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虎门大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长夜无风留言 | 贡献2006年4月19日 (三) 09:06 结构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从镇远炮台山上俯看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距广州约42公里。虎门大桥跨越珠江出海口的虎门水道蒲州水道,东连东莞市虎门镇,西通广州市南沙区。虎门大桥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京珠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沟通珠江出海口两岸的粤东粤西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江桥梁

历史

虎门大桥悬索桥巨型桥墩上方有江泽民的题字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珠江出海口两岸的经济联系越加频密。但当时珠江出海口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门澳门等城市与东岸的深圳香港等城市之间的汽车往来仍然需要绕道广州市区。直至1991年5月6日虎门汽车轮渡的正式通航,才结束了珠江出海口两岸陆路交通需要绕道广州市区的历史。虎门轮渡开通的当年,车流量即达每天7000辆,直至1997年虎门大桥通车前虎门轮渡的车流量跃升到每天1.5万辆,候渡时间有时长达6-7小时,已经不能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需要。

虎门轮渡通航一年后,1992年10月28日,虎门大桥工程也开始正式动工。在历经四年多后,这座由中国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广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施工的大型桥梁最终于1997年2月中旬全程合龙,并于5月1日建成试通车,总投资额为30多亿元人民币6月9日,虎门大桥举行了正式通车的剪彩仪式,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均有出席,虎门大桥的桥名是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当日,中国邮电部发行“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纪念邮资片一枚以示纪念。1999年4月18日通过中国交通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1998年虎门大桥开通后的第一年,日均车流量就达到1万辆次以上,2004年上升到39176辆次。虎门大桥建成初期采用开放式收费方式收费,主线收费站位于南沙,共有40条收费车道。2005年12月19日,虎门大桥主线收费站撤销,虎门大桥的收费方式由开放式转变为封闭式,使珠江口东岸的广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与西岸的江中高速公路江鹤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等六条高速公路实现联网收费。

地形

虎门大桥在江东岸穿越威远山,其上保留有清朝军营遗址,画面中两条缆索为虎门大桥东岸的主缆

虎门大桥的桥址两岸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岸是虎门的威远山,沿山分布有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等古炮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之一。西岸是南沙的南北台。江中心为上横档岛和下横档岛,两岛均分布有古炮台。整个江面宽约3.5公里,从东岸的威远山到江中心上横档岛的水道称为虎门水道,最大水深21米,从江中心上横档岛到西岸的水道称为蒲州水道,最大水深19米。

结构

虎门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全长15.76公里,该工程由太平特大型互通立交,太平特大桥、白花山1号和2号隧道,南面山隧道、威远互通立交、大石虾高架桥,威远高架桥,虎门大桥,南沙互通立交,深湾高架桥和深湾水库桥组成。其中虎门大桥主桥长4.588公里,引道总长11.172公里。虎门大桥按高速公路的标准设计建造,桥面为双向六车道,设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和紧急停车带,净宽30米。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0万车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

虎门大桥的主桥由主航道桥和辅航道桥组成。主航道桥为“加劲钢箱梁悬索桥”,是中国大陆首座现代悬索桥。主航道桥从东岸虎门的威远山一直到江中心的上横档岛,跨越整个虎门水道,跨度为888米,通航净高60米、宽300米,可通航10万吨级的巨轮。辅航道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1997年落成时为世界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辅航道桥从江中心的上横档岛一直到西岸南沙的南北台,跨越整个蒲州水道,中间三跨的跨度分别为150米、270米、150米,通航净高40米、宽160米。

参考资料

  1. 谢竞:《虎门大桥设计与施工》,《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30卷4期。
  2. 王迎军,朱桂新:《虎门大桥工程运营状况简介》,《广东公路交通》,2000年C00期。
  3. 林荣有,郑玉书:《虎门大桥施工综述》,《桥梁建设》,1995年2期。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