级标题放上然后移过去。--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7:42 2006年3月14日 (UTC)
- (+)赞成AirBa 12:21 2006年3月18日 (UTC)
新条目推荐获选标准检讨
现时于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中,“获荐文章必须在推荐者之外,获得至少1票支持,方能入选。如系作者自荐,则必须获得另外2票支持,方能入选”。但这个在去年11月定下的标准,似乎也追不上现时的情况。现在很多条目至少都有3至4票支持,有6至7票支持的也不算罕见。现在是否是时候提高门槛? -- Kevinhksouth (Talk) 04:25 2006年3月1日 (UTC)
- 这可能对于较少众的条目不利而且投票人数也不算稳定,所以我不赞成。不过建议可以将没有人反对下又有较多支持票的条目较优先放上“你知道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4:43 2006年3月1日 (UTC)
- 你的意思是说像“特色条目评选”一样较多支持票优先吗?我原则上不反对,但因新条目推荐更新较快,故实际执行上存有一定困难。 -- Kevinhksouth (Talk) 05:52 2006年3月1日 (UTC)
- 不用提高门槛,大家管理员多分担一些吧。我最近很忙,忙到没什么时间管这边。大家要不要彼此协议一下分担工作?--Theodoranian|虎儿 =^-^= 05:24 2006年3月1日 (UTC)
- 我觉得还不到提高门槛的时候,我觉得是近来好的作品数量的确有增加了,我想再观察一阵吧(不好意思我都很少帮忙更新以后会帮忙注意),如果还是会来不及,我建议是首页一次放六条,一次更新三条。至于支持票数较多的优先,我觉得总数还是一样多,这样最后还是会塞车。--ffaarr (talk) 15:05 2006年3月1日 (UTC)
关于投票删除的改进
目前投票删除的页面,比之英文维基的每一个删除投票都一页的方式来说,好处在于方便集中处理,大家也能方便地看到没有注意的投票。但缺点也有2个:一是用户从删除条目来到投票删除列表页,很难找到删除条目的投票位置;二是修改也困难,因为一打开就是一天的投票删除页,从中到找到具体的条目进行投票得费很大时间。针对这2点,我提出以下改进:
- 在投票删除列表页的当日页面中提请删除时,弃用[[条目名]]的方式,改写为{{a|条目名}},这样提供定位,方便被删除条目中定位过来。同时修改{{Afd}}{{Afdb}}{{Cfd}}{{Ifd}}{{Tfd}},使被删条目提示中的投票删除列表链接,单击后能够定位到投票删除列表的{{a|条目名}}位置。
- 在每日的投票删除页面中,应放弃目前的*打头的列表形式,改用二级标题,即左右加===,以方便投票编辑。把要投票的条目放在标题中,如 === {{a|林靜敏}} {{a|Template:If2}} ===,然后在标题下写入删除理由。
目前除了被保护的{{Afd}}{{Afdb}}模板,其它的删除模板我已修改。目前有一个成功例子,就是被投票删除的Template:If2,可以进此模板点击提示链接进行验证,也可直接点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Template:If2试一下。
投票删除使用{{a}}模板要注意的是,条目名(包括空间名)必须首字母大写。— fdcn talk 于2006年02月26日19:03(UTC)当地时间03:03(UTC+8)
- 完全不用{{a}}这样啦。直接使用=== 林靜敏 ===就可以啦。只要在模板中使用#{{PAGENAME}}就可以之间转到这个投票上去--百無一用是書生 (☎) 19:12 2006年2月26日 (UTC)
- 你说的我考虑过,如果多个条目在一个标题里怎么办呢?一起提交多个删除条目的情况很普遍的。— fdcn talk 于2006年02月26日19:16(UTC)当地时间03:16(UTC+8)
- 好像有点复杂。--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55 2006年2月26日 (UTC)
- 另外可以同时修正一下删除流程:在7天之后,管理员根据讨论结果作出是否删除的决定。对于提请删除没有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持平时,则不作出决定,一直等到至少有一个人提出了意见或者某一个意见达到了大多数(例如2/3),才能够做出决定。另外,还可以引入commons:template:delh和commons:template:delf。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5 2006年2月27日 (UTC)
- 我在Wikipedia:管理员删除指导中看了一下,吃不准你的文字应放什么位置。这个指导中倒是提到了一个Wikipedia:删除程序,从名称上看应当很合适放那,可又没建立。— fdcn talk 于2006年02月27日09:02(UTC)当地时间17:02(UTC+8)
- 放入Wikipedia:删除守则中。— fdcn talk 于2006年02月27日12:53(UTC)当地时间20:53(UTC+8)
- 你说的我考虑过,如果多个条目在一个标题里怎么办呢?一起提交多个删除条目的情况很普遍的。— fdcn talk 于2006年02月26日19:16(UTC)当地时间03:16(UTC+8)
新的投票方式从27日进入试运行,有问题可报告在其讨论页上。— fdcn talk 于2006年02月27日12:53(UTC)当地时间20:53(UTC+8)
- 可以弄一些简单的模板以分辨出执行删除的原因吗,如超过3分2人通过而删除或是因符合快速删除要求而可即时删除等字样。另外负责删除的管理人可以在条目后签名以方便日后查找及增加透明度!--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1:51 2006年3月1日 (UTC)
- 删除投票模版加上日子部份好像仍未改进,另外还有不少条目没有用到模版template:delf。--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14 2006年3月13日 (UTC)
- “日子部分”是什么意思?加日期定位么?— fdcn talk 2006年03月14日08:22 (UTC+8 16:22)
- 没有问题了,只是部份条目的问题,不过好像间歇性有问题,不知什么原因,有兴趣可找一两个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上的条目试试。--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7:50 2006年3月14日 (UTC)
- 不用试了,我知道原因。现在的删除提交大多并没有用{{a|条目名}},而是直接用[[条目]],这使得只有单个条目的投票能正常定位。对多个条目或单个的[[:image:图像]]、[[:Category:类别]]肯定不能定位。用{{a|条目名}}方式的不存在任何问题。— fdcn talk 2006年03月16日01:03 (UTC+8 09:03)
- 明白。--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6:02 2006年3月18日 (UTC)
- 不用试了,我知道原因。现在的删除提交大多并没有用{{a|条目名}},而是直接用[[条目]],这使得只有单个条目的投票能正常定位。对多个条目或单个的[[:image:图像]]、[[:Category:类别]]肯定不能定位。用{{a|条目名}}方式的不存在任何问题。— fdcn talk 2006年03月16日01:03 (UTC+8 09:03)
- 没有问题了,只是部份条目的问题,不过好像间歇性有问题,不知什么原因,有兴趣可找一两个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上的条目试试。--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7:50 2006年3月14日 (UTC)
- “日子部分”是什么意思?加日期定位么?— fdcn talk 2006年03月14日08:22 (UTC+8 16:22)
中英文条目。
各位好,
在尝试编辑繁体中文页面时,发现如果该项资料连结只有英文的, 即使放上去也不能成功连结到对应的英文页面上。 因此想请问目前维基的中英文页面,是否不能互相连结? 若为是,是否可以建议,或是技术上有没有可能达成, 中英文资料互相连结?
新手上路,希望此问题没有重复提出。 那那 00:46 2006年3月15日 (UTC)
- 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跨语言连接的工作。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2:06 2006年3月15日 (UTC)
- 虽然透过特殊的标签方式事实上是可以直接连结到英文或任何语文版本的维基条目,但在中文维基里面并不鼓励直接以英文条目名称作为连结,取而代之的是将中文条目与相对应的其他语文条目透过一种叫interwiki的跨语言标签产生关联,再由该语文版本的条目内容关连到需要参考的另外一条外文条目中。这样的作法主要有两个理由:一、在中文维基中还是要维持中文为主的主体性(如果总是将连结指向其他维基语版,虽然表面上会减少空白无效的关连数量,但事实上是在扼杀中文版继续成长的机会);二、将条目指向英文是假设大部分的中文版用户都看得懂英文,虽然这的确是事实,但等于是忽视不懂英文的用户之权益(说不定他们只看得懂法文德文跟日文......)。解释得有点复杂,希望有回答到问题。--泅水大象 讦谯☎ 02:59 2006年3月15日 (UTC)
- 举个例你就了解了。下面这个条目是目前中文维基上没有的,第一个连结会连到新条目编辑页,第二个连结则连到英文维基,你可以观察我所使用的语法。
- ??你第一个的写法本来就不是链接英文维基的写法啊?建议你再看看Wikipedia:如何编辑页面#链接,URL和图像、Help:跨语言链接、Wikipedia:姊妹计划了解链接的一些用法。在第一种写法下,链接永远是本项目上的条目(在这里就是中文维基百科),如果这个条目不存在,链接会进入到编辑界面。— fdcn talk 2006年03月16日01:19 (UTC+8 09:19)
非常感谢两位详尽回答,也多谢指出使用中文的两个理由。个人只想到有许多资料如能参考英文,或在建立中文条目时方便找到英文页面,实在有欠考虑。:) 那那 00:51 2006年3月21日 (UTC)
香港方面对维基年会发表消息的行为应该立即停止
昨天看到这篇报导[1],发现其中参考了香港维基人发表的新闻稿,而这份新闻稿却有部份内容有其瑕疵,而且在未得到筹备会支持下自行公布书写。我想为了尊重委员会的对外发言权与责任,请先删除该文稿在维基上的页面。如果香港维基人有需要,请先备份存档,等委员会找到适当的发言人和管道,并同意后再放上来。--阿儒 | 这里泡茶 13:11 2006年3月17日 (UTC)
- 建议不如真正弄个2006维基年会的条目,真正开始对维基内外的发表。--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6:00 2006年3月18日 (UTC)
- 支持Stewart的意见--请不要遮住阳光 这儿有活人! 11:08 2006年3月26日 (UTC)
关于广东分类
广东的子分类里大多数都是以简体来命名,但有两个是用到繁体来命名,它们是Category:广东交通和Category:广东历史。我们维基分类的简繁转换一直都有问题,致使这两个类目里的子分类和条目也经常丢失,比如Category:广东交通里,有“广东铁路”、“广东公路”、“广东高速公路”、“广东水运”、“广东航空”“深圳交通”、“广州交通”等子分类和几十个条目,但现在显示的只有“广州交通”一个类目和几个条目。我知道维基一贯的共识是在分类和条目的命名中以先创建者的字体为主,不应该去改变。但这两个分类因为是地域分类,新建的条目和分类都会以简体为绝大多数,而在我们目前系统没办法改变这个错误的情况下,我觉得我是否可以把这两个分类替换成简体名称?好象上次香港维基人在香港分类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很好的办法分享一下?--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5:03 2006年3月17日 (UTC)
- 这之前这需要删除原先的分类(在这个情况下为繁体),再建立新的分类(在这个情况下为简体)。在删除之前,先开启原分类的视窗,以便在加入新分类时使用。到建立新的分类后,再把原分类的条目移到新分类即可(如只是繁简名称变更,只需要作空白编辑即可)。--Shinjiman ⇔ ♨ 15:11 2006年3月17日 (UTC)
申请封禁民国九十五年
民国九十五年多次辱骂他人,参与编辑战,请管理员考虑封禁该用户。
--211.103.111.178 12:05 2006年3月18日 (UTC)
- User:211.103.111.178,金猴奋起千钧棒,User:黑眼睛,恶意编辑,辱骂网友,( 参见 动物庄园)。无聊至极,愿意去哪儿告就去吧,中宣部的地址有没?没时间和你们浪费。--民国九十五年 12:13 2006年3月18日 (UTC)
- 你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累不累啊?同时做猴子和人,好玩么?你干吗要把你的马甲在上面的下流话删除? 让别人也看看阿? 我再说一遍: 我没时间和你浪费,你也不要在我那里留言。--民国九十五年 12:51 2006年3月18日 (UTC)
民国九十五年,请你给出你说的话的证据,我一直没有你所谓的马甲,我一直使用ip登陆,你这是在诽谤,我要求你正式道歉。
--211.103.111.178 13:01 2006年3月18日 (UTC)
各位管理员,鉴于民国九十五年的言行,本人强烈要求封禁该用户。
--211.103.111.178 13:07 2006年3月18日 (UTC)
补充申请封禁“民国九十五年”的原因
此wiki人对任何他不满意的条目编辑都一概蛮横地回退,在多个条目展开无原则的编辑战,并侮辱原编辑人“没有大脑”“被洗脑”“照抄小学课本”“是猴子”“制造大杂烩”,表现出十足的文字霸权主义态度。他的这种行为是一贯的,使用“User:中国大陆用户”,“User:美国计生委”曾经多次产生这种劣行,使诸多有涵养、有水准的wiki人因为它的霸权态度存在而质疑wiki的自由与否,进而因他的人格侮辱、人身攻击弃wiki而去,这对wiki的发展极其不利。故此,请各位管理员权衡,是不是完全放任“民国九十五年”这种肆无忌惮的作风能保证每个wiki人的编辑自由?这样会不会使中文wiki被“民国九十五年”所把持的条目对广大wiki人失去吸引力?最后定夺请各位管理员决策,我们作为负责任的wiki人希望wiki能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自由而健康的发展。
金猴奋起千钧棒 13:54 2006年3月18日 (UTC)
关于封禁
管理员实在不希望有任何人,因为无辜被封ip而不能编辑页面。敬请各方兄台,不要把条目改来改去。趁有空出外看看大地回春的景象吧--Hello World! (✉) 14:33 2006年3月18日 (UTC)
- 楼上正解--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4:38 2006年3月18日 (UTC)
您说得对,我决定接受您的建议,今天任由这个wiki小霸王“民国九十五年”了,我相信广大wiki人和管理员都看得很清楚,“民国九十五年”兼“中国大陆用户”兼“美国计生委”这种一贯的霸道行为如过街老鼠,腥臊恶臭,令人掩鼻。
看到了几位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员的言行,我感到很失望。对民国九十五年,我也只是强烈要求封禁,因为这个用户的言行在我看来需要用封禁来惩戒,但我并不是说要求一定封禁这个用户,因为我没有权力决定这样做,我只是提出我的申诉。哪怕管理员决定不封禁这个用户,只要给出了符合维基百科规定的、有正当道理的理由,我也会接受。但是这个用户对得起“无辜”二字吗?但是看到了几位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员的言行和给出的理由,我感到很失望。手里握有执行和维护规则的权力,却任由某些人践踏规则、制造破坏,而袖手旁观。正义没有得到声张,让人失望。中文维基百科既然是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气氛,这样的行事,还能说些什么呢?
--211.103.111.178 14:55 2006年3月18日 (UTC)
- 你要知道一个IP不只得一个人使用--Hello World! (✉) 15:01 2006年3月18日 (UTC)
走之前解释一下,ip是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那个用户的所做所为历历在目,我曾经投诉的是那个用户。
这里不是一个适合我待的地方,byebye.
--211.103.111.178 15:12 2006年3月18日 (UTC)
请大家注意:以上这几位都有马甲。在这点上不要相互指责。--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19 2006年3月18日 (UTC)
- 最后总结一下哈: 我对上面某网友离开感到遗憾,可能我让他感觉不快,在此致歉。 我以前使用过‘美国计生委’这个ID,但是被一个叫‘维基电池’的网友不断恶意模仿破坏用户页面,所以换到了现在的这个ID,自此以后,再没用过别的ID。‘马甲’之类,对我没什么用处。 谢谢各位的关照, 春光明媚,人生短暂,何不尽欢?--民国九十五年 15:27 2006年3月18日 (UTC)
帮忙翻译模板,关于合理使用版权方面的。
帮忙翻译模板,关于合理使用版权方面的。Template:Fairuseunsure,谢谢 --京叭17:39 2006年3月18日 (UTC)~
与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更多沟通
近来因为中文年会意外引发的一些事情,我跟基金会与外语社群有一些互动,如果各位的书面英文大致可用,希望今后也可多利用一些跟他们互动的工具(列在下面),因为感觉中文社群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在太少,并且他们也很希望对我们有更多了解与认识。
- 维基媒体邮件列表
- 元维基
- irc #wikimedia 频道
--roc (talk) 07:02 2006年3月19日 (UTC)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想问问,现时《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的内容是否开源的?不是的话,那我会把吐火罗文的内容回退。--石添小草 08:05 2006年3月19日 (UTC)
关于下面这个页面分类
想请教,各位认为“Category:未成年人不宜”应该放在哪个子类比较好?--超限术士 13:24 2006年3月19日 (UTC)
- 我找了一轮,真的不知道,“社会”分类下好不好?!或是弄一个“未分类的分类”,好使将来也可以将一些临时不知道放在哪的条目移到。--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8:27 2006年3月20日 (UTC)
质量提升条目是否需要规范?
百科首页的质量提升条目一直有个问题:一个是参与提升的人数多数情况下十分有限,另一个是提名条目有些未必适合做为首页提升条目的对象。关于前者,找到更多参与者是种方法,但规范出适当的提升条目反而有助于适当的候选条目出现。由于中文维基百科目前已有足够的主题页和专题、兴趣小组,甚至部份维基人社群有自己的提升计画。我想过去把所有提升条目的工作都丢到维基提升条目的方式应该要修正了:我们应该把首页提升条目的定位放在选拔百科中较少受地域、知识领域等条件限制的条目,使首页的提升条目能成功吸引多数人参与,并成功达到条目水准提增的效果。
基于这个观点,我觉得可能需要一套对首页质量提升条目的规范,其方向是避免出现过于偏向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候选条目,使维基百科有更多较具广泛意义的提升条目主题。
以下是我个人暂时拟出的部分规范,希望大家也能提出其他板本和更多意见:
- 应避免过于繁复的学科式子条目成为提升对象。
- 应避免个别国家的内部政策、法律条目成为提升对象。
- 应避免知名度与影响力仅限于单一地区、或特定族群的人物成为提升对象。
- 应避免容易引发政治思维、价值观冲突的条目成为提升对象。
- 应避免仅流通于特定区域,或内容限于特定领域的著作成为提升对象。
- 应避免仅有少数知识学科使用,外行人不知悉的术语成为提升对象。
- 应避免个别地区独有的地理现象成为提升对象。
阿儒 | 这里泡茶 13:39 2006年3月19日 (UTC)
- 所以说就是越大众的越值得优先提升?--超限术士 19:17 2006年3月19日 (UTC)
- 第4点有点异议,我认为不能排除这类条目能在质量提升中反而得到更多正面的关注而包含更阔的正反两面意见。--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27 2006年3月19日 (UTC)
- 虽然我怀疑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论战,不过先试试第一次也好。--超限术士 03:57 2006年3月20日 (UTC)
- 即使没有指引也有不少争议如中国、中华民族等条目,所以先作出指引是反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问题,当然我可以几乎肯定将来一定还有人提供富争议的条目。另外,用“指引”代替规范会不会好一点?!--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8:13 2006年3月20日 (UTC)
- 虽然我怀疑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论战,不过先试试第一次也好。--超限术士 03:57 2006年3月20日 (UTC)
- 我觉得需要几个版本的比较进行讨论,然后直接在wikipedia:首页质量提升条目规范进行投票,这样提出来的版本才有共识做为背书基础。阿儒 | 这里泡茶 08:38 2006年3月20日 (UTC)
条目大小与拆分
我们是不是应该翻译一下en:Wikipedia:Article size并且制定政策。条目太大对于阅读和编辑都会造成困难,而且某些浏览器也无法浏览。根据英文版的规定,例如目前的特色条目就有4个超长:辛亥革命(64KB);第二次世界大战(79KB),皇家马德里(59KB)(超过50KB必须拆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03 2006年3月11日 (UTC)
- 支持这个建议。但是翻译完了请先予以讨论,然后在定为正式方针或者指引。-无名无形 05:28:12 2006年3月13日 (UTC)
- 如果英文限 50KB 的话,中文应限 60KB,因英文五个字母的内容约等于中文两个字的内容(不记得是哪里的统计了),而一个字母占 1 字节、一个中文占 3 字节。--Hello World! (✉) 06:24 2006年3月13日 (UTC)
(+)支持分拆吧!--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55 2006年3月13日 (UTC)
- (+)赞成。所以结论是?--超限术士 15:12 2006年3月19日 (UTC)
- 复查:慎重一点,我看过了一下条目,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发现其实条目真的甚为完整,不过也考虑过分拆的方案,例如分欧洲战线和亚洲战线;将战后和影响两大分类分开,或是以时间划分如19xx年-19xx年划分也好像不太好...若要从条目中剪去内容,则需要有相当高的技巧,并对条目各子分类和子条目内容均有不少认识。不知大家认为要怎样分拆才好呢?!--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27 2006年3月19日 (UTC)
- 英文版的en:World War II也有84K,可见此内容不易拆分。--zy26 was here. 02:39 2006年3月20日 (UTC)
- 意见:可参看英文维基长条目及中文维基长条目 ,当中不论中文版与英文版,都有为数不少的长条目,以列表居多,中文版最长的是Unicode编码表/0000-0FFF(152KB),普通条目则以超级机械人大战(122KB)为首。--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8:38 2006年3月20日 (UTC)
- 英文版的en:World War II也有84K,可见此内容不易拆分。--zy26 was here. 02:39 2006年3月20日 (UTC)
- 复查:慎重一点,我看过了一下条目,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发现其实条目真的甚为完整,不过也考虑过分拆的方案,例如分欧洲战线和亚洲战线;将战后和影响两大分类分开,或是以时间划分如19xx年-19xx年划分也好像不太好...若要从条目中剪去内容,则需要有相当高的技巧,并对条目各子分类和子条目内容均有不少认识。不知大家认为要怎样分拆才好呢?!--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27 2006年3月19日 (UTC)
- (-)反对,我觉得对于分拆要个别处理,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字节数来做标准。象“皇家马德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完整的条目,有什么必要进行分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22 2006年3月20日 (UTC)
- 日语维基百科最长的有252KB,英语维基百科最长的有300KB。至于Unicode编码表/0000-0FFF,我老早已把这篇东西搬到英语维基文库;另外这篇东西曾被递交删除投票但被保留。--Hello World! (✉) 15:42 2006年3月20日 (UTC)
- (+)支持:我支持特长条目应该拆分为数条,但需要很好的拆分技巧来处理而不是单纯找一个切开点分成前后两章就成。以英文版的作法为例,我常关注的世界各国条目大部分原本都是超长条目,但已经过拆分变成较适当的长度。他们拆分的方法是,一些完整的段落,例如XX国地理,XX国行政区划,XX国历史等的,都已经独立成单独的条目,但这并不表示只是将母条目中的相关文章剪下贴到新条目上,然后放个联结就了事。取而代之的,如果我们创造了一个XX国历史的段落,那么母条目里面的“历史”章节,应该要放上该国历史条目的文摘或浓缩简化版(Digest),然后以相关连结的方式连结到真正的历史条目上。
- 所以,以上面用户Stewart担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条目的拆分困难而言,真正应该用的拆法是,拆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及太平洋战场等几条,将内容转移过去,然后在母条目上另外放上一个一两段的篇幅所撰述的简介,并且放上参考连结到这些子条目去,而非您构想的找出一个点切分前后。如果这些子条目的内容本身还是太长,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切割,只是切割时应比照上面所述的方式,而且建议超过两层以上的切割,应该要制作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专用的导航模板来方便条目之间的互相快速连结(这才是导航模版真正该用的场合,而不是老是拿来搜录些卡通漫画人物......)--泅水大象 讦谯☎ 07:02 2006年3月21日 (UTC)
- (-)反对--分拆要个别处理,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字节数来做标准。不过,皇家马德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进行分拆。--无墓孤魂 17:24 2006年3月24日 (UTC)
- 回应:考虑到某些浏览器也无法浏览和编辑,加上对一些频宽较低的的用户可能造成开启过度缓慢,这长远还是个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其他语系的维基也未有根治问题)。回应泅水大象,我现阶段不支持分拆条目,亦不反对,就是考虑到你所提及的方法和问题,我跟你是完全没有分歧的,只是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内的抗日战争已经要拆细,而且我上面提到的“需要有相当高的技巧”,你也提到“需要很好的拆分技巧”,因而造成了顾虑。希望在真正讨论过后才采取行动,需知道不少特长条目中不少就是特色条目。--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08 2006年3月25日 (UTC)
- (+)支持,我觉得一个条目如果过长实在太不便于阅读,我们应该善用网路方便连结的特性,在主条目之中将重点摘要,详细内容放到另外的条目之中。即使是特色条目,仍然可以进行拆分。--Theodoranian|虎儿 =^-^= 14:13 2006年3月26日 (UTC)
- (-)反对,坚决反对以字数为标准来拆分。作者在写一个条目的时候,不会是想到哪写到哪,必然对全篇的结构和版面的设计都有一个总体的构思。拆分将严重破坏条目的完整性和严谨性。--hunry 15:05 2006年3月26日 (UTC)
- 小结:
- 支持分拆的一方
- 条目过长不便阅读
- 某些浏览器无法浏览
- 开启过度缓慢
- 反对分拆的一方
- 担心分拆破坏条目的完整性
- 其他意见
- 分拆的标准不能以字数划分
- 分拆的技术问题
- 就反对方,主要担心是技术问题,而支持方虽提供了分拆的建议但未能令人信服,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保证。倒不如就以一条射长的特色条目作范例由支持方负责分拆,看条目分拆后的效果是内容不全,结构分散,还是依然深具质素,不失特色条目的水准。望考虑上述愚见。--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42 2006年3月26日 (UTC)
关于移动和合并的请求
近来依然有不少Wikipedia:移动请求、Wikipedia:重复条目的条目、还有一些应该放到Wikipedia:删除投票/侵权的证实侵权的条目被放到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中,想问一下其实为什么不将条目都放在同一页面处理?! 感觉分流到移动请求和重复条目内的条目不太受关注,而且也条目也不是想像的多。很多时候也很难介定条目是应该合并还是移动还是重定向,虽然讨论不一定会能有共识,但经过讨论一般会有比较令人接受的方案。--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8:25 2006年3月18日 (UTC)
- 我亦都有同感,好像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页面都不是很多用户会留意到,如果多一些人留意那里,那么在候选中的条目里,选出的机会亦大很多。--Shinjiman ⇔ ♨ 08:39 2006年3月18日 (UTC)
- 我觉得如果有疑问的就放到删除投票就好,如果比较确定的(比如两个条目所指相同,只是名称不同)就直接放移动请求就好。删除投票的确是比较受关注但毕竟东西真的蛮多的,把一些比较不需要讨论的分流开来还是有需要。--ffaarr (talk) 00:52 2006年3月20日 (UTC)
- 这个有点像,快速删除,即是“快速移动”吧,亦无不可。不过我个人主张统一一个页面会有更多人关注。现时就有不少条目是不应该放到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的,足证明现行制度对于不少人含糊不清。--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8:04 2006年3月20日 (UTC)
- 我觉得如果有疑问的就放到删除投票就好,如果比较确定的(比如两个条目所指相同,只是名称不同)就直接放移动请求就好。删除投票的确是比较受关注但毕竟东西真的蛮多的,把一些比较不需要讨论的分流开来还是有需要。--ffaarr (talk) 00:52 2006年3月20日 (UTC)
关于描述人物死亡的用词
关于人物死亡,有很多次,比如卒,去世,过世,辞世,逝世,离世,死亡,仙逝,病逝等,最近关于对于什么样的人用逝世有过争议。考虑到现在人物分类都是用的逝世,如Category:1976年逝世,所以建议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一律采用逝世作为描述死亡的词汇,不再根据褒贬选择不同的词汇。
希望能够讨论这一问题,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但希望在这里能够达成共识,省去以后很多争执的时间。--用心阁 13:26 2006年3月20日 (UTC)
- 用哪个词乃应文脉所向,为何要统一?
- 卒,去世,过世,辞世,逝世,离世,死亡,仙逝,病逝...这些词哪一个有贬义?--百楽兔 14:36 2006年3月20日 (UTC)
- 有人认为逝世是由褒义的,参见User talk:澍子--用心阁 02:16 2006年3月21日 (UTC)
- 逝世我没意见,不过仙逝当然是褒义...--超限术士 03:12 2006年3月21日 (UTC)
- 我认为观点中立和政治正确是不一样的,后者不应该影响前者。用什么词描述正面或反面人物的死亡基本上属于政治正确的考虑范围。--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5:24 2006年3月21日 (UTC)
- 英文中,好像就一个词: DIE! 。现代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自由区的人,似乎不太能理解或者记住和‘死’有关的中文词汇的用法的意义。 毛泽东die的时候,中国大陆所有的报纸,电台上绝对不会用‘逝世’以外的词。如果有人说‘毛主席病死了’,或者‘毛主席翘辫子了’,那这个人很可能会和毛主席一起去DIE。 奇怪的很,毛的夫人DIE的时候,没有一家中共媒体使用‘逝世’或‘去世’,这是偶然的么? 中文关于DIE的问题,等级历来是很森严的,‘崩’‘亡’‘卒’‘毙’。。。。。。。这些词的用法绝对是不可混淆的。这不仅仅是‘政治正确’的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并没有‘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 上面两位对这个庄严问题的理解未免肤浅了点。--民国九十五年 05:15 2006年3月21日 (UTC)
- 民国同学,我劝你看看政治正确,最好看看英文页,再看看维基原则。你没资格要求别人用什么词!(我这也是观点中立,至于政治是否正确你自己核计去。)--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6:56 2006年3月21日 (UTC)
- 不谦虚地说,我比你了解什么是‘政治正确’。你用什么词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话题不是我发起的,我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你好像受了什么刺激,希望你不是认错人了。--民国九十五年 07:00 2006年3月21日 (UTC)
- 维基上借题发挥的可不少,尤其遇到政治问题,但是编辑这么搞的不多。有本事的让事实说话,阴一句阳一句的没意思。--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7:25 2006年3月21日 (UTC)
- 各位,维基百科社群不是战场...--超限术士 07:46 2006年3月21日 (UTC)
- 维基上借题发挥的可不少,尤其遇到政治问题,但是编辑这么搞的不多。有本事的让事实说话,阴一句阳一句的没意思。--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7:25 2006年3月21日 (UTC)
- 不谦虚地说,我比你了解什么是‘政治正确’。你用什么词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话题不是我发起的,我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你好像受了什么刺激,希望你不是认错人了。--民国九十五年 07:00 2006年3月21日 (UTC)
- 民国同学,我劝你看看政治正确,最好看看英文页,再看看维基原则。你没资格要求别人用什么词!(我这也是观点中立,至于政治是否正确你自己核计去。)--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6:56 2006年3月21日 (UTC)
- 察看英文条目是个保证中立的好办法。如果英文对任何人都不用 pass away,中文似乎就不宜用上“逝世”。--澍子 08:14 2006年3月21日 (UTC)
- 无论如何我希望在“历史上的今天”模版上定下用那一种字词。--石 13:38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的意见是:至少辞世、逝世、仙逝三个是敬体用法,是正面褒义的。如果维基保持中立,应避免使用。由于维基往往敏感的是贬义,关于卒的贬义用法在维基上基本没有出现。死亡一词本无色彩,但似乎在中文讲究讳逝者的环境下,有一层冰冷的色彩,个人以为可避免使用,去世应为较佳的选择。在人物条目中的归类,我认为改用“××年生”“××年卒”代替“××年出生”“××年逝世”更为中立并且简洁,至少称一些有民愤的甲级战犯为逝世会让部分人着恼,对使用了生卒模板的人物,这个改动是极易的事。— fdcn talk 2006年03月21日13:58 (UTC+8 21:58)
- BTW:我看了一些相关讨论,发现民国九十五年说的不错,生活在自由地区的维基人对这些词确实分辨不出哪一条褒义,以至会认为这是浪费精力的误解。— fdcn talk 2006年03月21日14:11 (UTC+8 22:11)
- 这是在暗示这整件事其实应该用繁简转换标签来处理吗?--泅水大象 讦谯☎ 15:23 2006年3月21日 (UTC)
- FDCN对这几个词的语用感受,相信为在中国大陆受语文教育的人所共有,不单单是我。“生”“卒”更是个好办法。其实学习中文的老外很早就指出,现代汉语中真正中立的词语很少,很多汉语词都暗含褒贬(“逝世”更是明含敬意),随时在表明说话者自身的立场,老外感到很头疼,因为一不小心就用错。至于台湾与中国的汉语使用者,感受经常不同,只是被同一套文字系统掩盖了,而且一般的倾向都是中国更敏感(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声称”、“鼓吹”、“卖力”,在中国都是暗含贬义,形容说话者不认可的行为,台湾人居然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挂钩”,在台湾一定是指腐败的勾当,在中国大陆可以“产销挂钩”。“检讨”在大陆往往痛哭流涕、痛陈己非,在台湾可以坐下来开会心平气和,不一定要找替罪羊。这只是随便举几例。两岸的汉语其实貌合神离,距离大于英美的英文,转换恐怕也不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讨论可以不局限于“逝世”这一个词,或许能有些意外收获。--澍子 20:01 2006年3月21日 (UTC)
- 这是在暗示这整件事其实应该用繁简转换标签来处理吗?--泅水大象 讦谯☎ 15:23 2006年3月21日 (UTC)
今又对此问题想了想,还是就事论事说一说死亡一词相关的:
- 中文中对“死亡”之所以有太多的相近词汇,就是为了分别不同程度的敬蔑褒贬。比如庄重程度来说崩>亡,逝世>=辞世>去世;就轻蔑程度来说暴毙>灭亡。
- 死亡一词是真正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汇,即使感觉冰冷。在许多法律文书中都是“死亡人”“死亡时间”等。我改变对其“要避免使用”的建议。
- 在条目中,建议但不强制使用死亡一词,其它词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即使是“去世”。
- 在分类中,由于表达的是维基立场,应当强制使用死亡或卒。当然更改有现实操作性的麻烦,从我个人的相关维护工作中,预计是几百个分类,并不巨大,人物条目可能4千多,其中近3千使用模板。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 fdcn talk 2006年03月21日23:45 (UTC+8 07:45)
- 各位,我再强调一下我的看法:中立的观点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用词的选择实属“小学”,没必要太计较。何况现在大陆台湾意识形态的分歧如此大,双方对词义内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如果大家在编辑的时候不能保留意见搁置争议反而整天纠缠这些,那可实在不是中文维基之福。--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1:42 2006年3月22日 (UTC)
- 呵呵,我的意见恰恰与你相反。百科条目作为一建立在书面文字基础上的严肃文体,象法律文一样,就得咬文嚼字,就得“纠缠”于用词的正确性。你见过法律条规里有逝世的字眼么?维基百科要保障NPOV,用词当然是重要的一环,有政治正确的也有词性色彩的,你可以看到条目中不停地“纠缠”于把“镇压”改为“压制”、“血腥”改为“流血”。正是因为“对词义内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因为要尊重这种“事实”,才应选择各方都可接受在语言学上正确的词语。正是这种“纠缠”,使维基最大可能地避免冒犯、消解冲突、保持中立。—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03:13 (UTC+8 11:13)
- 你这种说法我可完全不同意,百科全书跟法律文件完全没有可比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事实,法律的权威性则来自于法律适用人群的认可。还有啊,中立的前提是客观,但是有些东西比如词义的褒贬什么的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哪来什么中立不中立啊。对用词的纠缠我把它称为“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这是对政治正确的滥用。--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3:21 2006年3月22日 (UTC)
- 对此我举个例子,“疼痛”是客观的,所以它可能是中立的,这取决于它和事实(疼痛产生的整个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的符合程度。但是“痛苦”就是主观的,你不能说有50%的痛苦或者30%的痛苦,更惶论痛苦的中立性了。--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3:35 2006年3月22日 (UTC)
- 俺要说的已说完。很遗憾你不能认同。—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03:38 (UTC+8 11:38)
- 感觉Mukdener理解偏了。正如你所说的,“词义的褒贬什么的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褒贬本身就是不客观不中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褒贬义的词汇。这当然很难做到,尤其是中文语境当中,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写文章一定要盖棺定论,一定要文以载道,而不满足于对各种事实和观点的客观纪录。但wiki之所以是wiki,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大家到wiki上来可以学到的东西之一,就是这种客观中立的文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 呵呵,你可能要认为我抬杠了, 但是我要说词义的褒贬或者中性是主观的东西,当我们尝试进行中性描述的时候仍然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标准宜宽不宜严。你以为如何?另,我不同意“客观中立的文风”这样的说法。--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18:21 2006年3月22日 (UTC)
- 我倒不觉得你在抬杠,但是你的理解有偏差。你说“词义的褒贬或者中性是主观的东西”,这对本身带有褒贬含义的词汇确实如此,比如“仙逝”,比如“翘辫子”。但还存在着大量并且够用的不带褒贬意义的词汇,比如“死亡”,比如“卒”。你总不能否认,“死亡”这个词汇比“仙逝”和“翘辫子”要客观得多了吧。所谓“客观中立的文风”,就是要尽量的避免褒贬。写出事实,由读者自己来褒贬。你说“标准宜宽不宜严”,但对词汇使用问题孜孜不倦的,恰恰是那些带着褒贬意图进行写作的人,认为死者是“仙逝”的人,就接受不了别人说死者“翘辫子”。而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使用更客观中立的词汇来解决。否则,一方坚持“仙逝”,一方坚持“翘辫子”,你说该如何解决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24 2006年3月22日 (UTC)
- 我本来一直避免具体到个例,不过现在我要抬杠了。我认为只有“死亡”这个词不带感情色彩,所以以后维基百科只能用这个词,其他所有词都不符合“客观中立”原则。但是请你想想,这样的语文符合语言习惯吗?再回到这个例子,本来也没人用“仙逝”和“翘辫子”,你这不是战风车嘛。其实语气只要不过分就没必要计较,放一放,也许过个一段时间大家自然就有共识了。--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2:50 2006年3月23日 (UTC)
- 第一,我看不出只用“死亡”有什么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地方,至少它符合说明文类的,百科体例的语言习惯。第二,不是我在战风车,而是有人已经为“逝世”和“去世”吵翻天了。既然有争执,就要找出解决方案。--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13 2006年3月23日 (UTC)
- 我本来一直避免具体到个例,不过现在我要抬杠了。我认为只有“死亡”这个词不带感情色彩,所以以后维基百科只能用这个词,其他所有词都不符合“客观中立”原则。但是请你想想,这样的语文符合语言习惯吗?再回到这个例子,本来也没人用“仙逝”和“翘辫子”,你这不是战风车嘛。其实语气只要不过分就没必要计较,放一放,也许过个一段时间大家自然就有共识了。--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2:50 2006年3月23日 (UTC)
- 我倒不觉得你在抬杠,但是你的理解有偏差。你说“词义的褒贬或者中性是主观的东西”,这对本身带有褒贬含义的词汇确实如此,比如“仙逝”,比如“翘辫子”。但还存在着大量并且够用的不带褒贬意义的词汇,比如“死亡”,比如“卒”。你总不能否认,“死亡”这个词汇比“仙逝”和“翘辫子”要客观得多了吧。所谓“客观中立的文风”,就是要尽量的避免褒贬。写出事实,由读者自己来褒贬。你说“标准宜宽不宜严”,但对词汇使用问题孜孜不倦的,恰恰是那些带着褒贬意图进行写作的人,认为死者是“仙逝”的人,就接受不了别人说死者“翘辫子”。而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使用更客观中立的词汇来解决。否则,一方坚持“仙逝”,一方坚持“翘辫子”,你说该如何解决呢?--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24 2006年3月22日 (UTC)
- 呵呵,你可能要认为我抬杠了, 但是我要说词义的褒贬或者中性是主观的东西,当我们尝试进行中性描述的时候仍然是一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标准宜宽不宜严。你以为如何?另,我不同意“客观中立的文风”这样的说法。--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18:21 2006年3月22日 (UTC)
- 感觉Mukdener理解偏了。正如你所说的,“词义的褒贬什么的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褒贬本身就是不客观不中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褒贬义的词汇。这当然很难做到,尤其是中文语境当中,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写文章一定要盖棺定论,一定要文以载道,而不满足于对各种事实和观点的客观纪录。但wiki之所以是wiki,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大家到wiki上来可以学到的东西之一,就是这种客观中立的文风。--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 你这种说法我可完全不同意,百科全书跟法律文件完全没有可比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事实,法律的权威性则来自于法律适用人群的认可。还有啊,中立的前提是客观,但是有些东西比如词义的褒贬什么的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哪来什么中立不中立啊。对用词的纠缠我把它称为“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这是对政治正确的滥用。--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3:21 2006年3月22日 (UTC)
- 呵呵,我的意见恰恰与你相反。百科条目作为一建立在书面文字基础上的严肃文体,象法律文一样,就得咬文嚼字,就得“纠缠”于用词的正确性。你见过法律条规里有逝世的字眼么?维基百科要保障NPOV,用词当然是重要的一环,有政治正确的也有词性色彩的,你可以看到条目中不停地“纠缠”于把“镇压”改为“压制”、“血腥”改为“流血”。正是因为“对词义内涵外延的理解肯定有很多不同”,因为要尊重这种“事实”,才应选择各方都可接受在语言学上正确的词语。正是这种“纠缠”,使维基最大可能地避免冒犯、消解冲突、保持中立。—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03:13 (UTC+8 11:13)
- 关于米氏是不是“逝世”,我们可以参见以下各大不同政见的新闻网站,里面有中共的,也有反共的,也有中立的:
- 人民网图片新闻标题用到“逝世”;
- 网易转载东方早报的新闻第二行用到“逝世”;
- 联合早报倒数第五行用到“逝世”;
- 大纪元第十段引述法国外长的说话用到“逝世”;
- 蕃薯藤第六段用到“逝世”;
- BBC中文网第十二段同样是引述法国外长的话用到“逝世”。
- 在《高级汉语词典》里对“逝世”一词的解释也是“去世、死亡”。
- 所以,我觉得无论在该词的原意和实际应用中对米氏和任何一个有争议的人的死亡用到“逝世”一词都是合适的,都是不违反中立原则的,“逝世”仅仅是一个文雅一点的书面语。澍子和民国九十五年对中宣部和新华社非常反感,但偏偏要和中宣部、新华社一样对一个人的死亡用词都要分为三五九等,那才是缺乏中立的表现。对“逝世”一词的讨论说实话让我挺反感的,让我觉得好象回到文革年代一样。--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5:05 2006年3月22日 (UTC)
- 如果“逝世”一词的用法完全同“去世、死亡”,那这个词就不会存在。我想我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十分清楚,可惜没有人有兴趣帮忙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澍子 06:19 2006年3月22日 (UTC)
- 人在美国,没字典可查,不过网上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这里[3]列出来不少用法,可惜不是“由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过的事件、主张、理论、概念、意见和论证”。我的意见是使用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过的用语来描述。--Skyfiler 06:49 2006年3月22日 (UTC)
- 另外,就网友提到“政治正确”的不必要影响问题,我的回应是这样:既然我建议的措辞用法对所有人都生效,不是针对老米一个人,那就是没有受到政治正确的影响的解决办法。因为所谓“政治正确”是看人下菜碟的,因人而异。然后我的选词显然比原文中立些。对老米我当然有自己的“政治正确”,别人也有,不过我自信我的方案是在用一视同仁的“中立”来纠正别人的“政治正确”,没有让自己的“政治正确”来干扰选词。 --澍子 11:03 2006年3月22日 (UTC)
- 人在美国,没字典可查,不过网上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这里[3]列出来不少用法,可惜不是“由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过的事件、主张、理论、概念、意见和论证”。我的意见是使用有公信力或者可靠的出版者出版过的用语来描述。--Skyfiler 06:49 2006年3月22日 (UTC)
- 呵呵,我来否证一下长夜无风说的“‘逝世’仅仅是一个文雅一点的书面语”:一个人过世,与他不相关的人说他死亡,不会有人认为对死者不敬。但如果是死者的亲友呢?肯定不能说死亡,而要说去世或逝世,否则其他人会怎么看?是认为该亲友表达不够雅致呢还是对死者不够尊敬呢?则逝世到底是文雅书面语还是敬语,自己判断罢。这种词性讨论,与文革无关。
- 金山词霸2005中解释:
- 如果“逝世”一词的用法完全同“去世、死亡”,那这个词就不会存在。我想我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十分清楚,可惜没有人有兴趣帮忙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澍子 06:19 2006年3月22日 (UTC)
逝世
shìshì
[pass away;die] 死亡的婉词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蒋文钦在电子工业版的《汉语字典》中:
逝
②死去:
~世|病~|夭~|仙~ (婉辞,称人死去)
溘kè然长~|伤~ (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 听说吕叔湘的作序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更多的解释,我手头没有。—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17:58 (UTC+8 01:58)
- 我觉得,深入探讨“逝世”的含义并无必要,如果大家达成共识,认为“逝世”是个中性词,也无不可。但既然是中性词汇,当被用于所有人,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34 2006年3月22日 (UTC)
- 这样约定当然并无不可。顺便说一句,有的网友据说也查了“金山词霸”,但是把“婉词”、恩格斯的例句都略去不表,这样为己所用、随便剪裁原始材料的手法,实在令人不敢苟同。--澍子 22:42 2006年3月22日 (UTC)]
- 我觉得,深入探讨“逝世”的含义并无必要,如果大家达成共识,认为“逝世”是个中性词,也无不可。但既然是中性词汇,当被用于所有人,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34 2006年3月22日 (UTC)
- 听说吕叔湘的作序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更多的解释,我手头没有。— fdcn talk 2006年03月22日17:58 (UTC+8 01:58)
- 金山词霸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间当然有出入,我刚新装了2006版的金山词霸,对死亡、去世、逝世三词解释如下:
- 死亡:丧失生命;不继续生存。
- 去世:成年人死去。
- 逝世:死亡的婉词。
- 通过三词的解释,可见“去世”不能用在未成年人身上,但“逝世”没说不可以。
- 至于“婉词”,和“敬语”是有很大的区别,婉是委婉的意思,并没有尊敬的意思。那这个词既然是委婉的表达死亡的意思,当然就是一个文雅的书面语,并非说明我们对死者是推崇或尊敬的。--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6:56 2006年3月23日 (UTC)
一点建言
说真的,称有些人为逝世,俺还真不舒服,但也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达成“认为逝世是中性词”的共识,给我感觉是为了平息争端达成的妥协,呵呵,俺也接受了。这里俺只说说一类意见,还望不愿讨论的人三思一二:
- 以后还会不会另有人继续就该词汇纠缠?
- 维基不需要用词准确和中立么?呵呵,至少俺是就词本身来就事论事的,没有其它考量。
- 坚持与反对用此词的不妨想一想,真的没有其它同义的又大家能接受的词么?
达成共识的话,我以为敬重程度弱得多的去世更合适些。即使抛开褒贬色彩,逝世与去世用在所有人身上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二词只用于成人,还不能用于孩子。那我们的百科中有李思怡条目,她被分在2003年逝世。呵呵,一个中文维基,总得讲些准确性吧!中文的词汇,真的到了可以宽松的程度了。
与我观点不一致的维基朋友,请不要视我在帮助与你相对立的维基人说话,我真诚希望你们能考虑其中的得失,能从词语本身来说明我的考虑多余,而不是政治情绪和反对政治情绪来处理。—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00:46 (UTC+8 08:46)
- 我和Fdcn同感,但是角度不同。“称有些人为逝世,俺还真不舒服”,我感觉,称某些人去世,同样感到不舒服。例如李白谁也不会用去世。如果从词义和语境的角度,个人感觉似乎死去不久用“去世”问题不大,死去很久一般用逝世。另外,中立性也说“要为敌人写文章,要从同情的角度去写”,这样看来,用逝世对于死去的人更加委婉,尊重一些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6 2006年3月23日 (UTC)
- (+)赞成1840年前用逝世,1840年后用去世?--澍子 02:59 2006年3月23日 (UTC)
- 我在上面说过,我推荐用“死亡”,了却一切麻烦。我也说过,条目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灵活选作去世逝世等。但在分类中,我不明白为何非要选定有争议的词语,当初选词者也许无心,今天讨论时,且不论操作有多麻烦,至少应就词语本身有一致的看法。从这一点看,中文维基在严谨和细致上英文维基还真差得远。—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11:58 (UTC+8 19:58)
- 我上文主要是反对不同的时代人物还要用不同的字的分类,我不会反对用死亡作分类名,如你所说它可能的争议性比逝世更小更适当。但要作之前希望先确定这一千多次的删除和至少4000多次以上的编辑要谁来作(分类和英语那边的跨语连结也要重作,另外,模板的分类改了之后,条目不会立刻自动进到新分类里),尤其最近维基百科连线这么慢,这工作量会非常大。我个人不觉得这划得来(我宁可把这时间花去解决其他目前中文维基存在的更不细致不严谨的东西,例如许多分类有问题或没作分类的条目,这些才是真正会影响到分类查询的),但如果有人愿意承担这工作,我双手赞成这提议。--ffaarr (talk) 14:09 2006年3月23日 (UTC)
-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具体用“死亡”还是“逝世”的区别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做到一律平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有人能把所有分类都改为“死亡”那是最好了。否则的话,我们不妨规定“逝世”是一个wiki中立词汇,每个死人在wiki上都配享有“逝世”的待遇,包括汉奸,战犯等等。这也不算太离谱,死者为大,尊重一下也是好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28 2006年3月23日 (UTC)
- 二位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要的也就是对之的一个态度,词汇是不是中立不是规定出来的。至于目前已有的分类更改还是不更改,那是基于现实的再作妥协选择。实说,我在整理生卒模板时,1至近2千个条目的更改都是我一月内独力完成,不要把任务想像得过大,如果有操作数据库的权力,我一天就可以完成死亡分类的更改。如果没有一个对待准确细致的鲜明态度,那么,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类似错误情况出现,都到时都再通通承认其合理性?—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23:12 (UTC+8 07:12)
- 再重申一下,我在上方说“且不论操作有多麻烦,至少应就词语本身有一致的看法。”是指这样:我们中文维基人必须有严谨有作风,这次死亡词汇的问题,即在保持目前分类下,也要承认该词汇不准确,以提示以后的工作。— fdcn talk 2006年03月23日23:24 (UTC+8 07:24)
-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具体用“死亡”还是“逝世”的区别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做到一律平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有人能把所有分类都改为“死亡”那是最好了。否则的话,我们不妨规定“逝世”是一个wiki中立词汇,每个死人在wiki上都配享有“逝世”的待遇,包括汉奸,战犯等等。这也不算太离谱,死者为大,尊重一下也是好的。--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8:28 2006年3月23日 (UTC)
- 我上文主要是反对不同的时代人物还要用不同的字的分类,我不会反对用死亡作分类名,如你所说它可能的争议性比逝世更小更适当。但要作之前希望先确定这一千多次的删除和至少4000多次以上的编辑要谁来作(分类和英语那边的跨语连结也要重作,另外,模板的分类改了之后,条目不会立刻自动进到新分类里),尤其最近维基百科连线这么慢,这工作量会非常大。我个人不觉得这划得来(我宁可把这时间花去解决其他目前中文维基存在的更不细致不严谨的东西,例如许多分类有问题或没作分类的条目,这些才是真正会影响到分类查询的),但如果有人愿意承担这工作,我双手赞成这提议。--ffaarr (talk) 14:09 2006年3月23日 (UTC)
- 跟Category:娱乐小作品有互相涵盖之嫌,我建议把前者加入后者,以免创条目者在加上小作品标签时无所适从。(我认为一个小作品属于一个小作品类别就够了。)
- 这个名称转换成正体的时候居然变成“电子电脑”....(晕)正体中文也有在用“电子计算机”这个词啊,不然就干脆整个词转成“电脑”。--超限术士 02:00 2006年3月21日 (UTC)
关于这次的特色条目(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有点小意见打扰大家,烦请大家移驾到Wikipedia talk:特色条目看一下。--超限术士 07:43 2006年3月21日 (UTC)
关于用户注册
在英语维基上,编写条目,是不是需要重新在英语维基上注册个ID?那英语ID和中文ID是怎样连接呢?--V怪客基金会驻大中华区全权代表 09:33 2006年3月21日 (UTC)
- 需要。不会连接。--百楽兔 11:06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已经在英语维基上建了个user,并且在英语维基的用户面设了“其它语言”(连接中文维基的user),但是却找不到中文user? 难道还要等几天吗?搜索也找不到我注册的USER啊9(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语的)--V怪客基金会驻大中华区全权代表 14:01 2006年3月21日 (UTC)
- 有没有在连结中加上前置User:呀(如连结至英文,应该就要这样加上:en:User:VWV)?--Shinjiman ⇔ ♨ 16:36 2006年3月21日 (UTC)
谢谢问题解决了,没有写上user。~--V怪客基金会驻大中华区全权代表 01:33 2006年3月22日 (UTC)
百科版新闻动态
大家都好像跑去了维基新闻。想查询这边的新闻动态页面。湖南新闻事件和广东新闻动态所有内容均没有注明消息来源,而且陷于半荒废状态(试对比香港新闻动态)。虽然英文版有好些这类页面都是长期荒废的,但起码满足了维基的最低要求——注明消息出处。中文版的这两个页面该如何处理?我想提出删除,但好像有些不敬。-- tonync (talk) 22:35 2006年3月21日 (UTC)
目前广东新闻动态里的新闻都是从新闻动态里搬来的,由user:Memes一个人在维护。这样吧,我关注多一点,把原有的新闻全清空,以后凡是没列明出处的新闻我都会及时通知编写者补充。不过如果提请删除的话,我也不反对,毕竟维护的人过少。还有“Wikipedia:主题/广东/广东新闻/存档”这个存档没什么必要,而且目前大多数内容都和广东新闻动态一样,如果没异议的话,我想删除掉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48 2006年3月22日 (UTC)
在广东新闻动态里补充了近十天的重要新闻,删除了没出处的旧新闻,应该没问题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39 2006年3月22日 (UTC)
如何防止编辑战
最近编辑战增多,我建议大家首先心平气和,先讨论再编辑。此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条目中增加各种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时(例如对人物的正反评价、对某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尽量给出参考文献(可以使用cite功能),这是避免编辑战的好办法,而且也让百科条目更加准确、更加可查证--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51 2006年3月22日 (UTC)
- 其实事实是没什么好争议的,我看维基上大家争的最厉害的还是“态度”,这恐怕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大家上维基的目的就不一样。--MukdenerFile:Copyleft.png|留言 02:28 2006年3月22日 (UTC)
- 平和的还是会协调,主观执著的还是管不了。不过书生的说话还是值得反省的。--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01 2006年3月26日 (UTC)
会议
做了一个页面将一些会议将一些近期的会议放入(不是“讨论”),希望有用。--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0:00 2006年3月22日 (UTC) Wikipedia:互助客栈/近期会议 更新。--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2:08 2006年3月25日 (UTC)
台湾维基全国性社团的名称
因为春聚时要讨论的事太多,台湾维基全国性社团的相关事项并没有进入议程。现在我在元维基开了一个投票页:m:Wikimedia Taiwan/命名投票,请大家移驾过去讨论和投票。--mingwangx 13:46 2006年3月22日 (UTC)
- 针对本次投票之各项规定进行讨论及修改将在今天结束,明天开始就进入提议阶段。请各位踊跃参与讨论。--mingwangx 12:56 2006年3月26日 (UTC)
关于歌词的著作权问题
我准备把一首校歌的歌词,放到该校的条目内。 根据GNU自由文档许可证,歌词拥有者是不是放弃了著作权呢? 因为我理解根据GNU,该歌词如果在维基上发布后,是可以用于商业用途,允许他人自由复制,修改和再发布。 --V怪客 11:51 2006年3月23日 (UTC)
汉语的巴别
现行的汉语巴别:
- zh-cmn (官话)
- zh-gan (赣语)
- zh-hakka (客语)
- zh-hu (沪语)
- zh-hui (徽语)
- zh-jianghuai (江淮官话)
- zh-jin (晋语)
- zh-lei (雷话)
- zh-min (闽语)
- zh-min-bei (闽北话)
- zh-min-dong (闽东话)
- zh-min-nan (闽南语)
- zh-pin (平话)
- zh-qiong (海南话)
- zh-teochew (潮州话)
- zh-wuu (吴语)
- zh-xiang (湘语)
- zh-xiangnan (湘南土话)
- zh-xi'nan (西南官话)
- zh-yue (粤语)
- zh-yuebei (粤北土话)
现行中文维基的汉语巴别的集合
- 汉语⊂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语、粤语、闽语、晋语、徽语、平话
- 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 闽语⊂闽北、闽东、闽南、海南
- 还有一些没有建立集合的关系
其中有几个现象可以拿来讨论,
- 拥有iso639,巴别未依iso639命名:粤语yue(zh-yue)、吴语wuu(zh-wuu)
- 拥有iso639,巴别未依iso639命名,以zh加英文命名:客语hak(zh-hakka)
- 拥有iso639,巴别未依iso639命名,以zh加普通话拼音命名:湘语hsn(zh-xiang),闽北语mnp(zh-min-bei),闽东语cdo(zh-min-dong),闽南语nan(zh-min-nan),晋语/晋豫语cjy(zh-jin)、徽语/徽州语(zh-hui)
- 拥有iso639,未有巴别:闽中语czo、蒲仙话cpx
- 未有iso639,存在巴别:海南话(zh-qiong)、湘南土话(zh-xiangnan)、西南官话(zh-xi'nan)、江淮官话(zh-jianghuai)、粤北土话(zh-yuebei)、沪语(zh-hu)、雷语(zh-lei)、潮州话(zh-teochew)。这一类的巴别比起粤闽客赣吴....往往是再次一级的方言。
- 集合的关系:海南话不会直接摆在闽语底下,而是与潮州话同样属于闽南语底下。
- 一些巴别已经流传至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使用。
- 英文维基 文言文巴别的出现。
--Jasonzhuocn...._交流 13:24 2006年3月23日 (UTC)
yue, wuu, nan 等是 ISO 639-3 的代码 (它们不是 ISO 639-1 或 ISO 639-2 码),然而 iso639-3 仍是在草案阶段。
以我所知,这个问题不是中文维基或汉语方言独有,其他语言有些都是只有 iso639-3 代码 ,例如阿勒曼尼语 (als) 的 iso639-3 代码是 gsw, 而它并没有 iso639-1 或 iso639-2 码。(我知道还有一些语言都有这个问题,但我未有时间逐个去查)
英语维基曾有一个语言“bi”(bislama)被人乱搬到“bis”,然后拿“bi”作为“bisexual”的模板。我在那边费了两个星期的唇舌,才请求到那边的管理员回复过来。 --Hello World! (✉) 01:43 2006年3月24日 (UTC)
关于维基专家和大师
最近看到很多人被提名为专家和大师,而我们投票的时候通常又都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都是凭一些印象来给被提名者投票的,所以我觉得是否应该给维基专家和大师定一些最基本的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维基编辑专家”可以设定编辑次数必须超过五千次,“维基内容专家”必须有20个推荐新条目,“维基摄影专家”有10个特色图片等等。有了可以量化的指标才会使投票更公平。--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5:57 2006年3月23日 (UTC)
- 我基本上反对(除非能有更直接完全反映该项贡献的数据),在提名时把各种贡献提出作为参考指标是很好的,但规定一定要超过多少就失去专家大师投票的本意,比如内容专家和维基创作奖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很多对内容贡献很多人不一定写了很多新条目推荐的东西,比如有人是慢工出细活生产高品质条目,以致于来不及被推荐登上新条目,还有人对某个领域写了大量的基础中型条目(例如2000多字),我们对于新条目推荐很多的人已经有星星数目来奖励了,不需要再多一个复制的奖项。又例如编辑专家,编辑数是一个很多元的东西各种页面的编辑都在其中,有人贡献于欢迎新人,有些人长期关心wiki页面,有人管理特别版面,有人处理mediawiki,有人管模板,有人处理条目和分类。这些并不是都是编辑专家要cover的范围。我的建议的是要求提名者给出更好更明确的理由,以及增加获奖者基本获得的投票数。--ffaarr (talk) 01:03 2006年3月25日 (UTC)
落选的新条目
移动自Wikipedia talk:特色条目#特色条目本身有甚么记号吗?
移動開始
- 看很多条目,发现如果该条目的其他文字版本曾被评为该文字版本维基中的特色条目,那么在那文字旁边会出现一颗小星星。我在想,如果在中文维基中一条条目被评上了特色条目,是否应该在这条目的顶或底加一个小标签,说明“本条目于何年何月曾被评为特色条目”?进一步,是否连被评上“你知道吗”的条目也可以在条目内加一个小标签说明这条目曾被评上“你知道吗?”Chungpui 21:20 2005年10月4日 (UTC)
- 我刚想到了这个建议,到了讨论页时才得知已经有人提出。我十分同意这个建议。目前只有条目的讨论页放置提示显然并不足够,亦不会有多少人能够留意到。我的建议是在页顶加入一个很小的“特色条目”的标签,就好像用户页的维基参与荣誉的那种标签。此外,也可以新增Category:特色条目,并在标签加入此代码,使所有特色条目能够归于一类。 -- Kevinhksouth 17:36 2005年10月16日 (UTC)
移動結束
是不是可以将新条目或大量增加内容的条目的落选内容移到该条目讨论页以方便改进?!另外,被放到首页的“新条目”好像也只有从Wikipedia:新条目推荐上能找到,不能在条目中就看出来,就像特色条目就配以一颗星(虽然这也不容易看见)。--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8:12 2006年3月24日 (UTC)
- 当选的推荐条目可以从该条目的“链入页面”中找到当选信息。— fdcn talk 2006年03月24日19:35 (UTC+8 03:35)
- 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一般人不会看条目时从“链入页面”找吧?!--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9:55 2006年3月26日 (UTC)
投票的提议
近来发现有一些投票其实不需要见习编辑资格,我造了一个Invoting 模板,希望可以让新来的维基人也能有投票的权利。当然,较具争议性或较重要的投票,如: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Wikipedia:新条目推荐、Wikipedia:条目评选则保留使用Invoting 模板。
“互助客栈/方针”正在进行投票,欢迎您提供意见并参与投票。投票者只能投一票及需留下签名并须至少为维基见习编辑,但原作者不在此限。也欢迎您参与其他进行中的投票。投票完结后请移除此模版,到Wikipedia:投票中改变投票状态并将条目加上[[Category:已完成的投票]] 。 |
建议新加的Template:Invoting public:
“互助客栈/方针”正在进行投票,欢迎您提供意见并参与投票。投票者只能投一票及需留下签名并须至少为注册用户。也欢迎您参与其他进行中的投票。投票完结后请移除此模版,到Wikipedia:投票中改变投票状态并将条目加上[[Category:已完成的投票]] 。 |
另外,如实行将对Wikipedia:投票页面作修改。--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8:43 2006年3月24日 (UTC)
- 其实原先的{{Invoting}}模板是否已经经过讨论,便加上需要“维基见习编辑”的资格呢?,请参阅这里。--Shinjiman ⇔ ♨ 01:50 2006年3月25日 (UTC)
- 是根据Wikipedia:投票#投票的指导方针的。--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11 2006年3月25日 (UTC)
- 建议投票模板恢复提示大家这里有投票的功能,具体投票规则如何,资格如何确定还是参见投票页的说明把。--用心阁(对话页) 07:29 2006年3月26日 (UTC)
“互助客栈/方针”正在进行投票,欢迎您提出意见并参与投票。也欢迎您参与其他进行中的投票。 |
- 那你是建议恢复到像上面的未更新前模样吗??
- 若真的要回退,我也不能反对...不过我从不知道改善模板也是要经过大家的讨论的...--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9:52 2006年3月26日 (UTC)
- 我已经回退,因为不同地方的投票人资格是不一样的。对于模板的修改如果增加了一些内容当然要提请讨论,如果只是修正格式,就不需要。参见该模板讨论页。--用心阁(对话页) 05:18 2006年3月27日 (UTC)
- 那至少需是注册用户吧?! “因为不同地方的投票人资格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提议分2个模版...有问题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53 2006年3月27日 (UTC)
可以不经投票就删除?
中国即将崩溃跟原力条目被删除, 可以因为管理员的判断不经投票就删除吗?
我已将这两条放到恢复投票[4],不过我还是不懂删除的原因,要用快速删除也不太适合。
- 发言请签名。
中国即将崩溃条目我会建议改成中国即将崩溃(书籍),不然可能会造成误解。--眼镜虎 (讨论) 16:56 2006年3月26日 (UTC)
- 只有在两个完全相同名称的人事物才要加括号,所以应该不用加。--Theodoranian|虎儿 =^-^= 07:14 2006年3月27日 (UTC)
关于Template:Notchinese模板
不太能理解这个模板的实用价值,不能以translation或advtranslation模板代替吗?--超限术士 09:05 2006年3月26日 (UTC)
- notchinese的意思是外语原文照录,贴文者似未打算把它作翻译--Hello World! (✉) 00:43 2006年3月27日 (UTC)
重申“尽量不要成立一个条目分类”的方针
这是之前投票达成的共识,成立过于细分,仅有一个条目及子分类的分类纯粹只会让查询增加麻烦,而且大多情况下这样的条目都有适当的母分类可以放置。(完全没有适当母分类的话成立还有点道理)希望大家成立一个新分类前要先看一下条目数,考虑一下必要性。(中文维基的分类数和条目数的比例和其他语版比已经是多得夸张了,平均四个条目就一个分类了)关于成立新分类最好注意的事项,详细可以参见Wikipedia:如何成立一个新分类。
这方针虽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但最近一条目分类的成立实在太过泛滥(几乎每天都有)所以提醒大家一下。--ffaarr (talk) 03:37 2006年3月27日 (UTC)
- 另外,希望如果不小心错误成立分类或要删除一个分类,不要只是清空内容,要提交删除,不然以后其他人还是会误用那个分类。--ffaarr (talk) 03:43 2006年3月27日 (UTC)
- 我觉得出生逝世的分类应该允许例外。--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0 2006年3月28日 (UTC)
- 另外,希望如果不小心错误成立分类或要删除一个分类,不要只是清空内容,要提交删除,不然以后其他人还是会误用那个分类。--ffaarr (talk) 03:43 2006年3月27日 (UTC)
Wikipedia:优良条目的设立应当经过讨论
我认为,Wikipedia:优良条目的设立应当经过讨论,可以先定一个草案,大家讨论后再创建页面并运作。尤其是优良条目的入选标准,和评选优良条目的程序。需要时可以通过投票确定。在没有建立大略共识的前提下,建立并运作页面并不是很好。--用心阁(对话页) 10:38 2006年3月27日 (UTC)
- 这我认为已达到初部的共识,而且只是翻译自英文版的内容,每事问只会妨碍进程。可以在设立之后作出讨论亦无不可,只是今次页面设立也未有通知大家亦有不妥。--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2:10 2006年3月27日 (UTC)
- 先说声对不起,原来是想在完成后便通知大家,因为看到大家讨论完却不干,因此先干了。看到大家提议的要求,所以照著做,先加入条目,然后打算在聊天里通知大家,但没想到有这么多意见,所以引起大家不满,以后会小心一点的了。--孔明居士 16:24 2006年3月27日 (UTC)
- 明白了。事实上也做得不错。--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7:16 2006年3月27日 (UTC)
为什么是管理员?
Wikipedia:优良条目/提名页面中定义了管理员才能做的步骤。 为什么是管理员?管理员与一般用户没有区别,操作优良条目不必要管理员资格吧--用心阁(对话页) 10:41 2006年3月27日 (UTC)
- 特色条目、新条目推荐、质量提升也不一定需要管理员呢...--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2:10 2006年3月27日 (UTC)
上面的模板有必要吗?如果我认为封锁维基合理,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个支持中国大陆封锁维基的条幅和模板?到底什么可以抗议,随便什么都可以抗议吗?我可以抗议台湾废统吗?可以抗议美国侵略伊拉克吗?可以抗议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吗?-无名无形 12:23:54 2006年3月27日 (UTC)
- 是不是有点煽动民众的嫌疑?-无名无形 12:36:29 2006年3月27日 (UTC)
- 我个人认为用户页根页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内容之一,而且用户页只代表用户的个人意见。可是有关个人政治表态或分裂社群的说话,可免则免啦。--石 12:51 2006年3月27日 (UTC)
- 而且还有一个分类,好像是说抗议封禁的请签名,让人很不舒服。-无名无形 01:12:12 2006年3月28日 (UTC)
封锁这件事情跟维基百科相关,毕竟很明显的,在封锁之后中文维基成长变慢,大家寻求解封管道都无从著手,原来认识的一些大陆朋友们也都不再上维基百科,抗议封锁与纯粹在用户页面上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同。在我的看法,如果有人想要对封锁表达一点抗议,建议大家可以多多宽容。--Theodoranian|虎儿 =^-^= 03:15 2006年3月28日 (UTC)
- 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句声明,“该用户言行及主张和wikimedia没有任何关系。wikimedia并不认可任何有政治倾向的行动。”或者类似的话。我记得wikimedia有说过,wikimedia参与任何签名请愿活动要慎之又慎,尤其不能参与政治性的请愿活动--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35 2006年3月28日 (UTC)
关于简繁体的问题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年维基社区经过讨论已经决定所有中文条目合并为一种语言分类,系统自动会进行简繁体转化,特殊的地方采用A标筏。但是今天我遇到一位用户User:Jackon,先是重复了一次不久前User:Thomaslau的做法,把京都议定书全文改成繁体,我提醒了他一下,过一会儿发现他干脆在条目里加了一条繁体中文的多语言链接,并把刚才的繁体版又重建了一条新条目叫京都议定书(正体),我在他讨论页里的提醒也被他删除了,我就晕了,难道所有的条目都要再分成简繁两种版本啊?--3dball 14:37 2006年3月27日 (UTC)
- 这个明显是新手(参看:用户贡献)。是的,有时循循善诱反而不讨好,不过还是要做的呢!替你打打气!--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5:29 2006年3月27日 (UTC)
- 呵呵,我也有注意到这个用户呢,毕竟是新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17 2006年3月28日 (UTC)
几个相片版权问题
请问一下几个版权上的问题,还请各位解惑 1.首页中的陈澄波画作照片,其版权是适用哪个条件?陈去世于1947年(228事件),我记得几年前,她子女好像还为画像版权有过新闻? 2.1945年的台湾日治时期作品,可以适用日本的PD版权说明吗? 3.1920年新高堂(日本)台湾旅游书或官叶的图像,可适用日本的PD版权说明吗? 谢谢。--winertai 16:43 2006年3月27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