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为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1]。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2]。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3]。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4]。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概述
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5]。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6]。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7]。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8]。
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销,而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9],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10]。
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此后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11]。明成祖即位后,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人直入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立。然而,当时进入内阁的成员均来自翰林院编修、检讨与试读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员上奏,亦不得向内阁通知[12]。
洪熙年间,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于是从明仁宗起,内阁逐渐受到重视。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13]。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后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14]。嘉靖以后,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15]。
历史沿革
时间 | 内阁首辅 | 内阁辅臣 | 背景 |
---|---|---|---|
建文四年壬午[16] (1402年) |
黄淮 十一月降[17] 解缙 十一月进 |
黄淮 翰林院编修,八月入。十一月晋侍读 胡广 翰林院侍讲,九月入。十一月晋侍读 杨荣 翰林院修撰,九月入。十一月晋侍讲 解缙 翰林院侍读,八月入。十一月晋侍读学士 杨士奇 翰林院编修,九月入。十一月晋侍讲 金幼孜 翰林院检讨,九月入。十一月晋侍讲 胡俨 翰林院检讨,九月入。十一月晋侍讲 |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即位为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等人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18]。 |
永乐元年癸未 (1403年) |
解缙 | 解缙 黄淮 胡广 杨荣 杨士奇 胡俨 金幼孜 |
|
永乐二年甲申 (1404年) |
解缙 | 解缙 四月晋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黄淮 四月晋左庶子 胡广 四月晋右庶子 胡俨 四月晋左谕德。九月改国子监祭酒[19] 杨荣 四月晋右谕德 杨士奇 四月晋左中允 金幼孜 |
全体内阁成员品衔至五品[20] |
永乐三年乙酉 (1405年) |
解缙 | 解缙 黄淮 胡广 杨荣 杨士奇 金幼孜 |
|
永乐四年丙戌 (1406年) |
解缙 | 同上 | 解缙因上疏朱高煦礼秩超过太子而被成祖责。除其外,全体内阁成员品衔至二品[21]。 |
永乐五年丁亥 (1407年) |
解缙 二月黜 胡广[22] |
解缙 二月黜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 黄淮 十一月晋右春坊大学士 胡广 十一月晋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 杨荣 十一月晋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讲 杨士奇 十一月晋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 金幼孜 十一月晋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 |
朱高煦进谮,解缙被贬至广西布政司参议[23]。胡广进为左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
永乐六年戊子 (1408年) |
胡广 | 胡广 黄淮 杨荣 六月丁忧。十月起复 杨士奇 金幼孜 |
|
永乐七年己丑 (1409年) |
胡广 | 同上 | 明成祖决定亲征鞑靼,命胡广、杨荣、金幼孜随行,黄淮、杨士奇留守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 |
永乐八年庚寅 (1410年) |
胡广 | 同上 | |
永乐九年辛卯 (1411年) |
胡广 | 同上 | |
永乐十年壬辰 (1412年) |
胡广 | 同上 | |
永乐十一年癸巳 (1413年) |
胡广 | 同上 | |
永乐十二年甲午 (1414年) |
胡广 | 胡广 黄淮 闰九月下狱 杨荣 杨士奇 闰九月下狱。未几,特宥复职 金幼孜 |
成祖北征归来,因太子朱高炽遣使迎接稍迟,加之朱高煦谮言,东宫官属悉数下诏狱,黄淮、杨士奇、杨溥因此下狱。黄淮系狱十年[24]。 |
永乐十三年乙未 (1415年) |
胡广 | 胡广 杨荣 杨士奇 金幼孜 |
|
永乐十四年丙申 (1416年) |
胡广 | 胡广 四月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 杨荣 四月晋翰林学士兼庶子 金幼孜 四月晋翰林学士兼谕德 杨士奇 | |
永乐十五年丁酉 (1417年) |
胡广 | 胡广 杨荣 金幼孜 杨士奇 二月晋翰林学士兼谕德 |
|
永乐十六年戊戌 (1418年) |
胡广 五月卒 杨荣 |
胡广 五月卒 杨荣 金幼孜 杨士奇 |
|
永乐十七年己亥 (1419年) |
杨荣 | 杨荣 金幼孜 杨士奇 |
|
永乐十八年庚子 (1420年) |
杨荣 | 杨荣 闰正月晋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学士 金幼孜 闰正月晋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学士 杨士奇 |
|
永乐十九年辛丑 (1421年) |
杨荣 | 杨荣 金幼孜 杨士奇 正月晋左春坊大学士 |
|
永乐二十年壬寅 (1422年) |
杨荣 | 杨荣 金幼孜 杨士奇 九月下狱。寻释,复旧职 |
|
永乐二十一年癸卯 (1423年) |
杨荣 | 同上 | |
永乐二十二年甲辰 (1424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八月晋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九月晋少保。十一月晋少傅 杨荣 八月加太常寺卿。九月晋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十二月加工部尚书 金幼孜 八月加户部右侍郎。九月晋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黄淮 八月出狱。升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 |
同年八月,成祖驾崩,仁宗即位。 |
洪熙元年乙巳 (1425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正月晋兵部尚书 杨荣 金幼孜 正月晋礼部尚书 黄淮 正月晋少保兼户部尚书 杨溥 太常卿兼学士。闰七月同治内阁事。 权谨 三月以孝行由光禄丞授文华殿大学士。九月以通政司左参议致仕 |
正月,“三杨”同时执掌内阁,为“仁宣之治”始。同年六月,仁宗驾崩,宣宗即位。 |
宣德元年丙午 (1426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黄淮 金幼孜 正月丁忧。寻起复。 杨溥 张瑛 三月晋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 |
宣德二年丁未 (1427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黄淮 八月致仕 杨荣 金幼孜 杨溥 张瑛 二月晋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陈山 二月晋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
|
宣德三年戊申 (1428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金幼孜 陈山 张瑛 杨溥 |
同年八月,杨士奇、杨荣、杨溥随明宣宗北巡。 |
宣德四年己酉 (1429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金幼孜 陈山 十月专授小内使书 张瑛 十月改南京礼部尚书 杨溥 八月丁忧。寻起复 |
|
宣德五年庚戌 (1430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四月晋少傅 金幼孜 杨溥 | |
宣德六年辛亥 (1431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金幼孜 十二月卒 杨溥 |
|
宣德七年壬子 (1432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
|
宣德八年癸丑 (1433年) |
杨士奇 | 同上 | |
宣德九年甲寅 (1434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八月晋礼部尚书,仍兼学士 |
|
宣德十年乙卯 (1435年) |
杨士奇 | 同上 | 正月,宣宗驾崩,英宗即位 |
正统元年丙辰 (1436年) |
杨士奇 | 同上 | |
正统二年丁巳 (1437年) |
杨士奇 | 同上 | |
正统三年戊午 (1438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四月晋少师 杨溥 四月晋少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
正统四年己未 (1439年) |
杨士奇 | 同上 | |
正统五年庚申 (1440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荣 二月归省。七月还朝,卒于道 杨溥 马愉 翰林院侍讲,二月入 曹鼐 侍讲,二月入 |
|
正统六年辛酉 (1441年) |
杨士奇 | 杨士奇 杨溥 二月归省 马愉 曹鼐 |
|
正统七年壬戌 (1442年) |
杨士奇 | 同上 | |
正统八年癸亥 (1443年) |
杨士奇 | 同上 | |
正统九年甲子 (1444年) |
杨士奇 三月卒 杨溥 |
杨士奇 三月卒 杨溥 马愉 曹鼐 正月晋翰林学士 陈循 学士,四月入直 |
|
正统十年乙丑 (1445年) |
杨溥 | 杨溥 马愉 十月晋礼部右侍郎 曹鼐 十月晋吏部左侍郎 陈循 十月晋户部右侍郎 苗衷 侍读学士,十月晋兵部右侍郎入 高谷 侍讲学士,十月晋工部右侍郎入 |
|
正统十一年丙寅 (1446年) |
杨溥 七月卒 曹鼐 |
杨溥 七月卒 曹鼐 陈循 马愉 三月归省 苗衷 高谷 |
|
正统十二年丁卯 (1447年) |
曹鼐 | 曹鼐 陈循 马愉 九月卒 苗衷 高谷 |
|
正统十三年戊辰 (1448年) |
曹鼐 | 曹鼐 陈循 苗衷 高谷 |
|
正统十四年己巳 (1449年) |
曹鼐 八月殁 陈循 |
曹鼐 八月殁于土木 陈循 八月晋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苗衷 高谷 八月晋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张益 侍读,五月入。八月殁于土木 彭时 修撰,八月入 商辂 修撰,八月入 |
在宦官王振鼓动下,明英宗率百官及五十万部队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俘,内阁曹鼐、张益阵亡。同年九月,明代宗即位。 |
景泰元年庚午 (1450年) |
陈循 | 陈循 苗衷 二月晋兵部尚书兼学士。八月致仕 高谷 彭时 闰正月守制回籍 商辂 九月晋学士 俞纲 生员。三月晋兵部右侍郎,内阁办事。疏辞出佐兵部 江渊 刑部侍郎兼学士,八月入。九月晋户部右侍郎 |
|
景泰二年辛未 (1451年) |
陈循 | 陈循 十二月晋少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高谷 十二月晋少保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江渊 商辂 王一宁 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十二月入 萧镃 祭酒兼翰林学士,十二月入 |
|
景泰三年壬申 (1452年) |
陈循 | 陈循 四月兼太子太傅 高谷 四月兼太子太傅 江渊 二月晋吏部左侍郎。四月兼太子少师。九月奔丧 王一宁 四月晋太子少师。七月卒 萧镃 二月晋户部右侍郎。四月晋太子少师 商辂 四月晋兵部左侍郎兼右春坊大学士 王文 十月,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入 |
|
景泰四年癸酉 (1453年) |
陈循 | 陈循 高谷 王文 正月召至。二月晋吏部尚书兼学士。五月丁忧。九月起复 萧镃 江渊 四月还任 商辂 | |
景泰五年甲戌 (1454年) |
陈循 | 陈循 高谷 王文 六月晋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萧镃 江渊 正月抚安山东。七月召还 商辂 |
|
景泰六年乙亥 (1455年) |
陈循 | 陈循 高谷 王文 江渊 正月晋太子少师兼工部尚书,视部事 萧镃 商辂 |
|
景泰七年丙子 (1456年) |
陈循 | 陈循 五月兼华盖殿大学士 高谷 五月兼谨身殿大学士 王文 五月兼谨身殿大学士 萧镃 五月晋户部尚书 商辂 五月兼太常寺卿 |
|
景泰八年丁丑 (天顺元年)[25] (1457年) |
陈循 正月罢 高榖 二月致仕 徐有贞 六月罢 许彬 七月罢 李贤 七月进 |
陈循 正月充铁岭卫军 高谷 正月辞少保少傅。二月致仕 王文 正月弃市被杀 萧镃 正月削为民 商辂 正月削为民 徐有贞 正月,兵部尚书兼学士入。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六月下狱,降广东右参政。七月复下狱,宥死发云南金齿卫为民 许彬 正月晋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七月调南京礼部左侍郎 薛瑄 正月晋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六月致仕 李贤 二月,礼部侍郎兼学士入。三月晋吏部尚书。六月下狱,降福建右参政。寻留为吏部右侍郎。七月复任 吕原 六月,通政司左参议兼翰林院侍讲入,十二月晋学士 岳正 六月,翰林院修撰入。七月调为广东钦州同知 彭时 九月,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入。十二月晋学士 |
该年正月壬午,徐有贞、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皇帝位,内阁大调动。后因徐、石矛盾,徐有贞、许彬等人获刑离开内阁。 |
天顺二年戊寅 (1458年) |
李贤 | 李贤 彭时 吕原 |
同年,李贤奏定纂修专选进士,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形成定制[26]。 |
天顺三年己卯 (1459年) |
李贤 | 同上 | |
天顺四年庚辰 (1460年) |
李贤 | 同上 | |
天顺五年辛巳 (1461年) |
李贤 | 李贤 八月加太子少保 彭时 吕原 |
|
天顺六年壬午 (1462年) |
李贤 | 李贤 彭时 吕原 十一月卒 |
|
天顺七年癸未 (1463年) |
李贤 | 李贤 彭时 陈文 二月晋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 |
|
天顺八年甲申 (1464年) |
李贤 | 李贤 二月晋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陈文 二月晋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彭时 二月晋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
同年正月英宗驾崩,宪宗即位。 |
成化元年乙酉 (1465年) |
李贤 | 李贤 陈文 三月晋礼部尚书 彭时 十月晋兵部尚书 |
|
成化二年丙戌 (1466年) |
李贤 十二月卒 陈文 十二月进 |
李贤 三月丁忧。五月起复。十二月卒。 陈文 彭时 七月归省 刘定之 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二月入 |
|
成化三年丁亥 (1467年) |
陈文 | 陈文 八月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27] 彭时 时二月还任。八月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刘定之 八月晋工部右侍郎兼学士 商辂 三月,兵部左侍郎兼学士复入 |
|
成化四年戊子 (1468年) |
陈文 四月卒 彭时 四月进 |
陈文 四月卒 彭时 商辂 十月晋兵部尚书 刘定之 十月晋礼部左侍郎 |
|
成化五年己丑 (1469年) |
彭时 | 彭时 商辂 刘定之 八月卒 万安 五月,礼部左侍郎兼学士入 |
|
成化六年庚寅 (1470年) |
彭时 | 彭时 商辂 万安 |
|
成化七年辛卯 (1471年) |
彭时 | 彭时 商辂 万安 |
同年彭时、商辂借彗星天变而请身居宫中的明宪宗入朝,而未谈多少时万安即大呼万岁,宪宗从此再不见大臣,一时内阁被笑称“万岁阁老”。 |
成化八年壬辰 (1472年) |
彭时 | 同上 | |
成化九年癸巳 (1473年) |
彭时 | 彭时 商辂 五月晋户部尚书 万安 五月晋礼部尚书 |
|
成化十年甲午 (1474年) |
彭时 | 同上 | |
成化十一年乙未 (1475年) |
彭时 三月卒 商辂 四月进 |
彭时 正月晋少保。三月卒 商辂 四月兼文渊阁大学士 万安 刘珝 四月,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 刘吉 四月,礼部左侍郎兼学士入 |
|
成化十二年丙申 (1476年) |
商辂 | 商辂 二月晋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万安 二月晋户部尚书 刘珝 刘吉 |
|
成化十三年丁酉 (1477年) |
商辂 六月致仕 万安 六月进 |
商辂 四月兼谨身殿大学士。六月加少保,致仕 万安 四月加太子少保。六月晋文渊阁大学士 刘珝 四月晋吏部尚书 刘吉 四月晋礼部尚书 |
|
成化十四年戊戌 (1478年) |
万安 | 万安 二月晋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十月加太子太保 刘珝 二月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刘吉 二月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
万安、刘珝、刘吉 三人在成化年间毫无建树,故称“纸糊三阁老” |
成化十五年己亥 (1479年) |
万安 | 同上 | |
成化十六年庚子 (1480年) |
万安 | 同上 | |
成化十七年辛丑 (1481年) |
万安 | 同上 | |
成化十八年壬寅 (1482年) |
万安 | 万安 十二月晋太子太傅兼华盖殿大学士 刘珝 十二月晋太子太保兼谨身殿大学士 刘吉 正月丁忧。七月起复。十二月晋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
|
成化十九年癸卯 (1483年) |
万安 | 同上 | |
成化二十年甲辰 (1484年) |
万安 | 同上 | |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 (1485年) |
万安 | 万安 刘珝 九月致仕 刘吉 十二月晋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彭华 十二月晋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 |
明朝党争开始,万安与彭华等人挤走刘珝 |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 (1486年) |
万安 | 万安 十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 刘吉 十月晋少保兼太子太傅 彭华 十月晋礼部尚书太子少保 尹直 九月晋户部左侍郎兼学士入。十月晋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
|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 (1487年) |
万安 十月罢 刘吉 十一月进 |
万安 十月晋少师,十月罢 刘吉 十一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彭华 三月致仕 尹直 十一月罢 徐溥 十月,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十一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刘健 十一月晋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 |
同年九月,宪宗驾崩,孝宗即位。孝宗首先针对内阁彻底整顿吏治,史称“弘治中兴”。 |
弘治元年戊申 (1488年) |
刘吉 | 刘吉 徐溥 刘健 |
|
弘治二年乙酉 (1489年) |
刘吉 | 同上 | |
弘治三年庚戌 (1490年) |
刘吉 | 同上 | |
弘治四年辛亥 (1491年) |
刘吉 | 刘吉 八月晋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徐溥 八月晋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刘健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丘濬 十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兼文渊阁大学士 |
|
弘治五年壬子 (1492年) |
刘吉 八月致仕 徐溥 八月进 |
刘吉 八月致仕 徐溥 丘濬 刘健 |
|
弘治六年癸丑 (1493年) |
徐溥 | 徐溥 丘濬 刘健 |
|
弘治七年甲寅 (1494年) |
徐溥 | 徐溥 八月加少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丘濬 八月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刘健 八月晋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
弘治八年乙卯 (1495年) |
徐溥 | 徐溥 丘濬 二月卒 刘健 李东阳 二月,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入 谢迁 二月,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入。十月服阕至京,晋詹事 |
|
弘治九年丙辰 (1496年) |
徐溥 | 徐溥 刘健 李东阳 谢迁 |
|
弘治十年丁巳 (1497年) |
徐溥 | 同上 | |
弘治十一年戊午 (1498年) |
徐溥 七月致仕 刘健 七月进 |
徐溥 二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七月致仕 刘健 二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李东阳 二月晋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谢迁 二月晋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
弘治十二年己未 (1499年) |
刘健 | 刘健 李东阳 谢迁 |
|
弘治十三年庚申 (1500年) |
刘健 | 同上 | |
弘治十四年辛酉 (1501年) |
刘健 | 同上 | |
弘治十五年壬戌 (1502年) |
刘健 | 同上 | |
弘治十六年癸亥 (1503年) |
刘健 | 刘健 二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五月考满,加特进 李东阳 二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谢迁 二月晋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
|
弘治十七年甲子 (1504年) |
刘健 | 同上 | |
弘治十八年乙丑 (1505年) |
刘健 | 刘健 七月加左柱国 李东阳 七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八月加柱国 谢迁 七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八月加柱国 |
五月,明孝宗驾崩,武宗即位 |
正德元年丙寅 (1506年) |
刘健 十月致仕 李东阳 十月进 |
刘健 十月致仕 李东阳 十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谢迁 十月致仕 焦芳 十月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命仍掌吏部印。十二月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 十月,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十二月加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
|
正德二年丁卯 (1507年) |
李东阳 | 李东阳 焦芳 八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王鏊 八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杨廷和 八月,南京户部尚书入。十月改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
|
正德三年戊辰 (1508年) |
李东阳 | 李东阳 焦芳 王鏊 杨廷和 八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
|
正德四年己巳 (1509年) |
李东阳 | 李东阳 焦芳 五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王鏊 四月致仕 杨廷和 刘宇 六月,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即予告。逾年致仕 |
|
正德五年庚午 (1510年) |
李东阳 | 李东阳 九月加左柱国 焦芳 五月致仕 杨廷和 二月晋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九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曹元 二月,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晋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八月致仕。寻黜为民 梁储 九月改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寻晋少保太子太保武英殿 刘忠 九月掌詹事府事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寻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 |
|
正德六年辛未 (1511年) |
李东阳 | 李东阳 杨廷和 刘忠 十一月致仕 梁储 费宏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正德七年壬申 (1512年) |
李东阳 十二月致仕 杨廷和 同月进 |
李东阳 十二月致仕 杨廷和 十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梁储 十月晋少保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费宏 十月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
|
正德八年癸酉 (1513年) |
杨廷和 | 杨廷和 梁储 费宏 |
|
正德九年甲戌 (1514年) |
杨廷和 | 杨廷和 梁储 费宏 五月致仕 靳贵 二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正德十年乙亥 (1515年) |
杨廷和 三月丁忧 梁储 三月进 |
杨廷和 三月丁忧 梁储 靳贵 杨一清 闰四月,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 |
|
正德十一年丙子 (1516年) |
梁储 | 梁储 杨一清 八月致仕 靳贵 蒋冕 八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正德十二年丁丑 (1517年) |
梁储 | 梁储 靳贵 四月致仕 蒋冕 七月加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学士 毛纪 五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七月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杨廷和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十一月服除,入 |
|
正德十三年戊寅 (1518年) |
杨廷和 |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 |
|
正德十四年己卯 (1519年) |
杨廷和 | 同上 | |
正德十五年庚辰 (1520年) |
杨廷和 | 同上 | |
正德十六年辛巳 (1521年) |
杨廷和 | 杨廷和 加左柱国 梁储 五月致仕,左柱国 蒋冕 正月加少傅谨身殿大学士 毛纪 正月加少保,改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袁宗皋 五月升吏部左侍郎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九月卒 费宏 四月召,十月入,加柱国少保 |
四月,武宗驾崩,世宗即位。 |
嘉靖元年壬午 (1522年) |
杨廷和 | 杨廷和 蒋冕 毛纪 费宏 |
|
嘉靖二年癸未 (1523年) |
杨廷和 | 同上 | |
嘉靖三年甲申 (1524年) |
杨廷和 二月致仕 蒋冕 五月致仕 毛纪 七月致仕 费宏 七月进 |
杨廷和 二月致仕 蒋冕 五月致仕 毛纪 六月晋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七月致仕 费宏 石珤 五月,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贾咏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大礼议事件导致杨廷和等明朝内阁重臣纷纷辞职,皇权得到扩张,而官吏因此风气日下。 |
嘉靖四年乙酉 (1525年) |
费宏 | 费宏 六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 石珤 六月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贾咏 六月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 十一月召 |
|
嘉靖五年丙戌 (1526年) |
杨一清 | 杨一清 五月复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少师入。七月加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 费宏 七月晋华盖殿大学士 石珤 七月加少保 贾咏 七月加少保 |
|
嘉靖六年丁亥 (1527年) |
费宏 二月致仕 杨一清 |
费宏 二月致仕 杨一清 八月晋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 石珤 八月致仕 贾咏 八月致仕 谢迁 二月召,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十月复入 翟銮 三月,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 张璁 十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嘉靖七年戊子 (1528年) |
杨一清 | 杨一清 谢迁 三月致仕 张璁 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六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晋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翟銮 六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
|
嘉靖八年己丑 (1529年) |
杨一清 九月致仕 张璁 |
杨一清 九月致仕 张璁 八月罢。九月召还 翟銮 桂萼 二月,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八月革去散官及学士,以尚书致仕。九月复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仍致仕。十一月召复任 |
|
嘉靖九年庚寅 (1530年) |
张璁 | 张璁 桂萼 四月至京,命照旧办事 翟銮 |
|
嘉靖十年辛卯 (1531年) |
张孚敬 七月致仕 翟銮 十月降 张孚敬 十一月召复任 |
张孚敬 璁二月改名,七月致仕,十一月召复任 桂萼 正月以病乞归。八月卒 翟銮 李时 九月,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嘉靖十一年壬辰 (1532年) |
张孚敬 八月致仕 方献夫 |
张孚敬 三月至京,晋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八月致仕 李时 桂萼 方献夫 五月,原任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学士,应召至京,晋武英殿大学士入。七月掌吏部事 |
|
嘉靖十二年癸巳 (1533年) |
方献夫 四月降 张孚敬 四月复 |
方献夫 四月降 李时 桂萼 十一月丁忧 张孚敬 正月召复任。四月赴召至京 |
|
嘉靖十三年甲午 (1534年) |
张孚敬 | 张孚敬 正月晋少师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方献夫 正月晋少保。四月致仕 李时 正月晋少保 |
|
嘉靖十四年乙未 (1535年) |
张孚敬 四月致仕 李时 |
张孚敬 四月致仕 李时 费宏 七月召。八月入,十月卒 |
|
嘉靖十五年丙申 (1536年) |
李时 | 李时 七月加太子太傅。九月晋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十一月兼太子太师。闰十二月晋华盖殿大学士 夏言 闰十二月,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 |
|
嘉靖十六年丁酉 (1537年) |
李时 | 同上 | |
嘉靖十七年戊戌 (1538年) |
李时 十二月卒 夏言 |
李时 十二月卒 夏言 顾鼎臣 八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嘉靖十八年己亥 (1539年) |
夏言 | 夏言 正月晋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五月以少保兼尚书致仕,未行,复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复入 顾鼎臣 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
|
嘉靖十九年庚子 (1540年) |
夏言 | 夏言 十一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顾鼎臣 十月卒 翟銮 十一月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如故 |
|
嘉靖二十年辛丑 (1541年) |
夏言 | 夏言 八月落职致仕。九月诣迎和门辞,诏仍还私宅调理,以俟后命。十月复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仍赴阁办事 翟銮 |
|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 (1542年) |
夏言 七月革职闲住 翟銮 八月进 |
夏言 三月复少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勋阶兼官悉如旧。七月革职闲住 翟銮 八月加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 严嵩 八月,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仍掌礼部事 |
|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 (1543年) |
翟銮 | 翟銮 严嵩 |
|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 (1544年) |
翟銮 八月削籍 严嵩 八月进 |
翟銮 八月削籍 严嵩 八月加太子太傅。九月晋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十二月加少傅 许赞 吏部尚书。九月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张璧 礼部尚书。九月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 (1545年) |
严嵩 | 严嵩 七月加太子太师。八月加少师 许赞 七月加少傅。十一月革职闲住 张璧 七月加太子太保。八月卒 夏言 九月复召。十二月复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原职,起用 |
|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1546年) |
夏言 | 夏言 严嵩 |
|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 (1547年) |
夏言 | 夏言 严嵩 十一月晋华盖殿大学士 |
|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 (1548年) |
夏言 正月致仕 | 夏言 正月削夺保傅,以尚书致仕。十月弃市 严嵩 |
|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 (1549年) |
严嵩 | 严嵩 张治 二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吕本 二月,少詹事兼学士入 |
|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 (1550年) |
严嵩 | 严嵩 八月加上柱国 张治 八月加太子太保。十月卒 吕本 八月晋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
嘉靖三十年辛亥 (1551年) |
严嵩 | 严嵩 吕本 十一月晋礼部尚书 |
|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 (1552年) |
严嵩 | 严嵩 吕本 徐阶 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三月兼东阁大学士入,仍掌部事 |
|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 (1553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七月晋柱国 吕本 |
|
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1554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八月晋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吕本 八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 (1555年) |
严嵩 | 同上 | |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1556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吕本 二月命暂管吏部事。三月晋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
|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 (1557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八月加少傅 吕本 七月晋柱国。八月加太子太傅 |
|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 (1558年) |
严嵩 | 同上 | |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 (1559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五月晋吏部尚书 吕本 |
|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 (1560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八月晋太子太师 吕本 八月晋少傅 |
|
嘉靖四十年辛酉 (1561年) |
严嵩 | 严嵩 徐阶 吕本 五月丁忧 袁炜 十一月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 |
|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1562年) |
严嵩 五月罢 徐阶 五月进 |
严嵩 五月罢 徐阶 三月晋少师 袁炜 三月晋少保 |
|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 (1563年) |
徐阶 | 徐阶 袁炜 |
|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1564年) |
徐阶 | 徐阶 八月晋建极殿大学士 袁炜 八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 |
|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 (1565年) |
徐阶 | 徐阶 袁炜 三月病归 严讷 四月,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仍暂掌吏部事。十一月病归 李春芳 四月晋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 |
|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 (1566年) |
徐阶 | 徐阶 李春芳 三月晋吏部尚书 郭朴 三月晋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 高拱 三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
十二月,世宗驾崩,明穆宗即位。 |
隆庆元年丁卯 (1567年) |
徐阶 | 徐阶 李春芳 二月晋少保。四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郭朴 二月晋少保。四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九月致仕 高拱 二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四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五月罢 陈以勤 二月晋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四月加太子太保 张居正 二月晋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四月晋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
隆庆二年戊辰 (1568年) |
徐阶 七月致仕 李春芳 七月进 |
徐阶 七月致仕 李春芳 正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 陈以勤 正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张居正 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
|
隆庆三年己巳 (1569年) |
李春芳 | 李春芳 陈以勤 张居正 赵贞吉 八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 高拱 十二月召还,兼掌吏部事 |
|
隆庆四年庚午 (1570年) |
李春芳 | 李春芳 六月晋少师。十二月加中极殿大学士 高拱 十二月晋少师建极殿大学士 陈以勤 七月致仕,加太子太师 张居正 十二月晋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柱国,又晋少傅建极殿大学士 赵贞吉 吉十一月致仕 殷士儋 十一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逾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
|
隆庆五年辛未 (1571年) |
李春芳 五月致仕 高拱 五月进 |
李春芳 五月致仕 高拱 张居正 殷士儋 十一月致仕 |
|
隆庆六年壬申 (1572年) |
高拱 六月罢 张居正 六月进 |
高拱 正月加柱国晋中极殿大学士,六月罢 张居正 正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八月加左柱国中极殿大学士 高仪 四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六月卒 吕调阳 六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八月晋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
六月,明神宗即位 |
万历元年癸酉 (1573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吕调阳 十一月晋太子太保 |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推行一条鞭法,经过改革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史称“万历中兴”。 |
万历二年甲戌 (1574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吕调阳 七月晋少保 |
|
万历三年乙亥 (1575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吕调阳 张四维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
|
万历四年丙子 (1576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十月特晋左柱国太傅,俸如伯爵 吕调阳 十月晋太子太傅吏部尚书 张四维 |
|
万历五年丁丑 (1577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九月丁忧夺情 吕调阳 八月晋少傅 张四维 八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万历六年戌寅 (1578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三月归葬。六月还朝 吕调阳 二月晋建极殿大学士。七月以病回籍 张四维 二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马自强 三月,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十月卒 申时行 三月,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 |
|
万历七年己卯 (1579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张四维 申时行 十二月加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
|
万历八年庚辰 (1580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张四维 六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申时行 |
|
万历九年辛巳 (1581年) |
张居正 | 张居正 十一月晋太傅左柱国 张四维 加柱国 申时行 |
|
万历十年壬午 (1582年) |
张居正 六月卒 张四维 六月进 |
张居正 六月晋太师,寻卒 张四维 六月晋太子太师。九月晋少师 申时行 六月晋太子太保。九月晋少保 潘晟 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六月命,未任罢 余有丁 六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九月晋太子太保 |
|
万历十一年癸未 (1583年) |
张四维 四月丁忧 申时行 四月进 |
张四维 四月丁忧 申时行 九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余有丁 九月晋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许国 四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万历十二年甲申 (1584年) |
申时行 | 申时行 九月晋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余有丁 九月晋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十一月卒 许国 九月晋少保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王锡爵 十二月起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王家屏 十二月以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
万历十三年乙酉 (1585年) |
申时行 | 申时行 许国 王锡爵 王家屏 |
|
万历十四年丙戌 (1586年) |
申时行 | 申时行 许国 八月晋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 王锡爵 王家屏 九月丁忧 |
|
万历十五年丁亥 (1587年) |
申时行 | 申时行 许国 二月晋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王锡爵 二月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
|
万历十六年戊子 (1588年) |
申时行 | 申时行 四月加左柱国 许国 王锡爵 六月晋太子太保 王家屏 十二月服阕召 |
|
万历十七年己丑 (1589年) |
申时行 | 申时行 许国 八月晋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王锡爵 王家屏 四月还朝,晋礼部尚书 |
|
万历十八年庚寅 (1590年) |
申时行 | 同上 | |
万历十九年辛卯 (1591年) |
申时行 九月致仕 王家屏 九月进 |
申时行 时行三月加太傅。九月致仕 许国 九月致仕 王锡爵 六月归省 王家屏 赵志皋 九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张位 九月,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
万历二十年壬辰 (1592年) |
王家屏 三月致仕 赵志皋 三月进 |
王家屏 三月致仕 赵志皋 张位 |
|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 (1593年) |
赵志皋 正月降 王锡爵 正月进 |
王锡爵 正月还朝 赵志皋 四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张位 四月晋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
|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 (1594年) |
王锡爵 五月致仕 赵志皋 五月进 |
王锡爵 二月晋少傅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五月致仕 赵志皋 二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 张位 二月晋太子太保 陈于陛 五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沈一贯 五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入 |
|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 (1595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张位 陈于陛 十月晋太子少保 沈一贯 十月晋太子少保 |
|
万历二十四年丙申 (1596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 张位 陈于陛 八月晋太子太保。十二月卒 沈一贯 |
|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 (1597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张位 五月晋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沈一贯 五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1598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十月养病 张位 六月闲住 沈一贯 |
|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1598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十月养病 沈一贯 |
|
万历二十七年己亥 (1599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养病。四月晋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沈一贯 |
|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 (1600年) |
赵志皋 | 赵志皋 养病。四月晋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沈一贯 五月晋少保吏部尚书 |
|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 (1601年) |
赵志皋 九月卒 沈一贯 九月进 |
赵志皋 养病。九月卒 沈一贯 十一月晋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 沈鲤 九月,礼部尚书召兼东阁大学士 朱赓 九月,礼部尚书召兼东阁大学士 |
|
万历三十年壬寅 (1602年) |
沈一贯 | 沈一贯 七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沈鲤 七月入 朱赓 四月入。七月晋太子太保 |
|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 (1603年) |
沈一贯 | 沈一贯 四月晋左柱国少傅中极殿大学士 沈鲤 朱赓 |
|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 (1604年) |
沈一贯 | 沈一贯 沈鲤 十月晋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朱赓 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 (1605年) |
沈一贯 | 沈一贯 十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 沈鲤 十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朱赓 十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
|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 (1606年) |
沈一贯 七月致仕 朱赓 七月进 |
沈一贯 七月致仕 沈鲤 七月致仕 朱赓 |
|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 (1607年) |
朱赓 | 朱赓 三月晋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王锡爵 六月加少保召,辞不至 于慎行 礼部尚书。五月加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入,寻卒 李廷机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叶向高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入 |
|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 (1608年) |
朱赓 十一月卒 李廷机 |
朱赓 十一月卒 李廷机 十月养病。以后杜门注籍,不赴阁 叶向高 |
|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 (1609年) |
李廷机 | 李廷机 养病 叶向高 |
|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1610年) |
李廷机 | 李廷机 养病 叶向高 十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 (1611年) |
李廷机 | 同上 | |
万历四十年壬子 (1612年) |
李廷机 九月致仕 叶向高 九月进 |
李廷机 养病。九月晋太子太保,致仕 叶向高 |
|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 (1613年) |
叶向高 | 叶向高 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十二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方从哲 九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吴道南 九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
|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 (1614年) |
叶向高 八月致仕 方从哲 八月进 |
叶向高 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 方从哲 吴道南 未赴 |
|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 (1615年) |
方从哲 | 方从哲 吴道南 五月入 |
|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 (1616年) |
方从哲 | 方从哲 十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吴道南 |
|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 (1617年) |
方从哲 | 方从哲 吴道南 七月丁忧 |
|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 (1618年) |
方从哲 | 方从哲 | |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 (1619年) |
方从哲 | 方从哲 | |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 (1620年) |
方从哲 十二月致仕 刘一燝 十二月进 |
方从哲 八月晋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十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十二月致仕 史继偕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沈潅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何宗彦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刘一燝 八月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韩爌 八月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朱国祚 八月晋礼部尚书,召兼东阁大学士 孙如游 礼部尚书。十月兼东阁大学士入 叶向高 八月召 |
八月,明光宗即位。九月崩,明熹宗即位。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 |
天启元年辛酉 (1621年) |
刘一燝 十月降 叶向高 十月进 |
叶向高 十月入 刘一燝 六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九月晋中极殿大学士。十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 韩爌 六月晋少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九月晋中极殿大学士。十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 史继偕 十月入。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沈潅 七月入。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何宗彦 六月入。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朱国祚 六月入。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孙如游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致仕 |
|
天启二年壬戌 (1622年) |
叶向高 | 叶向高 刘一燝 三月致仕 韩爌 史继偕 沈潅 七月致仕 何宗彦 朱国祚 孙承宗 二月晋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兼掌兵部。八月晋太子太保,出镇山海关 朱国祚 |
|
天启三年癸亥 (1623年) |
叶向高 | 叶向高 正月晋中极殿大学士。七月晋左柱国。十一月晋上柱国。十二月晋少傅 韩爌 正月晋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七月加特进。十一月晋左柱国 史继偕 正月晋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七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寻加少保,致仕 何宗彦 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七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月晋太子太师 朱国祚 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四月致仕 顾秉谦 礼部尚书。正月兼东阁大学士入。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太子太保 朱国祯 正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六月入。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朱延禧 正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 魏广微 正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月入。十一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孙承宗 出镇。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七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月晋太子太师 |
|
天启四年甲子 (1624年) |
叶向高 七月致仕 韩爌 十一月致仕 朱国祯 十二月致仕 顾秉谦 十二月进 |
叶向高 七月致仕 韩爌 十一月致仕 何宗彦 正月卒 顾秉谦 朱国祚 十二月致仕 朱延禧 魏广微 孙承宗 出镇 |
|
天启五年乙丑 (1625年) |
顾秉谦 | 顾秉谦 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九月晋左柱国少师中极殿大学士 朱延禧 正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六月罢 魏广微 正月晋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八月致仕,晋少傅兼太子太师 周如磐 礼部尚书。八月兼东阁大学士入,寻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致仕 黄立极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丁绍轼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九月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冯铨 八月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九月晋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孙承宗 出镇。正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九月晋左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十月致仕 |
宦官魏忠贤全面清洗杀害东林党人,该年后内阁成员均改为阉党人。 |
天启六年丙寅 (1626年) |
顾秉谦 九月致仕 黄立极 九月进 |
顾秉谦 四月晋太保。闰六月晋上柱国太师。九月致仕 黄立极 四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十一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丁绍轼 四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寻卒 冯铨 四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闰六月免 施凤来 七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张瑞图 七月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李国𣚴 七月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
天启七年丁卯 (1627年) |
黄立极 十一月致仕 施凤来 |
黄立极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八月加左柱国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十月晋太保,辞免。十一月致仕 施凤来 三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十月晋左柱国吏部尚书 张瑞图 三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八月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十月晋左柱国吏部尚书 李国𣚴 三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十月晋左柱国吏部尚书 来宗道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十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 杨景辰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周道登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钱龙锡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李标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刘鸿训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
八月,明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崇祯皇帝上任后彻底清理官员中阉党,而建立东林党内阁。然而其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成员,朝令夕改,史称“崇祯五十相”。 |
崇祯元年戊辰 (1628年) |
施凤来 三月致仕 李国𣚴 五月致仕 来宗道 六月致仕 周道登 十二月降 韩爌 十二月进 |
施凤来 三月致仕,晋太傅 张瑞图 三月致仕,晋太保 李国𣚴 四月晋太保。五月致仕 来宗道 四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六月致仕,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杨景辰 四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六月致仕,晋少保 周道登 六月任。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李标 二月任。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钱龙锡 六月任。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刘鸿训 二月任。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罢 韩爌 四月召。十二月任 |
|
崇祯二年己巳 (1629年) |
韩爌 | 韩爌 三月晋太傅 周道登 正月致仕 李标 钱龙锡 十二月罢 成基命 十一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周延儒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何如宠 礼部尚书。十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 钱象坤 十二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孙承宗 十一月召,以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出镇山海关。四年十一月致仕 |
|
崇祯三年庚午 (1630年) |
韩爌 正月致仕 李标 三月致仕 成基命 九月致仕 周延儒 九月进 |
韩爌 正月致仕 李标 二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三月致仕 成基命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九月致仕 周延儒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何如宠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钱象坤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 礼部尚书。六月兼东阁大学士入。十一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吴宗达 礼部尚书。六月兼东阁大学士入。十一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崇祯四年辛未 (1631年) |
周延儒 | 周延儒 何如宠 八月致仕 钱象坤 八月致仕 温体仁 吴宗达 |
|
崇祯五年壬申 (1632年) |
周延儒 | 周延儒 二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温体仁 二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吴宗达 二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郑以伟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少保 徐光启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十月加太子少保 |
|
崇祯六年癸酉 (1633年) |
周延儒 六月罢 温体仁 六月进 |
周延儒 六月罢 温体仁 十一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吴宗达 十二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郑以伟 六月卒 徐光启 七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十月卒 钱士升 九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王应熊 十一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何吾驺 十一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何如宠 七月召,辞不赴 |
|
崇祯七年甲戌 (1634年) |
温体仁 | 温体仁 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吴宗达 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王应熊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何吾驺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钱士升 二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崇祯八年乙亥 (1635年) |
温体仁 | 温体仁 吴宗达 五月致仕 王应熊 九月罢 何吾驺 十一月罢 钱士升 文震孟 七月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十一月闲住 张至发 七月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 |
|
崇祯九年丙子 (1636年) |
温体仁 | 温体仁 十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钱士升 四月免 张至发 六月晋礼部尚书。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林焊 礼部侍郎。正月兼东阁大学士入。六月卒 黄士俊 礼部尚书。六月兼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孔贞运 六月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贺逢圣 礼部尚书。六月兼东阁大学士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
|
崇祯十年丁丑 (1637年) |
温体仁 六月致仕 张至发 六月进 |
温体仁 正月晋左柱国,三月晋太保,俱辞免。六月致仕 张至发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黄士俊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贺逢圣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孔贞运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刘宇亮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傅冠 八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薛国观 八月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 |
|
崇祯十一年戊寅 (1638年) |
张至发 四月罢 孔贞运 六月罢 刘宇亮 六月进 |
张至发 四月罢 黄士俊 正月罢 贺逢圣 三月罢 孔贞运 六月罢 刘宇亮 六月晋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出督师 傅冠 六月晋文渊阁大学士。八月罢 薛国观 六月晋礼部尚书 程国祥 六月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杨嗣昌 六月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仍掌兵部 方逢年 六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十二月闲住 蔡国用 六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范复粹 六月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 |
|
崇祯十二年己卯 (1639年) |
刘宇亮 二月罢 薛国观 二月进 |
刘宇亮二月罢 薛国观 六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十一月晋少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程国祥 四月致仕 杨嗣昌 九月督师 蔡国用 六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范复粹 五月晋礼部尚书。六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姚明恭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张四知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魏炤乘 五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
|
崇祯十三年庚辰 (1640年) |
薛国观 六月致仕 范复粹 六月进 |
薛国观 六月致仕 薛国观 六月卒 范复粹 姚明恭 五月罢 张四知 魏炤乘 谢陞 四月晋太子少保,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八月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陈演 礼部侍郎。四月兼东阁大学士入 杨嗣昌 督师。九月晋太子少保 |
|
崇祯十四年辛巳 (1641年) |
范复粹 五月罢 张四知 五月代,九月降 周延儒 九月进 |
范复粹 五月罢 张四知 魏炤乘 谢陞 陈演 周延儒 二月召。九月入。十一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贺逢圣 二月召。九月入 张至发 二月召。辞不赴 杨嗣昌 三月卒于军 |
|
崇祯十五年壬午 (1642年) |
周延儒 | 周延儒 贺逢圣 六月罢 张四知 五月晋太子太保。六月罢 魏炤乘 三月罢 谢陞 四月罢 陈演 蒋德璟 六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黄景昉 六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吴甡 六月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 王应熊 十一月召。明年九月至。未任罢 |
|
崇祯十六年癸未 (1643年) |
周延儒 五月罢 陈演 五月进 |
周延儒 五月晋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寻罢 陈演 五月晋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蒋德璟 五月晋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黄景昉 五月晋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九月致仕 吴甡 三月督师未行。五月晋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寻罢 魏藻德 五月擢少詹事兼东阁大学士入 李建泰 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兼东阁大学士入 方岳贡 右副都御史。十一月兼东阁大学士入 |
|
崇祯十七年甲申 (1644年) |
陈演 二月免 蒋德璟 三月免 魏藻德 三月进 |
陈演 二月免,未行,死于李自成军 蒋德璟 三月免 魏藻德 二月晋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死于李自成军 李建泰 正月出督师 方岳贡 二月晋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死于李自成军 范景文 工部尚书。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三月自尽殉节 丘瑜 礼部侍郎。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死于李自成军 |
该年三月,明思宗于景山自尽。明朝灭亡。 |
时间 | 内阁首辅 | 内阁辅臣 | 背景 |
参考文献
- ^ 《明史》(卷72):“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 《明史》(卷72):“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奇等亲。”
- ^ 《明史》(卷72):“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 ^ 《明史》(卷72):“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 ^ 《明史》(卷72):“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
- ^ 《明史》(卷109):“中书令时中书及都督府议仿元制,设中书令,太子为之。太祖曰:“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作中书令乎?”遂不设。”
- ^ 《明史》(卷109):“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 ^ 《明史》(卷72):“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 ^ 《明史》(卷72):“九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置四辅官,告太庙,以王本、杜佑、袭𢽾为春官,杜𢽾、赵民望、吴源为夏官,兼太子宾客。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一月内分司上中下三旬。位列公、侯、都督之次。寻亦罢。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
- ^ 《明史》(卷72):“二十八年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当是时,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 ^ 《明史》(卷72):“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悉罢诸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又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
- ^ 《明史》(卷72):“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 ^ 《明史》(卷72):“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仁宗始置,阁职渐崇。其后士奇、荣等皆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
- ^ 《明史》(卷72):“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
- ^ 《明史》(卷72):“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 ^ 《明史》(卷109):“建文四年壬午秋七月,燕王即皇帝位,仍称洪武三十五年,始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 ^ 永乐年间,内阁的职权还不够强大,首辅并未直接指定,而是根据排序推论
- ^ 《明史》(卷147):“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 ^ 《明史》(卷147):“其年秋,胡俨出为祭酒,缙等六人从容献纳。”
- ^ 《明史》(卷147):“永乐二年,皇太子立,进缙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左右,朕嘉尔勤慎,时言之宫中。恒情,慎初易,保终难,愿共勉焉。”因各赐五品服,命七人命妇朝皇后于柔仪殿,后劳赐备至。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一日,帝御奉天门,谕六科诸臣直言,因顾缙等曰:“王、魏之风,世不多有。若使进言者无所惧,听言者无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共勉之。””
- ^ 《明史》(卷147):“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
- ^ 《明史》(卷147):“成祖即位,广偕解缙迎附。擢侍讲,改侍读,复名广。迁右春坊右庶子。永乐五年,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帝北征,与杨荣、金幼孜从。”
- ^ 《明史》(卷147):“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
- ^ 《明史》(卷147):“永乐五年,解缙黜,淮进右春坊大学士。明年与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同辅导太孙。七年,帝北巡,命淮及蹇义、金忠、杨士奇辅皇太子监国。十一年,再北巡,仍留守。明年,帝征瓦剌还,太子遣使迎稍缓,帝重入高煦谮,悉征东宫官属下诏狱,淮及杨溥、金问皆坐系十年。”
- ^ 《明史》(卷109):“八年丁丑正月壬午,英宗复皇帝位,改天顺元年。”
- ^ 《明史》(卷70):“成祖初年,内阁七人,非翰林者居其半。翰林纂修,亦诸色参用。自天顺二年,李贤奏定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起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盖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
- ^ 《明史》(卷109)中原作“太子太保”,据卷169中《陈文传》、《明宪宗实录》(卷45)成化三年八月戊午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