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
此兩岸四地以及北美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初级中学(简称初中)是中等教育的阶段之一。许多国家的教育部门将普通中学划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其中,初级中学是学生在小学结束后所进行的教育,而在初级中学这一个阶段结束之后,下一阶段将会是高級中學。
概述
教育學上的意義
雖然在部分地區中等學校等同於初級中學,但在某些地方這種學制也發展出教育學上的特別意義。10-15歲(5-8或9年級)的學生在學科學習、社會情感和學校組織上會面臨斷層,中等學校則提供主要的引導功能,所以在教育上有其功能,而不單只是組織或名稱上的不同而已。
各地学制
中国大陆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通常由小学六年级升入(上海市等地由小学五年级升入)。小学升入初中的政策由区县级教育委员会划定,主要有考试政策(一般限于民办优质初中)和分学区入学、电脑派位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规定,初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能有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不过民间把各所初中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在各地仍然十分普遍。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有三年,即七、八、九年级,也可称作初一、初二、初三(上海市等地为四年,分别称作预备年级、初一、初二、初三),不分文科及理科。学生毕业之后,根据中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升入高级中学、中等专科或职业高中。
初中开设的课程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历史、政治、地理、物理、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等。在内地的大部分地区,物理化学生物与政治地理历史是分学年开设的。一般地,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和思想品德(政治)、历史以外,在七年级开设生物、地理两科目,八年级再开设一门物理,而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生物、地理的结业考试,九年级不再学习生物地理,九年级再开设化学科。
根据各地教育政策以及一些外国语专门初中的培养计划,使用俄语、日语来代替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语言。部分外国语学校增设西班牙语和法语等外语。
在部分课程改革试验区如深圳、浙江等,初中不再开设“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而是将其全部容纳至两门独立学科——科学和历史与社会。科学囊括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要求学生懂得基础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地质的基础内容。历史与社会囊括基本人文社会、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知识。两门学科均参加中考。
香港
沿袭英国的中学制度,初中共有三年(稱為中一至中三)的学制,通常未曾分科,課程以廣博為主。不少學科只會在初中教授,如音樂、美術(只有極少數學生會報讀高中音樂、美術課程)、綜合科學(高中理科會拆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另外大部份學校都會教授木工/金工及家政以鍛練身心(同樣地只有極少數學生會報這些科目的高中課程)
工業學校的初中課程則會減少地理、西方歷史等學術科目,改為教授設計與工藝、工業繪圖等,但隨著工業息微,這類工業學校目前數目十分少。
所有學生初中之後一般都會升讀兩年制的高中(稱為中四至中五),經過香港中學會考後,部分學生能升讀兩年制的預科,並參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以升讀大學。
自2009年9月起,香港高中課程逐步改行三年制,高中學生最終將會參加新的香港中學文憑。現有的兩個公開考試分別會於2011及2013年舉辦最後一次考試後正式停辦。
澳门
一般是小學之後的首三年的中學教育便是為初中。屬於公共教育網的學校(包括非牟利並實行本地學制的私校)享有免學費、免雜費等政府補助。
臺灣
初級中學在臺灣稱為国民中学(簡稱國中),共三年;原亦稱“初级中学”,因九年国民義務教育的实施而改名[1]。虽然和國民小學分开,但在1990年代教改以后效仿美式学程的作法,将国中视为国小课程的延续,不再称呼国一~国三,而改称七年级~九年级(但大多數的學校仍然維持舊制),之后可升學至高級職業學校、高級中學、五專或军校[1]。
北美
中等學校(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是西方國家學制中,一種範圍涵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學校,提供學生兩種教育階段間的橋樑。其修業年限在不同州有不同的規定,有時可以互通。例如在一些政府或法令規定中,「中等學校」被稱為「初級中學」(Junior high school),有些則代表著不同於傳統的學制。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何憶如等. 《台灣教育史》. 高雄市: 麗文文化. 2009. ISBN 978957748328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