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區生產總值
外觀
各地GDP年均增長率 (1979-2008)
| ||||||||||||||||||||||||||||||||||||||||||||||||||||||||||||||||||||||||||||||||||||||||||||||||||||||||||||||||||||||||||||||||||||||||||||||||||||||||||||||||||||||||||||
歷年GDP指標
年份 | GDP (本幣) |
GDP (美元) |
GDP (購買力平價) |
佔全國 GDP比重(%) |
GDP 位次 |
人均 (本幣) |
人均 (美元) |
人均 (購買力平價) |
佔全國 人均比重(%) |
2010 | 9,451.26 | 1,396.15 | 2,395.15 | 2.36 | 19 | 21,253 | 3,140 | 5,386 | 70.86 |
2009 | 7,655.18 | 1,120.65 | 2,033.90 | 2.25 | 19 | 17,335 | 2,538 | 4,606 | 67.69 |
2008 | 6,971.05 | 1,003.74 | 1,824.40 | 2.22 | 20 | 15,900 | 2,289 | 4,161 | 67.07 |
2007 | 5,800.25 | 762.79 | 1,601.39 | 2.18 | 19 | 13,322 | 1,752 | 3,678 | 66.05 |
2006 | 4,820.53 | 604.70 | 1,391.13 | 2.23 | 18 | 11,145 | 1,398 | 3,216 | 67.55 |
2005 | 4,056.76 | 495.23 | 1,176.69 | 2.19 | 17 | 9,440 | 1,152 | 2,738 | 66.55 |
2004 | 3,456.70 | 417.64 | 1,015.72 | 2.16 | 17 | 8,097 | 978 | 2,379 | 65.64 |
2003 | 2,807.41 | 339.18 | 859.40 | 2.07 | 18 | 6,624 | 800 | 2,028 | 62.83 |
2002 | 2,450.48 | 296.06 | 753.51 | 2.04 | 17 | 5,829 | 704 | 1,792 | 62.02 |
2001 | 2,175.68 | 262.86 | 662.21 | 1.98 | 17 | 5,221 | 631 | 1,589 | 60.56 |
2000 | 2,003.07 | 241.96 | 608.43 | 2.02 | 18 | 4,851 | 586 | 1,473 | 61.74 |
1999 | 1,853.65 | 223.92 | 562.48 | 2.07 | 18 | 4,402 | 532 | 1,336 | 61.49 |
1998 | 1,719.87 | 207.74 | 507.86 | 2.04 | 18 | 4,124 | 498 | 1,218 | 60.68 |
1997 | 1,605.77 | 193.70 | 464.85 | 2.03 | 18 | 3,890 | 469 | 1,126 | 60.59 |
1996 | 1,409.74 | 169.56 | 407.09 | 1.98 | 18 | 3,452 | 415 | 997 | 59.05 |
1995 | 1,169.73 | 140.07 | 352.80 | 1.92 | 18 | 2,896 | 347 | 873 | 57.40 |
1994 | 948.16 | 110.01 | 318.61 | 1.97 | 18 | 2,376 | 276 | 798 | 58.75 |
1993 | 723.04 | 125.48 | 287.00 | 2.05 | 18 | 1,835 | 318 | 728 | 61.20 |
1992 | 572.55 | 103.82 | 255.97 | 2.13 | 18 | 1,472 | 267 | 658 | 63.69 |
1991 | 479.37 | 90.05 | 226.60 | 2.20 | 18 | 1,249 | 235 | 590 | 65.99 |
1990 | 428.62 | 89.61 | 209.05 | 2.30 | 19 | 1,134 | 237 | 553 | 68.98 |
1989 | 376.46 | 99.99 | 187.13 | 2.22 | 18 | 1,013 | 269 | 504 | 66.69 |
1988 | 325.83 | 87.54 | 169.35 | 2.17 | 17 | 891 | 239 | 463 | 65.25 |
1987 | 262.90 | 70.63 | 148.06 | 2.18 | 17 | 729 | 196 | 411 | 65.54 |
1986 | 230.82 | 66.85 | 132.85 | 2.25 | 16 | 652 | 189 | 375 | 67.69 |
1985 | 207.89 | 70.79 | 122.62 | 2.31 | 16 | 597 | 203 | 352 | 69.59 |
1984 | 169.11 | 72.67 | 106.69 | 2.35 | 17 | 497 | 214 | 314 | 71.49 |
1983 | 144.13 | 72.95 | 91.97 | 2.42 | 17 | 428 | 217 | 273 | 73.45 |
1982 | 133.96 | 70.78 | 83.05 | 2.52 | 16 | 403 | 213 | 250 | 76.36 |
1981 | 121.26 | 71.12 | 120.46 | 2.48 | 16 | 369 | 216 | 367 | 74.98 |
1980 | 111.15 | 74.20 | 90.79 | 2.45 | 15 | 342 | 228 | 279 | 73.83 |
1979 | 104.15 | 66.98 | 2.56 | 16 | 325 | 209 | 77.52 | ||
1978 | 87.00 | 51.66 | 2.39 | 16 | 276 | 164 | 72.40 |
備註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則為年度GDP總量與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為上年末與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於中國內地長期實行戶籍管理,戶籍人口資料齊全,以前人均GDP核算採用戶籍人口。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用戶籍人口核算已經不能反映實際情況。2004年國家統計局提出實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許兩年的過渡期。有關中國內地人均GDP指標,非特別證明,則指按常住人口計算[2]。
- ^ 「中國GDP」數據類型:GDP核算分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國GDP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對外公佈,分年度「預計數」(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數」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實數」(年份前家「r」)、年度「最終核實數」(年份前家「r」)與「修正數據」五個類型,季度初步核算數、季度初步核實數、季度最終核實數。其中「預計數」屬於估算數;「初步核算數」則於次年《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發佈;「初步核實數」則於次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佈;「最終核實數」則於隔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佈;「修正數據」則按照經濟普查的結果修正,其中經全國經濟普查之後修訂數據,修訂之後不再有變化。
- ^ 中國官方對外公佈按照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以按照生產法和收入法混合計算的GDP為標準。
- ^ 地區生產總值(GDP或GRP)數據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見諸於統計年鑑、經濟年鑑。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規定,自2004年開始,各地GDP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常見的有(自治區)區內生產總值、(省)省內生產總值、(縣)縣內生產總值[3]。
- ^ 1978-2003年曆年GDP:1992年進行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之後,已經對1978年至1992年的GDP歷史數據進行過修訂。1993-2004年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06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4-2008年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10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9年及其以後年份GDP:中國國家統計局每年將對數據作出修訂,每年的修訂結果見諸隔年的《統計年鑑》,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實數據在2011年《統計年鑑》上公佈核實後的修訂修訂數據。GDP最終修訂數據參見之後的全國經濟普查。
- ^ 「本幣」即人民幣(CNY),人民幣折算美元(USD),按國家統計局每年公佈的年均價換算(參見人民幣匯率)。
- ^ 購買力平價(PPP),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經濟體歷年GDP本幣與購買力核算指標推算。購買力平價使用「國際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縮寫為Intl. $);或國際貨幣單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縮寫ICU。購買力平價指標以1美元在美國的平均購買力為參考基數,故1國際元亦即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故1國際元即等於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計量。鑑於購買力平價指標每半年修改一次,購買力平價折算指標僅供參考。
- ^ 人民幣購買力平價(CNY) :根據2011年4月更新的數據,2010年中國GDP總量397,983億元,按購買力平價合100,857.1億國際元, 購買力平價指數3.9460人民幣合1國際元;2009年中國GDP總量340,902.8億元,按購買力平價折合90,573.8億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指數3.7638人民幣合1國際元;其他年份參見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參考來源:根據IMF - WEO數據推算,推算數據參見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
- ^ 由於採取分級核算,地區生產總值(GDP)省級數據相加不等於內地全國總計;同理,地級層次數據累加不一定等於省級總計;縣級累加不一定等於地區級總計。
- ^ 地理區域內人均GDP:使用加權平均法推算。地理區域指特定的區域,常指按照地理區域劃定的經濟大區,如中國中部經濟區;省層次下的區域,如廣東省的粵北山區。區域內GDP總量從GDP1…GDPn之和;對應人均GDP為各個區劃單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區域內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來源
- 2010年江西人均GDP基於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其他數據以本幣人民幣核算的原始數據源自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心和《中國統計年鑑》與《江西統計年鑑》。
- ^ 以本幣人民幣核算的原始數據源自《中國統計年鑑2011》與《江西統計年鑑2011》;購買力平價折算基於2011年9月IMF-WEO數據推算(參見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各年份數據折合美元參見人民幣匯率。
- ^ 中國內地使用常住人口計算地區人均GDP
- ^ 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關於改進和規範地區GDP核算的通知》(國統字[2004]4號):地區GDP的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