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伯明 (哲学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alker留言 | 贡献2006年6月12日 (一) 04:1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劉伯明1887年1923年),名經庶,字伯明。哲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中國自由教育的倡導人。學贯中西,通儒道佛學,治西洋哲學,精于英文,並通法文和德文,兼及希臘文與梵文。江蘇南京人。


生平

幼聰慧,學于彙文書院(1910年改為金陵大學),習中西文。畢業後遊學日本,曾參加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活動。

1911年入美國西北大學攻讀哲學及教育,師從勞維爾;1913年著《華人心性論》得碩士學位;1915年著《老子哲學》,被美國哲學界譽為傑作,獲博士學位,是最早獲得美國哲學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同年與在美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之陳芬資女士結婚。婚後回國,時彙文書院已改名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于南京大學),校長包文延劉伯明為國文部主任,教授哲學哲學史文學教育學等。

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江謙聘劉伯明兼任倫理、哲學、語言等課教授。1919年辭去金陵大學教職,專任南京高師訓育主任及文史地部主任。郭秉文繼江謙任南高校長後,為規劃校務,忙於外事,學校內務則由劉伯明主持。1921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任副校長,代理校長等職,除忙於校務外,仍兼文理科主任及哲學系主任,為哲學教授,講學不倦。

1923年秋,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時年37歲。

事略

劉伯明一生致力治學教育學術,治學注重學者精神,教育注重學風,撰有《論學風》、《論學者之精神》、《共和國民之精神》。在金陵大學期間,以南高兼課收入薪水全部捐給金大圖書館購置中文圖書;在南高東大期間,創立貸金助學法以扶植貧苦力學之士。

劉伯明平時博覽群書,以讀書為樂。海內多稱其為“純粹君子”,視為“學衡保姆”,目為“南雍祭酒”,奉為“學界精神領袖”。為南高東大時期“重心所在”,對近代南京大學校風的形成貢獻至巨。時雲“吾校同學率皆勤樸,無浮華輕薄氣習,而其最顯著之優點,在專心致力於學。其堅苦卓絕,日進不已,至可欽佩,實紈絝子之學生所不能及者也”,校外讚譽南高東大“學風之美,師飽學而盡職,生好讀而勤業”。校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陳茹玄稱其“薪盡火傳,君身不死。顏天蹠壽,天道寧論”;西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吳宓尊其“高標碩望、領袖群賢”,校外學者胡適挽其“鞠躬盡瘁而死,肝膽照人如生”。


教育思想

  • 重視辦學理想。“以哲學家而辦學,最注重教育理想”。主張“一所大學的辦學,物質方面設備固求完善,但物質較諸精神則居於次位,蓋辦學如無理想,則校舍無論如何壯麗,校具無論如何珍貴,其及於社會上的功效必甚微薄,甚至貽害社會,造成自私自利之蠹民亦未可知。”
  • 治學應自由與責任兼備。“學校中有兩種最難調和之精神,一曰自由,一曰訓練”,作為一個學者必須既要有一種自由的精神,又要有一種負責的態度。“蓋所謂自由之心,實古今新理發現必要之條件也”,而“惟負責而後有真正的自由,惟自由而後可為真正之負責”。
  • 倡導四種精神:一曰學者精神,應具自信自得,求真知之貞操;二曰學校精神,即公民精神,注重社會訓練;三曰自治精神,即共和精神,對於政治及社會生活能自動負責;四曰自強精神,品性與體格並重。
  • 注重“人格的感化”,倡導“民族的精神”,“民主的精神”,“科學的精神”。
  • 倡導“樸茂”、“惟真是求”的學風。稱“我國古來學者最重節操,大師宿儒,靡不措意于斯”,應“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要求學生“常保持一種‘樸茂’的精神,不要有銅臭,不可有官氣”。
  • 從倡導治學中的自由精神出發,提出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自由,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批評當時大學教育中對職業目的過分強調而對學生基本素質教育的忽視:“學謀生,不過發展之一部分,以一部分而概全體,非人的教育也”。主張“不惟年級之觀念應行打破,即計算學分之機械方法最好亦能廢除”;“一切教育應從人性之全部著想”;“教育目的,在學,為人;凡學,為人。必使人性中所具之本能,得有發展之機會”。
  • 教育導向上,側重“動的培養”,而非“靜的約束”,側重“幹才的訓練”,而非“知識的灌輸”,側重“積極的引導”,而非“消極的管理”。
  • “科學的鵠的是求真,即所謂格物致知”,“科學家不承認有神秘的東西,不承認權威,不崇洋,不泥古。科學家是平等的,科學的思想,最能促進平民思想,發揮民主精神”,“我們正處於科學昌明之世,要想成為真正的學者,必須進行嚴格的科學訓練。科學之用於教育,足以培養獨立精神和高尚思想,並促進教育的科學化”。

書目

  • 《思維術》
  • 《西洋古代中世紀哲學史大綱》
  • 《近代西洋哲學史大綱》

文章散見《學衡》、《新教育》諸雜誌。

參考

  • 《刘伯明先生纪念专集》 (《国风》,1932年11月)

鏈結