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诸葛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13.41.124.254留言2011年7月20日 (三) 15:22 (黃綬指向另外一個人)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诸葛亮
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诸葛亮
丞相司隶校尉益州牧
國家漢、蜀漢
時代东汉末至三国时期
主君劉備劉禪
姓名诸葛亮
孔明
臥龍先生
封爵武乡侯
出生181年
东汉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
逝世234年
蜀汉五丈原
谥号忠武侯
祠廟武侯祠
親屬
父親諸葛珪
正室黃夫人
側室不詳
兄弟諸葛瑾諸葛均
姊妹諸葛氏(夫龐山民)、=諸葛氏(夫蒯氏
諸葛瞻諸葛懷
養子諸葛喬
其他親屬叔父:諸葛玄
堂兄弟:諸葛誕

诸葛亮(181年—234年),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在世时為蜀汉丞相後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被称为武侯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伏龙

生平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朝廷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市卧龙岗务农。[1][2][3][4](另一说为襄阳隆中,襄阳说的依据有三,其一,隆中当时属于南阳郡,但事实是襄阳隆中所在地当时属于南郡,不属于南阳郡南阳郡南郡汉水为界,位于汉水以南的隆中没有在南阳郡的管辖范围内,[5][6] 其二,宛城在隋朝后才改称南阳,但事实是宛城自王莽时期已称为南阳,[7][8] 其三,三顾茅庐时宛城归属曹操,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三顾茅庐时宛城归刘表而非曹操,依据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和《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十二年……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和“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的记载。刘备认为曹操北战乌丸许昌空虚,正好可以袭击曹操的大本营,所以劝刘表袭击南阳北边的许昌,可惜刘表胸无大志不同意,没有采纳。张绣投降曹操时,曹操正在进行官渡之战,此时曹操夺宛城,则意味着要与刘表正面宣战,腹背受敌。又根据《三国志·杜袭传》注引《九州春秋》中的记载“刘备侵、刘表攻西鄂”,这些都表明,宛城在诸葛出山之前都在刘表的控制之下。襄阳隆中说还有自相矛盾之处,《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但今天的襄阳隆中在襄阳西南方向。[9])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10] 諸葛亮應許這門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隆中對策圖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11]」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12]

刘备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对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13]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於是諸葛亮便步上仕途。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14]」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於208年时提出的《隆中對》成为之后数十年间刘备和蜀汉势力的基本国策。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15]」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亮向劉備建議遣使向孫權求救。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16]」,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17]孫權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同時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劉璋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助陣,留關羽负责荆州防务,并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在成都替前線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臨終託孤

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战‎),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18]」諸葛亮涕泣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19]」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刘禅继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20],開設相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陳震東吳修好。

勞心北伐

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60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21] 討伐雍闓孟获,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打敗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漢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繼。8月逝世,享年54岁,归葬定军山勉縣武侯墓

特徵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塑像

身高八(汉制,约今1.85),容貌甚為俊偉,當時的人都十分奇異。

诸葛亮忠於主君,備受後世推崇。在受劉備託孤後,他一直對劉禪盡心盡力,做事都親力親為,憂公如家,《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後令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诸葛亮在割据一方的政权中大权独揽十余年,但是既不斂財,也不谋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只以兴复汉室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嚴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諸葛亮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給的,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下葬時挖一個洞,只要棺木能放進去便夠,自己則只須穿平常的服裝,不須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长子诸葛瞻、长孙诸葛尚一起在卫护蜀汉的战争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在政治上更有突出的成績,除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外,早期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為根本,到後來在朝內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度進諫,又敢於認錯,在第一次北伐時,因誤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馬謖而失敗,後上表自責,自貶降官,对马谡进行处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父亲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诸葛亮在技术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灯等。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于《三国演义》夸大了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近现代经常有不同程度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观点。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作为蜀汉十多年间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前线决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乱以外,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长期进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国,反而占得了魏国阴平、武都两个郡。其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家庭

  • 堂兄弟
    • 諸葛誕,三國時曹魏大臣和重要將領,官至征東大將軍,後在壽春發動叛亂反抗司馬昭,兵敗被殺。
  • 後裔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餘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其後子孫開始四遷: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诸葛大公堂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评价

位于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殿。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集、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後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三國志》中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在《三國志》中亦附有陳壽在《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國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談論諸葛亮的功績。

以下是《三國志》描述的一些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

  •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 楊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
  •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 習隆向充:「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
  •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西人以自輔,豈有近日之開乎!。」
  •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 郭沖:「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踰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 劉禪下詔:「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燿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 诸葛亮逝世後民間有諺:「死諸葛走生仲達。」(晉書·卷一)

後人對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也是大加讚揚,例如:

  • 西晉梅陶陶侃:「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如孔明。」
  • 東晉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餘泣。」
  • 隋朝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 唐代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
  • 清朝康熙帝:「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 唐文粹》中記錄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另一篇吕温的《诸葛武侯庙记》说:「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 清朝王鸣盛认为诸葛亮的才能非但不止十倍于曹丕,甚至他自比的管仲乐毅也不及他,只有杜甫的“伯仲之间见伊吕”将其与伊尹吕尚相媲才称得上“品题”。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蹟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蜀相》(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跡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為日後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其他詩人亦有作過不少詩詞讚賞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諸葛武侯》、明朝文学家楊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還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陸定一等。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泽东在肯定诸葛亮才智的同时,曾试图分析诸葛亮统一中国失败原因。针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荆州益州两路出击北伐曹魏的总战略,毛泽东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盡南海」的全個荊州支持荊州軍北伐,再加上益州進行鉗形戰略,但後來劉備未能達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關羽失去在襄樊之戰中的优势,而非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学者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的重視,其内容是: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權主義中稱讚諸葛亮:「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国史新论》)

民間藝術

三國演義

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國志》中的诸葛亮很不一样,而且事蹟亦有所出入,如火烧博望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三顧茅廬、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實際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創造,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而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則是虛構或將劇情移花接木。但這些都成為家喻戶曉故事,而小說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將一貫有法家風範的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智慧超卓入聖之完美人物。

戲劇

京剧中诸葛亮的扮相

中國傳統戲曲中,諸葛亮一角以老生所演,身穿印有八卦圖案的外袍,手持羽扇。而劇目多來自《三國演義》,參與的劇目有《诸葛亮吊孝》、《收姜维》、《群英會》、《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戰馬超》(又名《兩將軍》)等。

而戏剧中扮演过诸葛亮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傳說、俚語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22]

高承事物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又有一說,饅頭乃張飛時發明)。

另外,相傳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時,因解決糧食問題,向百姓詢問了當時名為「蔓菁」的野菜的種植方法,並下令士兵開始種蔓菁,補充軍糧,後世便把這菜稱為「諸葛菜」。

亦有傳說指諸葛亮另有一兒諸葛懷與一女諸葛果。在晉朝時曾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但諸葛懷推辭,自給自足,在家終老。而諸葛果則相傳在成都西南乘煙觀修行和成仙升天。[23]

在山區的居民過去要放送消息,會施放「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亮傳下來的。 在雲南三國南中之地),佧佤族有傳說指諸葛亮曾教他們祖先蓋房子、編竹籮;傣族傳說指當地的佛寺大殿屋頂就是仿照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說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一種銅鼓,稱為「諸葛鼓」,白天做飯,晚間可敲它作警報。 而現有許多俚語,如「事後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過後才發表各種高論,自以為先知;也有「三個臭皮匠,勝個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另有「死諸葛氣走活仲達」之說,大意是說,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姜維魏延廖化等人怕司馬懿探知實情,密令軍士雕塑孔明木雕像,於退兵時連同前鋒軍撤退。司馬懿等人早就懷疑諸葛亮已逝,但不敢輕舉妄動,隨軍出來卻看到孔明(木雕像)仍好端端的坐在車上,大吃一驚,急令軍隊回營,蜀漢軍因此平安的回到成都,並將盛放諸葛亮大體的棺木一同送回,由蜀後主親葬之。事後司馬懿等人聽到諸葛亮終於死之後,才放下這心,專心準備征蜀之事。

武侯祠

四川成都武侯祠
河南南阳武侯祠
白帝城武侯祠

在諸葛亮死後,蜀人十分思念他,紛紛要求爲他立,朝議認為不合禮制,一概不准,百姓便在道上私自拜祭。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但劉禪亦沒有聽從。直到263年春天,習隆向充上表以人懷念召伯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劉禪便下詔於沔陽(今陝西勉縣)建廟,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魏將鍾會時也到廟拜祭諸葛亮,命令軍士不可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後來,多个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内地目前另外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其中四川成都最為著名,而河南南陽臥龍崗湖北襄陽黃陵廟甘肅祁山陝西勉县岐山重慶白帝城雲南保山都有武侯祠。

台灣供奉諸葛亮的廟宇則有南投縣魚池鄉啟示玄機院孔明廟新竹青草湖靈隱寺新北市九份孔明廟。

著作

自作

诸葛亮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

相關作品

電玩

三國志》系列、《真三國無雙》系列、《決戰2》、《三國群英傳》系列、《卧龙传》、《戀姬無雙

動畫

诸葛亮年表

年份 公元 年齡 大事記 出典
光和四年 181年 1歲 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初平三年 187年 7歲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歲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姊姊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繼母赴江东  
兴平二年 195年 15歲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二年 197年 17歲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定居在隆中草庐,开始了躬耕于卧龙岗生活。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诸葛亮受劉備三顧,開始跟隨劉備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8歲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年 29歲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 211年 31歲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 214年 34歲 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年 35歲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年 38歲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蜀汉丞相,领益州牧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歲 刘备兵败,於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二年 224年 44歲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三年 225年 45歲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中  
蜀建兴五年 227年 47歲 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準備北伐  
蜀建兴六年 228年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 229年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 230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 231年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十一年 233年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相關連結

参考资料

注释

  1. ^ 《大元一统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卧龙岗在南阳县境内,诸葛亮孔明躬耕地。”
  2. ^ 《大明一统志卷60·襄阳府》“诸葛亮琅琊人,寓居南阳,往来隆中。”
  3. ^ 《嘉靖乙酉抚民右参政许复礼呈照碑记》:“南阳郡城西七里许,有阜隆然,绵亘四十余里,名曰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岗上有草庐故居,前有忠武侯庙,庙中塑像纶巾抱膝,宛然令人起敬,旁有书院故址,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云孔明大节,自唐宋以来,乡人立祠祀之,血食有年。”
  4. ^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解读. 
  5. ^ 襄阳、南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6. ^ 诸葛亮躬耕地是哪个“南阳”. 
  7. ^ 水經注/31》:“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
  8. ^ 王莽. 知書房出版集團. 
  9. ^ 诸葛亮躬耕地刍议. 汉江网. 2006-7-13. 
  10. ^ 譯為白話:「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
  11. ^ 譯為白話:「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臥龍(诸葛亮)、鳳雛龐統)。」
  12. ^ 譯為白話:「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13. ^ 譯為白話:「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14. ^ 譯為白話:「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
  15. ^ 譯為白話:「你沒看到春秋時期申生留在內部而遇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得安全嗎?」
  16. ^ 譯為白話:「如果能以的軍民與中原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
  17. ^ 譯為白話:「如果認為不能抵擋,何不解除武裝,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18. ^ 譯為白話:「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先生可以自行其事。」
  19. ^ 譯為白話:「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
  20. ^ 县侯,武乡在诸葛亮祖籍琅玡郡,实际在曹魏控制下,属于遥领。
  21. ^ 成語,有指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
  22. ^ 古代名将、皇帝的领导方式与风格. [2007年8月23日]. 
  23. ^ 《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觀記》
官衔
前任:
首任
蜀漢丞相
221年234年
繼任:
蔣琬
(头衔大将军


蜀漢四英
诸葛亮 | 蔣琬 | 費禕 | 董允


Template: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