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消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飄絮映雪留言 | 贡献2012年3月22日 (四) 03:29 消毒與外科手術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消毒(Disinfection)是利用化學品或其他方法消滅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見的致病細菌數目減少到安全的水平。然而,與殺菌(Sterilization)相比,部份細菌苞子過濾性病毒肺結核菌真菌等都有機會未能消滅。

消毒劑通常用於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事物,如地板餐具,在醫療上則只可用於一些體外的工具(如探熱針)。

消毒的方式一般可使用酒精甲醛氨水漂白水液甚至是沸浸洗,也有使用紫外光進行消毒的。

消毒與外科手術

消毒方法對外科手術而言十分重要,而最初消毒理論被證實後,亦很快應用在外科手術中,大大減低外科手術的死亡率。

匈牙利裔產科醫生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Dr. Ignaz Semmelweis)一般被視為推行消毒方法的先驅,他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期間,要求醫生在接生前必須用漂白粉仔細洗手,最後效果顯著,醫院內產婦患上產褥熱的機會急劇減少。

不過真正將消毒方法發揚光大的,卻是英國外科醫生約瑟夫·李斯特。當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1864年4月7日,透过鹅颈烧瓶实验(swan neck duct experiment)证实生物只能由繁殖而来,不能自然发生時,為李斯特的設想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因此在公元1865年,李斯特在格拉斯哥大學作為醫學外科教授的時候,他首先提出缺乏消毒是外科手術後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當年8月12日,他為一位斷腿病人實施手術,選用石炭酸作為消毒劑,並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包括:醫生應穿白大褂、手術器具要高溫處理、手術前醫生和護士必須洗手、病人的傷口要在消毒後綁上繃帶等等,這位病人很快痊癒。公元1867年,他又將消毒手段應用到輸血和輸液中,降低了病人患上敗血症的機會。這一系列措施立即降低了手術後感染的細菌感染率,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使外科手術從此成為了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手段。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